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帝国的兴起和衰亡
在罗马,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合流、融汇、发酵,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调,然而罗马不仅仅融合继承了希腊和希伯来,那么你了解古罗马帝国的兴起和衰落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古罗马帝国兴起和衰亡的详细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古罗马帝国的兴起和衰亡
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叫奥古斯都 - 罗马 (Romulus Augustus),罗马君主罗马,于 476 年 9 月 4 日被迫退位,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气候,山脉和水源,会相互其作用,而对特定地区的民族来说,关键是看哪项因素起支配地位。
一个民族自发选择一种宗教的话,无疑是从自身气候和地理环境出发,以最适合本民族生存而设计的。
以游牧、海洋民族来说,他们面临自然灾害的机会更多,命运更充满不确定性,而且因为生活流动性强,对周围环境并不在意,因此,他们往往选择天为唯一的神,这可能是一神教诞生的唯一背景。
所以,地中海三大宗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都是一神教,均称为亚伯拉罕宗教。在一神教观念中,上天就是唯一的真神,天主,而像蒙古帝国的信仰,也叫上天(长生天)。
而对定居民族来说,他们的命运往往是确定的,生活环境固定,熟悉身边一切人士,这样,就产生山神土地的崇拜,五里一神,十里一仙,体现出鲜明的多神教特点。由于定居民族身边的人往往是终生聚集在一起,对神的崇拜,就容易转为对人的崇拜,并最终产生君主社会。
其实无论一神还是多神,都是人类对自身命运的一种精神寄托,谈不上孰高孰低,本质上是一种都是功利行为,都是为了自身更好的生存发展。
西欧有四种主要气候,从而诞生四种主要民族(宗教)。
欧洲大部分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他气候类型还有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其中温带海洋性气候最为典型。
阿尔卑斯山脉,将西欧大致切分为南方的罗马拉丁人和北方的日耳曼人。
因此,宗教方面分为基督教拉丁派和基督教日耳曼派。
我们再根据气候细分,将西欧基督教分为四大派系:
1. 地中海气候 - 罗马人,基督教拉丁派(罗马天主教)
地中海沿岸国家,主要是南欧地区:
1. 意大利
2. 西班牙
3. 葡萄牙
4. 法国
语言方面,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最相似,最接近拉丁语。而其他西欧语言,我们都可以泛称为日耳曼语。
2. 高原山地气候 - 日耳曼人,基督教路德派
欧洲的高原山地气候,主要是指受阿尔卑斯山脉影响的气候。
阿尔卑斯山脉位于欧洲中南部,覆盖了意大利北部、法国东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南部及斯洛文尼亚。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大的山脉,同时也是是个巨大的分水岭,欧洲许多大河如多瑙河、莱茵河、波河、罗讷河等均发源于此。各河上游都具有典型山地河流特点,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阿尔卑斯山脉提供欧洲饮水,灌溉与水力发电,提供欧洲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水源。米兰等城市就有百分之八十的水依赖阿尔卑斯山脉供应。
