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外国历史人物>外国诗人>

诗人艾米莉迪金森是谁

时间: 炜基15 分享

  艾米莉·迪金森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诗人,她创作了大量诗篇,却未能获得青睐,甚至是周遭众人对她不解与误会,她把作品深锁在盒子里。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诗人艾米莉迪金森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诗人艾米莉迪金森的简介

  艾米莉·迪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镇,美国女诗人。艾米莉惊人的创作力为世人留下1800多首诗,包括定本的1775首与新近发现的25首。她的代表作品有《云暗》、《逃亡》、《希望》、《补偿》、《战场》、《天使》、《这是鸟儿们回来的日子》、《我一直在爱》等。

  艾米莉·狄金森,1830年12月10日生于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镇,1886年5月15日去世。她20岁开始写诗,早期的诗大都已散失。1858年后闭门不出,70年代后几乎不出房门,文学史上称她为“阿默斯特的女尼”。她在孤独中埋头写诗,留下诗稿 1,775首。在她生前只有 7首诗被朋友从她的信件中抄录出发表。她的诗在形式上富于独创性,大多使用17世纪英国宗教圣歌作者艾萨克·沃茨的传统格律形式,但又作了许多变化,例如在诗句中使用许多短破折号,既可代替标点,又使正常的抑扬格音步节奏产生突兀的起伏跳动。她的诗大多押半韵。

  直到美国现代诗兴起,她才作为现代诗的先驱者得到热烈欢迎,对她的研究成了美国现代文学批评中的热门。狄金森逝世后,她的亲友曾编选她的遗诗,于19世纪末印出三集。1890年,狄金森的115首诗发表了,后来又出版了两部诗集和两部书信集。1914年,狄金森更多的诗被整理出版问世,从而奠定了她作为女诗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950年,哈佛大学买下了她诗歌的全部版权。1955年,狄金森全集出版,共有3卷诗歌和3卷书信。

  诗人艾米莉迪金森的作品风格

  狄金森的诗采用一般教会赞美诗的格律:每节四句,第一、三句八音节,第二、四句六音节,音步是最简单的“轻、重”,第二、四句押韵。例如:

  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

  He kindly stopped for me--

  The Carriage held but just Ourselves--

  and Immortality.

  诗的篇幅短小,多数只有两至五节,经常破格,常押所谓“半韵”(half rhyme);放弃传统的标点,多用破折号,名词多用大写(但这个习惯在当时很平常);常省略句子成分,有时甚至连动词也省掉;句法多倒装,有学者指这是受拉丁文词序的影响。

  狄金森的诗富于睿智,新奇的比喻随手抛掷,顺心驱使各个领域的词汇(家常或文学的,科学或宗教的),旧字新用,自铸伟词。喜欢在诗中扮演不同角色,有时是新娘,有时是小男孩,尤其喜欢用已死者的身分说话。狄金森描写大自然的诗篇在美国家喻户晓,常被选入童蒙课本。痛苦与狂喜,死亡与永生,都是狄金森诗歌的重要主题。

  狄金森诗作的音乐性和图象性,成了批评家关注的题目。其诗用的破折号,时长时短,有时向上翘,有时向下弯,有批评家指这些是音乐记号,代表吟咏或歌唱那首诗时的高低抑扬;其诗的诗行往往不是一写到尾,有时一句诗行会分开两、三行写(即是说每行只有两三个字),有学者认为这是刻意的安排,跟诗意大有关系(另外,狄金森有时会在寄给朋友的诗里会附上“插图”)。因此,有人主张要研究狄金森的诗,必须以她的手稿(或手稿的影印本)为文本,才不致扭曲诗意。

  艾米莉迪金森的诗歌意象

  死亡是人生无可回避的一个话题。人类对死亡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并将继续下去.而这种认识被作家或是诗人以各种文学形式记载下来,构成了人类死亡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狄金森年轻的时候。先后经历了家人和恋人的辞世,诗人对死亡带来的痛苦感受至深.在心灵中亥4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成为诗人创作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在狄金森的诗歌中,有三分之一是描述死亡的。诗人运用了死神、死者、葬礼等死亡意象刻画了死亡的多个侧面,探讨了死亡以及生命的真谛。狄金森像许多西方人一样.认为死亡与永生相连.死亡导向永生。因此,死亡并不可怕,死亡也不是终点,而是另一段生命的开始;引导人走向死亡世界的死神也不再是面目狰狞,相反,它更像个绅士、朋友、甚至爱人。《因为我不能停下等待死神》就深刻地体现了这点。在这首诗中,我们发现,死神是一位亲切的车夫,他停住等“我”上去,车里还坐着“永生”。“我”被死神的和蔼和礼貌所打动,决定放弃劳作和休息,_起踏上了死亡的路程。在《放下门闩,啊死神》一诗中,诗人乞求死神打开门闩,让疲惫的人们进去休息,这样,他们就可以停止寻找,停止奔波。在这里,诗人以一种平和冷静的态度看待死亡,认为死亡只是肉体的毁灭. 而不朽的灵魂只有经过死亡这一必经阶段才能得以永生。只要领悟了这个秘密,死亡将不再可怕,而变得悠然而平静。

