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统一战争有哪些历史评价
东汉统一战争中,刘秀采取了“先关东,后陇蜀”,先集中力量消灭对中原威胁最大的关东武装势力,再挥师西向的战略决策,并针对割据势力众多而分散的特点,采取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那么对于东汉统一战争该如何评价?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东汉统一战争的历史评价,希望你喜欢。
东汉统一战争的历史评价
在东汉统一战争中,作为最高决策者,刘秀在战争中表现出卓越的战略应变能力和杰出的作战指导艺术。他善于观察形势,把握战机;注意占取地利,稳固后方;重视集中兵力,由近及远,分清主次缓急,各个击破;运用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心的手段,争取盟友,分化敌对势力;重视利用人和,发现和拔擢将才,放手使用,不多掣肘,使他们充分发挥军事才能;能够适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战法;善于避实击虚,奇正并用,围城打援,运动歼敌;强调连续进击,穷追猛打,不给敌人以喘息和反扑的可能。刘秀芟夷群雄、一统天下,应该说是符合逻辑的归宿。
名人评价
蔡东藩:公孙述据蜀自雄,隗嚣负陇自固,当其号令一隅,延揽物望,亦若庸中佼佼者流,以视赤眉铜马,固相去有间矣。然述多夸而嚣多疑,疑与夸,皆非霸王器也。马援笑述为井底 蛙,而劝嚣事汉,已料二子之不足有为。及东至洛阳,见光武帝之脱帻相迎,即有君择臣臣择君之语,一见倾心,愿效奔走,援诚不愧智士,抑光武帝之驾驭英雄,令人心服故也?君臣一德,安不忘危,以此定国,有余裕矣。
隗嚣据有西州,自称上,因时乘势,崛起图功,原不必定居人下。迨既受邓禹之承 制封拜,则君臣之名义已定,又何得再怀反侧乎?设当光武讨蜀之时,率兵效命,功且十倍窦融,他日即不得封王,公侯可坐致也。乃惑于蜚言,反复不定,始则助汉而诛蜀使,继且叛汉而为蜀臣,同一屈膝,朝秦暮楚胡为者?若周党王霸逄萌诸人,亦子陵之流亚,而王良其次焉者也,然亦足以风矣。
杜尚侠:东汉建立之初,绿林军坚守着洛阳,赤眉军占领了长安,独霸一方的地主割据势力,几乎遍及大江南北,社会仍处于四分五裂之中,统一全国的进程才刚刚起步,而且任务将十分繁重。刘秀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南征北伐,终于完成了统一全国的伟大事业。
崔瑞德《剑桥中国秦汉史》:在一开始,光武帝不过是群雄纷争的战场上的一个皇位争夺者。先后有11人宣称有九五之尊的权利,这还不算独霸一方的大军阀。强烈的地方主义是整个这场内战的典型特征;光武帝的胜利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他家乡南阳郡的胜利。通过他,来自南阳的人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期中取得并保持显赫的地位。这个动乱年代中的另一个特征是缺乏革命目标,没有证据能说明,斗争的任何一方被革命的目标所推动,或者任何领袖设法推翻由帝皇统治的公认的制度。当赤眉军在中国流窜以及头目们与南阳绅士在更始帝治下对抗时,所反映的并不是一场阶级斗争。不论他们的背景如何,他们都接受现存的社会和政治秩序。他们只是为争夺这个秩序中的统治权而进行斗争。
东汉统一战争简介
东汉统一战争是指东汉建武元年(25年)十月至建武十二年(36年)十一月光武帝刘秀削平关东、关中、陇右等地的割据势力,再次完成统一全国大业的战争。
