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历史名将>

名将李晟的简介

时间: 炜基15 分享

  李晟,唐代中期名将,七十二位名将之一,为维护唐王朝的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名将李晟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名将李晟的简介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唐朝宰相、军事家。 李晟原为边镇裨将,以战功累迁至右金吾大、开府仪同三司、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封合川郡王。后来,李晟入朝任右神策军都将。 建中二年(781年),李晟以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讨伐反叛的河朔三镇。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李晟前往奉天勤王,加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京畿、渭北、鄜坊、商华兵马副元帅。 兴元元年(784年),李晟收复长安,平定朱泚之乱,兼任凤翔、陇右、泾原三镇节度使、行营副元帅,改封西平郡王。贞元三年(787年),李晟被罢去兵权,改封太尉。 贞元九年(793年),李晟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名将李晟的生平

  李晟自幼善于骑射,十八岁时到河西从军,跟随节度使 王忠嗣屡战吐蕃。后来,李晟被 凤翔军节度使高升署任为列将,攻打反叛的叠州羌、连狂羌,因功提升 为左羽林大。广德初年,李晟因攻打 党项有功,授 特进、任 太常寺卿。

  769年(大历四年),吐蕃进犯 灵州,当时李晟在节度使 李抱玉麾下任右军都将。李抱玉让他率领五千士兵抵抗吐蕃,李晟却道:“以众则不足,以谋则太多。”于是,李晟只率一千士兵,出 大震关(在今陕西 陇县西),直奔 临洮,扫平定秦堡,生擒堡帅慕容谷钟,解除灵州之围。战后,李晟被授予 开府仪同三司,兼右金吾大,泾原、四镇、北庭兵马使。

  不久,节度使 马璘在盐仓与吐蕃军交战失败,李晟率所部士兵,救出马璘,因功被封为合川郡王。马璘对李晟非常忌惮,遣他入朝,任右 神策军都将。

  779年(大历十四年), 唐德宗即位,吐蕃进犯剑南,蜀中震惊。德宗命李晟率领神策军前往援救。李晟攻下飞越等三座城,渡过 大渡河,杀敌千人。

  781年(建中二年), 魏博节度使田悦起兵反抗朝廷,兵围临洺(今河北 永年县)和邢州(今河北 邢台市),德宗下令任命李晟为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与河东节度使 马燧、 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合兵援救临洺。李晟阵斩 田悦部将杨朝光,又在 洺水大破田悦。782年(建中三年),李晟在 洹水击败田悦军,解除了对临洺、邢州的包围,继而向 魏博进军。不久,李晟加检校左 散骑常侍,兼魏府 左司马。

  这时,由于德宗对各军奖赏失当,引起了 朱滔和 王武俊的不满。二人勾结田悦,率军围困赵州(今河北 赵县)。 李抱真分兵二千守护邢州,引起了马燧的不满。马燧欲领兵回去,李晟劝解道:“我们三人奉皇帝之命讨伐叛贼,邢州与赵州相邻,现在叛贼攻打赵州,这样邢州也不得安宁。李公分兵守卫,也不算错,您怎么就急着退兵呢?”马燧豁然醒悟,主动前往李抱真营中,与其抛弃前嫌。

  李晟建议道:“我率兵到 定州,与 义武节度使张孝忠合兵攻打 范阳(今北京市和河北 保定市北部),那么王武俊就会放弃赵州。”德宗授李晟为 御史大夫。李晟领军北进,王武俊果然撤军退走。李晟在赵州休整三天,与 张孝忠一起北攻恒州,在清苑(今河北保定)围困朱滔部将郑景济,并掘水灌城。

  不久,李晟率兵在白楼击败田悦、王武俊的援军,清苑更加危急。朱滔、王武俊非常害怕,发动全部兵力救援,围困李晟的部队。李晟对内攻击郑景济,对外又抵抗朱滔等人,从正月到五月还不能解围。此时,李晟重病,不能起床,军领于是领兵返回定州,叛军仍然不敢追击。

  收复长安后,李晟考虑到 泾州(今甘肃泾川北)临近边界,且为军事重镇,然此地治理不善,多次发生兵祸,为此,他主动奏请前往泾州。于是,德宗命李晟兼凤翔、陇右、泾原节度使、行营副元帅,改封 西平郡王,进驻泾州。

  当时宦官尹元贞持符节巡视 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 华州(今陕西省华县),擅自到河中抚慰李怀光。李晟上表弹劾尹元贞假借皇帝命令,想为叛乱的元凶开脱罪责,请皇帝治尹元贞的罪,又认为李怀光有五个不可赦免的原因,请求率五千精兵打败叛贼。德宗刚把进攻叛贼的任务交给马燧、浑瑊,因而没有答应。

