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祥六州歌头欣赏
张孝祥是南宋时期我国著名的一位词人和书画家。在诗、词和书法上面都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下面我们来欣赏张孝祥著名的两首诗。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张孝祥六州歌头欣赏,希望你喜欢。
张孝祥六州歌头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这首词的写作时间是在隆兴元年即公元1164年。在前一年,南宋大将张浚率领的南宋北伐军遭到溃败,于是朝廷中的主和派趁机将淮河前线的防御全部撤掉,然后向金国求和。张浚在此时召集抗金义士向当时的皇帝宋孝宗上奏议和,但是遭到拒绝。当时的张孝祥正留守建康,他即痛恨金人的猖獗狂妄,又悲愤于南宋王朝的屈辱求和,在一次宴会上,写下了这篇流传千古的词作。
该词一共分为了上下两阙。我们先来看上阕:伫立在漫长的淮河便极目远眺,观塞上野草丛生的是广阔的荒原。北伐的征途已经消散了,但是寒冷的秋风依然在吹,边塞上一片静寂。我凝神注望,心情十分低落。想起当年中原的沦陷,也许是命中注定的结果;在孔门弟子求学的洙水边和泗水边,在弦歌奏响的礼乐之邦,早已变成了一片血腥。和敌军隔河相望,还有他们的前哨据点。看到他们夜间出去打猎,骑兵手持火把照亮了整个平原,胡笳鼓角发出悲壮的声音,令人胆战心惊。上阙主要写的是江淮地区宋金对峙的情景。
然后是下阙:想起我腰间的弓箭和匣子里的宝剑,只是白白地遭到了虫蚁和尘埃的侵蚀污染,满腔壮志得不到施展,就这样任凭时机流失,时光流逝。光复汴京的希望已经变得越来越远了。朝廷正在推行礼乐用来怀柔敌军。穿着冠服乘车的使者,奔驰在路上,实在是让人羞愧难当。相传留在中原的父老乡亲,一直盼望朝廷的仪仗来到此处,使得行人也可以来到这里,但是一腔忠愤,和怒气只能倾洒在前胸。下阙主要表达了作者对难以收复中原地区的悲愤和羞愧,也表达了对朝廷一味求和的不满。
张孝祥浣溪沙
《浣溪沙·洞庭》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和书画家张孝祥所做的词。纵观全词,虽然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已经构成了一幅境界开阔幽静深邃的山水画面,显示出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和留恋。该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的时候,在从知潭州即现在的湖南长沙调往荆州即现今的湖北江陵并兼任荆湖北路安抚使时,在经过洞庭湖时所写下的。
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词所写的主要内容:从湘江走到尽头百年抵达了洞庭湖,楚天辽阔,远处便是重重叠叠的山峰。傍晚的湖面风平浪静,十分安宁,就连穿透旌旗上的飘带都纹丝不动。在水湾处红色的寥草就像纷乱的丝织品一样,而跃出水面的双尾白鱼就像玉刀一样明亮。夜渐渐深了,停下来的船的影子遮盖住了稀疏的星星在水面上的倒映。
纵观全词,我们没有看到太多的词人情感的流露,整首词几乎就是在描写词人所看到的景象。而作者在写景的过程中,所用的方法也是非常巧妙的。词中并没有写洞庭湖多么广阔浩淼,而只是大概讲了一下湖的广大,而且是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这种情景。全词把描写对象集中在了湖水、夜空和山峰之上,通过描写这三者构成了一幅清静悠远的山水画面。作者在这首词中更多的是流露出一种寄情于山水中的情感,同时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比如说词的最后一句“夜凉船影浸疏星”,就令人遐想连篇,含义深刻。
张孝祥的这首词是他写景的代表作品,值得我们后人反复吟诵和体会。
张孝祥过洞庭
《念奴娇·过洞庭》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张孝祥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词作。这首词借洞庭湖夜月的景色,抒发了自己高洁忠贞的品格和豪迈洒脱的气概,其中也夹杂了作者当时遭遇贬斥的悲凉心情。这首词的标题有两部分组成,其中“念奴娇”是一个词牌名,而“过洞庭”才是这首词的真正名称。
全词一共分为了上下两阙。我们先来看上阕的内容:洞庭湖和青草湖相互连接,呈现出一片浩瀚无垠的景象。在这个中秋即将到来的时节,竟然连一丝微风的痕迹都没有,这是玉的时节还是琼的原野?三万顷像明镜一般的湖水,载着我这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月光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倒映出他们的姿态,书面上一篇明净澄澈。我体会着万物的孔明吗,却不知道如何描绘出来与君分享。上阕通过描写湖水、明月、银河等景观,表达了作者坚持自己高洁志向的心意。
然后是下阙:我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来一直徘徊在岭海之间,胸襟却仍然像冰雪一样纯净。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萧瑟幽冷衣物,心情平静地在这广阔浩淼的湖水中泛舟而行。就让我捧着西江清澈的流水,细细地斟在由北斗星所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物都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地拍打着船舷,独自放声高歌,已经忘记现在是什么时候了。下阙在写景的过程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了豪迈雄壮的气魄以及想要遗忘遭遇贬官的悲愤的心情。
张孝祥西江月
“西江月”是一个词牌名,原本是唐代教坊曲,又叫做“白苹香”、“晚香时候”等。目前是以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词为准,一共有五十个字,上下两阙各有两平韵,结句则各一仄韵。南宋著名词人和书画家张孝祥也写过以”西江月“为词牌名的词,就是《西江月·黄陵庙》,又叫做《西江月·阻风三峰下》。
来看一下《西江月·阻风三峰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该词写于乾道三年即公元1167年,张孝祥从知潭州的职位上改官离开湖南,乘舟北上,在经过洞庭湖畔的黄陵山时,遇到了大风的阻挠,于是写下了这首词。先来看一下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满载着一船的秋色,飘荡在广阔的江面上。就好像是水神要我留下来欣赏斜阳一样。微风骤起,湖面上水波粼粼,泛起了波光。明天如果风向改变,就可以启程了,就算是今晚要露宿都没有关系。等到我登上岳阳楼,吹奏起霓裳曲,就好像在水晶宫中一样。
词的上阕写的是作者乘坐的传在江上缓缓而行,秋风却渐渐起势,就像是水神要把我留在此处,不让我走一样,这里表达了作者乐观豁达、随遇而安的良好心态。下阙则由景入情,看到旖旎的风光想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还为实现,顿时心情激昂,下定了要建立一番伟业的决心。
整首词以景入情,情景交融,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而且笔力雄放,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而且语言十分风趣诙谐,这就给人造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具有十分独特的风格。
张孝祥六州歌头欣赏相关文章:
4.有关战争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