黄海海战的历史背景介绍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黄海海战的历史背景介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历史。
黄海海战的历史背景
黄海海战是发生在1894年9月15日下午的一场惨烈的海上战争,交战双方一边是装备精良的日本联合舰队,一边是洋务运动下整编的北洋水师,两支舰队的海上打击能力都非常强劲,但是在这场战争中,中国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完全处于下风,属于被动挨打的局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当时的战争背景太过复杂,所以黄海海战背景也成为后代历史学家讨论的话题。
在黄海海战发生之前大清朝和日本两个国家局势已经非常紧张,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之后综合实力大增,逐渐有了占领亚洲攻打中国的想法,而且通过战争从中国掠夺财富也是对日本局势非常有利的。
其实黄海海战背景还应该包括朝廷之中主战派和主降派的党派之争,清朝末期统治十分混乱,光绪皇帝没有能力挽救大局,他却一直摇摆在主战派和主降派之间,主战派的主要领导者林则徐等一度主张光绪皇帝跟日本人拼死一战,还有胜算的把握,而主降派的官员贪生怕死畏首畏尾,他们故意夸大战局抹黑北洋水师,污蔑洋务运动所带来的成效,企图混淆视听,让光绪皇帝认为中国海军不堪一击,还是早日投降为好,割地赔款也在所不惜。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光绪皇帝最后终于下定了决心,他决定要与日本人背水一战,但是可惜当时朝廷中没有几个人是支持光绪皇帝的,一些主降派的官员占了大多数,他们在朝廷之中煽风点火四处捣乱,不仅让光绪皇帝的政令贯彻不下去,还给北洋水师的组建造成很大困扰,这也是黄海海战背景之一。
黄海海战的经过
黄海海战过程总共历时5个小时,从1894年7月15日上午12点开始到下午15:30日本鸣金收兵结束,整个黄海海战中,日本损失了官兵30余名,而中国的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其中致远号和定远号更是遭到沉重打击,永远不能继续服役。
后来历史学家在讨论黄海海战过程这个问题时大题把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日本人组成联合舰队发动突袭的时候,当时是9月15号正午12:50左右,双方舰队相距3千米,日本的第一舰队一边以猛烈炮火射击,一边加快速度横在北洋舰队之前,北洋舰队由于没有应对措施被打了个措不及手,第一阶段完全是日本占到绝对上风的一个阶段。黄海海战的第二个阶段是中国北洋舰队的自卫反攻阶段,当时午后两点左右北洋舰队开始组织起有效的自卫反攻,第一游击队已经通过了北洋舰队的右翼,正想转入北洋舰队背后的时候,北洋舰队的定远号和致远号对日本联合舰队进行双重打击,日本联合舰队被3颗炮弹打中,船体开始漏水,使得战局有了一丝好转。第三个阶段是决定胜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形势非常不利,当时邓世昌所指挥的致远号已经被炮弹打中,不能成功突围,而且船体上的炮弹已经渐渐用光,邓世昌在这种情况下命令全舰官兵放下武器开足马力向日本的吉野号冲过去,企图和敌人同归于尽,虽然吉野号未被击中,但是日本人被北洋舰队爱国士兵的爱国精神震惊了,他们的士气遭到一定打击,在邓世昌所率领的致远号全舰覆灭之后,日本人鸣金收兵,下午5:30左右黄海海战结束。
黄海海战的结果
黄海海战是发生在1894年7月15日一次惨烈的海上战争,交战双方是中国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黄海海战的结果是日本人战胜了中国的北洋舰队,北洋舰队在这场战争中全军覆灭。曾经称雄海上一时的霸主北洋水师再没有了喘息还手的能力,而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也因为这场战争元气大伤,损失了多名主将,被皇帝下令停止。
其实后来历史学家对于黄海海战的结果只有两种看法,一种历史学家认为黄海海战是日本人以绝对优势打倒了中国的北洋水师,整个战局完全是倾向日本人那边的,也有一部分历史学家认为黄海海战结果并未像后人想象的那样中国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在黄海海战的第二个阶段中国是组织起了有效的自卫反击的,但是由于敌我力量太过悬殊,这场战争最后还是失败了。
很多历史学家渐渐倾心于第二种说法,在下午3:30左右黄海海战双方开始扭转战局,中国的北洋水师顺利组织起有效反攻,定远号和镇远号两艘逐渐对日本联合舰队发起了双重打击,联合舰队被3艘炮弹击中,船体开始漏水,整体战局有了一丝好转,不过这个时候中国的致远号指挥者邓世昌壮烈殉国,使整个战局发生了扭转,北洋舰队损失了一名大将,整体官兵士气开始低落,所以战争还是失败了。但是不管怎么说,北洋水师当时的主要任务不是跟日本联合舰队打仗,而是护送一些载有陆军官兵的船,北洋舰队历时5个多小时,终于拖住了日本人的主力,把他们困在大海上,使得中国的那些承载有官兵的船顺利登上朝鲜土地,总体来说北洋舰队还是完成了其历史任务的。在最后清点战局的时候北洋舰队的定远号致远号遭遇严重打击永远不能服役,而日本那边也损失了30余名中高层将领,一些小型海舰也遭遇到炮火的轰炸。
黄海海战相关文章:
7.甲午战争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