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记载了什么故事
《史记》无论在中国史学史还是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堪称是一座伟大的丰碑。那你知道史记记载了什么故事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史记记载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记载的故事:混乱的宫廷生活
因为衡山王多次毒打太子,后来衡山王病了,太子也经常声称有病不去服侍。刘孝、王后、刘无采都在衡山王面前说他的坏话:“太子其实没病,他诈称有病,脸上还带有喜色,巴不得您快点儿死掉,他好即位。”衡山王大怒,想废掉太子,改立其弟刘孝。王后知道衡山王已决意废除太子,就又想一并也废除刘孝,好把自己的儿子刘广立为太子。王后有一个女仆善于跳舞,衡山王十分宠爱她。王后打算让女仆和刘孝私通来陷害他,好一起废掉太子兄弟。太子知道了王后的诡计,心想王后屡次诽谤自己,就打算与她发生奸情来堵住她的口。一次宴会上,太子上前为王后敬酒祝寿,趁势坐在了王后的大腿上,要求与她同宿。王后很生气,把此事告诉了衡山王。衡山王召来太子,打算把他捆起来毒打。太子知道父王常想废掉自己而立弟弟刘孝,就对他说:“刘孝和父王宠幸的女仆通奸,无采又和奴仆通奸。父王好好吃饭吧,我打算给朝廷上书。”说罢拂袖而去。衡山王派人去阻止他,不能奏效,就亲自驾车追捕到太子,用镣铐把他囚禁在宫中。
史记记载的故事:贤相孙叔敖
孙叔敖,名敖,字叔敖。孙叔敖出生于郢都(纪南城)北海子湖边白土里(又称孙家山,今雨台山附近)。是楚国的隐士。宰相虞丘推崇他的贤能,向楚庄王推荐他,让他代替自己。孙叔敖做了三个月的宰相后,通过他大力地施行教化、引导人民,整个国家上下和睦同心,风俗大为改善,官员们执政宽缓而有禁必止,官吏不做奸邪的事,盗贼也销声匿迹了。
他很有经济头脑,关心国计民生发展,在社会经济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他不但重视农业,还注重牧业和渔业的发展。秋冬时节,他动员人民进山采伐林木,春夏时节利用河流涨水将其运往外地销售。人民能够找到自己谋生的门路,生活地很快乐。
当时的楚国通行贝壳形状的铜币,叫做“蚁鼻钱”。楚庄王认为,楚国使用的钱币太轻,就下令把小币改铸为大币。对此,老百姓却觉得不方便,特别是商人们更是蒙受了巨大损失,纷纷放弃经营商业,这使得市场非常萧条。更严重的是,市民们都不愿意在城市里居住谋生了,这就影响了社会的安定。管理市场的官吏向宰相孙叔敖报告说:“我国的市场混乱,百姓不愿意在那里居住,市场秩序很不安定。”孙叔敖问道:“这样的情况,出现有多久了呢?”官吏回答说,已经有三个月了。孙叔敖说:“不用再说了,我立即让市场恢复原状。”五天后,孙叔敖上朝,对楚庄王说:“前些时候,您认为旧币轻而更改币制。如今,管理市场的官吏来报告说:‘我国的市场混乱,百姓不愿意在那里居住,市场秩序很不安定。’我请求您立即下令恢复以前的币制。”庄王答应了。恢复币制的命令下达三天后,楚国的市场就恢复得像原来一样。
喜欢乘坐矮车是楚国的一个民风。楚庄王认为矮车对马有害,就想下令把车子改高。孙叔敖说:“如果政令多次地下达,百姓就会不知所措,这很不好。大王如果一定要把车子改高,我建议您让每家每户加高他们的门槛,这样,矮车上的人在过门槛时就得下车。乘车的人都是有身份的君子,而君子不可以频繁地下车过门槛。如此,他们就会自动加高自己的车子了。”庄王依照他的话去做。过了半年,人们都自动加高了自己的车子。
当时,淮水流域常常会闹水灾,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孙叔敖为使百姓富足,国家强盛,就去亲自调查,主持兴修水利设施。最著名的就是芍陂。芍陂原来是一片低洼地,孙叔敖就发动农民数十万人,修筑堤堰连接东西的山岭,开凿水渠引来河水,造出了一个人工大湖。有水闸可以调节水量,既防水患又可以灌溉浇田,从而振兴了楚国的经济。
孙叔敖抚民富国的业绩不但得到人民拥戴,也深得庄王的信赖。他将许多国家的重要事务都交给了孙叔敖去办理。孙叔敖为国为民,励精图治,使被中原诸国视为蛮夷的楚国日渐强盛,开始与晋国争雄。最终,使陈、郑、鲁、宋等国放弃晋国,而与楚国结盟。楚庄王在孙叔敖的全力辅佐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史记记载的故事:忠孝两全的石奢
石奢是楚昭王的宰相。他为人坚毅正直,廉洁公正,从不阿谀奉承、回避权贵。
有一次,他出行视察地方各县,在路上见到有人行凶杀人。他命人将凶手缉拿。出人意料的是,凶手竟然是他的父亲!他放走了父亲,回到国都后,把自己囚禁了起来。他派人向昭王报告说:“杀人凶手是微臣的父亲。如果我用惩治父亲的手段来树立政绩,那就是不孝的行为;而如果我废弃法律来纵容罪犯,则是不忠的举动。因此,我只有以死来弥补自己犯下的罪过。”昭王有心维护他说:“你追捕罪犯而没有追到,这不应当被判罪。你还是去继续治理政事吧。”石奢却回答说:“不偏袒自己的父亲就不是孝子;不遵行君主的法律就不是忠臣。大王赦免我的罪过,那是您的恩惠;而服刑而死却是臣下的职分。”最终,他没有接受
猜你感兴趣:
4.史记里记载的故事
史记记载了什么故事
上一篇:史记故事项羽的故事有哪些
下一篇:史记记载哪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