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事件>中国历史事件>古代历史事件>

东瓯内迁的历史事件

时间: 义媛14 分享

  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闽越出兵围东瓯,东瓯王向汉廷告急,武帝下令从会稽发兵浮海救东瓯,师未至而闽越王已撤兵。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东瓯内迁的历史事件,希望你喜欢!

  东瓯内迁的背景

  在汉初10年内,汉王朝分闽越而立三国,先后于福州、浙南、粤东、赣南地区建立三个异姓越族王国(概称东越,以别于赵佗创立的南越),意在分而治之,削弱强悍而又反复无常的越族贵族的力量。《史记》载:汉惠帝三年,汉廷举高帝时越功,曰闽君摇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俗号为东瓯王。

  东瓯在今浙江温州,统治温州、台州、处州地区。说起反复无常,东瓯王摇可真是够摇摆不定的:楚灭越时,东瓯在驺摇父朱安时为秦所并,归降了;诸侯叛秦,东瓯又为鄱阳君所召,率瓯越人骁勇万骑为鄱阳前锋,随项羽和刘邦伐秦入关,叛乱了;秦王朝灭亡后,西楚霸王分封诸王侯得罪了闽越,楚汉战争中,摇军参与合围楚军垓下,功多被封为东瓯王。当然其见风使舵、品德败坏也为日后越人的惨遇埋下了伏笔。

  东瓯内迁的起因

  越族三王国时,无诸实力最强而且与汉廷修好,兄弟国家间也摆得平,还相安无事。到其子继位后,越族三国倚仗逐步强大起来的军事、经济力量及山海天险,野心勃勃,一方面自相残杀,数次举兵侵陵邻国,另一方面也不卖汉王朝的帐,焚烧汉军楼船,进行战争挑衅。

  据《史记·东越列传》记载:“景三年,吴王濞反,欲从闽越,闽越未肯行,独东瓯从吴”。也就是说,汉景帝三年(前153年),吴王刘濞反汉失败,率残部拉拢、投靠闽越,其它人不敢接收,唯独东瓯王接纳了他。可是在汉王朝的战事压力下,东瓯王再度改变态度又听命于汉朝杀掉了刘濞。

  此后,吴王太子刘驹亡命闽越并时常煽动闽越王郢出兵吞并东瓯。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闽越出兵围东瓯,东瓯王向汉廷告急,武帝下令从会稽发兵浮海救东瓯,师未至而闽越王已撤兵。如此攻击多次后,东瓯王自知不敌,向汉廷请求举国迁徙于江淮之间,结束了东瓯国55年历史,东南三王国复为闽越王所独占。由于闽越王郢和余善恃强凭险,密谋反叛,最后也在汉军的全力攻击下彻底灭亡,落个举国迁徙江淮的下场。

  东瓯内迁的经过

  东瓯王主动向汉廷请求举国迁徙于江淮之间,这次温丽台一块能一起走的特别是王族、军队与豪强多数随迁了。此后不久,闽越王国灭亡,汉武帝诏命徙瓯越、东越、闽越三越的全体人员于江淮。这可是军事化的强制性的拆迁,比现在旧城改造、园区拆迁力度要大得多。《史记》和《汉书》均载,“越地遂虚”。

  当然也仍有少部分越人进入山区逃避迁移,成为所谓的“山越”。如史载“(东瓯)后遗人往往渐出”(《太平御览》卷一七一引《吴地记》),“遁逃山谷者颇出”(《宋书·州郡志》),说明滞留本地未走的确有。但汉王朝对这些“山越”并不手软,东汉时还曾派高级将领骠骑张意专门讨伐(见《太平御览》引《东观汉纪》文)。乃至后来谢灵运“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临海太守王琇惊骇,谓为山越、山贼”,这一说明了当时山间还有山越遗民,二也说明“山越”一直未归顺持抵抗破坏政策而导致上述误会,三还说明了历代地方政府对逃到山里的“山越”们始终抱着一种赶尽杀绝的态度。

