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四大战役(2)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四大战役之三:决战高伽米拉
前情简述:伊萨斯大战结束以后,大流士仓皇逃窜,将老妈、小妹、老婆、孩子都流给了亚历山大做俘虏,同时还有帝国的西半部作为买一送一的精美礼品附赠。亚历山大于是前往巴勒斯坦地区的提尔海军要塞,攻陷之,扭转了西地中海的制海权。在随后的军事大游行中,马其顿国王轻松占领了肥沃富饶的埃及,参拜了阿蒙神社,并自称为阿蒙之子(神武天皇???),成功的神化了自己的英雄形象。来年(BC332年)春季,年轻的国王又踏上新的征程,去征服庞大的波斯帝国的东半部。花开两朵,各表一支,且说倒霉蛋大流士,自从从伊萨斯卑怯地逃跑以后,这时发现自己手里还有一些牌:他还有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两条大河天险做屏障,还有波斯本部、米底亚、巴克特利亚作为后盾,手下兵士百万,尚可一搏!可惜这个倒霉蛋只想着划江而治,从未想过退敌良策,结果,让亚历山大地部队在萨普萨卡斯附近架桥轻易地渡过了幼发拉底河,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绝世大战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单位转换(工程师的臭脾气):1斯台地=180至185米;
从那里,他继续向内陆推进,左边是幼发拉底河和亚美尼亚山脉,通过的地区叫美索不达米亚。但他离开幼发拉底河之后,并未直接进军巴比仑。因为他发现走另一条路,从各方面看对部队都较方便:从这一带取得马匹的草料和其他物资都比较容易;更重要的是,走这条路不那么炎热难忍。当时有大流士的几个侦察兵离开大部队进行侦察活动被马其顿部队捉住。据他们的口供,大流士的营地就在底格里斯河边。他已下定决心,如果亚历山大要过河,他就进行阻击。他们说:,现在大流士的部队比在西里西亚打仗时多得多。亚历山大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急忙向底格里斯河进军。但到达时,既未发现大流士,也未发现他留下的守卫部队。虽然水流湍急,过河确实困难,但他们还是克服了困难渡过河去,并
未遇到任何抵抗。
过河后,他让部队稍事休息。晚上发现月亮几乎全食。亚历山大向月亮、太阳和大地献祭,因为据说月食跟这三者都有关系。阿瑞斯坦德断定,这次月食对马其顿部队和亚历山大有利,而且大战即将在本月以内发生,所献的牺牲也预示亚历山大将获胜。于是亚历山大就离开底格里斯河,通过阿图瑞亚地区向前推进,高地亚诸山在左,底格里斯河在右。渡河后的第四天,他的前哨报告说已发现平原上有敌人的骑兵,但推测不出他们的人数多少。于是亚历山大把部队摆好阵势,以投入战斗的队形前进。后来又有些侦察兵把敌情进一步了解清楚后,骑马回来报告说,他们估计敌人的骑兵超不过一千人。
然后,亚历山大率领皇家中队、地方部队一中队以及从先头侦察部队中抽出来的培欧尼亚侦察兵迅速前进,命令其余部队以步行速度跟上。但当波斯骑兵看到亚历山大亲自带领部队迅速逼来时,立即逃跑。亚历山大在后面紧追。敌骑大部虽跑掉,但也有些马匹因过度疲劳,被希腊部队追上,杀了骑兵;连人带马活捉的也有一些。通过这些俘虏了解到大流士率领大部队离此不远。
大流士的部队之所以这样庞大,是因为有大批援军。有巴克特利亚边境上的一些印度部族,加上索格地亚那人和巴克特利亚人。以上这些部队都由巴克特利亚督办柏萨斯指挥。和这些人一起前来支援的,还有居住在亚洲西徐亚人当中的一个叫萨卡的部族。他们所以来支援,并不是因为他们附属于柏萨斯,而是因为他们和大流士结了盟。这批部队是马上弓箭手,指挥官叫马那西斯。还有阿拉科提亚督办巴散提斯率领的阿拉科提亚人和所谓的印度山地人、阿瑞亚督办萨提巴赞斯率领的阿瑞亚部队、帕西亚指挥的赫卡尼亚和塔普瑞亚部队。所有骑兵都由福拉塔弗尼斯指挥。还有阿特罗帕提斯率领的米地亚部队。跟米地亚部队在一起的,还有卡杜西亚、阿尔贝尼亚、萨色辛尼亚等部队。还有奥康多巴提斯、阿瑞欧巴赞斯和奥坦尼斯率领的由红海地区各部族组成的部队。攸克西亚和苏西亚部队承认欧克萨色瑞斯(阿包莱提斯之子)的领导。还有布帕瑞斯指挥的巴比仑部队。迁居的卡瑞亚人和西塔辛尼亚人组成的部队和巴比仑部队编在一起。亚美尼亚部队由欧戎提斯和米色劳提斯指挥。卡帕多西亚部队由阿瑞亚西斯指挥。下叙利亚部队和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所有部队都由马扎亚斯指挥。据说大流土统帅的部队总数是:骑兵四万、步兵一百万、车轮上安装大刀的战车二百辆,还有一些大象,来自印度河这边的印度部队有大象约十五头。
