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海战的发生经过介绍
崖山海战是1279年宋军与元军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著名大海战,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崖山海战的发生经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历史。
崖山海战的发生经过
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规模海战,那么崖山海战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祥兴二年正月,降元大将张弘范率领元朝大军攻至崖门,元军浩浩荡荡陆续抵达崖山,对南宋军队形成三面包围之势。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张世杰命令手下尽焚陆地上的宫殿、房屋和据点;继而又下令将千多艘宋军船只以“连环船”的方案用大绳索以一字形连贯在海湾以内,并且将赵昺的“龙舟”安排在军队中间。
祥兴二年(今1279年)二月六日癸未,张弘范打算迅速猛攻,元军中有人建议先使用火炮,弘范认为火炮打乱宋军的一字阵型,容易令其撤退。次日,张弘范将其均分成四份,宋军东、南、北三面皆各驻一军;张弘范亲自率领一军与宋军同去里余,并以奏乐为总攻讯号。首先,北军队乘潮进攻宋军北部失利,李恒等顺潮而退回。正午时段,张弘范的水师正面进攻宋军,接著用麻布遮挡事先建成并埋有伏兵的船楼,以鸣金为进攻讯号。各路伏兵负盾俯伏,在箭雨下驶近宋船。两军船舰接近,元军鸣金,撤布交战,一时间连破七艘宋船,其气势势如破竹。宋师大败,元军一路追到宋军中央。这时张世杰见大势已去,他抽调精兵,并和苏刘义带领余部十余只船舰一起斩断大索突围而去。
祥兴二年(今1279年)三月十九日,崖山海战结束,大宋王朝就此宣告灭亡。
张世杰和崖山海战的联系
张世杰是涿州范阳人,即当今的河北范阳。张世杰是宋代末年的抗元名将,也是个民族英雄。
张世杰和崖山海战的故事发生在公元1279年,元朝军队的主帅张弘范等人的军队到达了崖山,有人对张世杰说:“北面方向的士兵如果用水军堵住了海口,我们就没办法进退了,我们为什么不在他们之前占据海口呢?假如可以侥幸的取胜,这必定是国家的福份。如果不能取胜,我们也可以向西撤退啊”。张世杰担心士兵们长期的呆在海上,会有涣散的心,就说:“多年航行在海上,到底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现在应该做的是和敌人一决雌雄”。烧毁了皇帝临时驻住的全部集市,把一千多艘大船连结在了一起,做成了水寨,也因为如此,大家都感受到了形势危机。不久之后,张弘范的兵来到了这里,占据了海口,那些打柴、取水的路全部被堵死了,宋军只能吃干粮,一吃就吃了十多天,口渴的时候,只能从海里捧海水喝,海水太咸,大家喝了就呕吐并且会腹泻,宋军感到十分的困顿。
张世杰率领苏刘义、方兴每天和宋军战斗。张弘范得到了张世杰的一个姓韩的外甥,三次派这个姓韩的外甥前去招降张世杰,张世杰列举了多位古代的君臣说:“我知道如果投降,不仅可以生存,还能富贵,但是我为皇帝死的志向是不可以动摇的”。二月二十日,张弘范这些人攻打崖山,最终张世杰战败。
崖山海战的地点
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规模海战,崖山海战地点也具有纪念意义。
崖山位于现今新会区崖门镇,银洲湖水由此处出海,这也是潮汐涨退的出入口。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而两山之脉向南延伸入海,如门束住水口,从而故又名崖门。但仅从地势上看,两山夹一海,地势险要,实在易守难攻。现如今,崖山港在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之后,因泥沙淤积,已成为陆地。人们不可能再一睹当年的海港风貌。而且在当时技术条件下,宋军的舰船只能屯驻和停泊在崖山西北的港口内,不能将舰队全停泊在崖山的东南岸,面向大海。西北港内虽有南、北两个出入口,但由于“其北水浅,舟胶,非潮来不可进”,在退潮时只有一个出入口,实际上也影响着军事上的进退。因此选择崖山作为战争据点和基地,是有些令人困惑的。
若追踪一下崖山海战地点,就会发现另外一个现象。流亡中的宋廷曾在南方的湛江海面硇洲岛驻扎,现如今岛上仍然有宋廷修建的行宫、书院等遗址。由此可以推测,若不是有长时期驻扎的打算,宋廷是绝不会在未准备充分的状态下大兴土木的。但由于宋军在此驻扎不久后就掉头北返前往崖山。从行军的路线上看,这是迎向元军追兵之“逆行”之举,并且从季风的角度看,亦是逆流、逆风。
现今崖山海战地点业已不可考,约位于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向南约5公里,南海与银洲湖的相接之地。即以古井镇官冲村中一个无名小丘为中心,北起银洲湖,南至崖门口,方圆数十里的水陆区域内。
崖山海战相关文章:
6.中国元朝历史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