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子的故事介绍
孔子与老子既是朋友,又是师生关系,关于孔子与老子的故事有很多。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孔子与老子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与老子的故事
有一次孔子带着众弟子走到东周时去拜访老子,老子喜欢清静,面对一群“远来之客”,有点不知所措,但他没有怠慢,立即走出门外,向这群人问道:“各位,有何事指教?”
站在首列的孔子见到门前的老者清雅脱俗,知道这个老者就是老子,于是上前恭敬地请求赐教。
老子最烦繁文缛节,所以对孔子笑了一声,答道:“先生说重了,我没有什么可以教导您的。不过您如果是不嫌在下舍里简陋,倒是可以闲聊切磋一番,以消遣时日。”
孔子一贯是比较拘谨的,看到老子的洒脱,他非常向往,不过依旧还是按捺住了心底的想法,以礼行事。虽然老子的态度非常谦和,但孔子仍然是依照着礼仪行事,点点举动都不敢逾矩,所以显得十分拘束。两人在屋中谈了一阵,老子便觉得孔子太过严肃,十分无味,于是就对孔子问道:“您千里而来,想要向我讨教所谓的‘礼’,是吧?那么我请问您,您所说的‘礼’,是根据什么而说的呢?”
孔子一愣,随即回答:“大抵是先圣周公‘制礼作乐’而来。”
之后二人聊了一些看法,老子对于孔子的古板实在是不敢苟同,两个人的谈话也颇为尴尬,后面也就没有再继续聊下去。
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故事
历史上记载的“孔子问礼于老子”的事件很多,这也许并不是两个伟人之间的对话了,而是两种思想的对话,碰撞,交锋。也有一说,说孔子问礼于老子,其实是向老子讨教,孔子师承老子,才要多次与老子问答。
据史记载,孔子第一次问礼的时间是鲁昭公七年,地点在巷党。当时老子已经离开周国,游历各国。老子子到了鲁国,为友人操办丧事,因为日食而停止送葬的队伍,孔子认为不妥,而老子认为送死者上路,该趁着天明。
孔子第二次问礼是在公元前526年。鲁昭公十二年老子官复原职,孔子的学识也大有长进,但是孔子认为自己的学识仍不够丰富,因此决定向老子学习周礼。
前期的问礼,孔子都处在一种学习的心态,此时的孔子,人生经验尚不丰富,思想也没成熟,直到第三次问礼。
第三次问礼,老子已经告老还乡,此时孔子四十岁。孔子想把书籍典册藏于周王室,因此想拜托老子,老子拒绝了。老子认为所有大爱仁义,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自私。此时,老子与孔子的思想已经产生了根本的分歧。
第四次问礼,孔子已经五十岁。老子的思想已经超脱世间的束缚,而孔子依旧为了心中的理想而奔波。老子认为,强求这个世界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来运行或者改变,不如出世,看着这个世界改变,自己也跟着改变。
老子的思想主张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他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无论什么事都要遵循本源。并且要遵循发展的规律,不能强加干涉,要尊重自然。分开来讲,老子的思想主张分为政治上和权术上。
其中最为著名的恐怕就是政治上的无为而治了。他认为国家应该消极应对敌国的战争,不应该积极发动战争,最好的进攻是防御。觉得即使和其他国家相距非常近,也最好是老死不相往来。不过这一主张受到的支持并不多,因为当时处于战争时期,群雄都是积极的开拓疆土,保家卫国,所以老子的思想主张不受欢迎也很正常。
而在权术上,老子主张物极必反。觉得凡事都有双面性,不能过于强求,否则可能会造成更加不好的后果。这个主张比较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所以时至今日依旧值得人们研究。
当然老子的思想非常深刻,老子的思想主张远远超过上面所列举的一些,所以说,老子被后世人如此崇敬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他的很多主张已经超过了当时的社会发展,即使是拿到现在这个社会也依旧是比较先进的思想,难怪后世人会将老子神话,甚至连历代皇帝也会特意去祭拜。
猜你喜欢:
6.孔子历史故事
孔子与老子的故事介绍
上一篇:老子的老师是鸿钧道人吗
下一篇:思想家孔子的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