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国学三圣>

对孔子一生的评价是怎样的

时间: 伟文36 分享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的人之一。那么你想知道历史对这位圣人是怎样评价的?如果你想知道这些评价内容可不能错过这篇文章哟!

  历史评价

  先秦评孔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诸子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其中以儒、道、墨、名、法五个学派最为著名。儒家在先秦时,和诸子地位平等,并不立于一尊的地位。故各家对孔子的毁誉不一。

  孔子门人及其后学者均推尊孔子。门人中以子贡为代表,他对孔子赞美备至,奉如天人,把孔子比拟为高天、日月、木铎,凡人是永远不可企及的,认为孔子是天生的圣人。亚圣孟子认为孔子所行的“圣人之道”是遍及自然界和社会的至高准则。然而当时民间一般看法认为孔子是博学成名的大学者。

  战国末期大儒荀子,虽然其礼的思想根源于孔子,然而他有浓厚的“法”思想的成分。他以继承儒家正统自任,称颂孔子,认为孔子的美德永远不可泯灭。但他贬斥子张、子夏、子游为“贱儒”,批评子思、孟子。他的著作多处称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借孔子之名表达他重视礼法和“亲贤用知”的思想。

  墨家对于儒家学说非议颇多,批评孔子的“述而不作”,主张“述而且作”,批评孔子和儒家的繁琐礼仪

  道家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对于儒家的礼仪道德持否定态度。

  先秦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早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认为孔子学说与法家农战思想对立,致使国家“必贫而削”。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认为孔子学说为五蠹之首,且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

  上述先秦诸子对孔子的毁誉褒贬,各持己见,正是反映了当时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兴盛景象。这与汉以后独尊儒术的局面则截然不同。

  秦汉评孔

  秦汉时代是儒学发展中的关键时期。在先秦,孔子只算是诸子之一,儒家虽号为“显学”,也只是百家中的一派。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从此居于统治地位,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

  宋元评孔

  宋元时期对孔子的评价总体上是对孔子推崇备至,进一步把孔子神化,用孔子的神圣光环和纲常伦理来维护其封建统治。

  宋元时期,中国结束了晚唐以来近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确立了以官僚地主阶级为支柱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宋元时期的哲学运动以更典型的形式表现了中国中世纪哲学思维的特点及其逻辑发展的曲折。从以前儒教、佛教、道教相互攻伐到相互吸取,由三教鼎立到三教合流,从而产生了宋元时期十分精致的官方哲学:以儒家纲常伦理为核心内容,以精巧的哲学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佛老思想营养而建立起来的理学唯心主义。

  孔子学说是理学的理论基础,因此孔子本人的形象在宋元时期作为至圣先师也被塑造得更加完美与高大,无论是皇家朝廷,还是学林名流,对孔子都极力颂扬,对孔子的学说也极力阐发光大。

  明代评孔

  继宋元之后,明代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心学极盛。与之同时,还出现了与之对立的所学。呈现理学、心学和气学三大思潮鼎立的局面。三者对孔子及其学说亦各自有其阐发和评述。

  清代评孔

  在清朝时代,孔学由盛而衰。论孔者依时代之不同而歧见纷呈,其要者有:

  1、治统、道统合一论;

  2、朱学即孔学论; 以孔学批评理学;

  3、以孔、孟之学批评君主专制;

  4、“经学即理学”论;

  5、“六经皆史”论;

  6、“中体西用”说;

  7、“孔子改制”说;

  8、以夷变夏论; 孔子尊君论; 儒学汗漫说。

  近代以来评孔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社会经历了空前的民族灾难和巨大的社会变革,制约和影响着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斗争。围绕如何评价孔子及其儒学的争论,不仅有学术意义,而且反映了各个不同阶级、阶层的政治、经济利益。

  洪秀全及其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不但以物质武器批判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秩序,而且从思想上冲击了一切束缚人民的绳索。但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并未完全摆脱儒家纲常思想的影响。

  早期改良派目睹当时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关心时政,热心西学,提出了“器变道不变”的“中体西用”思维模式。

  甲午战争后,面临列强瓜分中国的危局,资产阶级维新派倡导变法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展开了猛烈的批判,并发动革命与改良之辩,深化了近代评孔运动。

  辛亥革命后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出现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使当时一些资产阶级民主激进分子认识到,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未能建立,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触动旧思想、旧道德。

  五四以后,围绕评孔问题的争论仍一直继续,最后由毛泽东作了科学的总结,提出:“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并强调“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者评孔的应持态度和方法。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 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成就

  【道德思想】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史学思想】

  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不但要重视根据,而且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政》),他竭力反对那些狂妄不直的人,说:“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泰伯》)他这种一以贯之的主张,也反映到他的治史态度中。

  孔子的治史观不仅反映到治史态度和治史主张上,而且还体现在历史发展观中。孔子认为历史在不断“损益”,他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为政》),周代正是在总结夏、殷二代的基础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历史不是倒退,而是后来居上,是前进发展着的。尽管这种思想很朦胧,但却是我国史学史上进化论的可贵的开端。


猜你喜欢:

1.孔子挂腰刀歇后语

2.孔子之现代意义的三个层面

3.孔子历史故事

4.论语子路篇心得

5.读论语心得全集

6.孔子名言名句都有哪些比较经典的

对孔子一生的评价是怎样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的人之一。那么你想知道历史对这位圣人是怎样评价的?如果你想知道这些评价内容可不能错过这篇文章哟! 历史评价 先秦评孔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诸子争鸣的学术繁荣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理解
    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理解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相信大家都对这位圣人都十分熟悉吧!那么你对孔子仁的思想是怎样理解的?下面是小编整理了孔子仁学思想的理解,

  • 关于圣人孔子的两则故事
    关于圣人孔子的两则故事

    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的人之一,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那么你想了解一些关于孔子富有哲理的故事吗?如果你想知道

  • 关于孔子善易不卜的故事
    关于孔子善易不卜的故事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的学者之一,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那么你想知道关于孔子善易不卜的故事是怎样的吗?如果你想知道该故事的详情可千万别错过

  • 关于孔子为善知度的故事
    关于孔子为善知度的故事

    孔子的故事富有哲理,他所蕴含的仁爱精神教导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为人处事的道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孔子为善知度的相关故事,希望你喜欢

55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