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百科知识>

元代政治家李孟生平简介

时间: 卫文34 分享

  李孟(1255—1321),字道复,号秋谷,元代中叶政治家。后唐皇室沙陀贵族后裔。长期在汉中担任幕僚职务。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代政治家李孟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李孟简介

  李孟,出生于公元前1255年,字道复,号秋谷。是我国元朝中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出身非常显赫,祖上曾经是五代十国时后唐皇室沙陀贵族,祖籍在潞州上党也就是现今的山西长治一带。他的祖父李昌祚,曾经在南宋时担任过金潞州税务同监的职位,周安归降蒙古族,被授予潞州招抚使。他的父亲李唐也曾经在元朝担任过重要的官职,因此说他出生在官僚之家也没有什么问题。

  李孟从小便十分好学,又因为他才智过人,过目不忘,很快就引起当时很多人的注意。当时虽然他才能出众,但是因为当时科举制度还没有恢复,要想做官只能先从做吏员开始。但是李孟不想通过这条途径做官,于是他便在家里开馆教书,一时之间很多人都敬仰他的学识而来跟他学习。一直到元成宗铁穆耳继位之后,因为他渊博的学识而被任命为皇帝的侄子海山(即后来的元武宗)和爱育黎拔力八达(就是后来的元仁宗)的师傅。之后在大德元年也就是1297年,海山被成宗派往北方镇守边疆,李孟则继续留在京城教导仁宗。等到成宗病逝之后,他因为没有立太子,他的皇后伯要真氏便打算夺取大权,临朝称制。但仁宗知道后,命令李孟和丞相哈喇哈孙联络,发动政变废黜了伯要真氏的皇后之位。之后元武宗海山继位,李孟又担心自己遭受迫害,逃到了许州就是现在的河南许昌。直到1310年至大三年被召回朝廷。此后在官场上几起几落,一直到1321年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七岁。

  李孟的一生,虽然并没有做出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他在文学方面却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著有一本叫《秋谷文集》的著作,可惜现在已经失传了,不得不说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李孟作品

  关于元朝著名的政治家,李孟。他是后唐皇室中沙陀贵族后裔。他字道复,号秋谷。祖居是在潞州上党,也就是如今山西长治这个地方。他的祖父名叫昌祚,曾担任过金潞州税务同监一职,但是后来向蒙古归降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李孟作品。

  关于李孟作品,历史上记录的并不多,唯一记录在册的就是他的《秋谷文集》,可惜这本文集早已经不早了,所以只知道书名。

  关于李孟这一人物,据说李孟在小的时候很是好学,并且博闻强记,还精通诗书,常常会写一些文章,来讨论从古至今的兴衰的原因。我们都知道,在那个时候,科举制度还没有恢复,一些读书人谋官求职的主要途径就是担任吏员。而李孟却不想这样,于是就在自己的家里开设了一学馆,主要就是教授学生。然而,前来学习的有很多,这时的他声名益著,像前辈名士大夫如商挺、王博文以及刘宣都曾与他交往过。

  在元19年的时候,他跟随父亲居住在四川,而那时的李孟就任四川行省幕职。在元20年的时候,朝政出现了新气象,李孟一位自己施展才学的时候已到,于是就赶赴京城,受到了行中书省右丞相杨吉丁的器重,于是将他举荐给了皇太子真金。谁知还没有被重用,真金就去世了。在元23年的时候,李孟离开京城去夔府省亲。知道在元二十八年的时候,他随着父亲居住在汉中。

  李孟当政

  李孟当政后,针对当时的弊政之尤甚者进行改革,主要有四项:一、节赏赐,办法是“复其旧”,即按原行定例颁给,削其额外增赐和停止滥赐。二、重名爵。大德以来,名爵大滥,封授三公者无数;又僧、道皆另署官府管理,扰乱政事。孟奏请削夺滥冒名爵,罢僧道官。三、核太官之滥费。宣徽院掌宫廷饮膳、宴飨及宿卫廪给等事,太府监领左、右藏等内库,掌其钱物出纳,这些内廷机构收支不受政府核查,欺冒、滥支情况十分严重。李孟提出应予核查。至大四年三月仁宗令太府监:“自今虽一缯之微,不言于朕,毋辄与人。”(《元史·仁宗纪一》)当是施行新政的一环。四、汰宿卫之冗员。元代四宿卫(怯薛)人数累朝增加,同时,由于充当宿卫士(怯薛歹)是做官的捷径,诸色非蒙古人冒入者甚多,成为财政的沉重负担。仁宗诏命分汰宿卫士,汉人、高丽、南人冒入者还其原籍,当出于李孟之议。这四项改革都触犯到贵族、近臣的利益,虽蒙古大臣亦不敢议及,李孟乃能挺身任之,明知将有危险而不顾。他还奉命兼领国子监学,亲诣国子学课督诸生,整饬学政。建议:“四方儒士成才者,请擢任国学、翰林、秘书、太常或儒学提举等职,俾学者有所激劝。”仁宗采纳其议,诏“自今勿限资级,果才而贤,虽白身亦用之”(《元史·仁宗纪一》)。并命李孟博选南北才学之士任职翰林。仁宗即位一年就颇多善政,如选用儒臣,重视教育(增国子生额及其廪膳等),整顿机构(至元三十年后新设、升级诸衙门及冗员分别裁、并、降、罢),撙节经费等等。这和李孟多年教学的影响和当政后的辅佐有很大关系。他曾说:“道复以道德相朕,致天下蒙泽。”

