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有哪些
民间故事作为一种广泛流传的口头性的、具有艺术虚构性的散文叙事作品而存在,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当做内容题材。下面是有民间故事,欢迎参阅。
民间故事范文1
有一次,大禹治理洪水,要打通辙辕山。离开家时,禹嘱咐妻子说:“你听到鼓声,再给我送饭。”
到了工地上,禹就把自己变作一头熊,用嘴拱,用掌扒,奋不顾身地开山造河,不料一脚踩在一块石头上,石头跳起来,正好撞在身边悬着的鼓上,发出“咚”的响声。涂山氏听见鼓声,急忙提起饭篮子给丈夫送饭。当她一眼看见禹变成了一头熊,又是拱呀又是扒呀,又羞又怕,丢下饭篮子,转身就往回跑。化熊的禹一个心眼只顾开山,不知道妻子为什么跑,就在后面紧跟着追上去。妻子回头看见一头大熊追上来,跑得更快了。他们一直跑到嵩山脚下,还没等禹开口,涂山氏霎时变成了一块大石头。
禹见妻子如此绝情,又急又气,就对石头喊道:“还我儿子!还我儿子!”
他的喊声刚落,就见那石头朝北的一面裂开了,从里面生出个儿子来,名字叫“启”——“启”就是“裂开”的意思。从石头里出生的启果然不平凡,他后来做了夏朝开国的国君。
《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引《淮南子》:“禹治洪水,通辕辕山(在今河南省偃师县东南),化为熊。谓涂山氏日:‘欲饷(要想送饭来。饷,用酒食款待),闻鼓声乃来。’禹跳(踏)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又名嵩山,在河南省登封县北)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禹为了治水而化作熊,这种献身精神本该令人敬佩,可是妻子涂山氏却不能理解,羞愧而走,终于变成石头。
民间故事范文2
大禹治水,还得到了一条神龙和一只神龟的帮助,这就是应龙和玄龟。
应龙是黄帝的神龙,住在天上,经常奉黄帝的命令去执行重要的使命。它的身上长着一双肉翅,可以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它的最大本事是善于蓄水和行雨,它到哪里,哪里就降大雨,涨洪水。黄帝跟蚩尤作战时,应龙曾来助战,终于用它的利爪将蚩尤捉住,立了大功。
大禹治水时,黄帝又把它派下来,帮助大禹。大禹施工的时候,叫应龙走在前面,用它那大尾巴画地,它的尾巴画到哪里,禹就在哪里劈山开渠,导河入海。这给大禹治水带来多么大的方便是可以想见的。
玄龟据说是河神的使者,它帮助大禹治水,可能是受了河神的派遣。大禹治水时,这个大乌龟跟在后面,背上驮着青泥,也就是禹的父亲鲧窃过的“息壤”,这回是黄帝主动赐给的。遇到哪个地方山洪暴发,或者河堤决口,禹就顺手从龟背上取一点息壤,投过去,马上就会积成高山,长成大堤,把汹涌的洪水挡住。可见玄龟对禹的帮助也是非常大的。
《楚辞·天问》王逸注:“禹治洪水时,有神龙以尾画地。”王嘉《拾遗记》卷二云:“禹尽力沟洫(疏通水渠。洫,放水的渠),导川夷(平)岳。黄龙(即应龙)曳尾于前,玄龟负青泥于后。”由此看来,应龙和玄龟都是禹的助手,在治水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民间故事范文3
禹治服了洪水,做了天子后,就想到再给人民做些好事。他半生奔波,几乎走遍了九州的山山水水,熟知各地都有哪些山精水怪、魑魅魍魉一类害人的妖物。为了使人们出门时能够有所防备,禹便用九州州长们贡献上来的九堆钢铁,在荆山脚下铸造了九个宝鼎。据说一个宝鼎要九万人才能拉得动。可见是怎样的庞然大物了。每个宝鼎上都刻绘了天下各地毒虫恶兽和鬼魅精怪的图像,让人们一看就晓得哪一方有什么害人之物,预先知道防备;将来出门远行,也心中有数,趁早带上降服妖怪的武器和法宝,便不再受害了。禹把这九个宝鼎摆放在宫门之外,叫人们参观识别,成为旅行指南图。所以禹铸鼎的本意是教导人民辨认奸邪,并不是为了纪念自己的功德。
九个宝鼎传下去,从夏代传到殷代,又从殷代传到周代,渐渐成为传世的国宝,被帝王珍藏在庙堂里,其辨识奸邪的作用也消失了,终于成了权位的象征。
对这九个宝鼎,历代的野心家们一直很感兴趣。春秋时楚庄王率兵攻打陆浑戎(小国名),走到周天子的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固定王派使臣王孙满去接待他。席间,庄王向王孙满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颇有取周王朝而代之之意。善于外交辞令的王孙满说了一句含有讽刺味的话,“在德不在鼎。”意思是说,国君统治天下在于是否有德,不在于是否有鼎,使楚庄王碰了一鼻子灰。后世便把这个典故称为“庄王问鼎”或“问鼎中原”,成为野心家要夺取帝位的代名词了。
《汉书·郊祀志》:“禹收九牧(九州州长)之金,铸九鼎。”《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枚(九块),铸鼎象物(刻绘了怪物的形象),百物而为之备,使民之神奸(辨别鬼神怪异之物)。”禹铸九鼎,目的在方便百姓,造福于民,因此人们对他感恩戴德,上下和谐无间,共同享受着上天赐给的幸福。九鼎成为德的象征。
看过民间故事的人还看了:
2.民间故事都有哪些
3.民间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