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 > 历史百科 > 古代文化知识 > 图腾文化 >

澳大利亚土著图腾

时间: 蓝俊0 分享

世界各地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及图腾,澳大利亚也不例外,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澳大利亚土著图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澳大利亚土著图腾

澳大利亚沙漠中部有一块巨大的赤色砂岩,充满了神秘的气息。澳大利亚土著人认为这块巨岩是他们的所属物,是他们祖先从神灵那里得到的赐予,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巨岩上每一道风化的疤痕和纹路不仅对他们具有特别意义,也让每年到此的万千世界各地的游客遐想不已。这块巨岩就是“乌鲁鲁”,也曾被称为“艾尔斯岩”。

“乌鲁鲁”是澳大利亚土著人的土语,也是赤色砂岩现在的正式名称,它的全称应该足以巨岩为核心的“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名录。英文也将其称之为艾尔斯岩,因为在1873年,英国探险家戈斯发现了这块巨岩,于是以当时南澳大利亚洲的总督艾尔斯爵士的名字命名。乌鲁鲁跟悉尼歌剧院一样,是澳大利亚的象征。但乌鲁鲁跟那座人造的现代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它所代表的是这个国家远古的历史,它是澳大利亚这块古老大陆上的唯一原住民族——澳大利亚土著民族的图腾(乌鲁鲁传统主人阿南古人的传统价值体系得到了肯定,阿南古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族群之一,是与大自然共生长的澳洲土著)。

乌鲁鲁十分巨大,在一百公里以外的地方便可以望见这块巨岩。人们对它的第一个印象是乌鲁鲁是从平原上拔地而起的,继而便会对其巨大的体积惊讶不已。这块巨石高348米,底部周长9公里。乌鲁鲁常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岩石,其实它并非岩石, 而是一座地下“山峰”的峰顶。这座大山被埋在地下大约6公里的深处。在约5亿5千万年以前,澳大利亚中部还是一个巨大的海床,而这块岩石就是海床的一部分。后来海洋逐渐退却,地壳慢慢移动并隆起,高大的山峰就被土地所覆盖,只露出来一个山顶。它就是乌鲁鲁。

最早发现乌鲁鲁的欧洲人其实并不是戈斯,虽然是他给乌鲁鲁“命名”的。在戈斯发现乌鲁鲁的前一年,英国探险家吉尔斯曾多次深入澳大利亚内陆。有一次吉尔斯来到乌鲁鲁以北40公里的阿马富厄斯湖畔,发现了这块巨岩,并做了记录。而吉尔斯次年重返旧地时,戈斯已登临过乌鲁鲁的岩顶了。后来澳大利亚冒险家兼作家大卫·琳达在澳大利亚内陆周游时也曾到过乌鲁鲁,她最早用文学的笔法描述了乌鲁鲁。她在《踪迹》一书中说:“这块巨岩有一股笔墨难以形容的力量,使我的心跳骤然急促起来,我从没见过如此奇异但又极尽原始之美的东西。”如果对澳大利亚土著民族关于这块岩石的神话和传说有所了解的话,上述印象便更具有意义了。据澳大利亚土著人传说,乌鲁鲁是他们祖先在“梦幻时代”开辟路径时所留下的路标。“梦幻时代”是指天地形成时期。

乌鲁鲁的每一道裂痕对澳大利亚土著民族来说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土著认为:整个澳大利亚北部的厂袤土地都是祖先留给他们并让他们世代守护的。而乌鲁鲁则是这块土地上最重要的一部分,是象征、是图腾。据统计,在澳大利亚北部广达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了上百个不同的土著部族,他们各有自己的语言和历史。但这些部族都相信,在澳大利亚北部沙漠中藏有错综复杂的路径,是“梦幻时代”的产物,是祖先留给他们的礼物,对土著人的生活、狩猎至为重要。而这些路径的位置和秘密都藏在乌鲁鲁不断出现的纹路里,这些纹路由各部族的巫师破译后,凭借歌谣、绘画和各种各样的舞蹈,一代代地在土著各部族中流传下去。

最早的澳大利亚土著民族是5万年前从东南亚带的岛屿迁至澳大利北部的。他们皮肤呈黝黑或者深褐色,既不耕种又不养殖,是典型的游牧民族。分成6大部落,方言有200多种,各种方言差别之大就像汉语和英语一般。这些土著民族以捕食动物为主,使用特制的狩猎武器飞镖和一种投矛器;此外还采摘水果和植物根茎作为食物。与混乱的语言不同的是,这些散居在各地的澳大利亚土著民族,都以乌鲁鲁为他们共同图腾而顶礼膜拜。

