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 > 历史百科 > 历史常识 > 战史 > 近现代历史战争 >

普奥战争的历史背景

时间: 邱惠0 分享

古老的神圣罗马帝国,曾在欧洲存在800多年。它是德意志民族的一个松散联合体,也是德意志各邦王公贵族不断争夺德意志领导权的政治舞台。这个舞台上的两大主角,历来都是奥地利和普鲁士。尽管大帝国已于1806年在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的威逼下宣告解体,但在解体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其内部斗争仍很激烈,直到1866年普奥战争结束为止。普鲁士取得对奥战争的胜利,为最后解决德国的统一问题创造了条件。

几个世纪以来,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很多都是哈布斯堡王朝的成员。他们在名义上统治德意志全境,而且拥有独立统治权,但又接受外国势力的牵制,尤其是法国。另一边,普鲁士崛起,在19世纪以前已经是欧洲的强国之一。

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德意志邦国被并入组织松散的德意志邦联,由奥地利领导。这时,法国在德的影响力减弱,民族主义在德兴起,德意志统一运动开始萌芽。运动的支持者提出两种统一方法:把德意志全境统一,建立大德意志,包括奥地利这个多民族帝国;或是在普鲁士领导下,建立排除奥地利,由普鲁士统治的小德意志。

公元12~13世纪,在中欧易北河中游到奥得河中游的整个地区,出现了一个名为“勃兰登堡”的新国家。这里原是比较荒芜的沙地平原,是德意志封建领主防御斯拉夫人部落的前哨,是他们向东方扩张的军事殖民地,而神圣罗马帝国在易北河以东的领土,正是通过对斯拉夫人的长期侵略扩张而获得的。

15世纪初,霍亨索伦家族从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手里,领得了勃兰登堡这块封土,随后,不断兼并原来被条顿骑士团所占领的普鲁士,从而形成为勃兰登堡一普鲁士公国。

进入17世纪以后,霍亨索伦王朝利用德意志皇帝和德意志各邦国在三十年战争中的衰落,不断扩充领地,增强实力,终于在1701年由腓特烈一世宣布建立普鲁士王国,逐步成为德意志和欧洲政治生活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大邦。

18世纪上半叶,普鲁士的第二代君主腓特烈·威廉一世(1713~1740年在位)进行了粗暴的统治,使王国发展成为中央集权制的专制主义国家。他用棍棒和体罚“教育”臣民,“治理”国家,力图把普鲁士提高到欧洲强国的地位。为此,他在国内加征赋税,压缩民用开支;禁止外国商品输入,以防资金外流;打破容克贵族垄断各省政治、经济的独立性,加强中央集权。腓特烈·威廉一世颇知富国与强兵的关系,因而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不断扩充军队。他不惜把国库收入的6/7用于军费,养兵竟达8.5万人,使一个当时在欧洲国土面积居第10位、人口数量居第13位的中等国家,兵力总数竟跃居欧洲的第4位,以致全国兵营林立。他不仅使每一个青壮年都要接受强制性的军事训练,而且规定士兵的服役年限竟长达25年。这样,普鲁士终于迅速振兴起来了。腓特烈·威廉一世为他的继承人准备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和一个年收入达700万塔勒的国库,从而也为普鲁士奠定了到那时为止尚不为人所知的强国的基础。

1740年,普鲁士王国的第三代君主即位。这位后来被容克贵族尊称为“腓特烈大帝”的腓特烈二世(亦译弗里德里希1740~1786年在位),是一位雄才大略而又手段暴虐的国王。他继承其父衣钵,进一步强化容克贵族的军事官僚机构,扩充军事实力,把军队增加到了20万人,号称欧洲第一。他在统治期间,利用这支庞大的军队和充实的国库,连年征战,岁岁用兵,大肆扩充疆土。他在即位之初,即利用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在王位继承战争中的困难,加入了法国所组织的反奥同盟,参与瓜分奥地利皇室的遗产,以求夺取人多地广、物产富庶的西里西亚。

腓特烈二世主动出击,在1740~1742年和1744~1745年,先后两次发动了西里西亚战争,打败了奥地利。可是,到1748年,普鲁士却抛弃了它的同盟者,单独同自己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中的大邦奥地利签订了《亚琛和约》,摘取了“奥地利王冠上的明珠”——西里西亚,从而获得了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的领地,使普鲁士的国土一下子扩大了1/3。当然,腓特烈二世攫取西里西亚以后,普奥两国的矛盾便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斗争日益发展。奥地利不甘心于自己领地的丧失,不断联合其他强国反对普鲁士。而腓特烈二世及其继承者,则企图进一步侵占波希米亚。彻底打败奥地利,控制整个德意志。

虽然,在尔后的历史进程中,普奥两国由于共同的利益,曾于1772年、1793年和1795年暂时结盟,共同瓜分了波兰,但是,两国之间争夺对德意志领导权的斗争,则始终没有停止而不断深化。在此期间,普鲁士更加强大起来了,到该世纪末,其国土面积已由1740年的11.8万平方公里扩充到30.5万余平方公里,人口从224万增加到868万,从而成为德意志境内重大的邦国。普鲁士王国的崛起,随之也就带来了争霸的战争。

5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