大流士带着这些部队在布摩达斯河边距离阿柏拉城约六百斯台地的高伽米拉扎营。这一一带四望一片平地。原来有些地方高低不平,不适于骑兵活动。后来波斯部队把大部分都收拾得适于战车和骑兵驰骋。因为有些人对大流士说,伊萨斯战役之所以失败,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战场太窄,极为不利。大流士觉得很对,欣然同意了。
亚历山大从俘虏的波斯侦察兵嘴里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就叫部队在原地停下来,在长途跋涉之后休息了四天。在营地四周挖了沟,设了栅障,以加强防守营地。因为他决定把辎重牲口和士兵中的非战斗人员留下,自己只率领作战部队开赴战场,除武器外,什么都不带。于是,他在夜间就把部队调度好,刚二更左右就出发,以便在拂晓时和敌人会战。大流士那方面,听到亚历山大已率部前来,就把自己的部队摆好了战斗阵势。这时亚历山大也把部队以战斗队形带上来。两军相距约六十斯台地,但互相都看不见,因为双方阵前都有小山阻隔。
等到双方相距三十斯台地时,亚历山大正率部下山,这时就看见敌人了。于是,他下令方阵停止前进,把伙友、、骑兵司令、盟军和雇佣军指挥官等召集一起,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应当象多数人催促的那样,立即从当地指挥方阵前进呢;还是象帕曼纽建议的那样,最好暂时就地扎营,把整个战场进行一次全面侦查,看是否有可疑之处或通不过的地方,有没有沟渠,地里有没有暗藏的木柱等等;还要对敌军的部署作周密的侦察。帕曼纽的建议得到了赞同,于是他们就就地扎营,但宿营地仍按战斗序列部置。
亚历山大带着轻装部队和地方骑兵侦查了整个未来的战场。回来后,他又召集了原来那些将领,对他们说,对这场战斗,用不着他再来动员鼓励。大家过去英勇地创造的许多光辉业绩已经是很好的鼓励。但他号召每位将领回去鼓励自己的部下。步兵鼓励自己的连队,骑兵指挥官鼓励自己的中队,旅长鼓励自己那个旅,步兵指挥官鼓励各自的方阵。他指出,他们这次作战不同于过去,不是为了夺取下叙利亚或腓尼基,也不是为了占领埃及,而是要在当时当地解决整个亚洲的主权问题。因此,他用不着发表长篇演说去鼓励大家作出崇高的业绩,这种英勇气概应是大家固有的英雄本色。他宁愿对大家说,每个人在遇到危险时要想到纪律;进军中需要安静时要作到鸦雀无声;需要欢呼时要喊得响亮;必要的时候,要喊出惊天动地的杀声。每个人都要机敏地服从命令,还要机敏地向部下传达。每个人都要牢记,全军都要牢记:个人的疏忽会造成全军的危险;个人的努力也有助于全体的成功。
亚历山大讲的这番话以及一些类似的话虽然简短,但对在座的人已是很大的勉励。将领们也纷纷表示要他放心,相信他们。于是他下令部队吃饭休息。据说这时帕曼组走进亚历山大的帐篷,劝他趁黑夜攻打波军。因为夜间攻击会更加出敌不意,易于引起敌人更大的惊惶,造成更大的混乱。亚历山大却回答说(因为当时有人在场听着),偷来的胜利是不光彩的。他不会借助于任何奸诈手段,而是要正大光明地去夺取胜利。他这种崇高的姿态似乎并不是只由于过份虚荣,而是出于对战胜危险的充分信心。我想,他这样考虑问题是有道理的。因为在过去历次夜战中,曾发生过不少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不论对事先已有很好准备的一方还是对准备不好的一方来说都是这样。有事实证明,较强的一方也曾因此而失败,反而把胜利奉送给较弱的一方。这对双方来说,都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亚历山大在战斗中照例是不怕冒险的,但他还是认为在夜间作战风险太大。更何况,即使就这样再一次打败大流士,但由于希腊人是在黑夜掩护下进行偷袭的,就会给大流士一个借口,使他不认输,不承认自己是率领着坏部队的一个坏统帅。而且,万一希腊自己这方面遭到意想不到的挫折,那时,敌方的周围都是友好地区,他们熟悉;而希腊部队则势必置身于陌生的异域,到处都是敌人,其中很大一部分又都是俘虏,这些人在黑夜中一定会大冲大杀。不但在打败仗时会招来这种后果,即便在打了胜仗但还不是明显压倒一切的大胜利时,也可能会发生这种事情。由于这些道理,我赞成亚历山大决定不进行夜袭而在白天交锋。
大流士的部队最初摆好了战斗阵势之后,一整夜都保持不变。所以这样,一因他们的周围没有挖好防御沟的营地,二因他们害怕敌人随时都可能夜袭、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这件事对波斯部队起了极其不利的作用。他们全副武装整整站了一夜,而且一直在担惊害怕,实在够受。在巨大危险到来之前,恐惧本来是难免的。但他们的恐惧并不是突发的事件引起的,而是老早就开始折磨他们,搞得他们丧魂落魄、毫无斗志。