在乌鲁鲁周围,有许多山体洞穴。洞穴中有大量的原始壁画。这些壁画都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一种生物代表一个部族(壁画一般都绘在土著人认为神圣的洞穴中,来马鲁鲁观光的游客不允许入内)。但甭管各部族还有多少种独有的图腾崇拜,乌鲁鲁都是他们心中最神圣的。不过,还有相当部分原始壁画未能被解除,许多壁画的历史已经有七八千年之久,人们对乌鲁鲁与原始民族和原始宗教的联系其实也远还没有达到了解的程度。乌鲁鲁对于澳大利亚的土著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美丽绝伦的地貌景观,是造物主赐给他们的财富,更包含了遥远丰富的文化与神圣庄严的先祖的双重意义。

澳大利亚土著文化习俗

歌舞会

土著居民的故事,歌谣和传统代代相传。歌舞会和庆典舞会仍保留着这些传统文化;部落成员聚集在一起,通过歌曲、音乐和舞蹈讲述澳大利亚的过去。

成丁礼

简介:

澳大利亚土著在严格的习俗规范中生活 每个部落都划分成三个“年龄一性别”集团:成年男子集团,成年女子集团,儿童集团。在成年男子集团中,有一个人数虽少但颇有势力的长老阶层,他们是习俗的维护者,也是社会权力的体现者。其他男子即使被允许参加长老议事会议 也只能旁听,不能参与决策。而儿童进入成年,则要举行献身仪式,即成丁礼。

步骤:

一般来说,完整的成丁礼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让男童与妇女、幼童隔离一段时间 期间仅与男子、老人接近,以传授部落的信仰和传说 学习敬神仪式。事情的开端往往是突然的 该男童在懵懂间被父辈抓住,蒙上眼睛 带到男子的住宿地。第二日,他由祖父带领,拜访远近的部落男子,并观看他们的表演。这是男童第一次看见部落的图腾仪式。

其次,

再次,文身。成年男子会用尖利的贝壳有规则地在男童的手 腿、脚、肩、背、胸等处割出伤口 并搽涂木炭粉,使伤口愈合时留下疤痕。在这一过程中老人经常会以身作则 将自己的肘部静脉剌穿,让鲜血滴在男童的身上,以向他灌输勇气。

接着,男童会留在森林里 学习各种狩猎和运用武器的技能,并接受一些肉体上的考验。这些肉体考验很奇特但能培养男童刻苦耐劳的精神,比如互相撕咬对方的头脸和肌肉、在火堆上熏烟,甚至还有打掉牙齿、拔头发等。在这一过程中 男童还要遵循一些饮食禁忌。

最后,部落将举行盛大的图腾仪式,正式宣布男童已“成丁”。事前 新男子被绑在青树枝的篝火堆上 由他的姐妹随意打击他的背部。只有经过这场火的考验”,土著男子才有权利结婚。

成丁礼的最后一幕是土著大型狂欢舞会——科罗波里。该舞会通常安排在晚上。当夜幕降临 土著就在树林中间燃起一堆篝火,男女老少围绕着篝火尽情地歌唱跳舞。男子是整个仪式的主角,女子则不停地拍打着自己的臀部,摇头甩发,口中还念念有词。

评价:

成丁礼是土著男子一生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他从儿童集团跨入了成年男子集团。只有经过成丁礼的土著男子,才有资格婚配。同时成丁礼也是传授生存技能和部落传统的最佳时机。

黄金期

土著人认为黄金时代就是祖先们塑造陆地、创造物种和人类的时期。这些先人被认为是以神灵形式永生。人类被认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所有其它生物密切关联。黄金时代神灵的偶像,如雷公像等,布满部落居住区的圣崖和山洞。

澳大利亚土著发展历史

血泪史

欧洲人来到这里时,澳大利亚约有500个不同的部落。从1787年起,欧洲人大批量向澳大利亚移民,由于土地与生活资源的冲突,而土著人原始的武器根本无法抵抗外来的侵略,至少有2万土著人死于土地的冲突,许多土著人沦为奴隶,大部分的土著人失去了肥沃的可生存的土地被赶往不毛之地。更灾难性的是移民带来了大量的疾病,使缺少生活资源的土著人雪上加霜,至1933年,土著人在澳大利亚的人数大约仅存七万人左右。

