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趣闻>历史文物>古代文物>

唐三彩骆驼有哪些种类

时间: 王燕648 分享

  唐三彩双峰骆驼俑,搭挂着兽面纹饰的驮囊,丝绸和水壶也都安放就位,下面学习啦小编分享了唐三彩骆驼的类型,一起来看看吧。

  唐三彩骆驼的类型

  三彩驼以双峰为多,偶见单峰。单峰驼产于中东、近东地区,体型略小,陕西咸阳、河南洛阳均有出土,延颈长嘶,颈项及腿部的驼毛都塑造得非常逼真。在众多出土的唐三彩中最常见骆驼有三种。一是放养立驼,二是乘人骆驼,三是载物骆驼。

  放养立驼:

  高大的双峰驼较多,少见单峰。单峰驼身较小,四肢修长,产于阿拉伯、北非和印度,陕西咸阳契苾明墓曾见出土。三彩立驼的体态健壮,骨肉匀亭,或仰首嘶鸣,或曲项敛声,柔厚的驼毛、饱满的肌腱都真实细致地得到表现。

  这匹放养立驼,啸天骆驼肌肉灰白,褐毛斑斓,引项嘶鸣,若有所望;骆驼褐釉深沉,莹光四射,膘肥体壮,鬃毛飘拂。骆驼各部位塑造得匀称,动静鲜明,呼之欲出。

  三彩乘人骆驼:

  各种人俑和骆驼的结合,是三彩骆驼的又一表现方式。唐代社会生活中,仪仗、出游、商贸都需骑骆驼,三彩中有各种装束的骑驼俑,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三彩骑胡人骆驼,高50厘米,俑带尖顶胡帽,深目高鼻,手呈持缰状,骑于两驼峰之间。驼昂首前视,静立于长方形底板上。俑袍施绿釉,腿部及驼均施褐釉。驼上骑胡俑者极少,因而显得弥足珍贵。

  三彩载物驼:

  这件骆驼高40厘米,彩色釉骆驼眼圆目瞪,引颈昂头,张口作呜叫状,鼻孔微张,四肢强颈有力,立于一长方形踏板上,颈部驼毛梳剪整齐:背部双峰,向左右倾倒,表现出了骆驼仰天长鸣时的生理特点。

  三彩驼驼形体硕大,构造复杂,无法使用普通手工拉坯法来完成,所以多用模制法成型。唐三彩骆驼的底板一般都是不上釉。唐代工匠在制作时总要在底板上刷一层白色的化妆土。此件接口用毛笔在驼背捆扎的鞍上点染蓝色釉汁斑点,呈现出自然天成的艺术效果。这种装饰华丽、制作精细的三彩骆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当为墓主所用,装饰更加华丽绚美,配有骆驼卒或谓牵骆驼俑。头小,颈长,骠肥体壮,比例准确,色彩纯正华贵。骆驼的躯身很肥壮,但腿部细小,突出表现的是肌健的骨骼,正是这骨与肉的变化对比,使骆驼圆浑而不臃肿,矫健而不失俊雅。完美的造型,深、浅白釉反差,彰显了骆驼高贵的气度,沿袭秦汉以来我国彩塑的写实艺术手法,形神俱佳,显示了唐期工匠高超的技艺,创造性地运用低温铅釉色彩的绚丽斑斓,烘托出富有浪漫色彩的盛唐气氛,为唐三彩器中罕见的珍品。

  玩具驼:

  河南巩县黄冶窑址中发现过载物驼和载人驼。载物驼高6.3厘米,昴首引颈,背置鞍垫,两峰之间有驮子,颈和腿部绒毛清晰可见。载人驼高6.5厘米左右,驼昂首曲颈,摆尾,背有垫。骑驼俑胡人形象,深目高鼻,蓄须,头戴小帽,足登皮靴。同时发现了陶范,说明这些玩具驼是成批生产的大宗产品。这种小型骆驼是否属平民随葬之用待考。

  彩色釉立骆驼,长43厘米,高35厘米。此件彩色釉立骆驼俑头小颈长,骨壮膘肥,臀部发达,腿部强颈有力,处处都透溢出一种内在、真实的美感。其眼睛、耳朵、筋骨、肌肉等局部雕琢精细,刀工娴熟,将骆驼的外貌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此骆驼仰首嘶鸣,神态逼真,栩栩如生,柔厚的驼毛,饱满的肌肉,体现了唐代三彩匠师对骆驼之外貌、神态、秉性所做的极其深入的了解。立驼俑是唐三彩中常见的品种,即四腿直立于长方形底板之上的三彩骆驼,而此件作品则堪为翘楚。