基督教路德派由路德 - 马丁于 1529 年创立于德国,这一新宗派的建立,标志着基督教反罗马革命运动的诞生。
路德派在北欧的瑞典、挪威和丹麦,拥有国教地位。
3. 温带海洋性气候,日耳曼人,基督教盎格鲁派(岛国派)
温带海洋性气候往往仅分布在狭长地带或岛屿上,其中以欧洲大陆西部及不列颠群岛(欧洲大陆)最为典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较高,阴雨天气多,热量和光照条件一般不太适合发展种植业,一般以畜牧业(如苏格兰北部),花卉种植业(如荷兰)等对热量要求较小的农业类型为主。
4. 温带大陆性气候,日耳曼人,基督教加尔文派。
加尔文派国家主要有:
1. 瑞士
2. 荷兰
3. 苏格兰
4. 法国
5. 南非
6. 德国
7. 比利时
加尔文也被称为加尔文派教皇,瑞士的日内瓦,则成为加尔文派教会首都。
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是凯撒开始使用的,意思是指:莱茵河以东的邻居。
现代日耳曼人,主要分布如下:
1. 德语区:奥地利人和德国人;
2. 佛兰德语人:荷兰人、比利时人
3. 北欧语:丹麦人,挪威人,瑞典人,冰岛人
4. 英语区:英吉利人和苏格兰南部人
5. 南非:阿非利堪人
6. 大多数的欧洲裔美国人。
除了人种学是伪科学之外,族群迁徙论也是一门典型的伪科学。一般来说,族群能够对外扩张,主要是通过战争。
只要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都会有原住民长期繁衍。外来族群主要是通过战争征服和灭绝来实现扩张的。在古代条件下,迁徙是有巨大困难的。迁徙路线上的天灾人祸,陌生环境的天敌,瘟疫,如何辨别何种植物可食,均是迁徙的巨大难题。
人类族群迁徙论,是人种学的延续,目的是宣扬种族优越论。
为人种学服务的迁徙论,重要观点是:
1. “金发碧眼”是“最纯种、最完美的雅利安人”。
因为雅利安人摧毁了四大文明古国中的三个: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于雅利安人的这段辉煌历史,后来许多国家和民族宣称雅利安人是其祖先,希特勒也如此效仿。
2. 由此产生了雅利安种的日耳曼人迁徙论。
说法是,公元前 2000 年代初,居于东欧草原西部的一批雅利安人,沿多瑙河向西挺进,他们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被称为拉丁人。
拉丁人是这些迁移民族中最著名的一支。
与此同时,另一些雅利安人继续向西和北两个方向迁移,形成了西欧的凯尔特人和北欧的日耳曼人。
但这种迁徙论,多数是无稽之谈。
以埃及历史为例,如今的埃及阿拉伯人并不是古埃及人,文化也完全不同。历史发展如下:
公元 395 年,罗马帝国被分成东西两部分,埃及属东罗马帝国,继续归“新罗马”的皇帝管辖,但后来被波斯萨珊王朝占据。
640 年,埃及被阿拉伯人占领,随之开始阿拉伯化。至12世纪,已普遍使用阿拉伯语,皈依伊斯兰教,延绵数千年的古埃及文明被阿拉伯文明取代。
1517 年,埃及开始受奥斯曼帝国统治
1798 - 1801 年受法国统治
1869 年后英国势力侵入
埃及最终在 1922 年取得独立,1953 年建立共和国,但它已经是一个阿拉伯国家了。
罗马帝国的衰亡
罗马虽然对地中海实现了征服,但并未成功实现统治。更重要的是,在地中海这个黄金地带,强敌环视。
除了来自阿尔卑斯山北方的日耳曼人外,对罗马真正的威胁,还是来自东方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
而导致罗马解体的,严格来说,就是波斯人,只是基督教西方人无勇气面对而已。
在罗马帝国和基督教诞生之前,波斯已经是高度成熟和发达的文明国家。波斯是石油宝地,浅表石油容易自燃,这使得波斯人较其他地区民族更容易取得火种,进而崇拜火神,产生了高度文明的拜火教。
由于文明发达,波斯较早跟中国建立了远程贸易关系。