1770年,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抵澳东海岸,宣布英国占有这片土地。

1788年1月,英国流放到澳的第一批犯人抵悉尼湾,英开始在澳建立殖民地。当时估计有75万土著人生活在澳大利亚。欧洲殖民者于1788年到达澳大利亚,将土著部落赶离他们的领土。

1789年,土著人中出现首例由殖民者传染的天花疫情,造成数百土著人死亡。

1791年,英国殖民当局把悉尼湾附近的土地“分配”给服完刑期的流放犯人,开始了对土著人土地的剥夺过程。这一过程中,土著人与殖民者的冲突造成数以万计土著人死亡。

1901年1月1日,澳各殖民区改为澳州,成立澳大利亚联邦,但把土著人排除在人口普查范围外,把他们被归为“动物群体”。

1910年,澳通过一项政策,以改善土著儿童生活为由,当局规定可以随意从土著家庭中带走混血土著儿童,把他们集中在保育所等处。

1937年,澳当局通过一项可以武力同化混血土著人的官方政策。

进步史

上世纪中叶,随着国际上反对殖民主义浪潮和国际人权呼声的逐渐高涨,澳大利亚政府以种族隔离为内容的“白澳政策”逐步瓦解。土著人的命运出现转机。

1958年2月14日,一个名为“联邦土著进步委员会”的组织在澳大利亚南澳州首府阿德莱德宣告成立。澳洲大陆5个州都有代表出席,有意思的是,12名代表中,只有3人是土著人,其他都是白人。越来越多的白人同情土著人,不能不说是社会的进步。委员会通过了七点原则声明:废除歧视土著的一切法律;修改宪法,授权联邦政府立法,保护土著人;改善土著人居住条件等。

次年,委员会第二届年会在墨尔本召开,吸收了同样不具有公民权的托雷斯·斯查伊岛的土著人,更名为“争取土著和托雷斯·斯查伊岛民进步委员会”,这个全国性机构为土著人争取权益展开了不懈的斗争。

澳大利亚政府在1967年宪法修正案上,宣布废除“在计算联邦人口时……”土著人将不计算在内”的《宪法》第127条,授予土著人以公民权。

1967年,澳大利亚人在全民公决中赞成修改宪法,把土著人纳入人口普查,并赋予他们投票权。

其后,一些有关土著人土地、教育、文化等问题的立法也相继出台。从联邦政府到各州和领地政府都从法律、政策和政策措施上致力于保护土著人的各项权利。土著人和土著文化被政府认同,各种文化向着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融合的方向健康发展,澳大利亚进入多元文化发展的新阶段。

1970年4月29日,白人在悉尼港举行盛大庆祝活动,纪念库克船长“发现”澳洲200周年。而全澳各地的土著人则聚集在库克登陆处,举行悼念活动。标语牌上写着一个个消失了的部落名字。他们说:“他们庆祝他们的,我们要悼念许许多多死去的人。”同年,澳政府废除了允许当局带走土著儿童的法令。

1972年,澳大利亚政府重新认识土著人问题,并开始考虑土著人权利的法律保障问题,“多元文化政策”随之开始起步。

1976年,澳政府通过法令,承认土著人享有“北部地区”大片土地的所有权。土著人此后掀起要求归还先祖土地的运动浪潮。土著人一直在为收回他们失去的领上和圣地而斗争。

1992年,澳大利亚政府废除了未受辖领土政策。同年,澳最高法院裁定,土著拥有殖民时期以前澳大利亚一种形式的所有权。

1997年,一项全国性调查报告说,从家人身边夺走土著儿童的政策使多达10万的土著人遭受精神创伤。报告建议政府对“被偷走的一代”作出补偿。同年全国和解大会在墨尔本召开。霍华德在会上为“被偷走的一代”辩解,在场的土著人全都背过身去,齐刷刷地把屁股对着这位。土著人认为,霍华德的自由党对土著人的态度远不如工党。他们还认为,霍华德同情“单一民族党”,而这个党实际上是主张“白澳政策”的。

2007年,陆克文当选,承诺代表政府向那些土著人道歉。

2008年2月13日,澳大利亚陆克文代表政府就澳土著居民自白人登上澳大利亚大陆上百年来所蒙受的苦难作出了正式道歉。当天大约1000名土著居民聚集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议会附近观看了澳政府具有历史意义的道歉仪式,各地政府也将当地的土著居民集中在电视大屏幕下观看了现场直播。

19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