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 > 历史百科 > 历史常识 > 战史 > 近现代历史战争 >

陈赓奠边府战役内容

时间: 晓明0 分享

  近日,奠边府战役的越军最高指挥官武元甲大将去世,有关奠边府的一些话题又开始被提及。在追忆战争历史的同时,一些奇谈怪论和历史谣言又开始不断传播,甚至成为某些人用来炫耀“知识渊博”的饲料。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陈赓奠边府战役,希望能帮到你。

  陈赓奠边府战役

  这其中,有关中国军事顾问团和奠边府战役的话题,受到歪曲的程度最为夸张,因此还需特别澄清一些历史真相,并且重温一下中国援越抗法的历史常识:

  第一,所谓“陈赓大将指挥的奠边府战役”纯属瞎掰。

  在谈论奠边府战役的时候,颇有些人炫耀地宣称“真正指挥的不是武元甲,是中国的陈赓大将”,并自诩为“懂历史”“知真相”。这个谣言纯属于道听途说了一些历史皮毛,然后以讹传讹、张冠李戴,却成为低学历人群中颇为流行的段子。

  事实上,陈赓只是在1950年10月的边界战役中,很短暂担任过越军的军事顾问,随后就回国并开赴朝鲜战场。而此后,直到1954年奠边府战役,中国顾问团的领导人是韦国清、罗贵波、梅嘉生、邓逸凡。边界战役和奠边府战役,分别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之前和之后,谬误之大可见而之。

  第二,所谓奠边府战役“白天越军,晚上换成中国军队”,是对中国顾问团的侮辱,是对奋战的越法两军士兵的侮辱。

  最为夸张的一个谣言段子,还是所谓奠边府战役“白天是越军,晚上换成中国军队”,这个段子影响颇深,传谣者常在一些更无知的人群中妆模作样显摆自己“了解真相”。

  传播这个谣言的人不仅智商低,而且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地面战斗。中国顾问团在这场战役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其中最关键、最精彩的就是战略的布局、战役的部署和战场的指挥,所谓“中国士兵换服装”论调则完全将这些全部抹杀,因此根本就是对中国军事指挥艺术的严重侮辱。不仅如此,对于奋战数月的5万名越军、1.6万名法军,这也是极大的侮辱。

  第三,事实上,奠边府战役是中国援越军事顾问团的最后一仗。

  1950年10月的边界战役后,中国援越顾问团先后经历了一系列苦战,包括红河中游战役、东北战役、宁平战役、和平战役、西北战役等等,热带雨林中的搏杀是残酷的,没有哪一场战役是一帆风顺的,伤亡都是巨大的。三年多时间,不仅是越军成长的过程,也是中国军事顾问团与法军高级指挥官塔西尼、纳瓦尔等人斗智斗勇的过程。

  奠边府战役,最终决定了越法战争的结局,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中越军事指挥官面对顽固的“塔西尼防线”,巧妙地在越南西北地区打开战略局面,这是一盘高超的棋局,绝非所谓“某位神勇大将”“换上解放军就无敌”的弱智化思维能理解的。

  1954年5月7日,奠边府战役一战定乾坤,这也是中国援越军事顾问团的最后一次战役。此后,由于《日内瓦协议》达成,越南还都河内,中国正式建立驻越南大使馆,中国政府明确了撤销顾问团、改派专家的决定,中国顾问团的使命宣告结束。

  越南人民军总司令武元甲于2013年10月4日去世,他在抗法战争中指挥部队取得奠边府战役的胜利,被誉为‘‘红色拿破仑”。越南抗法战争的胜利,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支援分不开,与中国援越军事顾问团团长、中国军事总顾问韦国清分不开。

  1950年初,正在进行抗法战争的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来到北京,请求中国给予军事物资援助,并派军事顾问团赴越。我国当时百废待举、百业待兴,中共中央、中国政府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毅然决定向越南提供军事装备和军需物资方面的援助,同时派出军事顾问团帮助越南人民军进行作战和部队建设。党中央、中央军委挑选从战士逐级成长为兵团司令员、兵团政委,既能指挥打仗、又善于做政治工作的韦国清(1955年被授予上衔)担任援越军事顾问团团长。

  韦国清奉命率军事顾问团于1950年8月11日进入越南。在越南工作的5年时间里,在胡志明的领导下,韦国清协助武元甲指挥了抗法战争中一些重大战役,其中最重要的是奠边府战役。帮助越南人民军进行军事、政治训练和正规化建设。消灭了大量敌人,解放了大片地区。