据阿瑞斯托布拉斯记述,战役结束后曾搜获大流全部署部队作战的书面材料。根据这份材料知道他的部署是这样:巴克特利亚骑兵掌握左翼。跟他们在一起的有达海人和阿拉科提亚人组成的部队。挨下去部署的是波斯步兵骑兵混编部队。挨着波斯部队的是苏西亚部队,再往下是卡杜西亚部队。从左翼直到整个方阵中央。右翼部署的是下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部队,他们右边是米地亚部队,从他们往里是帕西亚和萨西亚部队,然后是塔普瑞亚和赫卡尼亚部队,再过去是阿尔贝尼亚和萨色辛尼亚等部队。从右翼直到整个方阵中央。在全军中央,大流士国王所在处,是国王的亲属组成的波斯部队(他们的长矛上安装着金苹果。这些“苹果”,可能指的是石榴。不过,苹果是象征太阳的。),还有印度部队、所谓“移居的”卡瑞亚人组成的部队以及马地亚弓箭手。由攸克西亚人、巴比仑人、红海地区各部族以及西塔辛尼亚人组成的部队,以纵深队形摆在他们后边。在左翼之前,即面对亚历山大右翼的地方,部署的是西徐亚骑兵、一千来名巴克特利亚部队和一百辆刀轮战车。在大流士的皇家中队之前还部署了象队和五十辆战车。在右翼前方部署的是亚美尼亚和卡帕多西亚骑兵以及五十辆刀轮战车。紧靠大流土两测的是希腊籍雇佣兵和波斯部队。他们对面就是马其顿方阵。这是大流士仅有的能够对付马其顿方阵的部队。
亚历山大全军作了如下部署:伙友骑兵掌握右翼,克雷塔斯(德罗皮第斯之子)指挥的皇家中队在他们前边,挨着他们的是格劳西亚斯的中队,再挨下去就是阿瑞斯托、索坡利斯(赫摩多拉斯之子)、德米特利亚斯(阿塞米尼斯之子)、迈立杰等中队,最后是赫格罗卡斯(希坡斯特拉塔斯之子)指挥的皇家各中队。菲罗塔斯(帕曼纽之子)为全部伙友骑兵总司令。在挨着骑兵的马其顿步兵方阵中,首先是近卫部队中最精锐的军团,然后才是其他近卫队。这些统归尼卡诺(帕曼组之子)指挥。然后是科那斯(坡利摩克拉提斯之子)、坡狄卡斯(欧戎提斯之子)、迈立杰(纽普托利马斯之子)、坡利斯坡康(西米亚斯之子)、阿明塔斯(安德罗米尼斯之子)所率各旅,统归西米亚斯指挥,因为阿明塔斯已被派回马其顿召集部队去了。马其顿方阵左翼由克拉特拉斯(亚历山大之子)旅掌握,克拉特拉斯本人则指挥步兵左翼。跟在他们后边的是由埃瑞吉亚斯(拉瑞卡斯之子)指挥的联军骑兵。再过去,直到左翼,是菲利普(迈尼劳斯之子)指挥的塞萨利骑兵。整个左翼由帕曼纽(菲罗塔斯之子)任司令。在他周围是发萨利亚骑兵部队。这是塞萨利骑兵中最出色的、人数最多的一支部队。
这就是亚历山大在他的阵地上部署的各部队的顺序。但为了加强方阵的力量,他又部置了一条后备线。他下令第二线各指挥官,如果他们看见第一线被波斯的大部队包围,就要迂回过去进行迎击。如果方阵突然需要疏开或收缩,在右翼挨着皇家中队并由阿塔拉斯率领的阿格瑞安部队的半数要和布瑞苏所率的马其顿弓箭手一起斜着向前插过去;克连德指挥的、被称为老卫队的雇佣兵就要去支援弓箭手。在阿格瑞安部队和弓箭手前面是阿瑞提斯和阿瑞斯托所率骑兵侦察队和培欧尼亚部队。在整个大部队之前是米尼达斯所率雇佣骑兵。在皇家中队和其他伙友部队前面部署的是阿格瑞安部队另一半和弓箭手以及面对波方刀轮战车的巴拉克拉斯率领的标枪手。米尼达斯所率部队奉命.如果敌人以骑兵包抄他们的侧翼,就要迂回打击其侧面。亚历山大的右翼就是这样部署的。在左翼也斜着部署了西塔西斯率领的色雷斯部队,接下去就是科拉纳斯率领的联军骑兵,再挨下去的是阿伽僧(提瑞米斯之子)所率欧德利西亚骑兵。在这一片大部队之前,还部署了安德罗马卡斯(海罗之子)所部外籍骑兵部队。色雷斯步兵已被派去看守辎重牲口。在亚历山大全部兵力中,步兵约有四万和骑兵七千。
两军渐渐接近,大流士和他的直属部队已经历历在目。有波斯“金苹果长矛手”、印度部队、阿尔贝尼亚部队、“移居的”卡瑞亚部队和马地亚弓箭手。这些部队都面对亚历山大和他的皇家中队摆好了阵势。但亚历山大却带着他的部队向右移动。对此,波斯部队也采取了对应的行动,使他们的左翼远远伸展到希腊部队右翼之外,形成包抄之势。和希腊部队平行前进的西徐亚骑兵已与部署在亚历山大主力前边的部队接触。但亚历山大仍沉着而坚定地继续朝右翼伸展,几乎走过了波军踏平了的那片战场。大流士看到这情况,深恐马其顿部队开到不平整的地方去,使他的战车失去作用,于是就下令他的左翼前沿部队包抄亚历山大率领的希军右翼,以阻止他们再向右延伸。针对大流土的这一着,亚历山大下令米尼达斯所率雇佣兵向他们冲击。于是大流士的西徐亚骑兵和跟他们编在一起的巴克特利亚骑兵就同时向他们扑来,以其数量上压倒的优势把他们赶了回去。这时亚历山大命令阿瑞斯托旅、培欧尼亚部队和雇佣部队去攻击西徐亚骑兵,于是波方迟疑起来。但其余的巴克特利亚部队,一经和培欧尼亚部队以及外籍部队交手,马上就使开始往后逃跑的友邻部队壮了胆,重又投入了战斗。于是一场近距离的骑兵会战展开了。亚历山大的人马大批倒地,这是因为波军占有数量上的压倒优势,也是因为西徐亚的骑手和马匹都有较好的护身甲。即使如此,马其顿部队还是坚决顶住了敌军的冲击,而且一队接着一队地英勇冲击敌阵,还是把敌军阵线突破了。
同时,波军出动刀轮战车,冲向亚历山大,企图把他的方阵冲破。但在这方面他们显然是失败了。这些战车刚一接近希腊战线,部署在最前列掩护伙友骑兵的阿格瑞安部队和由巴拉克拉斯率领的标枪手首先以齐发的排箭进行截击,然后又一齐冲上去揪住他们的缰绳把车夫拖下来,围住拉车的牲口大砍大杀。个别战车确实突破了马其顿阵线,因为马其顿部队事先就曾受命当战车冲来时,他们就闪开一条路。结果冲进去的战车全无损失,它们冲击的对象也一样,未受损失。后来冲进来的这几辆战车也被亚历山大部队里的马夫和皇家近卫队收拾了。
