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介绍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之间,由洪秀全、杨秀清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战争。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介绍,希望你喜欢。
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太平天国运动
参战部队:清军、太平军
战争结果:天京失陷,运动失败
时 间:1851年~1864年
地 点:中国
人 物:洪秀全 李秀成 曾国藩 李鸿章
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详情
金田起义
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洪秀全偕冯云山在广西传教,秘密进行反清活动。1850年夏,洪秀全发布总动员令,号召各地拜上帝会众到桂平金田村“团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集2万余人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与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领导核心。清廷闻讯,调集兵力进行“围剿”。
永安建制
太平军向东南发展受阻,旋转至武宣。因遭清军堵截,折回金田地区,被包围。9月下旬,突围北上攻占永安(今蒙山),粉碎清军围攻。12月,天王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各王,俱受东王节制。
定都天京
1852年4月5日,太平军自永安突围,攻桂林不下,转攻全州,12月占岳州(今岳阳),建立水营。1853年1月克武昌,震动清廷。2月9日,洪秀全等连克九江、安庆、芜湖,势如破竹。3月19日占领江南重镇江宁(今南京),定为都城,改称天京。洪秀全、杨秀清决定固守天京,同时派兵北伐京师,西征长江中游。
北伐与西征
1853年5月13日,太平军长驱北上,经安徽、河南、山西、直隶(即今河北),于10月29日进抵天津西南的静海、独流镇,驻守待援。清廷震惊,以胜保为钦差大臣,后又任命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会同胜保“进剿”。北伐军陷于清军重兵包围之中,时值隆冬,军资缺乏,援军不至,处境日艰,被迫于1854年2月5日突围南走束城,旋又至阜城。北伐军兵分两地,局势被动,后连镇被僧格林沁攻陷,林凤祥被俘。5月31日,冯官屯失守,李开芳被俘。
在北伐的同时,1853年6月3日,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等率战船千余艘,步军两三万人,由天京溯江而上,开始西征。意欲夺取皖赣,进图湘鄂,控制安庆、九江、武汉等军事要地,以屏蔽天京。10日西征军占领安庆,旋进围南昌,攻城80日未下,撤围北返。1854年1月14日攻克庐州(今合肥)。乘胜再占汉口、汉阳,进围武昌。与曾国藩所率湘军战于岳州、湘潭和靖港,失利退出。湘军乘势陷武汉,并突破太平军田家镇、半壁山防线;1855年1月,兵锋直逼九江。为阻遏湘军攻势,石达开率军驰援,于湖口、九江大败湘军水师,一举扭转不利战局。旋乘胜反攻,再克武汉三镇,并乘虚挺进江西,连占7府40余县。
自太平军北伐、西征后,天京一直处于清军江南、江北大营的包围之中。1853年12月,太平军弃守扬州,江北仅占瓜洲。1855年8月,芜湖失守,天京外围的军事形势日趋严重。是年底,洪秀全、杨秀清决定从西征战场调兵回救。1856年3月,石达开奉命率主力回救天京。4月秦日纲攻破江北大营,重占扬州,旋又南渡,连破镇江外围清军营垒后撤回天京。6月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天京的威胁基本解除。
天京事变
1856年8月,杨秀清居功自傲,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洪秀全密令韦昌辉、石达开回京相救。9月初,杨秀清及其部属数万人被韦昌辉残杀。不久,韦昌辉又被洪秀全处死。合朝文武迎石达开到京辅政。石达开因遭洪秀全疑忌,于1857年5月负气出走,率数万将士脱离天朝,独立作战。虽继续反清,但远离根据地,最后于1863年6月在四川大渡河畔覆灭。经此“内讧”,太平天国受到极大损害,军事形势不断恶化,武汉、九江相继失守,湖北、江西根据地大部丢失。
天京陷落
1858年初,清军重建江南、江北大营,再次围攻天京。为解京围,后军主将李秀成请命出京,与前军主将陈玉成在安徽枞阳举行会议,确定作战方略。会后,陈玉成率部首先攻占庐州,后南下会李秀成部,于9月27日攻破江北大营。1860年初,江南大营再次合围天京。5月2日,太平军再破江南大营。6月2日占领苏州。清两江总督曾国藩、湖北巡抚胡林翼督率湘军水陆师5万余人东下进围安庆。9月,洪秀全调集大军,西上救援,后均为湘军所败。9月5日,安庆被湘军攻陷。1862年5月底湘军水陆师2万余人直抵天京城郊。洪秀全责令李秀成率部“进北救南”,企图取道江北西入湖北,迫使围城湘军回救。李秀成部在西进途中遭湘军节节阻击,损失精锐数万。与此同时,淮军于1863年12月攻陷苏州、无锡,左宗棠率部自江西攻浙江,于1864年3月攻陷杭州,并基本占领浙江全省。曾国荃部湘军则逐一攻占天京城外要点,对天京形成合围。
6月,洪秀全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7月19日,天京被攻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7月22日,李秀成被俘,8月7日被害。幼天王洪仁歼经浙江进入江西,10月分别被俘,11月在南昌遇害。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第一种,认为这是一场旧式农民革命。如刘大年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说:“太平天国期间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突出的是农民和地主的矛盾”,而“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群众是旧式农民战争中的群众。”因此,“太平天国是旧式农民革命的顶峰。”[18-19]