  唐三彩骆驼的制作工艺

  唐代工匠经过无数次实践,将唐三彩骆驼的工艺制作分为(一)塑造;(二)成型;(三)施釉;(四)装饰、特征等工艺予以实践。

  一、塑造工艺:

  先进行分模,具体步骤:先搞造型,用泥巴先推出骆驼的大概形状,待晾干后精工细雕,整体骆驼完成以后,再把驼身、头、峰、底板等主要部位切割成分解。

  真品骆驼的塑造,健壮高大,比例匀称,肌肉、骨骼、筋脉都较符合解剖学,尤其是堆塑的驼毛显现出强烈的质感,逆向运动的驼峰则是在写实的基础上突出了动态。如上个世纪50年代出土于宝鸡的彩绘骑卧驼俑,除了骑驼者塑造得体格健壮、神情激越、精神抖擞外,骆驼也是形体硕大,四足卧地,张嘴瞪目,骆驼双峰略呈逆向排列,反映了雕塑家细致的观察力和传神的雕塑技能。数量众多的骆驼造型,无论负重或轻装,无论站立或蹲卧,均反映了“丝绸之路”上不畏征途、吃苦耐劳的“沙漠之舟”的风采与神韵。

  二、成型加工工艺:

  它可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选高岭土加工而成原料。选用的矿土需要经过挑选、舂捣、研磨、淘洗、沉淀、揉搓、捏练、陈腐等系列工序加工成备用的陶泥,然后才能使用。从出土的器物胎体来看,唐代的工匠们对胎料的选择不是很精,胎质中含有石英颗粒等矿物杂质。

  其次再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模制方式:先把驼身分中线,两边对等,便于模具退出,再用石膏倒模。与近代陶瓷制造业中的手工挤浆法相类似,采用双模是用两个半模压制后对接而成。组合套模适用于比较大型的人物俑、动物俑和复杂器皿。

  另一种是采用捏塑方式:一件造型较为复杂的三彩作品,需要采用多种成型手段,同时使用模制、堆塑、雕刻等手法,各部位分别制作。器身的贴花用模印,最后黏结在一起,用泥浆黏结成型。按坯,把反复揉好的泥条放入模具内,慢慢展开到模具边沿,两块模具合拢后,待水份吸收半黏状态方能出模。再把粘接缝修复平整,开始组装,先把驼身修复好。再粘接驼头、驼峰,将驼身翻过来,支在特定的架子上,再粘接四条腿和底板,待能站立成形,晾干后入窑素烧。

  三、施釉焙烧工艺:

  坯胎成型晾干后,胎为骨才是一件好的三彩骆驼,造型再好如果施釉不好,其价格也要大打折扣,因此施釉显得格外重要。先入窑用氧化焰经过1000℃~1100℃左右高温焙烧素胎。

  素胎烧好后,经过冷却,挂上配好的含有不同金属氧化物的釉汁,称为素烧。然后人窑进行第二次焙烧,釉烧时窑炉温度为900℃左右。釉料在窑炉内经过充分熔融,各种颜色的釉料互相浸润交融,形成了五彩斑斓的颜色。

  唐三彩器最大特色,是在于其高度发挥了低温铅釉的熔点低、流动性强等性能,运用黄、绿、蓝、褐等颜色釉,形成华美绚丽的釉装饰,称为釉烧。从出土的唐三彩来看,唐代焙烧工艺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窑工们已经能够十分纯熟地掌握火候的大小和窑炉温度的高低。在进行第二次烧釉过程中,由于火候和窑炉温度控制把握得当,保证釉汁与胎体的膨胀系数均衡一致,使得釉汁与胎体结合紧密,因此,三彩骆驼很少有脱釉现象。