  1953年11月,韦国清在同越南人民军前指研究赴越西北莱州地区作战时,获悉法军于11月20日空降奠边府,莱州守敌遂弃城撤往奠边府。他认为这是个战机,便与越方研究,确定追击逃敌,包围奠边府,发起奠边府战役。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中共中央军委批准。12月下旬,越南人民军包围了奠边府。

  奠边府位于越南莱州以南约75公里处,紧靠越老边界,是越南西北高原上较大的盆地,南北长约18公里,东西宽约6至8公里,四面环山,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这里,法军集中了1万多人的精锐部队,开辟机场,迅速构筑了8个工事坚固的集团防御据点群。每天用100至200架次飞机向这里运送150至200吨军用物资。

  韦国清原本曾考虑趁法军只有6个营、立足未稳,用速战速决的战法来歼敌。但由于山高林密,越军大炮没有到位,法军迅速增加到16个营,难以速战速决。韦国清便与武元甲商量,变作战方针为稳扎稳打,由外围而纵深,一个据点一个据点歼敌,待条件成熟,再发动总攻,全歼守敌。这个想法,很快得到越共中央批准,越共中央确定武元甲为越军奠边府前线总前委书记和总指挥,韦国清为前线总顾问。

  1954年3月13日,奠边府战役打响。为减少伤亡,迅速歼敌,韦国清提出采取近迫作业和堑壕接敌的办法,组织部队大挖堑壕,利用堑壕分割、包围敌人据点,然后突然发起攻击。对这一提议,武元甲表示赞成,只是当时越南人民军未装备近迫作业工具,怕难以实现。韦国清急报中共中央军委,申请一批铁锹、铁镐迅速运到越南。随着战壕的不断向前延伸,主壕、支壕纵横交错,把法军分割得七零八落。

  为打击法军的空中优势,保障奠边府战役的胜利进行,韦国清建议越南人民军一面组织地面炮火破坏机场,迫使法军飞机无法正常起飞和降落;一面组织以高炮、高射机枪为主,辅以其它步兵武器的对空射击,打击和限制法军飞机的空中活动。韦国清同时建议当时正在中国接受装备、训练的越南人民军4个37毫米高炮营,配备中国顾问(教员),提前返越参战。武元甲采纳了这一建议。采取上述措施后,越军先后击落、击伤法军飞机50余架。随着包围圈的不断缩小,法军许多空投物资都落在越南人民军阵地上,加之法军伤员难以运走,地下隐蔽室拥挤不堪,大大影响了法军的士气。

  在战斗正酣时,拱卫法军指挥机关所在地芒清的A1据点的守敌利用当年日军占领时构筑的坚固坑道和地下室负隅顽抗,致使越南人民军一时无法突进。此刻,韦国清想起20年前,他在江西瑞金红军特科学校任工兵营长时,曾奉命派1个区队工兵去福建支援红三军团,他们将炸药送到坑道深部,爆破了沙县守敌高大坚固城墙,那个经验可以借鉴,于是立即向北京报告,中央军委速调数名曾赴朝作战有坑道战经验的干部到奠边府前线。他们指导越南人民军挖通向A1据点的坑道和地下室底部的暗壕,安放了1吨炸药。

  战斗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越南人民军由于连续作战数月,伤亡增多,部分指战员出现疲沓情绪,对夺取全胜信心不足,战役有功亏李天佑在越北一惯的危险。武元甲接受韦国清的建议,利用这一间隙进行短暂休整,总结战斗经验、改进作战指挥、整顿组织、恢复和增强战斗力。韦国清和其他顾问一起,帮助越南人民军克服困难,使他们坚定胜利信心,为夺取战役全胜增添了动力。

  1954年5月6日晚,总攻发起,随着一声巨响,A1据点地下室和坑道的敌人全部被炸药震毙,越南人民军集中所有炮火,一齐向敌人的据点射击,地面残敌很快被肃清。法军指挥官德卡斯特里见大势已去,于7日打着白旗投降,历时55天举世瞩目的奠边府战役,以1.6万余名法、伪军全部被歼而胜利结束,历时8年的越南抗法战争胜利结束。

  奠边府战役胜利结束的第二天,讨论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召开。在日内瓦会议召开前的3月上旬,周恩来致电援越军事顾问团:在日内瓦会议讨论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前,“为了争取外交上的主动,能否与朝鲜停战前一样,在越南组织打几个漂亮的胜仗”。韦国清率领的军事顾问团,没有辜负周的期望,为中国在外交上争得了主动权。正因为有奠边府战役的胜利,法国代表才被迫在日内瓦协议上签字,确认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支那三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26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