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民间故事传说
杭州西湖是著名的旅游景区,具有非常重要的旅游价值和生态环境意义。那你知道杭州西湖民间故事传说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杭州西湖民间故事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杭州西湖民间故事传说:望仙桥
早先,杭州鼓楼附近有一座无名的小石桥,桥边有个专治烂疮脓泡的外科朗中。他宽额角,粗眉毛,高鼻梁,阔嘴巴,黑脸上长满络腮胡须;两腿生烂疮,一脚高一脚低的,是个跷拐儿,他在桥边撑一柄大布伞,摆一只破药箱,白天坐在大伞下行医,夜晚就躺在药箱上困觉。
起先,人们看他这副外相,都不信他真能治病。后来,有一个烂脚烂了三年的人,到处治不好,想碰碰运气看,就到大伞下面来找他医治。不料他给了一张狗皮膏药,三天工夫就把那人的烂脚治好了。消息传开去,到大伞下面来求医的人便渐渐多起来。这朗中就用这一种狗皮膏药,治好许多人的陈疮烂毒。这一来,他的名气很快就轰动了杭州城。大家还送他一个外号,叫他“赛华佗”。
赛华佗出了名,杭州好些挂牌的“高手名医”和药铺老板的生意便清淡了。他们气不过,就聚拢来商量,大家凑一千两银子送给知府,要求把赛华佗赶出杭州去。
知府受了贿赂,便差衙役去把赛华佗抓来。
知府把惊堂木一拍,喝道:“混蛋!见了本府怎不跪下!”
赛华佗冷泠地回答说:“我是个跷拐儿,膝盖骨硬啦,从来不跪的。”
知府又一拍惊堂木:“你叫啥名字?从哪里来的?”
赛华佗说:“我没有取过名字,不过 杭州百姓送我一个外号,叫我赛华佗。从哪里来,我倒记不灵清啦。”
知府眼睛一转,就哈哈大笑起来:“好一个赛华佗!亏你自己说得出口!你既有赛华佗的本事,为啥不先把自己的烂脚治治好呀?”
这时,知府只觉得背脊上有什么东西在爬动,痒得难熬,急忙伸手到衣裳里去摸,却摸不到什么。只见赛华佗冲着他哈哈大笑道:“知府大人哪,你真是聪明一世,懵懂一时!世上各行各业顾得了别人顾不了自己的该有多少!盖屋的为啥住茅草房?养蚕的为啥穿破衣裳?种谷的为啥饿肚肠?管盗贼的官府又为啥要在暗地里贪赃?这些你怎么不问一问、管一管呀?”
知符被赛华佗问住了,回不出话来,就把惊堂木拍得震天响,大叫:“掌嘴!把他关进死囚牢里去!”知府退了堂,觉得背脊上那地方痒得更厉害了,脱去衣裳叫人看看,原来起了个小硬块。这小硬块越抓越痒,越抓越大,过了半个时辰,就变成一颗疔疮,疼得他滚在床上大喊大叫。师爷得知了,进来对知府说:“老爷,我听说那赛华佗倒真是个治疔疮的好手哩!叫他来给你治一治吧,等治好疔疮于办他的罪也不迟呀。”
知府疼不过,只得差人到牢监里去把赛华佗叫来。赛华佗看过知府背脊上的疔疮,就给他贴上一张狗皮膏药。
哪知过了一夜,知府背脊上的疔疮不但不见好,反而越肿越大,烂得流脓流血,隔着三重大门都闻到臭味。知府恨死了,天不亮就差人到牢监里去把赛华佗抓来,大吼道:“我背脊上的疔疮疼得更厉害啦,一定是你在膏药里放了毒!”
赛华佗说:“不要忙,不要忙,让我仔细看看疔疮再说。”说着,便揭起膏药,细细看了一回,皱皱眉头说:“这疔疮口子小,里面大,从里面烂出来,叫做‘穿心烂’,是无药可救的。因为你平常做事太狠毒,不讲良心,所以得了这个毛病,和我 的膏药毫不相干!”