  唐三彩作为一种铅釉陶器,经过素烧与釉烧即成三彩器,它的颜色以黄绿白或黄绿蓝赭等多种釉色同时交错使用,因而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色调。人们称之谓“唐三彩”,实际上不是只有三种颜色,而是多种色釉的意思。唐代工匠经过无数次实践,成功配制出白色、浅黄、棕黄、褐红、淡青、翠绿、深绿、天蓝、茄紫、赭黑等彩色釉。经过化验和分析,可知唐三彩釉料主要成分是石英、硅酸铅及各种呈色的金属氧化物。石英用来增加釉料色泽的光亮度,铅成分则是用来降低釉料的熔融温度,帮助釉汁溶解,呈色剂主要有铁、铜、钴、锰、锑、铬等。按照装饰的需要,在釉料中加人呈色剂经过高温烧造,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如氧化钴呈蓝色,氧化铁呈褐红色、浅黄色、赫黄色,氧化铜或铬呈青绿色,氧化锰呈紫色等,而白色则是以铅的氧化物与含铁量低的白色黏土所配成,不加着色剂。蓝色釉在7世纪中期偶有出现,工匠此时掌握了三彩挂蓝釉的技术。一件好的唐三彩挂蓝骆驼价格要高于一般普通三彩骆驼的10~20倍。

  四、胎体装饰工艺:

  浓郁而热烈,艳丽张扬奔放是唐三彩骆驼的艺术个性,这种个性是通过陶瓷工艺和雕塑工艺的有机结合而完成的,精湛的胎体造型为釉彩装饰提供了良好基础,姹紫嫣红的釉彩又使器物瑰丽多彩。唐三彩骆驼等动物雕塑器的整体造型和细部枝节都精雕细刻,准确而真实。器皿采取贴花、划花、印花的方法加强胎体的装饰性。

  贴花:河南巩县和陕西铜川的三彩窑址,发现不少贴花印模。贴花一般用在骆驼身上的施彩,大多数为两种釉色,即黄绿色。因贴花后器物表面凹凸不平,彩釉聚散厚薄不一,浓淡深浅各异,彩色的变化扑朔迷离,如前述三彩载物驼的背上装饰精细华丽,更使三彩的艺术感染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唐三彩骆驼的鉴别

  三彩骆驼是唐代雕塑艺术品中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博物馆、社会个人收藏家总是重金购买。而以制作假文物发财致富的人,自然把仿唐三彩骆驼作为生财之道,生产出各种形象各异和大小不同的三彩骆驼、马以及其他各种人物、动物等。一般粗制滥造和新手做的赝品很容易鉴定,而有几十年制作经验高手,专做几件高仿精品骆驼,以假乱真,特别是那些工艺技术力量很强的三彩陶厂,完全采用老传统工艺精心仿制,仿制品连科学仪器都很难鉴定,判断起来很难。那么真品与仿品如何鉴别呢?笔者长期从事文物的征集、交流工作,故将个人鉴定真假三彩骆驼的经验体会与大家探讨。

  第一 看时代氛围:认真体会唐三彩骆驼的时代精神特性

  唐三彩骆驼是雕塑艺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产物。大唐盛世,文化教育艺术发达,孕育出生机勃勃的雕塑艺术。骆驼这种动物形体结构本来就很美,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包括宫廷生活的祝寿、庆典、商业运输和日常生产生活都离不开骆驼。唐朝工匠做骆驼时总是将其形象和精神升华为大唐盛世精神的体现。因此,真唐三彩骆驼各种形象气宇轩昂,有个性,有情调,有姿态,用内在的劲而发外在的形,线条流畅,骨肉均匀,神韵气足,加上班斓绚丽的彩釉,使骆驼的雕塑不同凡响。唐朝以后没有哪一个时代骆驼的形象有这样多姿多彩,这样神情激越、精神抖数。

  目前仿三彩制造者还没有这样高超的技艺,也没有大唐盛世的时代气氛,根本无法逼真塑出三彩骆驼这样的艺术形象。他们只能照考古发掘品、博物馆陈列品和出版物上的形象模仿。模仿不是创作,既没有生活体验,又没有激情,塑造的骆驼外形可以像骆驼,但没有精气神,比如线条不够流畅,软弱无力,气宇不轩昂。真正唐三彩骆驼的头、颈、胸、背脊、肚腹、臂部、腿蹄的比例结构,富有弹性的线条组成流畅而有力的形体,变化自然。而假骆驼面部扁平,眉骨、颧骨、鼻梁、嘴唇、牙齿起伏变化不大,比较死板。颈部线条太直,太僵硬,丰满的胸部和臀部为了夸张,做得几乎呈方形,没有真品的圆润感。真品生机勃勃,强烈的时代精神感,把人们引导到了一千多年的唐朝社会,假骆驼则死气沉沉,没有生机。体会这个感觉对判断真假三彩骆驼有所帮助。第二看胎体判断真假