第二种,认为这是带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革命。如郭毅生在《略论太平天国革命的性质》一文中提出:太平天国革命无可非议的是农民战争,以农民作为革命的主力,但它爆发于中国开始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之后,崛起于经济较为发达、中西交通频繁的两广,“此时社会各阶级已发生了新的变化,农民已不是中世纪的封建农民,他们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特点,农民以外还有新兴的市民等级,这一社会力量投入革命斗争中,成为其核心和骨干。”如“杨秀清、萧朝贵、秦日昌等人便是无产阶级分子杰出代表”。“因此,就不能不使得太平天国革命具有了迥异于以往单纯农民战争的许多特点,其中如政治纲领中提出的平等观念,否定专制神权和专制政权的思想,便带有较为明显的资产阶级性质。”
对于第一种观点的理由,一般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主要是由于清朝政治腐败,赋税沉重,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而引起的,与历史上许多旧式农民战争的起因基本一样。
②太平天国运动同历史上许多旧式农民战争一样,采用落后的宗教方式来动员和组织群众。
③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主要是农民阶级千百年来的平均主义思想,没有先进的科学革命理论指导。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所以革命不是由先进阶级领导的。
④太平天国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封建统治者。其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一个绝对平均主义的小农经济社会,只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思想的一种延续,没有超出旧式的农民战争的范畴。
⑤太平天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沿袭了封建的君主专制形式,分封诸王,严格等级秩序,领导集团内部争夺权力,矛盾尖锐,充分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落后性,没有一点新意。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虽然提出了较完整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然而这仅限于其个人的认识,而没有成为领导集团的共识;《资政新篇》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同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现实的斗争联系起来,只字未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
太平天国运动的结局与历史上的旧式农民战争一样,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最终失败。19世纪中叶发生的亚洲革命风暴是一场旧式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当然是旧式农民战争。 所以,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具有一些新的特点,但它基本上没有超出旧式农民战争的范畴,还是一场单纯的、旧式的农民战争。
对于第二种观点的理由,一般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除了阶级矛盾激化外,还与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有关。同时,从西方传来的宗教思想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些都是与历史上的旧式农民战争不同的。
②太平天国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太平军同外国侵略者展开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后来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这是历史上单纯的旧式农民战争所没有的新情况。
③太平天国的领袖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还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因素。
④鸦片战争后中国革命已进入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已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所以,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带有旧式农民战争的烙印,但因为它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年代里,时代赋予它新的内容与意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旧式农民战争,而是“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农民战争了”。
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介绍相关文章:
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介绍
上一篇: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基本介绍
下一篇:大成国起义的基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