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是怎么死的
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在文坛史上有着重要的表现。关于他的死,有很多的说法。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骆宾王到底是怎么死的。
骆宾王的死因
一说是徐敬业兵变失败后,骆宾王和徐敬业的旧部意欲逃去高丽,在去往高丽的途中因为遇到了风浪被阻,徐敬业的部将王那相叛变,为了将功赎罪、为自己讨得一线生机,遂将骆宾王给杀了,并将其头颅上交至朝廷,骆宾王全家也因此无一幸免都被杀害了。在《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等史书中,对于骆宾王的死,都记载的是此说法;
一说徐敬业兵变失败后,只有骆宾王和徐敬业的儿子逃了出来,二人躲藏在水荡,最后骆宾王死在崇川,徐敬业的儿子为其修的墓;
一说徐敬业兵变失败后,官军一直都没有抓到徐敬业和骆宾王,他们纷纷害怕武则天怪罪下来,遂找了两具尸体来冒充徐敬业和骆宾王,并将两具尸体的头颅砍了下来上交至朝廷算是交差了。据传徐敬业和骆宾王后来都出了家,做了和尚。此说法记录在唐朝的《本事诗》中;
一说徐敬业兵变失败后,骆宾王知自己已经毫无退路了,便跳江自杀了。此说法记录在唐人所撰写的《朝野佥载》中;
对于骆宾王到底是怎么死的,其争论点在于徐敬业兵变失败之后,骆宾王到底是逃了还是死了。有相关记载的正史和野史说法不一,大家都各执一词,致使到现如今关于骆宾王的死也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说法,毕竟那已成为历史,对于当时的情况除了这些史书记载外,也没有其他的考究办法。
骆宾王名字的意义
骆宾王,生于公元619年,卒于大约公元687年,字观光,是唐朝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也是其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诗人和文学家。也是一个长期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小官吏。
唐高祖武德二年,也就是公元619年,骆宾王出生在一个叫骆家塘的地方,从前在这里骆是大氏族,但他出生的时候,家族已经渐渐落寞,但他的祖父早年曾经做过地方官员,为了躲避战乱隐居在此,而骆宾王的父亲也是一个经纶满腹,才华横溢的才子,骆宾王的出生让父子二人喜出望外,决心要取个好名字,经过一番推敲琢磨,最后根据《周易·观·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的意思,给他取名宾王,字观光。意思就是希望骆宾王长大之后,为官做人能够做到体察民情,辅佐明君,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事业,光耀门楣,也能造福黎民百姓。可是尽管祖父与父亲为他取名的用意是好的,可是骆宾王经过了半生的波折,最后还是落得了罢官被贬,最后更是客死他乡,葬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骆宾王许是因为家庭环境的关系,从小的聪慧机智,尤其是据相传,他七岁就作《咏鹅》这首诗,不管这典故是真是假,但这首《咏鹅》确实如春风一般,传遍了大江南北,并且一直流传至今。并且随着时间的流传,更成为智慧和经典的象征。
骆宾王在狱咏蝉
公元前678年,骆宾王刚荣升侍御史不久,因为性情耿直,在上书议事时触犯了武则天,随后又遭到了小人污蔑,以贪污和忤逆罪被判入狱,《在狱咏蝉》便是这次牢狱之中创作的。
《在狱咏蝉》有两部分组成,简短精美的骈文作的序和五律诗。序文是一段抒情故事,讲述了骆宾王作这首诗的起因,综合的叙述了蝉,借之表达了自己身陷囹圄的哀怨及希望朝廷能够明察秋毫为自己平冤的期望,为下面的主体诗文做好了铺垫。
序文中,骆宾王用典故来表达自己当时的心境与期望。在听到蝉鸣心中产生了悲伤之感,用反问的语气将蝉与他自己紧紧的结合在了一起。随后便开始综合性的叙述了蝉,包括蝉的形态,蝉的习性以及蝉有哪些美德,虽实在介绍蝉,但骆宾王将蝉影射到自己身上,用蝉寓己,达到了一种人蝉合一的境界。
做好了铺垫,在五律诗中,便将蝉与自我融合的更加彻底,使得骆宾王想要表达的感情与期望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从开始用蝉鸣来勾起了思乡之情,一个人在异乡,在狱中,对于家乡的思念比以往更深。接着一蝉一人的并排描述,让人与蝉结合在了一起,用比兴的手法来表达自己身陷囹圄、一事无成的凄惨感情。然后不提蝉,不提人,将自己与蝉真正的融合在了一起。
这首诗情感细腻深邃,字里行间处处体现着骆宾王深厚的功力。对于蝉的妙处不仅仅只是在于结构上的符合,更是在于蝉的意向上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了后世脍炙人口的佳作。
骆宾王墓
骆宾王的墓在南通城东狼牙山山脚,因其是浙江义乌人,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在浙江义乌为其修建了衣冠冢。
公元684年,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自立为女皇执政,骆宾王起草了《为徐敬业讨武瞾榭》来号召天下人反对武则天的行为。同年十一月,徐敬业兵变失败,携骆宾王与其部下决定逃往高丽避难。在逃往高丽的途中,到了海陵,他们当时乘的木船因为遇到了风浪无法向东边高丽继续前行,众人不知该如何是好,都纷纷跳水逃生去了,骆宾王便藏匿在水荡。前来追捕骆宾王的将士见没有抓到徐敬业和骆宾王,害怕朝廷因他们没有追捕到二人而降罪,便找了两个与徐敬业和骆宾王相似的人,将其杀害,割下了头颅上交至朝廷,才得以交差。骆宾王也因此才能活了下来,自此以后便隐姓埋名,直至死后葬在了南通城北黄泥口。
骆宾王的墓在明代以前都无人知晓,到了明代末期,一个姓曹的农民在南通城北黄泥口挖地开荒时发现了骆宾王的墓。当时农民只是将刻有骆宾王之墓的石碑带了回去,但后来出于对鬼神之说的惧怕,心里上承受不住,便将石碑打碎,扔回了原来的地方。清朝的刘名芳在编撰五山志的时候,听到了这个传闻,便到城北黄泥口去一探究竟。在传说的地方找到了石碑的小半块,石碑上面的唐字是完整的,骆字只剩下上半部分了。刘名芳遂向太守董权文禀告了此事,并效仿前人,将骆宾王的墓迁移到了狼牙山山脚下。
猜你感兴趣:
骆宾王是怎么死的
下一篇:初唐文坛四杰分别是指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