这时大流士已把整个方阵都调上来。亚历山大派阿瑞提斯去攻击企图向希腊右翼迂回包抄的波斯骑兵。他本人率部短时间以纵队形式向前推进。在此之前,他曾派骑兵去截击向希腊右翼迂回的波军,当他知道这些骑兵已将波军方阵前沿稍有突破时,他立即转向突破口,命令伙友骑兵和面对突破口的方阵一部兵力组成楔形突击队,亲自率领朝突破口快速冲去,高喊杀声,直扑大流士。转瞬之间就形成肉搏战。亚历山大亲率骑兵奋不顾身扑向波斯部队,乱推硬挤地冲杀,用长矛狠扎猛刺他们的脸。马其顿方阵严整坚实、长矛如林,也已紧紧逼来。不一会,本已提心吊胆的大流士,这时看到四面八方已陷入险境,于是他头一个拨转马头,溜之大吉。那些企图包抄希腊右翼的波斯部队,也在阿瑞提斯所率部队猛冲之下,吓得丧魂落魄。
确实,这个地方的波斯部队真正彻底败北了。马其顿部队尾随追击,不停手地砍杀。但西米亚斯的僚属和他的旅不能跟亚历山大会合参加追击。因为据报马其顿左翼遇到困难,他们只好把方阵停下来在原地战斗。就在这个地方,希腊阵线被突破,一些印度部队和波斯骑兵从突破口冲入,一直冲到马其顿部队的辎重牲口那里。于是那里的战斗又激烈起来。波斯部队向前猛扑,而这些后勤部队大都没有武装,也无思想准备,万没想到会有人把双重方阵冲破,而且一直冲到他们这里。更糟的是,那些波斯俘虏一看见他们自己的部队冲了进来,也跟他们一起行动,冲击马其顿部队。不过,第一线方阵后边的预备队的指挥官知道了发生的情况之后,就按照原先的命令,立即机敏地向后转,在波军背后出现,大批砍杀围攻驮马队的敌兵。不过有些向后撤的敌人也就逃跑了。这时,波军右翼还不知大流士已逃跑,还在向亚历山大的左翼包抄,从侧面攻打帕曼纽所部。
这里的马其顿部队起初受到两面夹击时,帕曼纽就派了骑兵通讯员飞马向亚历山大汇报他的部队处境危殆、急需支援。亚历山大接信后,立即停止追击,带着伙友骑兵回马疾驰波斯右翼。首先冲击了溃逃中的敌人骑兵、帕西亚部队和一些印度部队,然后攻击波军最强大的主力。于是整个战役中最激烈的骑兵会战展开了。波斯部队一中队一中队地成纵队摆开;然后转过来跟亚历山大的部队面对面地冲击。双方都没有象一般骑兵会战那样投掷标枪和调动马匹。而是人人力图向前冲击,以冲破对方一切阻挠,仿佛只有这样才是一条生路。因此,双方都毫不留情,拚命砍杀。各人再不是为别人打胜仗,而是为了自己的性命拚死拚活。亚历山大的伙友大约有六十人战死;赫菲斯提昂本人、科那斯和米尼达斯都负了伤。
即使对付这一部分敌人,亚历山大也还是战胜了。于是那些企图突破亚历山大防线的波斯部队也无心恋战,只好落荒而逃。亚历山大现在已准备好和敌军右翼交锋,而过去从未落后于亚历山大一步的塞萨利骑兵,现在也英勇投入战斗。事实上,亚历山大一出现在敌军面前,他们的右翼就已经开始逃跑。于是亚历山大又回兵追击大流士,一直追到天黑为止。帕曼组也率部追击他们刚才打败了的敌人。亚历山大渡过莱卡斯河即扎营,让他的人马稍事休息。这时帕曼纽却率部占领了波斯营地,俘获了运输队、大象和骆驼等。
亚历山大让他的骑兵休息到半夜,然后就向阿柏拉疾驰,打算在那里捉住大流士,并夺取他的财宝和皇室其他财物。他在第二天到达阿柏拉,作战以来,至此已追击了六百斯台地。但他在阿柏拉并未提到大流土,因为他一直在逃,没有耽搁一点时间。不过财宝和其他东西都在那里掳掠到手。其中包括再次俘获的大流士的战车、弓箭等,此外还有他的长矛。
亚历山大的部队有一百多人战死。但马匹损失了一千多。因为在追击中有的马匹过度疲劳,还有的负了伤,其中包括伙友马匹的近半数。据估计波军战死的达到三十万,俘虏的数字比打死的还多。战斗中未打死的大象和未毁坏的战车都被俘获。
这次大战役就这样结束了。为时正值阿瑞斯托芬在雅典执政期间的十月间(BC332年10月)。阿瑞斯坦德的预言应验了:亚历山大这次的战役和胜利确是在出现月食的那个月份里发生的。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四大战役之四:强渡印度河[终章]
前情简述:规模巨大的高伽米拉战役结束之后,亚历山大成为新的马其顿-波斯王国的大王,为使两族团结,他娶了大流士的妻子,并鼓励部下与波斯人通婚。剩下的任务虽然没有前面的那么辉煌壮丽,却也是颇为艰难,亚历山大带领他的军队又一次向东方开拔,去征服帝国东部边境的蛮夷。迟至BC326年,他终于来到印度河畔,面对英勇的印度国王波拉斯,亚历山大进行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大规模的会战,充分体现了他天才的炉火纯青的指挥艺术——这次战役也被视为机动-佯攻,调动敌人各各击破的光辉战役的典型载入史册和军事学院的教科书中。此后,亚历山大不得不在雇佣兵们的暴动要挟下回师西返巴比伦,并在酒色逸乐中郁郁寡欢地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天生就是一位伟大的斗士,歌舞酒宴又怎能留住他桀骜的灵魂?
