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间故事梗概
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那你知道中华民间故事梗概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中华民间故事梗概,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民间故事梗概:关于春节的民间故事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中华民间故事梗概:王知府巧治奸商惩班头
有一年,永平府来了一位姓王的知府。别的知府大老爷上任,都是坐着大轿,旗罗伞扇前呼后拥的.可这王知府上任却特别,他让夫人抱着孩子坐在毛驴上,自己赶着毛驴,一路走,一路私访到任。他访到城内买卖店铺缺斤、少两、短尺很严重;还访到府里的衙役班头们如狼似虎,欺压穷人更气人。于是,他打定主意,要整治整治这个坏风气。
这天,是王知府上任后城里的第一个集日.王知府穿上便服,就到集市上去转悠。他溜达到城西关肉铺,见那里吵吵嚷嚷围了不少人。近前一看,肉铺老板正和一个小伙子在吵架,那小伙子一手扶着扁担,扁担上挂着一串绳子,一手提着一小块猪肉。
王知府把小伙子拉出人圈儿问:“小老弟,这是怎么回事?”
小伙子气哼哼地说:“今天我进城来卖柴,卖了五个铜子儿,老母亲想肉吃,我就用四个铜钱买了半斤肉。我隔壁张大哥来城里卖青菜,我用他的秤称了一下,这半斤肉就差了半两,我来肉铺找他们,可他们不认帐,还说我故意找碴来捣乱。”“小老弟,你何必跟他怄气呢?咋不到府里去告他?”“唉,这样事多着呢,知府大人会管么?”“会管的。”“那,我也不会写什么状子。”“你不是有嘴么?可以说呀!”“那我去告他!”“你可知告状的规矩呀?”“不知道。”“那我告诉你,进了府门,击鼓喊冤;到了公堂,给大人磕 头;大人问你什么,你回答什么,不许抬头看知府大人。”“小弟记住了。”说罢二人分了手。
小伙子到了府衙,击鼓喊冤。知府王大人升堂问案:“击鼓人姓甚名谁?家住哪里?状告何人?”
“小人李二,李家庄人氏,状告西关路南肉铺老板谭财。他的肉铺缺斤少两,我买了半斤肉,就差了半两,我去找他说理,他还指使人打了小人几个嘴巴。”“真有此事?”“真有此事。”“一点不假?”“一点不假。”“好。把肉铺老板谭财押来!”
不大工夫,肉铺老板谭财押来了.他跪在大堂上说:“给知府老爷磕头。”王知府问:“你是卖肉的谭财吗?”“小人正是。”“多少铜钱一斤?”“八个铜钱一斤。”“四个铜钱该给多少?”“该给半斤。”“拿秤来!”班头拿来一杆秤。王知府说:“你称称这块肉多重?”谭财用秤一称李二的肉,半斤差了半两。王知府说:“大胆刁民,半斤差半两,一斤差一两,一年你得少给人家多少肉?这还了得!你是认罚还是认打?认罚,罚你二十两银子;认打,打你八十大板!”谭财说:“我认罚。”“好,你去取二十两银子来,以后再不许克扣斤两。”“是,老爷。”谭财下堂,一会儿,把二十两银子送来。王知府对李二说:“这二十两银子给你,回去做个小本儿生意,奉养老母吧。”李二根本没想到会把这二十两罚银都给他,急忙磕头谢恩。王知府吩咐班头:“把他送出西门外。”
两个班头领着李二下了大堂,他俩边走边想:一个卖柴禾的,就白得了二十两银子。他俩互相使了个眼色,就把李二领进班房,说:“你今天一点劲不费,就得了二十两银子,你美死了。你看我们哥十个,每天抓人办案,一个月只挣五两银子,今天是肉肥汤也肥,得给我们哥几个弄双靴子穿。”李二没法儿,只好说:“中。你们要多少吧?”班头说:“你拿出十两吧,那十两归你。”李二拿出十两银子给了班头们。那两个班头说:“咱们走吧。”
来到西城门,两个班头又嘀嘀咕咕,一个说:“那十两大伙分,咱们俩每人只能分一两,这个卖柴禾的还有十两呢。”另一个班头说:“这样吧,咱们再敲他五两。”他俩紧走几步说:“卖柴禾的,现在已经走到城门口了,今后你还想进城来办事不?”李二说:“我哪能不来?”“那就好,你还有十两银子,也是白得的,我俩送你这么老远,还得给我们弄双靴子穿。”李二说:“我给了你们十两,也有你们俩的份儿啦?”班头说:“那不行,你还得再给我们哥俩点儿,要不然,以后你进城办事,可没好处。”李二想:班头不好惹,给他们五两吧,反正我还剩五两呢,就又给了这两个班头五两银子。
李二走出没有半里地,又有两个班头追来:“李二你站住!”李二想:这五两也剩不下了。问:“二位班头,我只剩五两银子了,都给你们吧。”这两个班头说:“老爷吩咐,让我们把你押回去!”说着不容分说,就又把李二押回大堂。王知府问:“李二,我给你的二十两银子呢?拿出来我看看。”李二一想:坏了,在班房里分了十两,到城西门又被要去五两,我只剩五两了,咋往外拿?想到这儿说:“老爷,我没法儿拿。”“怎么没法儿拿?”“我不敢说。”“不说就动大刑!”李二无奈,就把衙役敲竹杠的事儿一五一十的说了。王知府想:听人说班头经常敲诈百姓,今天一试,果然不假。连我知府老爷赏给别人的钱他们也敢敲诈,何况平常对待百姓呢?想到这儿,王知府说:“分到银子的站出来!”得了银子的班头都吓得跪下了。王知府训斥说:你们敲诈勒索,坑害百姓,执法犯法,该当何罪?每人罚银五两,共五十两。”又指着到了西门又敲诈的两班头说:“你们俩两次敲诈李二,每人加罚五两,从你们的饷银中扣除,全部交给李二!”