651 年,波斯被阿拉伯人摧毁之后,波斯末代皇帝之子卑路斯逃到中国,请求唐高宗出兵援助,唐高宗就出兵设立了波斯都督府,但最终不敌阿拉伯人,波斯复国失败。
卑路斯在高宗咸亨时 (670 - 674) 入朝,授右威卫将军,曾奏请于长安置波斯寺,最终在长安去世。
波斯灭国之后,拜火信徒被迫改宗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创始人默罕默德(古代称马哈麻)死后,就教权继承权问题,伊斯兰教分裂为四大派系,其中最大的派系是阿拉伯嫡系信仰,称为逊尼派。
波斯人虽然被迫接受了伊斯兰教,但内心的拜火精神在永恒燃烧,他们改称什叶派,并以马哈麻的堂弟阿里为伊斯兰教教主的唯一合法继承人,故也称为阿里派(阿里集团)。
实际上,今天信仰什叶派的主要地区,就是伊朗和阿塞拜疆,即古代波斯人的疆域。
现在我们回头看看,波斯人是如何导致罗马帝国解体的。
真正来说,在接触定居民族的波斯帝国之前,罗马是以游牧和海洋民族的身份进入地中海的。
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的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作物生长季无法与雨季配合,这种不协调,对植物生长十分不利。因此地中海农业区的作物种类往往为耐旱的蔬果,同时要求发达的灌溉系统。
这样,在自足经济发展不足的情况下,地中海政权就必须以对外扩张为主要生存模式。因此,罗马经济高度依赖奴隶贸易,海盗劫掠,以及地中海航运贸易的垄断权。而欧洲裔美国人是日耳曼人,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经济跟罗马帝国政治、经济制度高度相似的地方。
在地中海贸易的竞争中,罗马帝国的劲敌有:东方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北方的日耳曼人。
罗马帝国后期,实际上是转型为定居文明,向更高级的波斯帝国制度转型。
相比之下,波斯的生存环境就比地中海优越。
伊朗气候四季分明。北部春夏秋季较为凉爽,冬季较为寒冷,南部夏季炎热、冬季温暖。
伊朗主要有三种气候类型:
沙漠性气候和半沙漠性气候。伊朗国内大部分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属这种气候,其特点是干热季节长,可持续7 个月。
山区气候。
里海气候。
三种气候能够起到互补作用,但总体来说,由于波斯大部分地区是沙漠性和半沙漠性气候,故早期波斯跟罗马竞争力大抵相当,两国争战,互有输赢。
真正改变两国力量对比的,是中国– 伊朗高原贸易线的初步打通。从地图容易看出,波斯处在中国贸易线路贯通的优越位置,由张骞实现了这一点。
张骞(前164 - 前 114),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波贸易线建立之后,波斯开始强大。
上文我们分析过,秦国首先征服古蜀国(成都),并在后来设立汉中郡。因为秦人是典型的游牧民族,为周王室养马起家,很早就交通伊朗高原地区。作为汉中郡人的张骞出使西域,就合情合理了。
为什么在古代战争中,历来是亚洲征服欧洲呢?关键原因是战马的属性不同。
以蒙古马为例。
蒙古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这种战马适合远征。
而欧洲战马高大,适合近战,不适合远征。
所以,为什么亚历山大只是到达印度溜达一下,就灰溜溜回来。且不说古希腊史的伪造传统,根本原因也是欧洲战马不适合远征。
这种战马劣势,直到 1492 年,西班牙、葡萄牙人迎来战船时代,欧洲才开始挽回战略劣势,开始进军亚洲。
公元 224 年,波斯萨珊王朝创立者阿尔达希尔一世,灭亡安息政权,约 226 年定都泰西封,立拜火教为国教,禁止基督教,宽容犹太教。
此时,罗马全面向君主制度转型。
260 年,波斯沙普尔一世在埃德萨战役中大败罗马军团,并且俘虏了罗马君主瓦莱里安,此役堪称罗马的靖康之耻。
1700 年后,伊朗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拜火教不屈的历史精神。