  洛阳出土的唐三彩,胎料中含有微量的铁质。因烧成温度和炉内气氛的差异,烧成后的胎体颜色有白色、淡粉色或淡黄色等多种,胎质不是很精,胎质中含有像是石英的微小颗粒,并有其他矿物杂质。从胎体坚实度来看,有的因烧成温度高,胎体比较坚硬;有的因烧成温度低,胎体硬度小一些,胎体较疏松,釉层容易酥落。

  仿制品的制作,一种是一般仿品,采用加工现代三彩工艺品的胎体材料,没有经过特殊配料加工,烧成后胎体洁白细腻,比较坚硬,杂质少,叩之声音响亮,手感较重,与唐代三彩区别较大。另一种高仿品,选用的材料是高岭土,也采用与古代相近的工艺对胎料进行加工,并挖空心思,在胎料中加入少量石英粉和其他物质,经过精心配制,用传统工艺进行炭烧,使仿品无论从硬度、胎色还是疏密度都与唐代三彩接近,区别开来有一定难度。

  第三 看特征 三彩釉本质特征的真假差异

  真品釉质比较厚润,基本颜色是白色、黄色、绿色和蓝色。由于长期埋入地下,历经千余年,受土壤环境和土壤中化学物质如酸、碱等的侵蚀,光亮夺目的光泽已变得柔和莹润,釉面的开片均匀细小,有规律,开片四边微微上翘,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片与片之间的间隙有锈蚀的银沁,类似汉代绿釉陶壶的泛铅现象。用肉眼直接观察,侧面看釉面的表层,生成一种像蝇翘一样薄薄的一层,开片之间像是鼓起的线条,这即是唐三彩的“包浆”。

  仿制品为了去除釉面耀眼刺目的光泽,往往采用氢氟酸去光,再用碱中和,因此看上去很生涩。近年来,制作者也研究釉面开小片的方法,但开片坚硬,有的过于细碎、粗大,有的纹路杂乱无章,开片往往产生个别纹线过长的现象,釉面无蝇翘“包浆”。有的虽然也制作了一层银片或出现五色虹光,但像是浮在釉面上的一层薄雾,很浅薄,而且不牢固易脱落。

  唐三彩的制作一般采用先雕塑,后翻模,再按坯,最后粘接组装,人物、动物多为分段制模,用手按坯,用陶泥粘接。从出土实物来看,这些痕迹非常明显,仔细观察这些三彩身体内部的胎面上,许多都留有唐代工匠的指纹。仿制品有的采用注浆工艺,器物胎体上看不到捏塑及合模泥粘工艺,其制作方法与真品迥然不同,成品手感不是过轻就是过重。有的采用与唐代相类似的模制按坯工艺制作,但组合后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器皿都显得笨拙,比例不协调,线条生硬。还有的过于精雕细做,画蛇添足,让人感觉不到唐代三彩的神韵。


猜你喜欢:

1.唐三彩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2.唐三彩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中的一枝奇葩说明文阅读原文及答案

3.爱情哲理简短小故事3个

唐三彩骆驼有哪些种类

唐三彩双峰骆驼俑,搭挂着兽面纹饰的驮囊,丝绸和水壶也都安放就位,下面学习啦小编分享了唐三彩骆驼的类型,一起来看看吧。 唐三彩骆驼的类型 三彩驼以双峰为多,偶见单峰。单峰驼产于中东、近东地区,体型略小,陕西咸阳、河南洛阳均有出土,延颈长嘶,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唐三彩是哪三彩
    唐三彩是哪三彩

    唐三彩是汉族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唐代低温彩釉陶器的总称,属于一种盛行于唐代的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下面学习啦

  • 史上最全青铜器类型图解
    史上最全青铜器类型图解

    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

  • 中国青铜器图片及介绍
    中国青铜器图片及介绍

    青铜器(Bronze Ware)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下

  • 有关孙叔敖的故事有哪些
    有关孙叔敖的故事有哪些

    孙叔敖是楚国隐士,为人处世高明,以贤而出名。楚庄王时期他担任楚国的宰相。有关于他的故事非常多。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孙叔敖的故

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