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时期有哪些宦官成化简介
汪直,明代成化年间权宦之一,自幼入宫,曾伺奉明宪宗万贵妃。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成化时期的宦官,欢迎阅读!
成化年间宦官的代表
汪直,广西大藤峡瑶族人,明代权宦之一,自幼入宫,曾伺奉明宪宗万贵妃。历任御马监掌印太监、西厂提督。
因监军辽东有功,总领京兵精锐“十二团营”。开明代禁军掌于内臣之先河。后因久镇辽东,与宪宗逐渐疏远,失去宠信,被东厂提督尚铭等人弹劾,贬往南京。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汪直是大藤峡叛乱中瑶民后代,成化三年(1467年)以幼童身份被俘进宫。最初在昭德宫侍奉万贵妃,后升任御马监太监。
成化十二年(1476年),有黑眚出现在宫中,妖人李子龙用巫术勾结太监韦舍私自进入大内,事发后被诛杀。明宪宗心中很讨厌这件事,急于想了解外面的事情。汪直为人狡猾聪明,明宪宗于是令他改换服装,带一两名校尉秘密出去侦察。人们都不知道,只有都御史王越与他相交甚欢。[2] 汪直将所见所闻,全部报告明宪宗,明宪宗大悦。
历史上是什么时候出现太监
太监也称宦官,中国古代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又称寺人、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后宦官亦通称为太监。
先秦时期 宦官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诗经》、《周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大都设置了宦官。秦国宦官嫪毐受太后宠幸,权势显赫,封为长信侯。宦官一般由身分卑贱的人充当。其来源或由处以宫刑的罪人充任,或从民间百姓的年幼子弟中挑选。秦汉以后,宦官制度更加详备,宦官作为一种特殊政治势力,对许多朝代政局产生重大影响。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宦官由少府管辖。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鉴于秦亡教训,间用文士充中常侍,以抑制宦官势力。元帝以后,宦官势力复萌。东汉时,侍从皇帝的中常侍专由宦官充任。他们传达诏令,掌理文书,左右皇帝视听。其时,外戚势大,皇帝常利用宦官牵制外戚,往往造成宦官集团专政局面。
唐宋时期 唐代,宦官由内侍省、掖廷局、宫闱局、奚官局、内仆局、内府局管理。掌管宫内的簿册、门卫、病丧、仓库供应等事项。各局长官称令或丞。唐太宗时,对宦官限制较严格,规定内侍省宦官最高官阶为三品,数额亦有限制。太宗死后,制度渐弛。中宗时,宦官总数增至3000名,被授七品以上者多达千人,玄宗时,宦官多而滥,仅四、五品者就在千人以上。授予三品左(右)监门将军衔者大有人在。安史之乱后,宦官势力膨胀,有的甚至封王爵,位列三公。部分宦官还染指军权。肃宗时,设观军容使,专以宦官中的掌权者充任,作为监视出征将帅的最高军职。从德宗朝开始,宦官掌握了神策军、天威军等禁兵的兵权。军中的护军中尉、中护军等要职均由宦官担任。因军政大权被宦官集团把持,不仅文武百官出于其下,甚至连皇帝的废立也由他们决定。在宪宗到昭宗期间登基的9个皇帝中有7个是由宦官所拥立,两个被他们所杀。宦官专政成为中、晚唐社会的一大痼疾。宋代也设内侍省,由宦官主管。但宋代宦官干政的现象不如外戚专权严重。
明清时期 明太祖朱元璋对宦官管理较严,规定宦官不得识字,压低其官阶,禁止其兼外臣的文武职衔,并悬铁牌于宫门上,明示不许干政的警戒。从永乐朝始,宦官渐受重用。皇帝亲信的太监经常被派出巡出洋,担任监军。永乐十八年(1420)设东厂,由宦官执掌,从事特务活动,诸事直接报告皇帝。宣宗时,改太监不得识字的祖制,在宫内设内书堂。令学官教授小太监识字。成化十三年(1477)在东厂外另设西厂,以宦官任提督,加强特务统治。此外,宦官任职机构膨胀,宫廷中设有司礼、内官、御用、司设、御马等12监。惜薪、钟鼓、宝钞、混堂等4司及兵仗、银作等8局,总称为二十四衙门,各设专职掌印太监。宦官人数激增,至明末多达数万之众。英宗时,掌权宦官王振网罗部分官僚为党羽,形成阉党,开明代宦官专政先声。此后,宦官之祸迭起。成化年间的汪直、武宗时期的刘瑾、熹宗时期的魏忠贤等,都是权倾朝野、势力显赫的权宦。他们专横跋扈,排斥异己,巧取豪夺,屡兴大狱,加剧了明朝政治上的腐败,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