  吐蕃对李晟极为畏惧,大相尚结赞对他尤为厌恨。他们认为唐朝的名将只有李晟、马燧、浑瑊三人,于是实施反间之计,派遣使者通过马燧请和,再通过会盟之际劫虏浑瑊,出卖马燧。786年(贞元二年)九月,吐蕃兴兵进犯 陇州(今陕西省陇县),却不掠夺,并道:“召我来,何不以牛酒犒劳?”然后慢慢退去,以此来离间李晟。李晟派王佖率精兵三千人埋伏在汧城(今陕西省陇县东南镇),击破吐蕃军,几乎生擒尚结赞。不久,李晟又派 野诗良辅攻占吐蕃摧沙堡。

  尚结赞多次遣使求和。李晟入朝觐见,认为吐蕃不可相信。宰相 韩滉支持李晟的意见,请求调发军粮供给李晟,让其攻击吐蕃。此时德宗厌恶战争,疑心将帅生事以获取功劳。适逢韩滉去世,而执政的 张延赏又与李晟不和,多次在德宗面前进行诋毁,认为不能让李晟久握兵权,并推荐 刘玄佐、李抱真主持西北边事,让他们立功来压制李晟。德宗竟然采纳了张延赏的意见,削去李晟的兵权。

  787年(贞元三年)三月,德宗在 宣政殿召见李晟,册封他为 太尉、中书令,又命他在 尚书省治事。同年闰五月,浑瑊与吐蕃在平凉会盟,果然被吐蕃劫持,而马燧也被罢免河东节度使之职。

  793年(贞元九年),李晟去世,终年六十七岁。德宗得知后流涕不止,命百官到其府第吊唁,并追封他为 太师,赠谥号忠武。李晟下葬时,德宗又亲到望春门送葬,派使者在灵车前宣读诏书,又命百官在路旁哭拜。

  元和年间,李晟配飨德宗庙廷。唐僖宗逃奔四川时,仓部员外郎 袁皓收集李晟的功勋事迹,编写《兴元圣功录》,以此激励诸将。

  名将李晟的历史评价

  李晟性疾恶,临下明,善知部下之长;敢 犯言直谏,尽大臣之节;治军严明,赏罚必信。在作战指挥上,不畏强敌,善激励士气,团结友军, 谋定后战, 身先士卒,临敌应变,政治攻心与军事打击并用,因而能克复长安,立不世之功。史书称他“器伟雄才”,“长于应变”,为维护唐王朝的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

  李适:① 且功与时并,才为代生,苟蕴其材,遇其时,尊主庇人,何代不有?在中宗则桓颜范等著匡戴之绩,在元宗则刘幽求等申翼奉之勋,在肃宗、代宗则郭子仪等扫殄氛祲。今则李晟等保宁朕躬,咸尽力肆勤,光复宗祏。 ② 宏济患难,保佑王室;扫荡氛祲,廓清上京。忠诚感於人神,功业施於社稷,匡时定乱,实赖元勋。 ③ 希代特生,乘时间出,高明禀忠厚之桢,(阙)故得拥是旄幢,徇於封略,旋师中冀,讨孽上京。一鼓而凶魁电窜,皇居乃正,清庙重安,大效展於邦家,大惠孚於黎庶。 ④ 天授明德,为时栋梁,膺期挺生,佐理戡难,作我英宰,保大定功。浑忠义以居心,等夷险以为体,魏郊伐叛,申肃杀之威;汉苑摧凶,树廓清之效。宫城遂复,庙社攸安,三辅释涂炭之忧,万国允朝宗之愿。及夫藩镇岐下,黎献昭苏,踔威棱於接境,阜农耕於夷壤。钦若朝政,櫜戢干戈,弼予一人,永清四裔。 ⑤ 建中四祀,寇发上京,暴蔑人神,僣称名器,则有若西平王晟等翦灭大憝,廓清中区。……晟有兴运之略,有匪躬之诚,有定乱之勋,有禁暴之德。……国危能安,军胜能整,古所谓卫社稷者,晟其当之。

  李纯:① 间代英贤,自天忠勇。迈济时之宏算,抱经武之长材,贯以丹诚,协于一德。尝遭屯难之际,著戡定之功,鲸鲵既歼,宫庙斯复。 ② 赠太师晟,识精韬钤,神假雄武,建中寇孽,躬践忧虞。垂饵虎狼,致威樽俎,刷宫庙之尘秽,回日月之光辉。

  陆贽:① 沈肃有勇,坚明能断。闻难感愤,誓军徂征,诚激於衷,义形於色。自河之右,万里济师,殷然雷奔,大盗慑骇。……蓄锐养士,深垒固军,以谋吞元凶,以义纠群帅。躬擐甲胄,率先启行,布忠信为军声,持义烈为战器。廓清氛沴,宁复皇都,宗庙载安,宇宙斯泰。佐予兴运,时乃茂功。 ② 励精刚之操,体博大之德。适时变通,而大节不夺;虚受广纳,而独断自明。奉法以身,推功以下,众无犯命,人用乐从。怀德畏威,令行禁止。誓群帅於危疑之际,驻孤军於板荡之中。气凌风悖诚动天地,一鼓而凶徒折北,再驾而都邑廓清。师皆如归,人不知战,再安社稷,功格皇天。

