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思想家荀子资料简介
荀子是战国末期赵国人,名况,字卿,是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荀子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荀子简介
荀子是出生于公元前约313年,并逝世于公元前的238年,周朝战国后期的赵国人。荀子是战国时期的一名非常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在政治方面、文学方面、哲学方面和教育上取得的成就都堪比卓著,至今仍对后人的相关研究具有深远影响的人。
荀子是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四处游学的人。从其十五岁的时候就开始了游学生涯,且在其十五岁至七十岁左右之间,曾三次游学至齐国,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一职的人。荀子也是曾在楚国担任兰陵令,并最终逝于楚国的人。
荀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引用“赋”的名称,并在写赋的时候第一个选用“问答体”的人,他同时也是被世人列为“辞赋之祖”之一的人。
荀子是著作集《荀子》、《仁学》和《劝学》等著作的作者。“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被称之为其名言名句而被世人所佳赞和引用。荀子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的人。在人性问题的研究上,荀子是主张“性恶论”,强调“人性本恶”的本性,而对主体天生就被赋予的道德观念持否定态度,并强调后天的培养和教育对人素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人。荀子是我国的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倡“尊师重教”价值观念取向的教育家,他提出的“天地君亲师”的教育观念流传至今。
荀子教育思想
荀子是周朝战国时期的一名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无论是在政治上、经济上、哲学上,还是在教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尤其是其独特的教育思想,不仅在古代,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影响,乃至当今,荀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社会政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纵观我国的教育史,第一个注重“尊师重教”的价值观念取向,并提出“天地君亲师”的教育家即是荀子,但是荀子特别强调,一个人的好坏是受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综合影响,而非先天决定。关于荀子的教育思想的精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在教育的作用方面。荀子认为,教育的最大作用或意义即在于将人“恶”的本性逐渐转化为“善”,不断提高人的素质。通过教育,使人的素质得以不断提高,并改善或扭转人的命运。因此,荀子认为教育才是改变人生命运的关键因素。
二是在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方面。关于教育的目的方面,荀子认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向学者传播知识,不断增加学者的知识底蕴,使学者博学多识。
关于教育的内容方面,荀子特别强调《诗》、《书》、《礼》、《乐》、《春秋》和《易》等儒家经典名著的重要性,尤其是《礼》和《乐》这两部儒家经典名著。因为这些儒家经典名著对于规范学者的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荀子子道主要内容
荀子,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尤其在思想上颇有建树,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他认为“人之性恶”,因此必须以后天的教化礼仪来改造升华人性,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荀子子道篇》论述的是孝悌之道,指子女应该怎么对待父母的道德和行为规范。荀子认为孝敬父母的孝道固然应该遵守,但这其实只是一个人很小的德行,顺从上级也只是人的中德,只有遵守道义才是真正的有道德,这是人的大德,也可以说这是“大孝”。
一个公认的孝子不服从命令的情形有三种:一种情况是如果服从命令那么父母就会有危险,如果不服从命令则父母则更安全,这种情况下不服从命令就是一种忠诚;第二种情况是如果服从命令,父母就会受到侮辱或者感觉耻辱,如果不服从命令,父母则会感觉很光荣,那么这时不服从命令就是一种很有道义的行为;第三种情况如果服从命令,就会变得如禽兽一般,不服从命令则显得谦恭有礼,这时不服从命令就是一种恭敬的行为。
因此不能以对父母的命令来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地孝顺,有时服众是对父母不孝,而不服从是对父母真正地恭敬孝顺。文中还以孔子与其弟子的答问来对此进一步阐述,如同君主需要敢于纳谏的臣子一样,孩子也不能一味服从父母,合乎道义才是真正的孝顺与忠诚。
此外文章还论述了其他问题,如结尾段子路问孔子,君子为何没有忧虑,孔子说其实是心态问题,他说:“君子,其未得也,则乐其意;既已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者,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这对于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人生得失很有启迪意义。
猜你喜欢:
2.荀子的故事有哪些
3.荀子有什么故事
4.孔子荀子的关系
战国思想家荀子资料简介
上一篇:荀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下一篇:关于战国惠子的故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