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之死直接根本原因是什么
商鞅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是先秦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商鞅之死的原因大家都了解吗?接下来就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商鞅之死直接根本原因,欢迎阅读!
商鞅之死直接根本原因是什么
商鞅,生卒于公元前395年—前338年,出生于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是卫国君的后裔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商鞅通过变法将秦国改造成富裕强大之国,史称“商鞅变法”。商鞅在政治上改革了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接下来就由小编来详解下商鞅怎么死的。
众所周知,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可以说商鞅的贡献对秦王朝的崛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就这样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却在风烛残年之际却惨遭车裂而死,全家抄斩,不得善终。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徙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商鞅以法治国,他变法的一个核心内容是集权,削弱原来贵族阶层的权力,而强化王权。这种集权符合了秦王的利益,却得罪了不少原来秦国的贵族。甚至连秦国未来的国君“秦惠文王”也曾公开批评商鞅的新法,于是两人就产生了分歧,商鞅以“太子犯法,他的师傅应当替他受罚”为由,竟将太子的两个师傅处以割鼻、刺字的刑罚。
商鞅的“狠”端正了风气,强大了国力,也为自己赢得了高官厚禄、领地封赏,博得了秦孝公这位铁杆知己,孝公甚至欲传位于他,这是何其隆宠!但他的刻薄寡恩、不近人情、位高权重让他树敌太多,一旦失势,将万劫不复。
商鞅的变法,动摇了贵族王权的势力,得罪了不少王孙贵族,秦孝公担心他日后会有难,在临死前吩咐商鞅逃离秦国,或者隐居。但商鞅最终还是没有逃离掉秦惠文王的手掌心,结果被用以极刑车裂而死。秦惠文王害怕商鞅的势力,结果又灭他三族。
对商鞅的死,有人幸灾乐祸,也有人为之喊冤叫屈。幸灾乐祸者认为商鞅是作法自毙,自己死在了自己制订的酷刑上面。喊冤者认为商鞅一心为秦帝国的崛起不遗余力,却遭如此下场,实在不公。
对于商鞅的死最欢欣鼓舞的,首先的不是秦惠文王,而是秦帝国的贵族阶层,是一大批“特权阶级”。
曾经无限荣光的他,最终却落得个尸首异处,善其始而未能善其终的结局,让人可叹可悲!
商鞅怎么死的
死在车轮下
史书上记录商鞅之死和秦惠王有关,商鞅是死在了秦惠王命令下的车轮下,被车子碾压而死。商鞅变法触及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得罪了当时的太子,把太子的老师的鼻子割掉了,因此,商鞅得罪太子已成既定事实,只要太子登基,商鞅必死无疑,除非商鞅在太子登基之前杀掉太子,这个根本就不可能。
所以当太子登基之后只能被杀死。正在此时公子虔等人借机告发商鞅谋反,秦惠文君于是派人捉拿商鞅。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任何凭证,便告诉他说商鞅之法规定,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连坐”治罪的。商鞅感叹“制定的新法竟然遗害到了这种地步”,这也是商鞅怎么死的很重要一个原因。
商鞅之死三个原因
1、狂妄自大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商鞅变法的过程。一个大臣甘龙提出了反对意见,商鞅当时就反驳甘龙。这场辩论商鞅是赢了,可我们也能从中看出,商鞅是咄咄逼人,他把秦国人都看成了傻瓜,都在等着他这个救世主去解救,这狂妄自大是商鞅怎么死的很重要一个导火索。
2、过度自信和自负
开始变法以后,很多老百姓都不理解,很自然的就聚集在一起议论变法的种种不好之处。正好这会太子犯法了,商鞅就胆大包天的拿太子开刀了,当然刀没有落在太子的身上,而是落在了太子老师的身上。等新法实施十年以后,老百姓都得到了新法的好处,当初议论新法不好的人,又开始在一起说新法的好处,结果商鞅很抽风的做了一个举动,把这些议论的人都迁到边远的城邑。新法老百姓不理解的时候,他们在一起议论这个事情的不好,你没有拿他们怎么样,等十年以后大家感激你法令的好,在一起给你歌功颂德了,你却抽风处罚人家,这是为了防止别人议论新法吗?这就是耍威风刷存在感嘛!