单位换算:1斯台地=180米;1库比特=2市尺;
且说亚历山大把部队运过印度河去之后,按惯例进行了祭扫。然后就离开印度河朝那座繁华的大城太克西拉前进。这座城确实是印度河和希达斯皮斯河之间诸城市当中最大的一座。该城总督太克西利斯带着那个地区的头面人物前来迎接,表现友好。他们要求把邻近地区的一些土地划归他们,亚历山大批准了他们全部要求。这时,印度山区各部族土司阿比萨拉斯也派代表团前来谒见,其中包括他弟弟和一些最高级的首领。该地区总督多克萨瑞亚斯也派人带着各种礼物来见。在太克西拉,亚历山大也举行了例行祭典以及体育和骑兵竞赛。他任命菲利普(马卡塔斯之子)为这个地区的督办。留下驻军和病残人员,然后出发向希达斯皮斯河进军。
进军的原因,是得悉坡拉斯在希达斯皮斯河彼岸集结了他全部兵力,决心阻止亚历山大过河,至少是要在他试图过河时进行阻击。得到这个消息后,亚历山大就派科那斯(坡利摩克拉提斯之子)回到印度河,把已在印度河渡口准备好的那些船只拆卸,运到希达斯皮斯河边去。科那斯依令把船只拆卸运去。较小的船拆成两段,那些三十桨大船截成三节,然后装在大车上运到希达斯皮斯河岸。到达后再重新安装起来放到水里。于是这些船又在希达斯皮斯河上形成一支完整可观的舰队。这时,亚历山大率领他原分带到太克西拉的那些部队,另外加上由太克西利斯和该地其他官员率领的五千印度部队,向希达斯皮斯河挺进。
到达后,亚历山大就在河岸扎营。在营地就可以看见对岸的波拉斯和他所率全部军队以及,一中队大象。波拉斯看到亚历山大扎营的地点,就亲自率部在对岸防守;在沿河其他可以渡过的地点,也都派兵守卫。各处都派有军官指挥,决心阻止马其顿部队过河。亚历山大看到这个情况,就想了个好主意,叫部队向不同方向移动,使波拉斯拿不定主意。于是他就把部队分成几部分,自己带着一部分来回活动,一方面破坏敌方的物资供应,一方面侦察较好的渡河点。其余各队他也都派军官带着,一队接一队地也是朝不同方向出动。在希达斯皮斯河这边,供应物资从四面八方朝营地运来。这样,在波拉斯看来,很明显,亚历山大已下定决心要在河岸长期驻扎下去。要等到冬季河水下落,以等待在许多地点可同时渡河的机会。他的船队也在河上朝不同的方向航行,,把皮筏里塞上谷壳(关于这种皮筏,请参见下文。谷壳显然是起海绵的作用,形成浮力),河岸上都有部队,不是骑兵,就是步兵。不给波拉斯任何喘息的机会,也不允许他选择一个最适宜的地点来防守和集中兵力。此外,当时印度所有的河流都水涨流急,因为当时正是夏至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印度大地上到处大雨连绵,而多数河流的发源地高加索山上的积雪也在溶化,从而大大地增加了各河的流量。但一到冬季,各河水位普遍下降,河身缩小,河水清澈。到那时,不少河流就可涉水而过。只有印度河、恒河(也许还有个别其他河流)是例外。不论如何,到那时希达斯皮斯河总是可以涉水过去的。
至于在当前这个夏季,亚历山大公开宣布,如果这时他受阻过不了河的话,他可以等待。明里虽这么说,暗中却在窥伺,准备一旦有机可乘,就出其不意迅雷不及掩耳地偷渡过去。他看清楚,波拉斯本人驻守的那一带河道是不可能渡过去的,那里不但兵力雄厚而且还有许多大象,那些部队装备齐全、阵容严整。如果在那里渡河,对方已准备好进行阻击。他还想到,他那些马匹甚至连登上对岸都不敢,因为马匹一靠岸,那些大象将立刻向它们冲来,而且那些大象的巨大而奇怪的形状和任声怪气的吼叫定会把马匹吓坏。甚至当他的马匹在皮筏上渡河的过程中,老远地看见大象,就会吓得跳进水里,不敢站在筏子上。于是他就考虑了一个偷渡的办法;在夜间,他带领大部骑兵在河岸上来回奔跑,高呼希腊冲锋口号,人声喧嚷,还用其他各种办法搞得乱哄哄,一片喧嚣,仿佛大军马上就要强渡的样子。于是波拉斯就带着他的部队随着声响的方向在对岸平行奔走,把象队也带着。亚历山大就是这样牵着他的鼻子走,使他养成采取这种反行动的习惯。但这种事进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后,波拉斯除了听见高声喊叫和冲锋口号之外,没有任何别的行动,于是他就不再随着这边的骑兵东奔西跑了。原来这些喧嚷都是假的,于是他就呆在营房里,但在沿河各处派了侦察哨。当亚历山大把波拉斯对付夜间行动的紧张状态松弛下来之后,他又巧设了下述一计。
希达斯皮斯河岸有一处象个半岛似的岬角,河道在那里绕了一个大弯。这个岬角上生长着各种树木,非常茂密。对面河中还有一个岛,也是林木森森,从无人迹。亚历山大看到这个岬角和对面的那个岛上都是繁密的树木,足以荫蔽他的渡河活动,于是决定就在这里把部队渡过河去。这个呷角和岛屿距离他的大本营大约有一百五十斯台地。亚历山大先在沿河各处布置岗哨,岗哨之间保持可以互相看得见的距离。不论从哪一个地点口传命令也都容易听到。晚上让他们到处喧嚷不止,点起熊熊篝火。这样搞了好几夜。