  狄金森所刻画的死者形象也不是恐怖骇人的,而是在“安睡”,“面容胜柔嫩花枝”,呈现出一种超凡之美,没有抑郁、腐臭的死亡气息,诗歌的基调变得轻快起来。诗人采取这种创作倾向的原因在于诗人对于死亡本质的理解,即死亡是快乐的,是通向另一世界的特权。

  葬礼作为生与死的分水岭,往往是令人心碎的、哀伤的。如在《我感觉葬礼在我脑中举行》一诗中,诗人作为一个死者来感受死神的降临,暗示只有在濒死的时候,人才能懂得生命的价值,懂得如何珍惜生命,但是一切已经来不及了,“我”虽然经过了痛苦的挣扎,但是仍然未能摆脱地狱之门,这也表明了狄金森对死亡的恐怖与绝望。

  家园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既可以是地理意义上的居住之所,也可以是精神意义上的心灵归宿。狄金森的家位于小镇的大街上,名叫家宅。除了184O年一1855年随全家迁居快乐街上不太豪华但更宽敞的房子里外,狄金森一直在家宅中居住直至去世。这种几近自闭的生活让她的外部经验极其有限,诗人对家自然会有着很强的依赖。在她的诗歌中,经常出现与家什的名称、建筑词汇以及其他与家居有关的字眼。家作为一个家园概念或符号对狄金森产生了巨大影响,诗人时常在诗中用与家相关的字眼营造家的空间感或安全感. 为读者再现了美丽的家园之梦。

  作为一位一生囿于家居的女性,房间是狄金森逃离社会、醉心于诗文的地理场所.同时也是诗人感到安全、静谧的精神空间。房间这个词出现在狄金森的许多诗歌中,但是诗人在使用这些词汇时,往往把它们隐喻化,从而丰富了这些词汇的含义。如在《什么客栈》和《安居雪白光亮的屋子一一》两首诗中,诗人使用人们熟悉的“客栈”与“房间”来象征坟墓,象征人死后的托身之所,这两个意象潜藏着“安全、宁静、温馨、身有所属”之感。这种意识产生的心理基础在于诗人面对人生无常、神秘莫测的死亡时产生的对安全、归属、尊严此类精神的需要。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察觉出狄金森对于死亡的看法:死亡是真实的.人死后并不是踏上寻求天堂的漂泊之路.而是回归给予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家园:但是死亡者的家园此时变成一种完全封闭的空间.切断了死者与人间的联系,既存在于人间又消失于人们的视线中,陷入一种永恒的孤寂。在狄金森所使用的家园意象中,“门”这个词的意象最为丰富,它可以表达孤独、失去、死亡、安全等等。在《离家多年的我》和《街上,一扇门微微打开》两首诗中,“门”这一意象主要与家园的失落联系在一起。在诗人看来,“门”关系着“存在”的开启与关闭.是生与死的分界:浓厚的家园意识牵引着诗人死去的灵魂。要返回“门”后那熟悉的温暖之中去;曾经的家园近在跟前,但是“门”内和“门”外却是永久的诀别和无法跨越的距离:人因死亡而成为永远的流放者,家园最终存在于可望而不可及的彼岸世界。

  “园林”是一个重要的家园意象。从西方圣经中的伊甸园,到东方神话中众神的花园,“园林”都是潜藏在人类内心深处的一个象征着美好、幸福生活的所在。人们通过构建园林意象的方式进行着探索回归幸福的可能,找寻着人类失落的精神家园。狄金森在她的诗歌《另一片天空》中,凭借想象构建了一个远离尘世、仙境般的花园,在那里,时间永恒、鸟语花香,没有黑暗与痛苦,只有阳光与美好。这种理想化的花园正是诗人幻想的心灵栖息场所。用来躲避或减缓外部世界的压力.让心灵获得了一块宁静、幸福、安乐的净土。

