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相卫的故事讲了什么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关于孔子的故事有很多,那孔子相卫讲述了什么道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孔子相卫讲述了什么道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相卫讲述了什么道理
孔子卫相这个故事出自于《韩非子》,这个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孔子到卫国担任相国发生的事,故事主角主要是孔子的一个名叫子皋的弟子与一个被砍掉脚的犯人。
故事是这样的:孔子在卫国担当相国的时候,他的一个名叫子皋的弟子去了监狱做管理监狱的官吏。他受命砍断了一个犯人的脚,并且让那个人在监狱守门。那时,有个人在卫君面前说关于孔子的坏话,冤枉孔子,说孔子想要犯上作乱。卫君听后就想捉拿孔子。因此孔子就逃走了,他的弟子们也跟着他一起逃跑。子皋跟着跑出大门,就在那个时候,曾经被子皋砍掉腿的守门人让子皋躲到了监狱大门边的地下室,也因此,那些来捉拿的人没有抓到子皋。
到了半夜的时候,子皋就很疑惑地问断腿的守门人:“我曾经因为君主所下达的命令而砍掉了你的脚,而现在这种时候你正好可以向我报仇,为什么反而帮助我呢,我并没有做可以让你报答我的事。”守门人这样答道:“我的脚被砍掉是因为我犯了罪,这是我应该得到的惩罚,没有办法可以避免。但是在我被您审问时,您已经尽量将我在法定的范围里从轻处罚了,并且还指导我依照法令申诉,等到我被定罪后,您还为我感到悲伤,所以我知道您的那番心意。我也知道,您的心意并不是出于想要偏袒我的罪行,而是您自身的仁爱品行,这也是我欣赏感激您的地方。”
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
古今圣贤--孔老夫子,像孔子这样的圣人并不是一出生就是圣人,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经过自己后天努力的结果。从孔子的《韦编三绝》这个故事中,我们就能了解孔子是多么的刻苦专注。
在春秋时期,基本上所有的书都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然后在上面写字。又是最多能写几十个的字,最少也有八九个字。要想写完一本书,就需要用到很多个竹简,在通过用一条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因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经过用它编篡起来的书就不容易散落。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不知道要用多少个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在晚年的时候喜欢读老子的《易经》,并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这本书完整的读了好几遍。他每次读的时候都会附注许多的内容,就这样翻开合上,不知道看了多少遍。通常以为,像孔子这样翻来合上,读来读去,那书的牛皮带了肯定也断了好几次。于是每当如此,就得换上一条新的皮条,就在将这本书完整的穿在一起。即便都读到这样的境地,孔子认为,再看几年,就可以完全的掌握这本书了。
因此,就出现了“韦编三绝”这个典故。其中的“三”仅仅是个数量词,它是指当初孔子读《易经》这本书时,皮条断了很多次。通过孔子的这个故事也是为了向后世的人提倡孔子的读书精神,激励无数人要用功的学习。
孔子游春的故事
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作为一代大贤,孔子有着过人的智慧和见解,其言论很有启发性和教育性。他善于观察和体验生活,常常能从身边细小的事情,自然万物中领悟到人生百态的哲理。
孔子游春出自《论语》: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 内容叙述的是:春暖花开之际,孔子率领子贡等众弟子出游,去泗水看春潮。万物复苏的季节,春风习习,草长莺飞,这一切是多么的和谐。面对此时此景,孔子望着泗水,却有着不一样的体会。波澜壮阔的泗水从群山之中奔涌而出,又无所畏惧的奔腾远去。孔子站在泗水河边,看着奔腾不息的泗水陷入了久久的深思中。孔子的行为引起了弟子们的不解,纷纷上前过问他在看什么。孔子回复:“我在看水。”弟子们更疑惑了。这时,子贡上前说道:“老师在此观水不语,想必是心有感受,能否与我们讲讲其中的道理?”孔子就此展开了一番关于“水与君子的”言论,弟子们听后无不惊叹老师的智慧,也受益良多。
世间上的“水”有千万种,它们千遍一律,孔子却能从中领悟到做人处事的道理,并以此来教育他的弟子。像“水”一样,刚柔并济,做一个真正的“君子”,可豪情万丈胸怀大志;可柔情似水温谦如玉;像“水”一样有情有义,哺育众生滋润大地,教人真、善、美。像“水”一样,始终坚定着前进的道路,一生都在朝一个方向努力,奔涌前进、毫无畏惧、百折不饶。
猜你喜欢:
孔子相卫的故事讲了什么
上一篇:孔子的仁思想是怎样的
下一篇:圣人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