当亚历山大决定强渡时,渡河的准备工作是在营地公开进行的。留下克拉特拉斯统帅营地驻军,其中包括他自己那个骑兵团、由阿拉科提亚人和帕拉帕米萨斯人组成的骑兵部队、马其顿方阵中阿西塔斯和坡利斯坡康所率一个旅、以及附近一带地区由各印度督办率领的五千印度部队等等。他命令克拉特拉斯先不要渡河,要等到波拉斯带着他的部队离开营地去攻击亚历山大时,或者等到探知希腊已打胜、波拉斯正率部逃跑时,再渡河追击。亚历山大接着说;“但如果波拉斯只率领他的部队的一部分攻击我,而把另一部分留下守卫营地,而且还留下大象时,那你就仍然不动。不过,如果波拉斯率领他的全部大象向我攻击,只有一部分军队留驻营地时,那你就可以全速渡河。因为马匹下船上岸时,最怕的就是大象。其他兵力不会给马匹造成多大麻烦。”
克拉特拉斯接受的命令就是这样。但在那个岛和大本营之间,已经部署了迈立杰、阿塔拉斯和高尔吉亚斯所率雇佣骑兵和步兵。他们也已受命当看到印度部队卷人战斗不得脱身时,就立即把兵力分批渡过河去。
亚历山大自己选择了伙友特别中队,赫菲斯提昂、坡狄卡斯和德米特里亚斯所率各骑兵团,由巴克特利亚、索格地亚那和西徐亚来的骑兵以及由达海人组成的马上弓箭手,此外还有从方阵中抽出的近卫队,克雷塔斯和科那斯所率各一旅,弓箭手,阿格瑞安部队等。他带领这些部队与河岸保持一定距离秘密前进,以便在向已定的渡河点(那个岬角和岛屿)进军中不致被发觉。到达后,还趁黑夜把早已运到的皮筏装上谷壳,仔细缝好。当晚暴雨倾盆,亚历山大的准备工作和渡河的企图从而得到了更好的掩护。武器的撞击声和传达命令的喧嚣声被隆隆的雷声和哗哗的雨声淹没。大部分事先拆卸的船只,包括三十桨大船在内,都已运到现场,并已秘密地重新安装好藏在树林里。破晓前风雨已停,骑兵已登上皮筏,那些船也满载步兵,沿岛边渡河,以便在他们绕过岛屿靠岸前,不致被波拉斯的哨兵发现。
然后亚历山大登上一艘三十奖大船开始渡河。跟他在一起的有他的近卫军官托勒密、坡狄卡斯、莱西马卡斯,伙友之一塞琉古(公元前301年成为叙利亚国王)以及近卫队的半数。他们所率部队则乘坐另一些三十桨大船。当他们绕过岛屿接近对岸时,已毫无遮掩、全部暴露了。岸上的敌哨发现他们来了,就飞马驰去向波拉斯汇报。这时,亚历山大第一个下船登岸,然后把其他三十桨大船上的部队也都带了上来。当骑兵正在陆续下船时(他事先已命令骑兵最先登陆),他就把部队部署好,然后带着他们以战斗队形前进。但未料到,由于地形不熟,登陆地点并不是河对岸,而是另一个岛。确实,这个岛太大,因而原先并未发现它是个岛。但它和对岸之间那条水道倒不宽。不过,一整夜的大雨已使河水暴涨,因此骑马的人找不到渡河点。亚历山大因此担心要想完成渡河任务可能不得不从头再来一遍,那就要费大劲。但最后还是找到了渡河点。于是亚历山大就不避艰险带头抢渡。水道最浅处已达步兵胸脯以上,马匹只能把头露出水面。这条水道虽深,但终于成功地渡了过去。然后亚历山大就从其他骑兵团中抽出精锐组成一个骑兵中队带到右翼,把马上弓箭手摆在整个骑兵线的前面Z在骑兵之后,部署了步兵中的皇家卫队,由塞琉古指挥;再往后是皇家团,挨下去是步兵卫队,都按当天规定的次序摆列。在方阵两翼部署了弓箭手、阿格瑞安部队和标枪手。
亚历山大把部队这样调度好以后,就命令总数约六千的步兵队伍以行军队形和步行速度跟进。由于他本人似乎更擅长于带领骑兵,于是他就只率领总数约五千的骑兵全速前进。他还命令弓箭手司令陶郎率领所部也跟骑兵一起全速前进。亚历山大已拿定主意,如果波拉斯率以全部兵力向他进攻,他就用骑兵冲击 的办法轻易地把敌军打败,或者就采取守势等待步兵前来增援。但 是,印度部队如果由于马其顿人这样大胆强渡而吓得狼狈溃逃,他就紧紧追击,趁敌人溃逃时大量砍杀,杀得越多,留给将来的麻烦 越少。
不过,根据阿瑞斯托布拉斯的记载,说在亚历山大的后续部队从小岛(关于岛的大小,可参见上文。阿里安所依据的与托勒密和阿瑞斯托 布拉斯二位史家所记似有不同。)过河以前,波拉斯的儿子就带着六十辆战车来到了。而且,如果当时那些印度兵从车上跳下来攻击最先登陆的那些马其顿部队的话,他们确实是有可能阻止亚历山大过河的,因为即使无人阻挡,渡河已很困难。可是实际上波拉斯的儿子赶着战车越过了渡河点,因此亚历山大渡过时并没遇到危险。后来亚历山大派马上弓箭手去攻击这支战车队,没费多大气力就把他们赶跑,还打伤了不少。又有人说,实际上在马其顿部队登陆时,波拉斯的儿子所率部队和亚历山大所率骑兵之间就曾发生战斗。他们说,波拉斯的儿子带去的确实是一支优势的兵力,而且亚历山大还被他打伤,他的战马(名叫布西发拉斯)也被打死。它是亚历山大心爱的战马,而且是被波拉斯的儿子亲手刺中的。但托勒密(拉加斯之子)的记述和这个不同(我同意他这个说法),他也谈到波拉斯曾派他的儿子去了,但不是只带着六十辆战车。理由是:波拉斯从他的侦察兵了解到,不是亚历山大亲自率领部队渡过了希达斯皮斯河,就是他的部队的一部分过了河。在这两种可能的情况下,波拉斯都不可能派自己的儿子只带着六十辆战车去迎敌。因为,如果他派这些战车去是为了进行侦察,那也太多,而且这种车辆撤退时很不灵便;如果派他去的目的是要跟已过了河的敌人战斗并且还要阻止尚未渡河的敌人强渡,这些车辆又远远不足以完成任务。托勒密所记的情况不是这样,他说波拉斯的儿子带到渡河点去的是二千骑兵和一百二十辆战车。但由于亚历山大行动太快,在他尚未到达渡河点时,亚历山大早已从岛上把最后一批部队运过了河。