  当政才数月,李孟便请辞平章职,仁宗不允,谓“朕在位,必卿在中书,朕与卿相与终始。”至大四年闰七月,加封秦国公,命装潢其画像,填金刻匾,摹前赐号及亲署,令文臣作序、赞于其下。对一个布衣出身的汉族儒臣来说,可谓备极荣宠。然而,半年后,皇庆元年(1312)正月,李孟即告假归葬其父母于上党,虽仁宗嘱其事毕速还,却延宕至十二月(三月葬事已毕)方回京,并坚请辞政务,终于获准解除平章政事实职,保留原职衔、爵位,留任翰林学士承旨。皇庆二年夏,又缴还秦国公印绶。为什么李孟正当君臣相得之际却一再请求辞去相职?时人张养浩说是“公自以布衣致此,惧弗克任。”实际上应有更深一层原因。对李孟的改革,“贵戚近臣恶其不利于已”,只是碍于有仁宗支持,不敢公然反对,但朝中还存在着以皇太后答己及其宠臣、中书右丞相铁木迭儿为首的另一强大守旧势力。他们处处掣肘新政,反其道而行之。至大四年十一月,李孟奏报了严重的财政状况:“今每岁支钞六百余万锭,又土木营缮百余处,计用数百万锭,内降旨赏赐复用三百余万锭,北边军需又六七百万锭。今帑藏见贮止十一万锭,若此安能周给!自今不急浮费,宜悉停罢。”指出营缮、赏赐仍为巨大支出。十二月,中书省臣奏:“今官未及考,或无故更代,或躐等进阶,僭受国公、丞相等职,诸司已裁而复置者有之。今春以内降旨除官千余人,其中欺伪,岂能悉知!坏乱选法,莫此为甚。”可见财政和官制方面的改革受到干扰(尤以“内降旨”为甚),并不顺利;反对新政的贵戚近臣有太后为之奥援,不能不使无“根脚”汉人李孟深感处境艰危。这从他的《偶成》诗(疑作于归乡葬亲期间)中可以看出:

  日午山中道,停骖进步难,碱侵苔径滑,风吹毳袍寒。

  匡国终无补,全身尚未安。一尊茅店酒,强饮不成欢。

  皇庆二年十月,仁宗命中书省集议实行科举,李孟亦预议。十一月,颁《行科举诏》,定于下一年八月乡试,又下一年二月会试。当时科举停办已久,恢复科举一事,从世祖初年以来屡次议而不行,直到仁宗时阻力仍然很大,“大臣且笑且怒,下而素以士名,耻不出此,亦复腾鼓谤议。赞其成者数人耳”。在这些赞成者中,李孟起了主要作用。他长期执教于潜邸,使仁宗深受中原文化的薰陶,形成“修身治国,儒道为切”(仁宗语)的思想和重用儒者的施政方针;在与仁宗论用人之道时,他提出了实行科举的主张:“自古人才所出固非一途,而科目得人为盛。今欲取天下人才而用之,舍科目何以哉。然必先德行经术,而后文辞,乃可得其真才以为用。”促使仁宗果断作出决策。延祐元年(1314)十二月,他被重新任命为中书平章政事;二年春,受命知贡举,主持了元建国以来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并担任廷试监试官。在《初科知贡举》诗中,他得意地写道:百年场屋事初行,一夕文星聚帝京。豹管敢窥天下士,鳌头谁占日边名。宽容极口论时事,衣被终身荷圣情。愿得真儒佐明主,白头应不负平生。七月,进阶金紫光禄大夫(正一品,原为从一品光禄大夫),勋上柱国,改封韩国公。


猜你喜欢:

1.北宋时期政治家诗人吏部尚书寇准生平

2.古代政治家张居正的生平事迹

3.宋代政治家韩琦生平简介

4.唐朝著名政治家李泌生平简介

5.唐朝政治家褚遂良的生平简介

元代政治家李孟生平简介

李孟(12551321),字道复,号秋谷,元代中叶政治家。后唐皇室沙陀贵族后裔。长期在汉中担任幕僚职务。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代政治家李孟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李孟简介 李孟,出生于公元前1255年,字道复,号秋谷。是我国元朝中期一位杰出的政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元朝名将阔里吉思生平简介
    元朝名将阔里吉思生平简介

    阔里吉思,元代蒙古贵族元世祖忽必烈的外孙。是部落首领爱不花的长子。其父高唐王爱不花,身为大将战功赫赫。其母月烈公主正是元世祖忽必烈的第二

  • 元代画家黄公望生平简介
    元代画家黄公望生平简介

    黄公望(1269-1354),元代画家。本姓陆,名坚。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赵孟頫指授。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

  • 元朝政治家安童的生平简介
    元朝政治家安童的生平简介

    安童(12481293),蒙古札剌亦儿部人,木华黎四世孙。祖孛鲁,父霸突鲁,母弘吉剌氏,世祖察必皇后之姊。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朝政治家安童的

  •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生平简介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生平简介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汉族。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

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