李二领了六十两银子,谢过知府大人,回家去了。
从那以后,在王知府在任期间,买卖店铺再也不敢缺斤短两,缺尺少寸。衙门里的班头,也不再敢敲诈欺负百姓了。
中华民间故事梗概:画谜
这天,画家苏子游春归来,回到家中,还未坐下,就见老仆人抓来一个蓬头垢面的人,说不知何时溜入院中。
苏子上前一看,只见那人不过是个少年,一脸病容。
那少年一见到苏子,就“扑通”一声跪下,一边哭一边磕头喊“救命”。
苏子大惊,忙问:“你是何人?我如何救你?”
只听少年哭着说道:“我爹是赵文通,是他嘱咐我来找你的!”
苏子一听,好不奇怪。原来这赵文通本是他的至交,两人交往甚密,后来因为两人在诗文画作上见解不同,才慢慢疏远,已有多年未来往,今天他的儿子怎么会突然找自己救命。
苏子忙问:“到底出了什么事?你爹为何让你找我?”
少年摸了一把眼泪说:“知府梁入松说我爹藏有‘反诗’,已将我爹问斩,家里的其他人也被抓了起来,只有我一人逃了出来。官府现在正在通缉我。”
苏子听闻大惊,老仆人更是变了脸色,二话不说,拎起少年就要往门外拖。
苏子叹息道:“留下他吧!”
老仆人大惊,说,“老爷啊,这可是死罪呀!”
“死罪就死罪吧,”苏子说,“你我都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还有几年可活?难道你怕了?”
“老爷哪里的话?您当老爷的都不怕,我这做下人的还怕?”老仆人说着,就要拉少年起来,不料少年却跪着不起,老仆人急了,吼道:“你这小死鬼,快跟我去洗洗身子,这么臭烘烘的跟老爷说话,算什么事儿?”
听到这里,那少年才站起身来,跟着老人洗涮去了。过了一会儿,老仆人领那少年出来了。苏子一看,那少年长眉细眼,面色白净,和赵文通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想到赵文通已经被害,苏子不禁一阵叹息。他让少年坐下,细细道来事情的经过。
少年说,他爹是被梁入松陷害的,为的就是他们家的那批古字画。
“咳,”苏子长叹一声道,“当初我就劝你爹少与梁入松来往,此人生性歹毒,手段狠辣,你爹却笑我担心太多,哪想现在就出了这等事情!”
“出事的时候,我爹说这天下只有你能救我的命,只有你能帮我报仇雪恨。”少年哭泣道。
“此话不假,”苏子将少年拉到里屋,问道,“你爹和我本是挚友,知道这些年我们为何没有来往吗?”
少年摇摇头。
苏子告诉他,他爹赵文通是位很有名气的古字画收藏家,可就是太贪心——恨不得将天下的古字画全部收归自己所有,还有就是太小气,一些名字画,从来不肯轻易示人。苏子很看不惯,便想搞搞他的恶作剧。一次,他从赵文通那里借得十幅古画,赏鉴三个月,代价就是将自己收藏的《五马图》送与赵文通。赵文通喜不自禁,以为赚了便宜。其实,苏子还给他的是仿制品,而赵文通竟然没有看出来。两年后,苏子将那些正品看够了,才向赵文通道出实情。后来赵文通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自此,两人也就少了往来……
“当初你爹骂我造假害人,我今天就造一个假,救救他的孩子。”苏子说着,拿起笔,在少年的脸上涂起鸦来。
老仆人在外面等了许久,见屋子里悄无声息,忍不住推门进去。看见苏子和一个陌生人坐在一起,就东张西望地问:“老爷,那个……小死鬼呢?”
苏子呵呵一笑,指了指身旁那陌生人。那陌生人站起来,对着老仆人深施一礼。
老仆人不禁愣住了。那少年本是面目清秀的俊朗书生,而面前这人却是一对浓眉,脸上几点黑痣,模样很是粗犷。
“这造了假人,必得还有一个假名吧。”苏子想了想,说,“你就叫苏化吧。以后跟我潜心学习画技,报仇的事情,我不提,你休要说!”
从此,那苏化每日认真学画,苦心钻研。苏子也从此闭门谢客,尽心指导,两人情同父子,苏化也以“义父”相待。
三年过去了,这一日,苏化遵照苏子的要求,对着院里一株开花的海棠,画一幅“闹春图”。苏化从早上一直坐到晚上,也没能把这画画出来。苏子十分生气。
苏化委屈地说:“义父,这海棠花眼看就要败了,如何画得出‘闹春图’来?”
苏子冷笑道:“一叶知秋,一花知春,面对一树的海棠花,竟然无从下笔,你真是白费了我的心思。”
苏化“扑通”跪在苏子的面前,哭泣道:“义父啊,徒儿只见满纸鲜血,脑中是梁入松可憎的嘴脸,哪里看得见春色啊!求师傅快快教我报仇本事吧!”
猜你感兴趣:
2.民间故事的梗概
中华民间故事梗概
上一篇:中华民间故事三则
下一篇:中华经典故事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