下边这一段情况是托勒密叙述的:亚历山大先派弓箭手去攻击波拉斯的儿子所率部队,但由于估计到波拉斯本人正率领全军前来,亚历山大就仍率领骑兵继续向前沿阵地挺进,叫其他,希腊部队在后跟进。当侦察兵向他汇报了印度部队的确实人数时,他就带着骑兵立即向敌人猛扑过去。敌军看到亚历山大亲自率领密集的骑兵大部队不是以一条战线的形式而是一中队接一中队地向他们冲过去时,他们就后撤了。印度方面有多至四百名的骑兵倒地,波拉斯的儿子也被打死。那些战车和车上的各小队敌兵在撤退中也一起被俘。因为道路泥泞,车辆难于运转,因而在战斗中毫无用处。
波拉斯听到逃回来的骑兵汇报说,亚历山大本人已率全军过了河,他的儿子在逃走时已阵亡,还说已发现在河对岸的大本营留守的克拉特拉斯也率领部队正在渡河。这最后一条消息使波拉斯立即陷入犹豫不决。但他终于下定决心,不论如何,都要以全部兵力向亚历山大进军,要跟马其顿主力和他们的国王决一死战。尽管如此,他还是留下几头大象和少数兵力驻守营地以便把克拉特拉斯的骑兵从河岸吓跑。然后他就率领全部约四千骑兵、约三百辆战车、二百头大象和步兵精锐约三万人,朝亚历山大开来。到达一片无泥泞的、平坦而坚硬的沙地时,他认为这里便于骑兵的调度和冲锋,于是就叫部队在这里停下来。最前线布置一列大象,每隔大约十来丈摆一头,以便在整条步兵防线之前再形成一条防线,这样到处都可以吓唬亚历山大的骑兵。他估计在任何情况下,任何敌人都不敢在大象之间的空隙中冲进来。骑马的当然不行,因为马一见大象就惊,步兵更不行。因为在列队向前推进的重装部队面前,他们无法前进,而且大象也会冲击和践踏他们。在这些大象后面部署的是步兵,处于第二线。实际上这些步兵纵队或多或少填补了大象之间的空隙。此外,波拉斯还在两翼部署了步兵,甚至延伸到大象防线以外。在两翼的步兵之外又部署了骑兵,骑兵之前还部署了战车。
波拉斯的部署就是这样。亚历山大看到印军已摆好了战斗阵势,就命令骑兵停止前进,等待后边的步兵跟上来。当方阵迅速到达并与先头部队会合后,亚历山大并未立即把他们组成战斗队形带领他们前进,以避免在他们累得还未喘过气来的时候就驱使他们去对抗精神饱满的敌军;而是先把骑兵调过来,让步兵休息,一直到他们恢复了战斗精神为止。当他看清了印军部署之后,决定不从中央突破敌阵,因为那里有一排大象摆在最前面、方阵也以密集队形部署在大象的间隙中。正是由于波拉斯在作这种部署时事先已预料到的原因,亚历山大才犹豫不前。因为亚历山大知道自己的优势在于骑兵,于是他就率领大部骑兵奔向敌人左翼,想在那儿发动攻击。派科那斯率领他自己那个骑兵团和德米特里亚斯的那个团一起到右翼去。命令他;当敌军发觉亚历山大率领密集的骑兵部队时,将立即把他们自己的骑兵调上来应战。这时,科那斯应当率领所部保持在敌军之后。亚历山大又命令塞琉古、安提格尼斯和陶郎带领步兵方阵,但先别投入战斗,而是要等到看见他本人所率骑兵把敌军步兵主力和骑兵都打乱时再出动。
现在双方已经在射程以内。于是亚历山大就命令他的马上弓箭手共约一千人冲向印军左翼,以难于招架的排箭和马匹的冲撞把部署在那里的敌军打乱。然后他本人率领伙友骑兵,趁敌军已紊乱但仍保持横列队形、而骑兵尚未组成大编队之前,就飞速奔向其左翼进行猛烈冲击。
这时印军也从各处把骑兵集中,在其侧翼与亚历山大所率骑兵平行移动以防其冲击。同时科那斯也已率所部依令行动,开始在敌后出现。印军看到这个情况,被迫将骑兵改为双重队形,以数量较大、战斗力最强的那一部分面对亚历山大,另一部分则迂回对付科那斯的部队。无疑,这样就立即把印军的阵势和盘算全都打乱。亚历山大看到这个时机,恰恰在敌人骑兵向后转时,就发动了对正面敌军的攻击。以致印军甚至还没等到亚历山大的骑兵攻上来,就急急忙忙向他们自己的大象靠拢,好象是要寻找一堵友好的避风墙似的。这时,印度象倌赶着大象去阻击亚历山大的骑兵。马其顿方阵也不甘落后,立即奋勇向前,迎击大象,向赶象的印度人投掷标枪,跟着就把大象包围,从四面八方向它们投枪射箭。于是,这场战斗就形成了过去任何战役都未曾有过的局面。情况是,尽管马其顿方阵异常密集,而那些大象左冲右撞,把马其顿阵线撞了个乱七八糟。那些印度骑兵看到这里的战斗已形成步兵对阵,就又绕了出去攻打马其顿骑兵。但当他们在亚历山大面前再一次吃败仗时(因为不论在战斗力和战斗经验方面,他们都远远不是亚历山大的对手),他们就又朝大象那里撤退了。