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条约的签订经过大全
《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1860年中国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委任钦差大臣奕䜣作为谈判及签约代表。签约地点在北京礼部衙门,今天安门广场东南角。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北京条约的签订经过大全,希望你喜欢。
北京条约的签订经过
《北京条约》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英、法、俄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
1860年9月21日,八里桥失守、英法联军进逼北京的消息,传到北京,清廷极为震惊。咸丰帝走投无路,遂于当天立即下令以载垣、穆荫办理和局不善,撤去钦差大臣职务,另派他的六弟恭亲王奕(讠)斤为全权大臣继续求和。他自己则于初八清晨带着后妃、皇子和一批王公大臣,仓皇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热河行宫)。咸丰帝逃走后,北京陷于极端混乱之中。官眷商民人等,十有七八纷纷出城逃避;薪米诸物皆骤贵数倍;清廷六部九卿无能入署办事者,人心涣散,呼应不灵,各处办公人员多半星散。
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的都城,经过历朝特别是明清两朝的不断修建,已成为一座坚城,当时城上安设大小火炮数千门,外城、内城均挖有较为宽深的护城河。城内外守军约15万人。同时内地诸省的勤王之师在陆续赶来。尽管事先缺乏防御准备,但只要文武大员具有誓死坚守的决心,认真策划战守之策,激扬士气,稳定人心,足以据城一战。
侵略军指挥官孟斗班(1796—1878))也承认:“对这样的城市进行围困,特别是全然没有攻城火炮的情况下,就很可能旷日持久。”可惜,留守京城的王公大臣们,均以为“城不可守”,完全丧失了抵抗的信心,根本不进行抗击准备。
恭亲王奕(讠)斤(1833—1898,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弟,隶镶白旗)畏敌如虎,认为形势危殆,战守两难,如“倘有一线可为,不惜委曲迁就”,即除了屈膝求和,别无出路。他照会英、法公使要求停战谈判。
英法联军经过张家湾、八里桥之战,伤亡惨重,部队疲惫,急需从天津调来兵员枪弹补充,因此同意恢复通州破裂的谈判,借以做好进攻北京的准备。谈判近半月,自然毫无结果。
八月二十一日,经过休整后的英法联军万余人进犯北京。由于东郊数10里之内,无一兵一官防守,很快兵临城下。英法联军根据伊格那提也夫提供的情报:清守军集中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点,应首先攻取。于是,其先头部队向城北安定门、德胜门附近进逼。二十二日,联军近千人抄至德胜门土城外。僧格林沁、瑞麟两部已成惊弓之鸟,望影闻风逃窜。坐镇圆明园的奕(讠)斤、桂良等急忙逃往常新店(长辛店)。
英法联军接着由黄寺、黑市直趋西北,进犯圆明园。僧格林沁、瑞麟两部向京城西南逃窜,守园官兵2000人也逃散一空。联军闯入圆明园并开始进行抢、砸、烧。英法侵略军乘战胜之威,照会清廷,限令于八月二十九日中午交出安定门,否则攻城。城内清廷大员们不敢违抗,如期开门揖盗。联军不折一兵安然进入北京外城。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外城后,随即在安定门城墙上安放火炮,对准内城、紫禁城。
九月初四,英、法公使再次照会恭亲王奕(讠)斤,要求于九月初十签字换约,并借口俘虏问题,要求赔偿英国白银30万两,法国20万两,限期付款。奕(讠)斤全部答应。
初五,联军再次闯进圆明园,在洗劫一空后纵大火焚烧。奕(讠)斤在英、法武力威胁和沙俄诱逼下,签订了《北京条约》。
九月十一日(10月24日),清钦差大臣奕(讠)斤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北京礼部大堂,交换了中英《天津条约》,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九月十二日(10月25日),清钦差大臣奕(讠)斤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北京礼部大堂,交换了《天津条约》,并签订了中法《北京条约》。英、法逼签《北京条约》后,即表示扶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支持洋务派奕(讠)斤当政。英法联军由于其侵略要求基本上得到暂时满足,因而在九月十九日、十月初二先后撤出北京。
咸丰十年十月初二(1860年11月14日),清钦差大臣奕(讠)斤与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在北京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承认了一直拒绝批准的中俄《瑷珲条约》。