  公元前138年,闽越发兵围东瓯,东瓯王向汉中央请求内徙迁到江淮之间(今安徽舒城附近),接受西汉的直接统治,瓯江流域和闽江流域遂无东瓯国。公元前111年,东越王馀善反对汉朝统治失败,汉武帝又“诏军吏皆将其民徒江、淮间(《史记·严助传》)。经过两资迁徒,其地遂虚(《东越列·东粤传》)”。零星逃脱进山的“山越”,也时不时的受到政府军的围剿。那时的瓯越大地,来来往往最多的就是猴子和野猪了。

  东瓯迁移经过路线未见史料具体记载。从实际情况看,从东瓯首都温州到安徽舒城地带,有陆路和水路两种走法。如从陆路北上,要跨雁荡、天台、会稽、椒江等大山河川,当时无通畅道路可行。这点从官方当时救助东瓯须从会稽“发兵浮海”,“兵临越军退”可知。如从瓯江水路北上,则有两条线路。一为好溪,据《浙江古今地名词典》:“好溪源大磐山西南麓,湍流险阻,不通舟筏。”,所以不适迁徙。余下的一路,就是沿松荫溪畔北上了。《淮南子·原道训》说:“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从东瓯国民的习性看,瓯人滨江海定居,船舶为生产和运输工具,有水路更不会选取陆路的了。况且举国北迁,总有些家产、农具等不动产需要搬运,不靠舟船而单凭人力畜力会是更加的艰险。

  从时间上看,《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载:“建元3年,东瓯王广武侯望率其众四万余人降。”说明了东瓯王率众投靠的初始时间。《淮南衡山列传》载:“元朔6年(前123),淮南王刘安谋反,近臣谏阻“南越宾服,羌僰入献,东瓯方降”,勿反为上。”这两段说明了东瓯国是在该时区内迁入庐江郡(查阅纪年表得知前后相差十五年左右),但具体动迁用了多少时间不得而知。举国迁移,绝非易事,特别是在当时交通信息技术、建筑安装技术条件下,安徽那边安置区的选址协调、基础建设,太末的中转工作等等,都不是短时可以完成的。

  东瓯内迁的结果

  依据残存的史料、记载来揣测有关可能可以看出,江南是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生活的地方,空虚东瓯大地,千里袅无人烟,这种状况是不可能长久保持的。未及迁徒者遁入深山林后早晚会出来聚居,僻处深山穷谷土著和眷恋故土的越族也会辗转返乡。史载,汉昭帝始元三年(前85)立回浦县(治今椒江章安镇),目的就是用以治理和管理未及迁移和复出的越民。东汉顺帝永建4年(129),会稽郡分置吴郡,郡治移山阴。 10年后永和3年(138),以章安县东瓯乡建制永宁县。都是因为当地人口已聚居较多形成了一定规模所以政府设置机构加以管理。

东瓯内迁的历史事件

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闽越出兵围东瓯,东瓯王向汉廷告急,武帝下令从会稽发兵浮海救东瓯,师未至而闽越王已撤兵。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东瓯内迁的历史事件,希望你喜欢! 东瓯内迁的背景 在汉初10年内,汉王朝分闽越而立三国,先后于福州、浙南、粤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合淝大战的历史事件
    合淝大战的历史事件

    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军与曹军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合淝大战的历史事件,希望你喜欢! 合肥之战的次数 第

  • 十常侍之乱的历史事件
    十常侍之乱的历史事件

    东汉末年,汉灵帝倚信张让等十常侍,任其专恣蠹政。因之使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十常侍之乱的历史事

  • 江彬擅政的历史事件
    江彬擅政的历史事件

    江彬(一说濒),明朝边将,曾随军与鞑靼作战,善察言观色,后来成为明武宗的义子,赐姓朱,封为宣府、大同、辽东、延绥四镇的统帅。下面是学习啦小

  • 李广利降匈奴的历史事件
    李广利降匈奴的历史事件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李广利出征匈奴前与丞相刘屈氂密谋推立李夫人之子刘髆为太子,后事发,刘屈氂被腰斩,李广利投降匈奴,其家族灭。下面是学习

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