听赛华佗这么一说,知府又是气又是急,大叫大喊:“砍他的头!砍他的头!”过了一会,他上气不接下气,翻翻白眼,就呜呼哀哉了。
师爷照着知府临死吩咐的话,给赛华佗安上个“妖道惑众”的罪名,押赴刑场问斩。
赛华佗被押上刑场的时候,走过他撑大伞摆药箱的小石桥。周围的老百姓见他受了冤枉,都围拢来说长道短,一下子把道路都塞住了。赛华佗朝大家说:“乡亲们啊,官府老爷硬要送我归天去,我不走也得走啦!”说着,一纵身跳下桥去,“扑通”一声,河面上水花四溅,漩涡儿咕噜噜转;忽地冒起一股青烟来。赛华佗站在空中朝人们点头招手,随着青烟一直飘上天去了。
人们都说,赛华佗是个神仙。大家忘不了他,四时八节总有人要到这座小石桥去盼望他再回来给大家治病。时间一久,这座小石桥就被叫成“望仙桥”。
杭州西湖民间故事传说:西湖引水天目山
古时候,杭州城市居民的饮用水主要是井水,城中各井水源多仰给于西湖。早在唐历年间,杭州刺史李泌就在百姓聚集的钱塘门到涌金门(相当于今湖滨一带)开凿了相国井等六口井,并在西湖东岸相应地段开辟低于西湖水平面的水口,通过埋入地下的瓦管引湖水入井以供饮用。
南宋淳祜七年(1247年)夏,杭州遇到历史上最严重的干旱,西湖湖底朝天,城中水井涸竭,一时水荒严重,人心惶惶。临安(杭州)赵知州经与僚属紧急磋商,选择钱搪县尉司(在今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以西)北侧地段,开挖渠道沟通西湖和余杭塘河,引天目山水(南苕溪)经八字桥(今杭州大学前),溜水桥斗门(今体育场路西端)等进入西湖救急。
由于钱塘县尉司一带地势远远低于西湖水平面,余杭塘河水不可能自行进入西湖,为使低水高“流”,当时在引水渠道上自北向南按地势升高,逐段筑成一道道水坝,每坝用“车”运水而上,在尉司衙门边注入西湖。城内水口重获水源,水荒 得以缓解。
南宋的“西湖引水工程”,与今日从钱塘江引水入西湖补充水源无论目的还是规模均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当时不失为一项有益于居民百姓 的举措。遗憾 的是,由于史籍记载过于简略,当年运水而上所用的“车”,究竟是至今尚能在山乡水田偶见到的龙骨水车呢?还是别的什么功能不凡的运载工具,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杭州西湖民间故事传说:乌龙
从前,杨梅岭上有一户人家,两夫妻年纪已六十出头了,只有一个儿子,才十二岁。儿子长得漂漂亮亮,壮壮实实,从小很乖巧,七八岁上就能相帮爹娘做生活。爹欢喜他,娘欢喜他,把他起个名字叫喜儿。全村人都夸他是能干的好伢儿。
老夫妻疼爱儿子,不愿让他做个睁眼瞎子,就把他送到村中小庙里的私塾去读书。
有一天,学堂里放了早学,十来个毛伢儿,便一窝蜂似地奔到村外去耍子了。
喜儿跟大家耍子一会,看看村子前头的烟囱已在冒烟,想起妈妈要烧午饭了,便急匆匆地奔回家去。他一脚跨进门,听见妈妈叫:“喜儿呀,水缸空啦,给我去拎桶水来。”
喜儿应一声,放下书包,拿起水桶走了。走到溪边,看见有两条泥鳅在水里穿来穿去,抢一颗珠子。他觉得很有趣,便把泥鳅赶开,将那颗珠子捞了起来。
喜儿拎着一桶水,捏着一颗珠子,高高兴兴地往家里走。别的伢儿见他拾到个好玩的东西,就蹦呀跳呀奔过来要看一看。他只怕别人拿了珠子不还他,就把珠子紧紧捏在手心里,举得老高老高的。伢儿们哪里肯放,一声喊就拥上来抢,喜儿招架不了这许多人,忙把珠子含要嘴里。伢儿们便拧他的脸蛋,掰他们的嘴巴,还在胳肢窝里呵痒。喜儿想喊妈妈来解救,他把嘴巴一张,不料声音没喊出,那珠子却“咕嘟”吞进肚皮里去了。
喜儿吞下珠子,觉得很可惜。他回到家里,妈妈还没有烧好午饭。喜儿闲着没事,就解开书包,合出笔墨砚瓦,放匙水,磨洼墨,正正经经地伏在桌子上描红字。过一会儿,妈妈从灶下端出饭菜,不觉吓了一跳。她看见儿子面孔胀得发紫,眼睛象铜铃般地突了出来,头上生出丫丫叉叉的两只角,嘴巴裂到耳朵边上,喉咙里“呼隆,呼隆”地响得象打雷一般,身子也越变越长了。原来喜儿吞进肚皮里去的是一颗龙珠——他变龙啦。
龙要有水才能飞腾呀!喜儿把头伏到砚瓦里,舔去刚才磨的一洼墨水,马上变成一条浑身墨黑的乌龙,“哗啦啦”冲出房屋,腾空飞了起来。乌龙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身子也越变粗,越变越长,龙头钻进乌云里,龙尾巴挂下来手拖在杨梅岭上。一霎时,乌云遮住了太阳,狂风呼呼地刮,雷声隆隆地响,暴雨哗哗地下,乌龙吞云吐雾朝东方飞去。
儿是爹娘的心头肉,怎舍得他远走高飞!老夫妻冒着狂风大雨,跌跌撞撞地奔出屋来,一面追赶,一面喊叫:
“喜儿呀,回来哟!”
“喜儿呀,回来哟!”
爹喊一声,娘叫一声,一声接着一声;乌龙听见爹娘喊他,就一叫一停一回头。爹喊了九声,娘叫了九声,乌龙总共停了十八停,回了十八次头。这时他已经到了钱塘江上空,把身子向下降落,顺江游到东洋大海去了。乌龙尾巴九个瓣,在杨梅岭上拖过,刮出九道沟沟,沟沟里灌满了雨水,潺潺地流成九条溪;乌龙一路回了十八个次头,他回头的地方积起了十八个沙滩。那就是人们常说的“九溪十八滩”。
猜你感兴趣:
1.西湖民间故事精选
2.西湖民间传说故事
4.杭州西湖民间故事
5.西湖民间故事大全
杭州西湖民间故事传说
上一篇:关于西湖的民间故事
下一篇:600字民间故事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