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阙之战的背景介绍
伊阙之战后韩国精锐损失殆尽,秦国则以不可抗御之势向中原扩展,那么伊阙之战的背景是什么呢?你想了解更多吗?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伊阙之战的背景,希望能帮到你。
伊阙之战的背景
要是说起伊阙之战有些人也有了解,但是要是说起伊阙之战背景想必知之甚少吧。伊阙之战其实就是当时秦国为了打开所谓的中原通道的一场战斗,伊阙之战是由白起在伊阙的迎战韩国、魏国、东周的一场战斗。
现在就来看看伊阙之战背景。秦国原先只是一个简单的诸侯国,原本并不强大,直到秦穆公的时候,秦国才开始参与到诸侯争霸中去。在战国初期时,韩、赵、魏三国被周天子所承认,于是成为了当时的新兴国家。当时的魏国是最强大的,因为魏文侯任用李悝实行变法,魏国是最早实行社会改革的国家,所以国力强盛。到了战国中期,则是另一番面貌,这时候可以说秦、齐、楚、赵、魏、韩、燕这七个国家争雄的局面已经有了雏形,由于秦国的商鞅变法和齐国的邹忌变法让秦国和齐国都逐渐强大起来,而魏国衰弱,所以他的霸主地位被秦、齐两国取代。在秦惠文王称王后,各诸侯打偶先后称王,自此各个国家之间交战不断,外交也更加频繁,有出现“合纵连横”的斗争。
秦昭王继位后,秦国就开始加快吞并六国的步伐,在秦国进攻韩国的时候,还和韩国、魏国、齐国一起攻打楚国。面对四国大军,楚国做了多项部署,他一面抵抗秦国,另一面派军抗击齐、韩、魏三国军队。但是垂沙之战楚军大败。在这大战后,秦国想进一步攻占韩国和魏国的土地,但是担心齐国会出兵,就将计划暂时搁置下来。后来因为齐国的孟尝君逃到了魏国,还党人魏国的相国并且还进攻齐国,这时秦国知道机会来了,于是秦国开始交好齐国,由此秦国东侵有了非常好的时机。这就是伊阙之战背景。
伊阙之战的结果
伊阙之战的时候秦国能以一国之力对抗韩、魏、东周联军,可以看出秦国是非常强大的,由此可见伊阙之战结果肯定是秦国胜利了。不过有人好奇为什么伊阙之战结果会是秦国而不是三国的联军呢?
原本战局是处于僵持的,如果秦国当时没有采取行动的话,最后伊阙之战结果可能会被改写,秦国将不会胜利。在两军僵持许久后,秦昭王接受了丞相魏冉的推荐,让白起接替了向寿担任主将的位置。由于两军兵力悬殊,秦国的兵力不足韩、魏、东周联军的一半,但是凭借这伊阙地势险要,所以两军仍在僵持。白起担任主帅后,眺望韩魏两军,并且发现两军位置驻扎的并不紧密,后听情报兵消息说韩魏两军主帅并不和睦,想各自保存实力。于是白起想到了避实就虚、各个击破的策略。
在战斗开始的时候,白起使用疑兵之计,只布置了少量的士兵同韩国军队对阵,还摆出想要进攻韩军的架势,让敌人误以为这是秦军主力的进军方向,借此牵制韩军。而真正的主力却被白起绕道带往韩魏等联军的后方,然后攻其不备,魏军因为毫无防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不一会儿魏国就遭受惨败。韩军知道梦盟友被击溃也就迅速准备撤离,不想同秦军交战。没想到的是秦军乘胜追击,想要扩大战果,秦国将韩国军对杀的是片甲不留、尸横无数,还俘虏了魏军的主将公孙喜。
伊阙之战的起因
周赧王十九年(前296年),魏襄王和韩襄王在同一年去世,韩国、魏国局势动荡。周赧王二十一年(前294年),秦昭王派兵攻打韩国,秦国将领向寿夺取了武始(今河北省武安市南),左庶长白起夺取了新城(今河南省伊川县西南)。
韩国派出使臣,赶往魏国,请求增援。秦国是共同的敌人,韩、魏又有同盟关系,魏王并没有作壁上观。魏王立即下令,命大将公孙喜(又名犀武)点齐人马,前去助战。于是魏、韩国君起倾国之兵对秦国进行反攻,东周也派兵加入魏、韩联军。
伊阙之战的背景介绍
上一篇:捕鱼儿海战役的发生经过是什么
下一篇:伊阙之战的事件结果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