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道德经有什么联系
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那么道德经与孔子有什么联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道德经与孔子有什么联系,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道德经介绍
关于《道德经》的主题众说纷纭,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说法。对于他的作者--老子就在这部作品种呈现出不同的面相。关于他的内容很难理解,每个关于他的译本也都是千差万别的。
作者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如果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等各个方面很可能是失败的,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也是说“修德”是为了给自身“修道”提供一个外部环境,而修身者更是要拥有宁静的心情,所以缺“德”不可。关于《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对于《道德经》的内容,各人有各人不同的见解。
而《道德经》中的“道”与孔子的儒家思根本就不存在矛盾和对立的一面,而且,孔子的思想深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也是不容置疑的。在《道德经》中告诉人们,人们所运用的“道”只能是从古至今的“道”的作用中体会它的规律和特征。而孔子也正是利用了这一个原理来解读了政治,并且清楚地知道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在政坛上混。而且孔子甚至知道自己不适合在政坛上任职,但他不会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去阻止其他人走上从政之路,正是因为他深知“道法自然”的道理。在《论语》一书中,孔子的言论都可以体现“道法自然”的内核。但在事实上,任何经典语录都会蕴含着“道法自然”的内核。
孔子易经
中国人一般的观念认为,只要学了《易经》,就可以天上地上无所不知了。但实际上到底能不能达到这个程度,还是个未知的问题。从古到今还没有一个人能够把《易经》全部读懂。
《易经》这本书也是指《周易》,值得大家注意的就是,这本书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自春秋时代以上,中国的学术总跟易学一体,由伏羲氏画卦到老子出关后之时,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就被儒家门徒奉为是儒门圣典,六经之首,而儒门之外。
晚年的孔子甚是喜欢研究书籍,而《易经》则是他最喜爱的研究之物。他在熟读《易经》后,写下了许多关于解释《易经》的名句,其中就有提到如何做人和修身养性的问题。据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详细的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据说当时的书,是用漆写在竹简上,然后在用以皮带串订,称作“韦编”,而孔子反复阅读这本《易经》,连串订的皮带断了三次,可以看得出,孔子是有多么的喜欢这本书。
之后他记录下了用来解释《易经》的句子,还在《易经·系辞上传》引申说:“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主要是要告诫君子在说话方面要谨言慎行,不要随便的乱发言。
孔子过而不式的故事
孔子一生的贡献巨大,关于他的故事也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了下来。“孔子过而不式”是选自与《韩诗外传》中的一篇文章,他的主要内容讲述了孔子一些的事迹。
“孔子过而不式”这则故事讲得是当时,楚国讨伐攻打陈国,结果陈国战败,楚国占领了陈国。那时陈国的西门被打坏,于是就让投降的陈国百姓来修缮。孔子刚好经过这里没有对人们行式礼,于是他的徒弟子贡就问孔子说:“根据《礼记》记载上说,遇到三人就应该下车,遇到两人就应该行式礼。现在陈国修城门的人很多,您却不做式礼,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自己的国家灭亡了都不知道,这是不聪明的行为;知道了却又不反抗,这是不忠于国家的表现;现在国家灭亡了自己不去殉死,说明他们没有这样的勇气。现在,眼下修城门的人虽然有很多,却没有一个能做到我说的其中一点的,所以我不会对他们行礼。”
从这篇小故事就可以看得出,孔子不对这些不聪明、不忠于国家、不勇敢的人们行礼,说明了他对于自己民族和国家非常的重视,有自己是非道德观,而不是不拘泥于礼法.他用自己不用行礼的方式告诉他的弟子以及后人,一个人如果不能忠于自己的国家,没有自己的气节或者也并不能勇敢的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抗争,是不值得尊重的,也就是教育弟子及后人,要做忠于国家、有气节的人。
猜你喜欢:
3.老子的传说和故事
孔子与道德经有什么联系
上一篇:孔子和孟子的简介资料
下一篇:思想家孔子的坟墓现在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