  将自然作为诗歌的主题,这一传统可谓源远流长。许多大文豪都曾探讨了自然的神秘性以及自然对人类心灵的净化作用。作为一名生活在19世纪中叶的美国乡下小镇的女诗人,狄金森平日接触最多的、最易观察到的事物便是自然。在诗人身后留下的大量诗篇中,以自然为主题或背景的诗歌有500多首,这些诗歌勾画了乡村中原始的自然风景、花鸟虫草,自然的景致与诗人的情感、心态密切契合,成为诗歌中的重要的艺术符号。

  在诗歌中,狄金森有时以花自喻,为花的短暂生涯和不为人知的处境而叹惜,以此影射自己多舛的命运和孤寂的一生。在《多少花儿在林间枯萎》中,诗人惆怅于花儿的凋落而不为人所知,而花儿无声无息的绽放与凋谢,正是诗人一生的折射。在《蜜蜂驶着他亮程的车驾》中,诗人借助花与蜜蜂的意象组合表达了对于理想的爱情模式的理解:飞翔于百花之中的蜜蜂是男性的象征,等待蜜蜂的花则是女性的象征:花总是以庄重的淑女风范出场,时而对求爱者不屑一顾,时而对追求者恋恋不舍。狄金森借这类诗歌竭力说明爱是出于一种无法摆脱的感情驱使,完全无法用理智加以控制或解释。

  另外,“果子”意象也反复出现在狄金森的诗歌中,诗人常常使用“苹果”、“禁果”等词语。很显然,这表明“果子”意象与圣经中提到的禁果的含义是相关联的,但是,诗人不是将其当作引人堕落、诱人犯罪的罪恶源泉,而是坦白自身对于禁果的向往与渴望。在《禁果有一种滋味》一诗中,“禁果”在诗人心中别有一番滋味,那是“何等鲜美”! 对禁果的渴求乃是对知识的渴求,对文明的渴求。

  除了“花”意象、“果子”意象之外,动物意象也在狄金森的诗歌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诗人通过刻画许多易被人忽视的、外表可怕的生物如老鼠、苍蝇、蛇、蜘蛛、蝙蝠等。赋予它们丰富的灵魂、鲜活的生命以表达自身的情感。在《一个瘦长的家伙在草地》中,诗人提到了与蛇的相遇,试图与之亲近却受拒绝,这暗示着诗人内心深处面对自然时的一种错综复杂的情感:恐惧、崇敬以及困惑。而在《我昕到一只苍蝇嗡叫— — 当我死去》中,作者加入了苍蝇这一不起眼的小生灵稀释了死亡的恐怖与阴暗,使死亡变得平淡无奇甚至毫无痛觉。苍蝇的闯入以及“嗡嗡”叫声是毫无意义的.这就与意义重大的死亡构成了一种不协调.甚至是滑稽,而这种不协调与滑稽让人感到生命的荒诞与无谓。

  总之.死亡意象、家同意象和自然意象是狄金森诗歌中存在的主要意象,借助这些意象,读者能够更好地领会狄金森诗歌的含义。其中,死亡意象营造了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意境.表现出人死后出现的各种可能性。激励读者去探索人类这一永恒的主题;家园意象表明了诗人的孤独感与不安,以及对安全、稳定、和谐、温馨的家园的寻求:而妙的自然则是诗人的诗歌缪斯,激发着诗人的创作灵感

  
诗人艾米莉迪金森的简介相关文章:

1.迪金森英文诗歌

2.经典内涵的励志文章摘抄3篇(2)

3.埃米丽·迪金森的经典诗歌

4.信仰成就力量演讲稿

5.大学生创业随笔

诗人艾米莉迪金森是谁

艾米莉迪金森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诗人,她创作了大量诗篇,却未能获得青睐,甚至是周遭众人对她不解与误会,她把作品深锁在盒子里。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诗人艾米莉迪金森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诗人艾米莉迪金森的简介 艾米莉迪金森(Emily Dickin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诗人彼特拉克是谁
    诗人彼特拉克是谁

    彼得拉克是意大利学者,诗人,和早期的人文主义者,被认为是人文主义之父。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诗人彼特拉克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诗人

  • 华兹华斯的简介
    华兹华斯的简介

    华兹华斯,英国诗人,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毕业,华兹华斯的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

  • 诗人埃斯库罗斯的简介
    诗人埃斯库罗斯的简介

    埃斯库罗斯是古希腊悲剧诗人,与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一起被称为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悲剧作家,有悲剧之父、有强烈倾向的诗人的美誉。下面是学习啦

  • 威廉布莱克的简介
    威廉布莱克的简介

    威廉布莱克,英国诗人、画家,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威廉布莱克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威廉布莱克的简介 威廉

9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