鉴于明朝宦官为害之烈,清朝统治者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清初规定:宦官归内务府管辖,具体由敬事房管理。敬事房亦称宫殿监办处,设总管、副总管等职。康熙时总管宦官为五品,雍正时改成四品。裁明代“二十四衙门”为“十三衙门”,人数大幅度缩减。顺治时设置宦官千余人,乾隆年间增至3000人,直至清末未过此数。宦官升迁降调由内务府移文吏部决定。宦官犯法,内务府可先拿后奏。尤禁其干政。顺治帝仿朱元璋旧制,铸铁碑立于交泰殿,明文规定凡有不法行为,均凌迟处死。这些措施得到较好贯彻。虽在清末有慈禧太后宠宦安德海、李莲英等屡犯例禁,朝臣为之侧目,终未出现汉、唐、明宦官的专权现象。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也结束了延续数千年之久的封建社会的宦官制度。
历史上有名的太监
高力士:唐玄宗宠臣,他在唐玄宗登上帝位以及创造开元盛世的过程中出过不少力,献过不少良策 ,在中国历届太监中,算是出类拔荟的高人。
李辅国:唐肃宗当权的宦官,首名宦官宰相。
鱼朝恩:唐朝时以监军出身的宦官,唐代宦官掌握兵权由此开始。
童贯:宋朝徽宗时当权宦官,曾在小说《水浒传》出现,他独领北宋兵权二十年,北宋在与辽、金 的战争中屡战屡败,国力日虚,他却兵权永固,足见他保权固位手段之高。
郑和:明朝永乐时三保太监,航海探险家,七下西洋,耀兵异域,以示中华富强。
王振:明朝正统时当权宦官,明朝第一位当权宦官,引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
曹吉祥:明朝天顺时当权宦官,参与夺门之变,拥英宗复位,冤杀于廉。
汪直:明朝成化时当权宦官,第一任西厂提督。
刘瑾:明朝正德时当权宦官,八虎之首,后被凌迟处死。
冯保:明朝万历时当权宦官,与张居正一内一外配合默契,进行了著名的变法改革。
魏忠贤:明朝天启时当权宦官,号称九千岁,以败坏朝政著名。
王承恩:明朝崇祯时当权宦官,崇祯皇帝煤山自缢时,唯一陪在皇帝身边的人,《明史》记载,天将曙,帝崩于寿皇亭,承恩即自缢其下。可谓忠心耿耿啊……
安德海:清朝慈禧的最爱。后来出京办货,到山东被巡抚丁宝桢以祖训逮捕处斩。
李莲英:继安德海后的另一位当权太监,举凡国政朝纲、清廷要务,无不与闻,无不参预。
孙耀庭:中国最后一个太监,1996年去世。
上述所列举的各朝著名太监以明朝太监为多,因为明朝有外廷与内廷之说,处理国家大事时,外有内阁内有司礼监,宦官已经成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宦官是天子私臣,容易得到皇帝信任,明朝各时期的大事,或多或少都有宦官参与,因此明朝的著名太监也就多了起来。
太监用事对国家是好事还是坏事很难说,但对皇帝来说就不一样了,皇帝最担心的就是他的宝座,西汉有王莽,东汉有曹操,还有后来的朱温,赵匡胤等等,都是前车之鉴啊,明朝的制度是比较完备的,为了制约外廷,皇帝增加内廷的权利,重用宦官也就可以理解了。
最后说一点,历史上太监的形象不太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内廷与外廷有权力之争利益之争,而中国的历史又是外廷的读书人写的,难免对太监有些偏见。其次,各朝的太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当权之后难免做出点荒唐事来,遭人诟病。最后,不论精神上还是物质上,太监的生活都非常苦,那些熬出头的当权太监,为了保住权力当然是心黑手毒不择手段了,但是太监的权力是皇帝给的,太监们做皇帝不同意的事情是不可能的,因此把什么事都算在太监头上也不大公平。
猜你喜欢:
3.史上最装逼的话
成化时期有哪些宦官成化简介
上一篇:朝鲜的宦官官职有什么权力
下一篇:成为让蜀国灭亡的宦官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