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爱国诗是怎样的
文天祥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以及爱国诗人。那么文天祥的爱国诗是怎样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文天祥的爱国诗是怎样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天祥的爱国诗是怎样的
文天祥,一个令人敬仰的英雄人物,他既有着不凡的政治才能,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爱国诗人。文天祥的爱国诗多成于他起兵抗元以后,内容也多与国恨家仇有关。文天祥的诗风慷慨激昂,往往能用平常的语言牵动读者的心怀。
说起文天祥的诗,就不能不提《过零丁洋》,这是诗人被捕后向劝降的元朝官员表明心意的一首佳作。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回忆生平,感叹国破人亡,物是人非。后四句说明当下的处境,表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会保持气节,要将“丹心永垂汗青”。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直接表明了自己不怕死的态度,这种宁死也要保持气节的精神在另一首词《沁园春》中也有表达。词的开头即点名主旨,“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短短十二个字就将诗人视死如归的精神表露无遗。“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留芳”,这是诗人借古人张巡的事迹来勉励自己,表明世风日下,自己也绝不卖国,要保持操守,流芳百世。文天祥在词中直抒胸臆,将自己的心志展露无疑,全词充满爱国情怀。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四句诗出自文天祥的《扬子江》。诗人旅途飘零,即将成为元朝的囚徒,然而不论何时何地,身处何种境地,诗人的心就像指南石一样,永远只向着南方!这首诗从字面上看浅显易懂,却是文天祥对国家精诚之心的真实写照,读来令人肃然起敬。关于文天祥的爱国诗还有很多,它们和上面的诗词一样,一字一句都是文天祥爱国精神的延伸,是我国的文化瑰宝。
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以及爱国诗人。文天祥在《广东通志》里面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以抗元就义为世人传唱,但是文天祥的爱国诗也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文天祥的《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等作品也一直是后人学习的教材。
《宋史》中记文天祥身材伟岸、肤白貌美、眉清目秀,是一个一表人才的儒生。文天祥原本叫文云孙,后来选中贡士改名文天祥,改字履善。在对答论策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状元,之后以宋朝繁荣昌盛为毕生愿望,因此字改为宋瑞。不过因为父亲去世,文天祥回家受丧三年,之后入朝为官,已是元朝侵入宋朝了,文天祥因直言被奸臣厌恶,多次排挤出朝廷。文天祥也曾对此心怀不满,罢官回乡,但是遇到宋朝需要他的时候,他也会义不容辞的为国效力。所以最后元朝灭了南宋后,文天祥被俘,求死以成忠节。
文天祥抗元的故事
中国的历史上曾有过无数的爱国英雄人物,他们威武不屈的气节和精忠报国的英雄事迹千古流传,文天祥抗元就是这其中的代表。
文天祥是我国南宋末年的文官,系金科状元出身,文天祥成为钦点的状元之后,被授予官职,当时有一个叫董宋臣的官员见元军步步逼近,竟建议皇帝迁都自保。文天祥深知此时迁都弊大于利,便弹劾董宋臣。当时的皇帝是宋理宗,而董宋臣是其宠臣,所以文天祥的奏章递上去之后如石沉大海,竟得不到回音。
公元1268年,元军集中兵力进攻襄阳,当权的贾似道却不发兵救援,也不上奏给皇帝知道,致使襄阳被困三年,守将吕文德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开城降元。从此,南宋门户洞开,元军得以长驱直入,南宋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公元1274年,樊城破,文天祥被任命为赣州地区的知州,次年应诏勤王,自此开始举义师抗元。同年,文天祥入卫京师,任平江府知府,这时的元军已经尽在眼前了。文天祥辞别天子,率军苦战东南,当权者陈宜中等招文天祥退守余杭。次年,文天祥任临安知府,未几宋廷降元,以文天祥为右丞相出使元营。谈判期间,文天祥与元丞相伯颜发生争论,气急败坏的伯颜扣留了文天祥,并欲押往大都,幸得义士相助才逃脱。脱身后的文天祥收拾残兵,继续在广东一带抗击元军,以图光复。不久,文天祥被俘,被押送到大都,最终不屈而死。文天祥虽死,但他英勇抗元的故事却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
猜你喜欢:
文天祥的爱国诗是怎样的
上一篇:历史上文天祥是个怎样的人
下一篇:张继是哪个朝代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