建武元年(25年)十月,刘秀称帝,建都洛阳,采纳来歙联陇制蜀、西和东攻的建议,确定了先关东、后陇蜀,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建武二年(26年)至五年(29年),刘秀一方面命来歙出使陇西,完成联陇制蜀的战略,解除了西顾之扰;一方面集中主力以洛阳、河内(郡治怀来,今河南武陟西南)为中心,对关东各割据势力展开攻势。建武二年(26年)春,破睢阳,刘永战败退往谯县(今安徽亳县)。建武三年(27年)六月,刘永被杀。并且消灭赤眉军于宜阳,夺取长安,取得东西二京。建武四年(28年)五月,大朱祐、建威大耿弇北讨彭宠,建武五年(29年)二月,彭宠被奴仆杀死,刘秀攻占燕蓟及其以北地区。
建武六年(30年)二月,杀董宪于朐县,夺占东海之地。关东各割据势力相继被刘秀击破。建武十二年(36年)灭蜀。战争先后经历了平定关东、攻占关中、并陇灭蜀几个主要阶段。堪称为中国古代封建统一战争中的一个范例。
东汉统一战争的结果
汉军在关东战场,建武六年(30年)正月,吴汉破朐,击杀董宪。接着,汉军又在舒(今安徽庐江西南)消灭独据一方自立为天子的李宪。至此,汉军在短短的4年中,将关东地区各个割据势力全部铲除。
建武十二年(36年)十一月,汉军大破蜀军,公孙述负重伤身亡。至此,刘秀彻底平定巴蜀,取得了统一战争的最后胜利。
东汉统一战争的历史背景
割据状况
公元23年,绿林、赤眉大起义推翻新莽王朝反动统治后,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阶级和历史局限,不可能建立起自己的政权。这样,整个中国依旧陷于混战状态。然而人民渴望平息战乱,恢复安定的生活,所以统一全国,重建社会秩序也就成为历史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刘秀顺应历史的潮流,开始了统一全国,恢复刘家天下的战争活动。
刘秀出身于南阳豪族地主集团,政治资本雄厚,个人又具有敏锐的政治才能和丰富的军事韬略。绿林、赤眉大起义爆发后,刘秀和他的兄长刘縯一起,打着“复高祖之业” 的政治旗号,在舂陵(今湖北枣阳东)一带起兵,汇入农民起义的洪流。在推翻新莽统治的斗争过程中,刘秀多有贡献,尤其在昆阳之战中,刘秀的杰出指挥,为起义军赢得决战胜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后来,起义军内部发生内讧,导致其兄刘縯被杀,在这危急关头,刘秀本人以其高度的政治成熟性,忍辱负重,巧与杀兄仇人相周旋,终于重新取得更始帝刘玄等人的信任,得到前赴河北(黄河以北)独当一面的机遇。这一转折,对刘秀来说具有关键意义,从此他就一步步走上逐鹿中原、并吞天下的胜利之路。
东汉建国
刘秀抵达黄河以北地区后,以复兴汉室为号召,不断壮大自身的势力,先后镇压了铜马、高潮、重连、尤来、大枪、五幡等部农民起义军,并将农民军中的精壮收编入自己的队伍之中,扩充自己的实力。待羽翼丰满后,刘秀公开与更始政权决裂,建武元年(25年)六月,刘秀在鄗南(今河北柏乡)即皇帝位(光武帝),沿用汉的国号,并以 这一年为建武元年。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称帝后,虽然基本控制了中原(今河南、河北大部和山西南部)要地,但是仍处于各种武装势力的包围之中。东有青州的张步,东海的董宪,睢阳的刘永,沪江的李宪;南有南郡的秦丰,夷陵的田戎;西有成都的公孙述,天水的隗嚣,河西的窦融,九原的卢芳;北有渔阳的彭宠。此外尚有赤眉等农民军活动于河水(黄河)南北。
刘秀根据形势,采取了“先关东,后陇蜀”,先集中力量消灭对中原威胁最大的关东武装势力,再挥师西向的战略决策,并针对割据势力众多而分散的特点,采取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
东汉统一战争有哪些历史评价相关文章:
1.东汉统一战争简介
东汉统一战争有哪些历史评价
上一篇:昆阳之战爆发的背景原因是什么
下一篇:崤底之战双方战略战术安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