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的简介介绍
《中庸》是《礼记》的篇目之一,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相传为战国时孔子之孙子思所作。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中庸的简介介绍,希望你喜欢。
中庸总述
儒家把“中庸”看成是一个最高的道德标准,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高智慧。中庸之道亦被称为中道或中和之道。
《中庸》是人生的大道,是事业成功、生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基本包含三层意义。
第一层意义: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第二层意义: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所以月牙山人说: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层意义: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引自月牙山人《 中华心法》 .
《中庸》写于济宁。而中庸中的“中”字,在济宁方言中为可以、行的意思,如“饭好吗?”“中”。而中庸中的“庸”字,则由两部分组成,一个变庚的“庚”和一个“用”。意为,变化...为...所用。例如,企业的老板变化员工为自己所用,则使企业兴盛起来;而企业的员工变化自己为老板所用,也使企业兴盛起来。则“中庸”的意思可解释为,变化...为...所用而达到可以、行的结果,是一个人做人的标准、方法。
“庸”古代同“用”,所以中庸有中用的本意;而“庸”字还可以组成另外一个词,庸俗。“俗”字分为一个单立人和一个“谷”,“谷”的意思为粮食、稻谷。所以,“庸俗”的意思可解释为变化...为...所用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成了庸俗。
中庸书目提要
《中庸》本为《 礼记》之篇目,相传为战国时孔子之孙述圣子思所做,宋代,朱熹将其与《大学》、《论语》、《孟子》并称“四书”。《中庸》主张处理事情不偏不倚,认为过犹不及,是儒家核心伦理观之一。全书集中讲述性与情与封建道德修养,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至诚无息”,将“诚”看作是世界的本体,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中庸之道”在现代人心目中几乎成了迂腐、缺乏个性、走中间路线、不思进取的代名词。细读《中庸》,你就会发现这完全是我们曲解了古人。《中庸》通篇都在告诫我们要至诚至性,率性而为,行乎当行,止乎当止,并且不厌其烦地列举各种例子,感情充沛地赞美“圣人之道”。静读此书,孰能不心动? 《中庸》历代注本很多,最著名的有宋程颢的《中庸义》、程颐的《中庸解义》、 朱熹的《中庸章句》,清代有李恭的《中庸传注》、戴震的《中庸补注》等,近人康有为也曾作《中庸注》
中庸主题思想
中庸的中心思想是 儒学中的 中庸之道,它的主要内容并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旨在于 修养人性。其中包括学习的方式: 博学之,审问之, 慎思之,明辨之, 笃行之。也包括儒家作人的规范如“ 五达道”(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兄弟也,朋友之交也)和“ 三达德”(智、仁、勇)等。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或称至德。故中庸之道亦被古人称为中道或中和之道。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 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 至道、至德、 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 境界。
这一主题思想主要体现在《中庸》第一章。
“天命(气质论)之谓性(情绪引起的气息变化),(主观意志) 率性之谓(有)道(办法),修(学习,边学边做)道之谓教(教养)。” 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这一主题思想的核心是自我管理的培养。
此《中庸》之性不等同于《 孟子》之性。“ 天命之谓性”是指天命也属于人性以外;“ 率性之谓道”是说要自我管理的培养而不是放纵本性到人性以外;“修道之谓教”是说改善自我气质的学而习就是 儒教( 聂文涛谈《中庸》)。
“道也者, 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耳堵目染的自我教育办法贯穿于人一生之中,人们一刻也离不开自我教育的办法。要将自我教育贯穿于人生的全部过程,就需要有一种强有力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精神。这种精神就叫做 慎独。也就是说,在自己一人独处的情况下,别人看不到自己的行为、听不见自己的言语,自己也能谨慎地进行有意义的内心的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深度。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 皆中节谓之和。”揭示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目标。“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指出了自我教育目标的重大意义。“致中和,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是歌颂达到自我教育的理想目标后的无量功德,也就是具备至仁、至善、至诚、至道、至德、至圣的品德后的效应。中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致中和是社会价值的体现,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很多事。
宋朝临江 黎立武著《中庸分章》分析《中庸》第一章时也对中庸作了极高的评价。他说:“中庸之德至矣,而其义微矣。首章以性、命、道、教,明中庸之义;以 戒惧谨独,明执中之道;以中和,明体用之一贯;以位育, 明仁诚之极功。”
朱熹对这一章也有极高的评价。他在《中庸章句》中说:“右第一章。子思述所传之意以立言:首 明道之本原出于天而不可易,其实体备于己而不可离,次言存养省察之要,终言圣神功化之极。盖欲学者于此反求诸身而自得之,以去夫 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杨氏所谓一篇之本要是也。”
中庸的简介介绍相关文章:
2.有趣的自我介绍
4.孟子的简介及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