伊朗革命卫队 12 日证实,扣留了美国海军两艘小型军舰和 10 名水兵,舰只和水兵现安置在法尔西岛一处“适当地点”。伊朗方面称,美军舰只闯入伊朗水域。
古罗马帝国的军事概况
军团是古罗马军队的基本作战单位。军团的数目以及军团中的人数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不同。
王政时期
王政初期,罗马按氏族部落召集武装力量。王政后期,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实行改革,根据财产多寡将公民划分为5个等级,规定各级中17至60岁的公民皆有服兵役的义务,从而建立了公民兵制。“王”负责征集和统率军队。公民兵出征须自备武装和给养,战后即解甲归田。这时的军队有重装步兵、轻装步兵、箭手和投石手,此外还有少数骑兵。当时的作战队形是排成密集方阵,重装步兵在战斗中起决定作用。
共和时期
共和时期,由于战争的频繁和扩大,罗马的军事制度发生变化罗马军事家卡米鲁斯(Camillus)实行改革,从最初在军队中发放军向,并由国家供给武器和给养,到后来的逐渐改进军溪组织、战斗队形和武器装。在布匿战争中,又进行多方面改进,终于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军事制度。每个军团通常由4500人组成,包括3000名重装步兵、1200名轻装步兵和300名骑兵。重装步兵为军团的主力,配备投枪、短剑、大盾、金属头盔、胸铠和胫甲。每个军团分为30个中队,每个中队分为两个百人队。罗马军团主要由三个战列组成。第一列是青年兵,也称为“枪兵”,武器一律是长枪。第二列是壮年兵,又称“主力兵”是军团的核心。第三列则是“后备兵”,由老兵组成。
除了上述三列重装步兵外,每个百人队配有20名轻装步兵,每一军团配有300 名骑兵,由10个30人的骑兵小队组成。轻装装步兵和骑兵亦分为小队,战斗中轻装步兵通常配置于军团前面,骑兵则掩护两翼。征服意大利后,罗马军队中还有臣服于罗马的城邦或部落,即所谓同盟者提供的大量辅助部队,配合军团作战。最高军事指挥权掌握在执政官手中,军团的指挥官是6名军事保民官,由公民大会推举或执政官委任。下级军官最重要的是百人队长,从士兵中挑选任命。
随着共和制度陷入危机,前二世纪末,盖乌斯·马略实行军事改革。改革主要是将公民兵制改为募兵制,招募以前无权参军的贫苦公民到军中服役;并提高薪向,延长服役期限;同时,为了加强军队的机动性,改变军团的编制和作战队形,此后,城乡大批无业游民加入军队,罗马军队至此成为脱离社会生产的职业军。军队参与社会,逐渐成为军阀争夺权利和实现独裁统治的工具。
帝国时期
前27年,奥古斯都又对罗马军事制度作了改革。将精锐的职业军队进一步合法化,形成了正式的常备军,并配备以辅助部队,驻扎于行省和边防要地,建立近行军专门保卫元首及元首家族。军团士兵从罗马公民中招募,辅助部队则从行省和附庸国非罗马公民中征集,近卫军仅来糪(bò)意大利的罗马公民。起初这三类士兵在服役期限有很大的差异,后来由于罗马公民权的扩展,行省居民在军团中的比例日益增加,军团和辅助部的差别逐渐缩小,到二世纪时,驻行省的帝国军队就地征地,并修筑了永久性营地,完全成为当地驻军。
帝国时期的军团与共和国时期相比已有较大的改变,按财产等级划分兵种的制度已经取消,全部士兵已不再都是服义务兵役的公民,而是主要由职业的雇佣兵组成。每个军团包括10个营,每个营包括3个连,每个连再包括2个百人队。每个军团的定额大约为5000人。军团士兵分为步兵、骑兵、海军,军事单位有军团、步兵队和骑兵队。
帝国后期(西元五世纪中叶),罗马的军事组织又有重大变化。以前作为罗马军队编制核心的重步兵渐渐丧失其重要性,而让位于骑兵。裁克里先执政时,把全国军队分为边防部队和内部机动部队两种,军团数目多达72个,各兵种的土兵总数增加到60万人左右。帝国晚期,军队中明显的变化是日耳曼人比例越来越大。
古罗马帝国的兴起和衰亡
上一篇:古罗马帝国的文化
下一篇:古罗马帝国的覆灭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