3、急功近利
在商鞅变法十年以后,他在秦国的地位已经举足轻重了,那时候有一个叫赵良的人去见他,商鞅希望人家能给他提意见。赵良起初是拒绝的,人家越是拒绝,商鞅越来劲。根据史书中赵良对商鞅的评价可以看出,商鞅在秦国的成功很大一部分靠的是强制的手段,他是想最短的时间,最大限度的想在秦国看到自己变法的效果,可是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老百姓的感受,也许他们一时能让秦国强大,可那种不人道的制度延续下去,早晚会把人逼疯的。
商鞅之死给后世人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任千年风云变幻,世间从未改变的只有两样东西:一是人情,二是世故。人情做不好,则成了失道之人,世故看不透,就会执着于权力的争斗,被自己的贪欲步步推向死路。商鞅改变了秦国积贫积弱的不利局面,使在战国时期已经沦为二流小国的秦国不再偏安一隅,开始了一次次霸道的兼并战争,但也成为了关东六国和秦国旧贵族既畏惧又无奈的一个眼中钉和肉中刺。从奠定秦朝的万世基业来看,商鞅功不可没,可以说重新塑造了一个战国霸主,但从其个人命运来看,首创新法,又死于自己所创的新法之下,可以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但我仍然认为商鞅是一位英雄,他之所以活,是因为要完成上天所赋予的使命。倘若后来商鞅知道自己一手塑造的大秦竟然能够统一天下,九泉之下也必然瞑目了。可以说商鞅死后,再无“商鞅”。
从现在来看,商鞅之死是一个必然,一个为秦国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无私之臣,最终被五马分尸,看起来相当残忍,但是却是其最终的必然结果,虽然他的大无畏精神让人敬佩不已,而且无论在哪个时代,我们都需要这种敢于和现实“叫板”的无私之人,但是其处事的方法和为人的教训却是值得我们思考和警戒的。 商鞅自幼熟读李悝吴起的变法之策,对于变法,自然是十分热衷崇拜,而商鞅的志向与战国弱肉强食的变局又十分的吻合,所以他在时代的大潮中还是比较幸运的,起码不像孔老夫子兜售了几十年的儒家学说,最终也只能是画饼充饥,后来的商鞅真的完成了他改变历史的伟大创举。本来可以功成身退,却落得个五马分尸的下场,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商鞅认为法就是法,只有与情割裂开,才能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但是他却忘记了法制定的再完善,也必须要靠人去执行,有人的地方就会谈及关系和人情,将法与情分裂开只能失去大多数人们的理解,将法理解成为严刑峻法,当秦国百姓向商鞅跪送万民表时,商鞅却将其流放,只能说是不能容人者必不为他人所容,这种变法的方式和心态也为商鞅的悲惨下场埋下了伏笔。
到秦国变法的时候,商鞅还是一个建功心切的年轻人,虽然野心勃勃也确实比较有才,但是他忘记了一点,那就是在领导面前永远不能表现的自信满满,商鞅在初出茅庐之时,建功立业之心可以理解,但是在向秦孝公陈述变法新策的时候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将自己的变法内容全部和盘托出,丝毫没有给自己留后路,最终成为了秦国变法的牺牲品,当自己的价值可以被组织的任何一个人代替的时候,那么这个人也就可有可无了,而商鞅把得罪人的事全干了,自己却被自己的新法害死了。
商鞅千不该万不该就是欲加刑于太子,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却让太子对商鞅恨之入骨,他以为一个法字就可以吓住太子,让太子乖乖俯首听命,以为依靠秦孝公就可以肆意妄为,将新法的推行建立在旧贵族的累累白骨之上,但是太子作为国家未来的君王,必然不会允许这样一个独断专行的老臣出现,杀商鞅既是为了泄愤,也是为了给秦国君臣立下一个反面的典型,变法可以,但是以变法为借口,威胁君主尊严和地位的人,必死无疑,而秦孝公在一开始也只是将商鞅当枪使而已,其实除了商鞅自己,秦国大多数人都已经看出了商鞅必死!可惜他身在局中,没有看透而已。
猜你喜欢:
2.史上商鞅之死
商鞅之死直接根本原因是什么
上一篇:商君之死读后感精彩例文
下一篇:商鞅之死说明了什么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