美国公使因国内爆发南北战争,当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时,应召回国,未及趁火打劫。但事后借口“利益均沾”条款,照样掠取了许多新的殖民特权。
《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继续和扩大,它不仅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而且攫取了一些新的侵略权益:天津开埠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有了大肆掠夺华北经济的侵略据点;割占九龙司、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英、法侵略者可以公开掠卖中国人口出洋做奴隶、当马牛;军费赔款是对中国人民的又一次残酷掠夺;外国教会侵略势力更加深入和日益猖獗。这些使中国人民的灾难日益深重了。
北京条约签订人物和时间
《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1860年中国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委任钦差大臣奕䜣作为谈判及签约代表。签约地点在北京礼部衙门,今天安门广场东南角。另外,1887年与葡萄牙签定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亦称《中葡北京条约》。
1860年10月24日。英法与清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进一步扩大了外国侵略者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获取的侵略权益。条约使法国得到了大笔赔款,开辟了新的通商口岸,使外国殖民主义者贩卖华工合法化。通过这个条约,法国还迫使清政府同意天主教自由传教、赔还教产,教会势力得以急剧扩张,民众与教会的剧烈冲突引起的教案也以前所未有的频次和规模爆发于中华大地。
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中英北京条约
清政府与英国于1860年10月24日签订条约,英方代表为额尔金伯爵。约文中英文共10页,条文主要内容如下:
清朝确认中英《天津条约》有效性;
清朝割让广东新安县(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给英国;
清朝增开天津为商埠;
增加中英《天津条约》的赔款至800万两;
允许西方传教士到中国租买土地及兴建教堂;
容许外国商人招聘汉人出洋工作,充当廉价劳工(苦力);
部分值得注意的是,1985年中英联合声明中并没有废除此条约,而是声明香港地区(即香港岛、九龙及新界)是中国领土,英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地区交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国政府于同日对香港行使主权。按照国际法,此条约仍然有效,并未被废除。
中法北京条约
清政府与法国于1860年10月25日签订条约,法国代表为葛罗男爵。约文中法文共27页,条文主要内容如下:
清朝批准中法《天津条约》,赔款增为800万两;
归还从前没收的天主教财产;
中文条约第七款明定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及建造自便,但法文版无此条;
清朝同意开放大连为商埠;
中俄北京条约
清政府与俄国于1860年11月14日签订条约,俄国代表为伊格那提耶夫伯爵。约文中俄文共43页。在英法联军之役快将完结时,俄国声称自己之前对英国、法国调停战争有功,逼清政府签署这条约。当时咸丰皇帝出走热河,负责一切善后工作的奕䜣求和心切,就签署了中俄北京条约。条文主要内容为:
清朝承认1858年的《瑷珲条约》的有效性,并将原先规定为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至海之地(包括库页岛以及不冻港海参崴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归俄国所属,从此中国失去了东北地区对日本海的出海口;
规定中俄西段疆界,自沙宾达巴哈起经斋桑卓尔、特穆尔图卓尔(今伊塞克湖)至浩罕边界,“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等处”为界;
开放张家口、库伦、喀什噶尔为商埠;
俄国在库伦、喀什噶尔设立领事馆。
两项条约划定了俄国和中国的现代的东部疆界。另外,条约中为中俄西段边界走向作出了原则规定,成为后来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的分界基础,中国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卓尔南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
北京条约的签订经过大全相关文章:
1.北京条约主要内容
5.北京条约主要内容
北京条约的签订经过大全
上一篇:辛丑条约签订产生的主要危害介绍
下一篇:北京条约签订产生的主要影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