这时亚历山大的骑兵已集中成一个整体——这不是用命令能调集一起,而是战斗过程本身把他们逼到一起。他们不论冲到哪里,都是先给印军重大杀伤然后才撤走。这时大象已被挤到一个狭窄的范围。这些大象胡冲乱撞,践踏破坏。不管是敌是友,都受害不小。而挤在大象四周狭窄地带的印度骑兵却是两面受冲击,因此损失也就更大。很多象倌和大象被打死打伤。有些大象由于厌烦,又已无人驾驭,于是在这场混战中也不再躲避,仿佛被临头大祸刺激得发了狂,不停地左奔右突,横冲直撞,践踏破坏,不遗余力。但马其顿部队,由于有回旋余地,可以视情况自行决定攻击:大象冲来,他们就退;大象一逃,他们就追。一直不断地用标枪投射它们。而印度部队却与此相反:他们夹杂在大象之间往后退,正在受到大象更大的伤害。当大象精疲力竭,不再猛冲直撞,而是一面吼叫一面象船那样慢慢后撤时,亚历山大就亲自率领骑兵把这一大帮团团围住。然后向步兵发信号,叫他们把盾牌连接起来尽量互相靠拢,形成极其密集的队形,整个方阵一齐前进。因此,印度骑兵除极少数逃脱之外,在方阵的进攻下全军覆没。印度步兵也是从四面八方受到很大杀伤,因为这时马其顿部队已紧紧地向他们压过来。到后来,只要马其顿骑兵哪里有个空隙,印度兵就蜂拥而至,从空隙中往外逃窜。
这时,留在希达斯皮斯河边的克拉特拉斯和其他指挥官,看到亚历山大已取得显著的胜利,也都率部渡河,顶替已经疲惫不堪的亚历山大率领的部队,精神饱满地参加追击撤退中的印度人,继续给他们以大量杀伤。
印度步兵死亡近二万,骑兵约三千,战车全部被毁。波拉斯的两个儿子、本地区的印度总督斯皮塔西斯、大象和战车的指挥官们、骑兵全部指挥官、以及其他部队不少指挥官,都被打死。所有幸存的大象都被俘。在亚历山大的部队方面,在起初进攻时为数六千的步兵中,战死的只有大约八十人;骑兵方面,只有在战役一开始就投入战斗的马上弓箭手阵亡十名,伙友骑兵约二十名,其他骑兵二百名。
在战斗中。波拉斯表现得很出色。他不但是一位统帅,而且也是一名勇猛的战士。当他看到他的骑兵和象队遭受屠杀,有些大象倒下,有些则由于无人驾驭因而到处奔驰,犹如丧家之犬,而且他的步兵也已经大部牺牲时,在这种情况下,他并未照抄大流士大王的榜样,在士卒面前率先逃命;而是相反,只要那怕还有一部分部队仍然坚守阵地继续战斗。他本人也继续英勇作战。但当他的右肩负伤之后—,——他在战场上到处奔驰时,全身都由极其坚固非常合身的铠甲保护着(这种印度铠甲后来人们都见过),不致受到投射武器的伤害,只有右肩一处无遮盖——,他才把他骑的大象掉头撤退。亚历山大看见他在战斗中表现得极其伟大而英勇,就不忍杀他,想保留他的性命。于是,他首先派那个印度首领太克西利斯去找他。太克西利斯骑马来到波拉斯乘坐的那头大象附近,在射程以外停下来,要求波拉斯也把大象停下,告诉他再逃也无用了,要他听听亚历山大托他带来的口信。波拉斯回头一看,原来是他的老仇敌太克西利斯。于是立即拨转象头朝他冲来,想投他一枪把他扎死。真的,要不是太克西利斯及时拨转马头赶紧跑开,波拉斯也许早就把他结果了。尽管波拉斯态度如此,亚历山大仍然不生他的气,而是不断地派其他人去找他。最后派去的是一个叫迈罗斯的印度人,因为亚历山大已了解到迈罗斯是波拉斯的老朋友。波拉斯听到迈罗斯带来的口信,当时他正渴得难受,于是就让大象停步,从上边下来。喝完水,精神恢复后,就让迈罗斯立刻带他去见亚历山大。
于是波拉斯就跟着迈罗斯来到亚历山大面前。亚历山大知道他快来时,就带着几个伙友骑马到阵线前边来迎接。亚历山大把马勒住,欣赏着波拉斯魁伟的身材(他身高有五库比特以上)和英俊的仪表。从他的风姿看来,他并未降服。而是相反,他表现了一个勇士面对着另一个勇土,在为自己的王国进行了光荣的战斗之后,面对着另一个国王。后来还是亚历山大首先开口,他要求波拉斯说出他希望对他该怎么办。据说波拉斯回答道:“亚历山大,要象对待一个国王那样对待我。”亚历山大听了他这个回答很高兴,又说:“波拉斯,在我这方面,是会象你希望的那样办的;在你那方面,也提出你的要求吧。”波拉斯又回答说,一切都已包括在这唯一的要求之中了。亚历山大听了他这句话更加高兴,于是就把波拉斯原有王国的主权交还给他。此外,还把甚至比他原来的国土更大的地区也划给他。他就是这样,象对待国王一样对待一个勇士。从那时以后,他发现波拉斯在各方面都很忠诚。于是亚历山大和波拉斯在希达斯皮斯河彼岸进行的那一场大战就这样结束了。时为贺季蒙在雅典执政期间的四五月间(公元前326年)。
猜你喜欢:
2.世界上最大的洲
5.小故事大道理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四大战役(2)
上一篇:欧洲四大军事天才是哪些
下一篇:军事家苏沃洛夫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