  尚结赞:唐之名将,李晟与马燧、浑瑊耳。不去三人,必为我忧。

  赵元一:李公晟,电扫关中,欃枪已灭,风行草靡;车轨攸同。凶党伏诛,枝叶皆尽;逆人之迹,并令削除。天府神都,咸称万岁。……李公一清宫掖,德比伊、周;再殄凶渠,功超卫、霍。

  吕温:许叔冀之保灵昌,李光弼之全河阳,李晟之收复京邑,皆以兵一,而建大功。

  皮日休:吾爱李太尉,崛起定中原。骁雄十万兵,四面围国门。一战取王畿,一叱散妖氛。乘舆既反正,凶竖争亡魂。巍巍柱天功,荡荡盖世勋。仁于曹孟德,勇过霍。

  石敬瑭:西平王昔在德宗皇帝幸梁洋之岁,而有保定大功中兴返正扶持社稷之力,载诸史氏,予嘉乃德,曰笃不忘。

  刘昫:忠于事君,长于应变,诚一代之贤将也。观恒山之役,立谈释二帅之憾;泾师之乱,号哭赴奉天之危,可不为忠义乎!对白华之进军,知平凉之必诈,沮星变之议,移渭桥之军,可不为应变乎!解带结孝忠之心,请婚释延赏之怨,嫉恶有楚琳之请,惩乱行希鉴之诛,可不为明于决断乎!而德宗皇帝听断不明,无人君之量,俾功臣困谗慝之口,奸人秉衡石之权,丁琼之言,诚堪太息。虽龊龊刻渭桥之石,区区赐烟阁之铭,亦何心哉!

  欧阳修:晟之屯东渭桥也,朱泚盗京师,李怀光反咸阳,河北三叛相王,李纳猘河南,李希烈讧郑、汳。晟无积赀输粮,提孤军抗群贼,身佩安危而气不少衰者,徒以忠谊感人,故豪英乐为之死耳。至师入长安而人不知,虽三王之佐,无进其能,可谓仁义将矣!呜呼,功能存社祏,不能见信于庸主,卒夺其兵,哀哉!虽然,功盖天下者,惟退祸可以免。四子世似其劳,是宜有后哉。

  李惟清:臣闻汉有卫青、霍去病,唐有郭子仪、李晟,西北望而畏之。

  陆游: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文天祥:李公文武孰能传,勋业声华遍九州。一片忠心照日月,万方民社奠春秋。

  罗贯中:李晟推功于下,而引咎归已,此固哲人之所为,而晟能之。宜其孤忠独立,而追踪汾阳也。

  王世贞:李西平渭桥之役,以一旅弱师介于二鸱虏之间,卒能收强励激以成补天浴日之烈,此非特其忠志强忍殊也,葢亦有精思焉。夫西平之一决,隃于郭汾阳多矣。然其量稍隘、意稍满,故轻发于后贵之延赏,而卒为其所制。延赏虽忮,非鱼朝恩、元载比也,以为西平之处延赏,不若汾阳之处朝恩、元载也。

  王夫之:① 李抱真得武俊之要领而示之以诚;李晟蔑视怀光之反,而安据渭桥,不为妄动;皆能忍暴集之奔湍,坚以俟其归壑者也。有臣如此,贼不足平矣。② 德宗抑有李晟、浑瑊、马燧之赤心为用,故李怀光虽叛,不敢逼上而屏迹于河中。

  康熙帝:李晟虽遭谗间,不能坦然自信,则亦未尝学问之故也。凡人臣善处功名者不多。概见惟在帝王加意保全之,斯可得善始善终耳。

  蔡东藩:若夫李晟、浑瑊、马燧,为唐德宗时三大名将,晟知吐蕃之难信,不宜与和,而瑊与燧皆未曾料及,是晟之智烛几先,固非二人所可逮者。

  
名将李晟的简介相关文章:

1.古代十大名将

2.七十二名将为何没有项羽赵云

3.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

4.“白衣山人”李泌缘的人际交往艺术(2)

5.使自己受人推崇的社交口才

6.病尉迟孙立为何上梁山

名将李晟的简介

李晟,唐代中期名将,七十二位名将之一,为维护唐王朝的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名将李晟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名将李晟的简介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唐朝宰相、军事家。 李晟原为边镇裨将,以战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名将李嗣业的简介
    名将李嗣业的简介

    李嗣业,唐朝中期名将。身长七尺,膂力绝众,善用陌刀,所向披靡,史称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名将李嗣业的简介,希望

  • 张巡的生平简介
    张巡的生平简介

    张巡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死守睢阳城,威名天下,但是张巡的吃人之举却影响了后世对他的映象,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张巡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

  • 名将张巡的简介
    名将张巡的简介

    唐朝张巡是著名的朝中大臣,是一位文臣,但是在安史之乱中表现出了优秀的军事能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名将张巡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 名将李光弼的简介
    名将李光弼的简介

    李光弼,唐朝著名将领,是中唐出色的统帅、军事家,与郭子仪先后出任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是平息安史之乱的主帅,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

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