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刘文典的生平_刘文典陈寅恪关系
刘文典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国学大师,他具有传统士大夫的傲骨与近代文人的气节,显现出“狷狂”模样,他内心追求的却是独立与尊严。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狂人刘文典的生平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狂人刘文典的生平
在刘文典幼年时,家里就请了私塾先生与美国基督教会院士,教他经书、古文与英文,所以刘文典很早就接触到了中国古典和西洋文化。后来刘文典就读于芜湖安徽公学,受教于陈独秀、刘师培等名师。在此学习时,刘文典接触到了当时的进步思潮,后来,他东渡日本留学,结识了章太炎先生,成为章门弟子。
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刘文典回国担任当时具有极大社会影响力的《民立报》编辑和英文翻译。时隔不久,刘文典与范鸿仙等人赴安徽芜湖,决议成立讨袁第一军、第二军,酝酿讨袁行动。后来 “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通缉革命党人,刘文典不得已再度赴日本。
1914 年7 月,中华革命党成立大会在东京召开,孙中山任总理。刘文典经人介绍,任中华革命党党部秘书,主要负责孙中山英文电报的起草工作。袁世凯倒台后,刘文典回国,经陈独秀引荐,在北京大学担任预科教授,并兼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教员。
1926 年,刘文典在安徽致力于筹建安徽大学,安徽大学成立后,刘文典被推举为文学院筹备主任,并代行校长之职,主持校务。后来因在维护学生利益时顶撞了蒋介石,于 1928 年辞去了安徽大学职务,重回北京大学任教。
1942 年,有西南联大的学生请刘文典到普洱的磨黑讲学。后来因小人诬陷,西南联大解聘了刘文典,但不久刘文典就在友人的推荐下到云南大学任教,抗战胜利后,刘文典选择留在云南大学任教,与家人留在了云南,一直到去世。
刘文典陈寅恪关系
刘文典陈寅恪,二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都是著名的文史大师,从1929年陈寅恪与刘文典相识于水木清华,到西南联大的五年,到历经家国之难,一直到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二人一直保持着学术上的交流与深厚的友谊,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1929年刘文典到清华大学任教,陈寅恪是清华大学中文、历史两系的教授,1929年12月7日,刘文典与朱自清、杨振声等人发起成立了清华中国文学会,并决定出版《清华中国文学会月刊》,陈寅恪与刘文典二人在此学术期刊上共同发表文章,并从此相识。此后二人在清华大学时期共同参与了“驱吴运动”,共同指导了多位清华大学中国文学部的研究生,同为《清华学报》担任编委。在对对子风波中,陈寅恪表达了与刘文典在学术见解的相同。
七七事变后,二人先后一起被清华大学派往长沙、蒙自、昆明执教,在家国之难,流离失所的执教生涯中,二人相互扶持,保持着友谊。
1941年,日寇攻陷香港,陈寅恪困滞于绝岛,一时下落不明。对此,刘文典极为关注与关心。他曾在授课中提到友人:“陈先生如遭不幸,中国在五十年内,不可能再有这种人才。” 1943年,刘文典因受人污蔑被西南联大解聘,听闻此事的,在广西桂林的陈寅恪非常担忧。陈寅恪致函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文史系主任姜亮夫,推荐刘文典前往执教,半年后,刘文典返昆明。从1944年起,刘文典被云南大学文史系聘为教授。此后,他执教于此,直至1958年去世。
刘文典轶事
刘文典一生针砭时弊、恃才傲物,是一位怪杰,一生中却有一次心甘情愿地接受别人的“棍棒”。刘文典说:“我一生除了被一位老和尚打过,没有谁敢打我,蒋介石虽然把我关进牢房,并不敢动手打我。”这位老和尚是谁呢?
刘文典任教清华大学时,遇到一个佛学上的难题,需要解决难题,北京西山的香山寺藏经阁藏有大量珍贵的佛经资料。刘文典决定去香山寺查阅资料。虽然他不是佛家子弟,但是主持特许他借阅书籍,借书前,住持将本寺的借书规定讲述了一遍。住持走后,刘文典在念经堂看书到深夜,他有些疲倦了,见室内有一张空床,刘文典就躺在床上看起书来。不知不觉中睡着了,手中的佛经也就随之掉在地上了。住持本想与他谈论佛学,进来一看这情景,非常生气,拿起扫帚就打过来。吃过一顿“棍棒”之后,刘文典顿时清醒,他一面苦苦求饶,一面在佛堂内抱头鼠窜。住持见他甘心挨打,并没有大师架子,也就转怒为喜。
从件刘文典轶事中,他们不打不成交,这次事情之后,刘文典和老和尚成了好朋友。不久,住持到清华大学拜访,刘文典还专门设素斋招待。刘文典后来回忆此事说:“我的脑袋虽然不太高贵,但也不是任何人可以打的。但这次挨打应该,君子不可失诺!”面对强权敢于以身犯险,而失信于一个普通的佛门中人却甘愿挨打,这就是一代国学大师的可敬之处。
猜你喜欢:
2.陈寅恪生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