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 > 历史故事 > 中华上下五千年 >

中华上下五千年内容摘要

时间: 燕青0 分享

  《中华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那你知道中华上下五千年内容摘要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内容摘要,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上下五千年内容摘要:文采飞扬滕王阁

  公元676年(唐高宗上元三年),九月初九重阳节那天,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阎伯屿在滕王阁上大宴宾朋.滕王阁是高宗显庆年间,由前任都督李元婴修建的.阎伯屿继任后,将滕王阁修缮一新.这天请客,阎都督一是想让大家看看刚修好的滕王阁,二是他已事先让自己的女婿写好了一篇纪念这个盛会的文章,想借机显示女婿的才学.

  宴会开始后,阎都督命下人捧出纸砚,请客人们写赋作序.客人们知道底细,都识趣地推辞了.当阎都督请到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时,年轻人却毫不谦辞,接过笔砚写了起来.这位年轻人便是在初唐文坛上享有盛誉的著名诗人王勃.他是去海南探望父亲,路过洪州而被邀请的.

  可是阎都督见此情形还是有点不高兴,便推说更衣走开了.暗中他派随从看王勃怎样写,并要他们随时报告.随从先报来的是开篇的两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伯屿听了觉得平常,认为不过是老生常谈.随从后来又报来“星分翼轸(洪州处于楚地,翼轸是传说中楚地上空的两个星宿),地接衡庐(衡山与庐山)”,阎伯屿听了沉吟不语.当随从报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两句时,阎伯屿一下跳了起来,赞叹道:“这位是真天才,他的文章可以永垂不朽!”

  阎都督重新回到宴席上,与王勃欢饮至终.王勃离开洪州时,阎都督还送了他一百匹绸缎.而他在滕王阁上写的这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也简称为《滕王阁序》),则成了传诵千古的杰作.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是初唐文坛上享有盛名的文学家,号称“初唐四杰”.他们以自己的创作对唐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打破六朝以来的浮艳诗风,用诗反映社会现实,描画边塞江山,开拓了诗歌创作的题材,丰富了诗歌创作的内容.他们的创作得到了大诗人杜甫的很高评价.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唐代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是一座令人叹为观止的高峰.仅《全唐诗》一书,就收录了诗作近五万首,作者两千两百多人,涌现了李白、杜甫等许多享有世界盛誉的大诗人.唐诗的兴盛,是从唐太宗时就开始的.

  唐太宗本身就爱好文学,也喜欢写诗.早在做秦王时,他就开设弘文馆,接纳四方文人学士.做了皇帝后,他身边更有一大批宫廷诗人,奉他的命令写“应制诗”.在这些诗人中,最出名的是上官仪.他是贞观年间的进士,被唐太宗任命为秘书郎.当时文坛上弥漫着六朝以来的靡丽文风,流行的也大多是点缀宫廷生活、为帝王歌功颂德的宫体诗.上官仪奉命所作的诗,也十分婉媚工整,适合宫廷需要,引得文人们纷纷仿效,被称为“上官体”.

  唐代以前,诗歌创作比较自由,没有格律、声韵方面的太多限制.上官仪在创作中,却很讲究对仗.他总结前人诗歌创作的经验,归纳出“六对”“八对”等对仗方法,定为格律.这对唐代的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的称为五律,每句七个字的称为七律)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上官仪之后的“初唐四杰”,写了很多五言律诗,促进了律诗的发展,并通过他们的作品把五律这种形式固定了下来.在内容上,“初唐四杰”冲破“上官体”的框架,把诗歌从狭小的宫廷中解放出来.他们以广阔的内容、积极的思想意义和刚健活泼的诗风,推动诗歌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唐高宗、武则天和唐中宗各朝也像唐太宗那样,聚集着一批宫廷诗人.在这批诗人中,最出名的是宋之问和沈佺期两个.他们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把律诗成熟的形式肯定下来,定型化,使后来的诗人有明确的格律可以遵循.在他们手里,五言律诗的形式确定并成熟了,同时他们又开创了七言律诗的格局.到这时,唐代的律诗完全形成.在以后的一千多年中,许多诗人采用这种诗歌形式,创作了无数优秀的篇章.

  中华上下五千年内容摘要:三战噶尔丹

  康熙帝刚与沙皇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安定了中国北部与东北部的边疆后,又遇到西部蒙古族部落的首领噶尔丹反叛的挑战.

  明末清初,中国北方的蒙古族分为三大部分:漠南蒙古,居住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一带,早就归顺清朝;漠北蒙古,又称喀尔喀蒙古,居住在今蒙古国一带;漠西蒙古,又称厄鲁特蒙古,也就是明代蒙古族的瓦剌部落,生活在天山以北地区.这两大蒙古部落也先后归顺清朝.但在漠西蒙古中有个准噶尔部落,在今新疆伊犁草原地区.噶尔丹是准噶尔部落的首领,非常强悍.他取得准噶尔部落的大权后,受到沙皇俄国的唆使,就开始向外扩张、掠夺.漠西蒙古先被他征服,接着他又进攻漠北蒙古.

