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蔡襄的简介
蔡襄,中国北宋时期的政治家、书法家和茶学专家。著有《茶录》、《荔枝谱》等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书法家蔡襄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书法家蔡襄的简介
蔡襄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政治家。蔡襄十五岁的时候参加了乡试,十八岁的时候游学京师,之后又进入国子监学习,在公元1030年的时候在开封府参加乡试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一年之后蔡襄就进士及第,之后就步入了官场。
公元1403年,蔡襄主持建院衙署,蔡襄为人正直,办事公正,轻重缓急都能够很好的取舍,而且敢于直言上谏。一年之后,蔡襄转任福州知州。在福州的时候,蔡京因为百姓们患病不看医生,而是相信巫蛊,特地写文章来劝告百姓们有病要及时看病,这篇文章被刻成了碑文流传了下来,是为《圣惠方后序》。
公元1048年的时候蔡襄因为父亲去世而离职,三年之后蔡襄重新回朝为官。五年之后,蔡襄又重新做起了福州的知州。后蔡襄在泉州任职,在这里他兴修了沿海的城池,加强了军事防御设施。还奏请朝廷给漳州、泉州和兴州减免了大半赋税。蔡襄在泉州任职的时候还发生了连年的旱灾,于是蔡襄就调动民力,加强了对水源的管理,后来还在专任的时候发现了一眼泉水,用以民众们饮用和灌溉。
仁宗后来召蔡襄回京,授任为翰林学士权三司使。但是不久之后宋仁宗去世,宋英宗继位正式任命蔡襄为三司使,蔡襄对国政做出了自己的建议,但是宋英宗却没有采纳,所以蔡襄就自请外任。公元1067年的时候,在家中逝世,时年五十六岁。
蔡襄造桥的故事
在泉州东郊,洛阳江奔腾而过,从这里汇入大海,而在这上面有一座闻名中外的桥梁,这座桥就是宋朝时候的大石桥洛阳桥,这座桥是蔡襄在泉州当太守的时候铸造的,说起来还有些渊源。
据说蔡襄就是在中洛阳江上所生的,当时风雨大作,眼看一叶扁舟就要被掀翻。这是天空中有一声仙人的声音,说道,船中坐着蔡大人,鬼怪休得无礼。于是水面上顿时风平浪静,后众人都在寻找着这位蔡大人,才知道船中只有一个卢氏孕妇。大家就都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是个贵人,卢氏许愿如果孩子能够成大器,一定要让他在洛阳江上修一座桥。
这个孕妇腹中的胎儿就是日后的蔡襄了,在福祖父和母亲的谆谆教诲之下,蔡襄奋发苦读十八岁就考中了进士。后来朝廷派蔡襄出任泉州,蔡襄也就开始了自己和泉州的不解之缘。蔡襄到了泉州不久之后就召集众人来商议修建洛阳桥的事情。后来经过仔细的勘查,筹集资金等,在皇佑五年的时候洛阳桥终于动工修建了。后面的故事就有点太充满神话色彩的,大致就是蔡襄做什么事情碰到困难的时候都会碰到仙人相助。当蔡襄要海水退潮打地基的时候就有一位夏得海能够到梦中为蔡襄去海底面见龙王谈论此事,当蔡襄没有巨石奠基的时候,又有游玩中的仙人吕洞宾送来落石。
正当建桥进展顺利之时,财库匮乏,募金耗尽,襄母卢太夫人带头乐捐,卖去老家良田一百六十亩捐资造桥乃亏空巨额。最后洛阳桥还是造好了,蔡襄撰写《万安渡石桥记》并刻石碑于岸南。
蔡襄书法特点
蔡襄的书法取自王氏父子、颜真卿、柳公权等人,学习了众家之所长,当时的人都评论蔡襄的书法,说蔡襄的书法里有晋唐时期的神韵。从他的行书作品《澄心堂纸尺犊》就能看出来,这一篇墨宝可以说是蔡襄为数不多的传世作品中最典型的,最具有晋唐时期风格的作品。按照信札上注明的时间,应该是蔡襄晚年时期的作品。
蔡襄算的上是宋朝楷书的第一人,因为在北宋四大书法家中,苏轼、黄庭坚和米芾都是以行草或者行楷见长的,只有蔡襄是以工整规矩的楷书为长的。《昼锦堂记》可以说是蔡襄楷书中的大字楷书的代表作。这个作品是欧阳修为韩琦所写的一幅作品,蔡襄别出心裁的把每个字都写上几十个,然后选出最好的那个来把整幅字给拼起来,就是因为这样所以字与字之间就没有了连环,缺少了一些神韵。所以蔡襄的这个做法也算是半得半失。当然蔡襄的楷书笔势流利,结构端正,浑厚静定,不浮不躁,是楷书中的经典之作。
另外,蔡襄的信礼《脚气贴》可以说是蔡襄别开生面之作,字体上用的是蔡襄并不擅长的行草书写。但是整体却看起来笔力挺拔,神采外耀,笔法笔墨来自阁帖的同时,又渗入了许多新意趣,有着奇宕潇洒之致,是蔡襄行草书中的佳作。俗话说字如其人,蔡襄的字端正大方,所以蔡襄为官也是刚正不阿的。
书法家蔡襄的简介相关文章:
1.蔡襄书法作品大全
2.蔡襄书法作品赏析
3.蔡襄书法赏析
4.蔡襄书法作品
5.蔡襄书法欣赏
6.蔡襄书法欣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