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的过程是怎样的
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争后期僵持阶段的一次主要战役,那么你知道上甘岭战役的过程是怎样的吗?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上甘岭战役的过程,希望能帮到你。
上甘岭战役的过程
1952年10月14日至1952年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历经43天,参战双方伤亡40600人。这么残酷的战役仅仅发生在一块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由于双方不断地投入人力、武器,这是双方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上甘岭战役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中国志愿军阻挡美国的多国联军,在上甘岭发生的一场坚防战。美国联军派了6万多人,300多大炮,170多坦克,飞机出动3000多次;反观中国,只有4.3万多人,各种大炮500第一大炮,无坦克,无飞机。在这样悬殊的兵力下,中国志愿军硬生生的遏制住了美国联军的进攻步伐。
中国军队可能在国内打惯了游击战,到了世界战场上,也涌起了地道战策略。在上甘岭上瓦奇了坑道,以减少美国联军强火力的打击,效果出奇得好。美国联军则是稳扎稳打,通过火力全面覆盖下,步步紧逼。
因上甘岭的作战地方过小,且联军多用集团冲锋形势进攻,人员密集,导致进攻方损伤惨重。志愿军就是使用火炮、手榴弹等重型武器制止了联军多次入侵,用坑道减轻了敌方重火力的打击下的伤亡。
上甘岭战役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这是一场残酷的战役,因为这本来只是一场很小的战役,却因为一些原因让双方不断地投入人力和武器,导致这场战役的损失很严重,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结束,其中经历的过程是非常艰辛和残酷的,但是中国志愿军还是靠着自己的意志取得了胜利。
上甘岭战役的介绍
上甘岭,是朝鲜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南麓一个只有十余户人家的小村庄,经过1952年10月14日开始的一场激烈争夺战,名扬天下。中国人民志愿军所取得的辉煌胜利,使得上甘岭成为一座丰碑!
上甘岭战役,交战双方先后动用兵力达十万余人,反复争夺43天,作战规模由战斗发展成为战役,其激烈程度是战争史上罕见的。
"联合国军"炮兵和航空兵,对两山头共发射炮弹190余万发,投炸弹5000余枚,把总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的两高地的土石炸松1~2米。
志愿军防守部队贯彻"坚守防御、寸土必争"的作战方针,依托坑道工事,坚决抗击"联合国军"的进攻。
上甘岭战役的意义
上甘岭战役是在两个连阵地上进行的,作战地域之狭窄,投入兵力之多,战役持续时间之长,火力之猛烈,伤亡之惨重,战斗之激烈,都是古今中外战争史所罕见。
上甘岭是对志愿军以坑道为骨干防御体系的严重考验,通过这次战役显示了坑道在敌优势火力下进行防御作战的巨大作用,使志愿军取得了依托坑道进行防御的初步经验。战役中,守备部队主要以坑道为依托,利用阵地上的既设工事进行防守,坚守坑道只是在表面阵地失守的情况下为保存有生力量,疲惫消耗敌人,赢得反击准备所必须的时间而不得已所采取的手段。
而且坚持坑道斗争必须在坑道里人员、物资条件允许,与上级通讯联系畅通的情况下,坚持一定时间,并要抓紧时机向坑道及时补充人员和物资,还必须要有纵深部队的战术、火力、物质、精神的有力支援。同时,坑道部队也要积极组织班、小组为单位的小规模偷袭、强袭、骚扰等战斗活动,对占领表面阵地之敌进行反击或牵制。纵深部队则要组织狙击手或火炮压制敌对坑道口的破坏,切实保护坑道。恢复阵地的基本方法是组织强有力的反击,其具体方式可以是坑道内外部队相互配合,里应外合;也可以将部队事先运动进坑道,再依托坑道发动反击。并且要有反复争夺的充分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这场战役也反映了后勤在现代化战争中重要作用,志愿军在战役中物资消耗之大,尤其是炮弹的消耗量,是史无前例的。
志愿军后勤机关在秋季反击作战的物资储备基础上,实行重点保障,对上甘岭的所有需要竭尽所能予以满足,还动用了后勤部门留做机动力量的汽车连加强运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