  漠北蒙古打不过噶尔丹,几十万百姓南下,躲到漠南蒙古,请求清朝保护.康熙帝一面安抚、救济逃难的灾民,一面派人前往噶尔丹军营,要求他立即退兵,并将所侵占的漠北蒙古的土地、牛羊,统统归还主人.噶尔丹野心极大,本来就想打到北京,哪听得进康熙帝的劝阻,便策动大军向东杀来.

  康熙帝决心严厉惩罚噶尔丹.公元1690年,他亲率大军西征.左路清军由抚远大福全统领,出古北口,右路清军由安北大常宁率领,出喜峰口.

  左路军先与噶尔丹交手,吃了败仗,不得不后撤.噶尔丹因此更加轻视清军,向南猛攻,一直打到乌兰布通(在今内蒙古昭乌达盟),离北京只有七百里.他狂妄地叫嚷,要打到北京去.康熙帝下令右路军停止后撤,迅速会合左路军,在乌兰布通迎战噶尔丹.

  噶尔丹将他的大军布阵在一座大山下,一边有河流,一边有树林.他将一万多匹骆驼,围成圆阵,捆住四脚躺下,不能移动.驼背上绑着木箱,蒙上湿毛毡,士兵们则躲在驼阵后发炮射箭,称为驼城.清军先用大炮向驼城中段轰击.猛烈的炮火,将骆驼炸得血肉横飞,驼阵撕开很大的口子,正面的清军步骑兵随后发起勇猛的冲锋,另一支清军则从驼城背后夹攻.噶尔丹的叛军,被打得丢盔卸甲,尸横遍野,狼狈逃窜.

  为延缓清军的追击,噶尔丹派一个喇嘛向清军求和.福全连忙向康熙帝禀报.康熙帝叫传令官赶快传达命令:“火速追击!”可是就在清军等候康熙帝命令的时候,噶尔丹跑了.他带着残兵败将,取道大兴安岭,逃回漠北.

  噶尔丹在漠北招兵买马,重整旗鼓,企图卷土重来.康熙帝派使者去邀请他来讲和,订立盟约.噶尔丹不但拒绝南来,还将使者杀害了.他带着三万骑兵,并扬言从俄罗斯借了鸟枪兵六万要再杀向北京,争夺皇帝的宝座.他的奸细还潜入漠南,制造谣言,煽动叛乱.

  康熙帝于是决定第二次亲征噶尔丹.他率大军十万,兵分三路:东路由黑龙江萨布素率领;西路由大费扬古率领,任务是切断噶尔丹的后路;中路由康熙帝亲自统帅.

  出征路上,清军遇到许多困难.有时粮草断绝,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喝浑浊的河水,康熙帝都与将士们同甘共苦,激发起将士们克服困难的高昂士气.途中,他们还遇到连绵的阴雨,西路军因雨落在后面,有人又传说沙皇要出兵帮助噶尔丹.随军大臣担心孤军深入,易遇危险,请求康熙帝就此退兵.康熙帝坚决不同意,说:“朕挂帅出征,还没有见到敌人就后退,如何杀敌,怎样向百姓交待?况且我中路单独退兵,叛贼就能集中精锐攻打西路,西路军的将士们就危险了.”

  康熙帝的大军一直追到噶尔丹的大营前.噶尔丹听士兵报告说康熙帝挂帅亲征,已经到了大营前,他还不相信.等他跑上山头瞭望,只见清军军纪严明,兵强马壮,康熙帝黄色的龙旗迎风飘扬.他知道不是对手,便拔营西逃.康熙帝乘势追击,并通知费扬古率西路军截击叛军.

  费扬古在昭莫多(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遇到噶尔丹的主力,展开激战.清军的伏兵突然出现在敌后及其两翼的结果叛军大乱,被打得稀里哗拉,清军追击三十余里,杀敌数千人.但还是被噶尔丹带着几十名骑兵跑掉了.

  第二年春天,康熙帝再次带着大军出征,围剿噶尔丹残余部队.噶尔丹走投无路,服毒自杀了.

  康熙帝与噶尔丹的战争,打了八年,终于平息了蒙古草原上的骚乱,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

  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也是个不安分的人.噶尔丹在外面厮杀,他却将伊犁地区占为己有.后来,他又窜到西藏,强占地盘.康熙帝便派大军进入西藏,赶走策妄阿拉布坦,设置驻藏大臣,护送__六世回藏,与朝廷派驻西藏的大臣及班禅喇嘛共同管理西藏.西藏回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怀抱.

猜你感兴趣:

1.上下五千年内容摘要

2.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主要内容

3.中华上下五千年主要内容

4.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主要内容

13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