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孔子的仁学思想内容
“仁”贯彻了孔子思想整个核心,所以有必要了解孔子的仁学思想。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简述孔子的仁学思想,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的仁学思想
“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孔子将仁的原义结合当时的社会的秩序风气,通过不懈的努力,把“仁”发展成一种思想学说,成为自己成就的代名词,对我国社会发展及后世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孔子的“仁”思想最突出的就是“爱人”。他要求大家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四海之内皆兄弟。这是孔子思想表现的一种大爱。孔子把“爱人”做为社会的准则和人们约束自己的规范,在这个统筹范围内,建立了以“仁爱”为中心的儒家思想文化。符合春秋时期的人民发展,也符合春秋时期的社会秩序发展,十分贴合实际。
孔子的仁还注重道德的修养。仁爱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义务,道德是存在内心的素质,仁爱的要求可以更好的发挥一个人的品德行为。为仁由己,既自我约束又追求道德完善。孔子仁的思想在另一角度是培养君子的德行。古代,作为一名君子,必须德行兼备。温文尔雅,谦谦君子,有学识内涵,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这个“爱人”的基础上,仁还存在着等级分明的关系。子不可欺父,臣不可欺君,人不可欺人。其中最显著的就是血缘关系,孔子提出的社会要以亲情血缘关系为奠基,在此奠基层面上建立一种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仁要求的不仅是个人、家庭,还有社会,要求的是整个国家。这也是仁学最初建立的起点。
简述孔子的道德思想
孔子一生的道德思想主张主要体现在两个核心观点学说上,即“仁、礼”,行仁德遵礼教就是孔子完整的道德学说体系。孔子的道德学说主张“性善论”,也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在“阴阳之道,继者善也,成者性也”的基础上,在天道和地道之间,主张人道行中庸之道。
孔子的“仁”主要是针对人道思想精神,孔子的“礼”主要是体现在礼制教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秩序和制度。人类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不同的个体组合而成,人道主义思想不管在什么时代都不会过时,它是人类社会永恒的秩序;制度则是社会长久稳定的基础,没有一个适宜的制度社会就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动态不安,这不符合社会中每一个个体的利益。孔子的“仁、礼”思想体现了古代思想家对人类社会政治制度的研究精华。
孔子道德思想中的最高成就就是“大同”思想,所谓的“大同世界”。在孔子想象中的这个世界,人们不止爱自己,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兄妹父母,家庭朋友。而且还爱世上的每一个人,关心所有的人。天下的每一个人,不管是身强体壮,还是老幼残废,都能得到同样的关爱和幸福。社会上没有罪恶,只有幸福美满。人人友爱,天下为公。
孔子论孝讲述了什么道理
孝这个字,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字,上边有老,下边有子,而老代表着两个年老的双亲,而子代表他们下面的子女们。因此孝就是身为子女,就要孝顺父母;而且又有子背着老的意思,意味着在父母年老之后,行动不便,子女们需要背着父母代步,充满着感恩之情。
关于孝,在《论语》中,孔子曾多次提到,并且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跟自己的弟子讨论孝的真谛。
孔子说:“当我们的父亲在世的时候,我们要观察他的志向;在父亲去世了的时候,得观察他的所作所为;假如你能做到三年不去改变父亲的方向,那这就是孝。”在他的眼里,孝就是对父亲的百依百顺,不能以自己的意志来改变他的行为,对他有所不满,这就是不孝。
子游曾问过孔子,什么才是孝,孔子说:“如今什么才是有孝的人呢,那就是能够赡养自己的父母。人虽然能够养活的了狗和马,但是对它们不尊敬,这又有何区别呢。”可见孔子认为在赡养父母的同时,还得需要对他们尊敬,是晚辈对长者的尊敬,即位孝。
孔子说:“你的父母都还在活在人世,作为子女的就不应该出远门,如果非得出远门,那就去一定的地方,一定要回去。”孝是日常的,需要对父母不断地赡养,需要常常服侍在父母左右,而不能出远门,让他们担忧。
孔子说:“关于父母到底是多少岁,我们是不能不知道的。一方面替他们长寿感到窃喜,另一方面对他们年老了感到忧伤。”子女需要在意父母的年龄,对他们年龄的关心,就是孝。
猜你喜欢:
简述孔子的仁学思想内容
上一篇: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什么
下一篇:孔子对我们的影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