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问礼的故事
关于孔子问礼,是发生在周朝末期,并且他是向我们众知的老子问礼。孔子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的首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孔子问礼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问礼的故事
孔子去问礼,请教的内容中包括礼、乐等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因此,他们两个讨论的内容确实难以确定。根据已有的史书记载,却将其进行明显的区别。认为前期孔子前去的姿态是放的很低,是以一个学生的姿态前往,想要去请教大师老子。但是越往后,问礼的内容就复杂了,论述的方面更为广阔,开始涉及到更深层次的东西,两个人都论述起了文化的根本所在,各抒己见。
根据史书的记载,认为孔子第一次去问礼大概时间是公元前535年,地点大概在巷党,如今的山东境内。当时,周王朝内部矛盾众多,而老子身为周朝的官员,遭到陷害被免去他的职位,开始游历于各国。恰巧他来到鲁国之后,他的一个好友在巷党去世,谁都知道老子是一个精通周礼的大家,就请他去安排好友的丧事。
就在出殡的那一天,孔子也去了,那时候他才17岁,但也安排过很多丧事,懂得周礼。两个同样懂得周礼的人碰在一起,必定会探讨周礼,就有了孔子的第一次问礼。
之后,在公元前526年,老子已经官复原职,而孔子也早已有点名气,却依旧觉得自己对周礼缺乏系统性的认知,就再次去向老子问礼,其中问的更多的还是丧礼问题。
第三次问礼,就是老子已经辞官归乡的时候,回到了苦县。孔子得知此事,想要拜访老子,顺便再次向他请教周礼问题。这一次问礼,两个人开始有了争执,是在思想上起了不同看法,两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彼此说服不了对方。
之后,孔子还有一次问礼,那时候的孔子已经是一名大家,并且跟老子之前就有了分歧,却丝毫不影响从中再次获得启发。这一次他问到了阴阳以及道,对社会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孔子去问礼,早期是请教,之后更多的就是切磋。
孔子劝学的故事
孔子劝学出自《论语》中的<孔子家语>,是一篇启发性很强烈的文章。孔子劝学的对象是学生子路(前542—前480,名仲由)。子路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弟子,也是陪伴孔子时间最长,与孔子感情最好的。两人亦师亦友,关系非同一般。
本文记录的是孔子与学生子路第一次见面时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子路的教导是循序渐进的,针对他提出的问题因利势导,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精神。不管是有天分还是没天分的人,都要通过后天的努力和汗水来提升自我。在求学的过程中,学习的方法和态度都很重要。只要掌握有效的技巧,懂得结合“学与思”和摆正学习的态度,要虚心,要上进,学无止境。
本文条理清晰,说服性强,在简单平常的对话中却蕴含着无限的大智慧。孔子对子路的疑虑,分别从不同方面、运用不同方法(类比、比喻)等等,来说明“学不可以已”的重要。有句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有道理的。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但要学习的东西却是无穷无尽的。学习是终生的事,学习能让人富有知识智慧和气质,人不光要有美丽的外表,内在也很重要。只有美丽的外表而无深度的内涵,那只能是庸俗。只有在有限的生命里,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才能让自己有限的生命绽放无限的光彩。
孔子的生平事迹
孔子(公元前551年,即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479年,即鲁哀公十六年),名孔丘,字仲尼。庚戌年戊子月庚子日甲申时,孔子出生于春秋末期的鲁国陬邑,也就是当今的山东省曲阜市。他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集大成者,是儒家学派思想的始祖。孔子是从宋国逃出来的殷遗贵族的后裔,宋国夏邑是其祖籍,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市。
孔子自小过着清贫的生活。三岁时,父亲就离开人世。母亲颜氏就带着他离开出生地尼山,来到阙里。生活拮据的他,做过许多工作来补贴家用。虽然经济上困难,但也抵挡不了孔子对求学的热情。孔子聪明早慧,对知识非常的渴求,经常去拜访各位名师,请他们指教,向他们学习。
17岁时,孔子的母亲颜氏离开人世。孔子多方打听才将父母亲合葬在一起。19岁时,给贵族担任职事,管理东西。不久,迎娶了亓官氏,后一年便有了第一个儿子孔鲤。23岁,孔子开始招收徒弟,在民间进行讲学,开设了私人讲学之风,提出了因材施教等教育方法。还到各国去周游讲学,推广“仁”“礼”的思想,传播教育文化,开创了儒家思想。除此之外,曾担任国家官职,与权贵斗争;虽然多次遭遇艰险,但还是有幸的存活下来。
晚年被接回鲁国,虽未得到重用,但在期间,他专心编著了《春秋》等书籍。73岁逝世,死后葬在了泗水。他多姿多彩的传奇一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孔子问礼的故事相关文章:
1.孔子的故事有哪些
4.老子人物轶事
6.传统文化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