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拜天地拜炉火的蒙古族婚俗介绍
蒙古族婚俗是拜火的。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不拜天地拜炉火的蒙古族婚俗介绍,希望你喜欢。
不拜天地拜炉火的蒙古族婚俗
◆蒙古订婚送礼多
如果蒙古小伙子看上了哪家姑娘,在订婚前,要托媒人带着象徵和谐、甜蜜、旺盛的白糖、茶叶、胶等物品,用一块白手巾包着前去撮合,若女方收下,婚事则可以进行。随后男方父母及本人要带着哈达、奶酒、糖块之类礼品求婚,一般要进行数次才能定婚。女方收下订婚礼后,男方还要向女方送三次酒,如女方将这三次酒全部收下喝掉,这件婚事便确定下来。当接近婚期,男方要给女方送一次礼,一般是煮整羊一只,还有酒、茶、哈达。女方对送礼者热情招待,双方祝酒,口颂吉祥语句,对歌庆贺。
◆新郎受掰羊脖考验
鄂尔多斯蒙古族新郎以及迎亲队伍到达新娘家后,总会被女方家当作上宾热情招待,大家在一起又吃又喝又唱又跳,好不热闹,这时,男方祝颂人会悄悄地离开宴席领着新郎来到新娘的房间里。待他俩在客位上坐下以后,陪娘们就会端上来一个煮熟了的羊脖子招待新郎,并请新郎把羊脖子从中间掰断,以试新郎的力气大小。为了戏弄新郎,陪娘们早就将一根红柳棍或一根铁棍子巧妙地插进羊脖骨髓道里。新郎如果事先有人指点,他就会识破其中奥妙,取出柳棍或铁棍,很容易地将羊脖子掰断。有的新郎则不识其中秘密,因而费尽力气,弄得满头大汗,像狗咬乌龟一样,又着急,又羞愧。而陪娘们则趁机用十分辛辣刻薄,但不怀恶意的语言挖苦,取笑新郎。被讥笑得满脸通红的新郎,此时恨不得脚底下突然有一个可以藏身的地洞。
◆娶亲路上巧争先
娶亲路上,依照习俗,彼此都想抢先到家,男女双方互相追逐戏逗。有时,女方的送亲人抢去新郎的帽子,挑在马鞭上,或扔在地上,新郎没法,只好下马拣帽,这样就耽误了时间。有时,聪明的男方也有办法,在离新郎家不远的地方设一桌酒席,款待送亲人,女方盛情难却,只好下马喝酒,男方趁机抢先到家。一路上这样纵马奔腾,你追我赶,气氛热烈,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不拜天地拜炉火
娶亲的日子,由男方杀鸡占卜选定。当天,由女方父母与介绍人一起把姑娘送到新郎家。新郎家准备酒、肉招待。新娘到后与新郎一起握刀杀一只鸡,看鸡肝纹路所示吉凶如何,如不吉利则由新娘新郎各自再杀一只,待杀到鸡肝出现吉象纹路为止。接着,新娘新郎举行喝酒仪式,每人面前放一碗酒,碗边抹上酥油,自己先喝一口,再喝交杯酒。新娘新郎喝完交杯酒,还共同招待介绍人和所有客人。然后双方客人以及来贺喜的亲戚朋友一起不断地饮酒、唱歌和跳舞,直至通宵达旦。
蒙古族历史
原始社会时期
十四世纪用波斯文写成的《 史集》一书,记载了一个蒙古族的古老传说:蒙古人被其他部落战败,遭到残酷的屠杀,只活下来两个男人和两个女人。他们逃到了一个地方,周围都是山林,中间有良好的草原。这个地方叫做“额尔古涅昆”——“险峻的山坡”。他们在这里生息繁衍,世代相传。这个传说里的“额尔古纳”,就是流经呼伦贝尔草原的额尔古纳河,它就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
根据《史集》记载,蒙古部落最初只包括涅古斯和乞颜两个氏族,他们被其他突厥部落打败后只剩下两男两女,逃到了额尔古涅昆(额尔古纳河畔山岭)一带居住下来,公元8世纪,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不得不向外迁徙,这时已分出了70个分支了,这70个分支被称为“迭儿勒勤蒙古”。《蒙古秘史》和《旧唐书》记载:苍狼和白鹿是成吉思汗的祖先,他们奉上天之命降生到人间。然后共同渡过腾汲思,在斡难河源头、不儿罕山前开始繁衍生息,生下了巴塔赤罕。这里所说的巴塔赤罕就是成吉思汗的始祖。其实,苍狼和白鹿在蒙古语中分别读为:勃儿帖赤那和豁埃马兰勒,只是汉译为苍狼和白鹿。
在蒙古民族的真正族源问题上,现代、当代多数学者认为蒙古族出自 东胡。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号的大小部落的总称。据《史记》记载:“在匈奴东,故曰东胡。”公元前5至前3世纪,东胡各部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各部落过着“俗随水草,居无常处”的生活。
4世纪中叶,生活在潢水和老哈河流域一带的鲜卑人的一支,自号“契丹”。居于兴安岭以西(今呼伦贝尔地区)的鲜卑人的一支,称为“室韦”。室韦,始见于《 魏书》,作失韦。室韦与契丹同出一源,以兴安岭为界,“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为室韦”(《北史》卷94《室韦传》)。6世纪以后,室韦人分为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恒室韦、大室韦等5部,各部又分为若干分支。
后来,达怛又成为蒙古诸部的总称。因为“他们在远古的大部分时间内,就是大部分部落和地区的征服者和统治者,伟大、强盛和充分受尊敬”“由于(他们)极其伟大和受尊敬的地位,其他突厥部落,尽管种类和名称各不相同,也逐渐以他们的名字著称,全都被称为鞑靼”(拉施特《史集》卷1第1册)。由于蒙古部的强大,“达怛”一名逐渐又被“蒙古”所代替,成为室韦诸部的总称。文字记载蒙古之称谓,始见于《旧唐书》,称作“蒙兀室韦”,是大室韦的一个成员,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以南地区。
12世纪时,这部分人子孙繁衍,氏族支出,渐分布于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三河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组成部落集团。其中较著名的有乞颜、札答兰、泰赤乌、弘吉剌、兀良合等民族和部落。当时与他们同在蒙古高原上的有游牧在今贝加尔湖周围的塔塔儿部,住在贝加尔湖东岸色楞格河流域的蔑儿乞部,活动在贝加尔湖西部地区和叶尼塞河上源的斡亦剌部。这三部都使用蒙古语族语言。另外,还有三个信奉景教的突厥贵族统治的蒙古化的突厥部落,即占据回鹘汗庭故地周围的 克烈部、其西边的 乃蛮部和靠近阴山地区的 汪古部。
这些部落按其生活方式和发展水平,大致分为“草原游牧民”与“森林狩猎民”两类。第一类包括久住原地过游牧生活的突厥诸部和后来迁入接受突厥影响、完成向游牧生活过渡的蒙古诸部;第二类是留居森林地带,主要从事狩猎的诸部,如 鄂温克族。
民族的统一与对外征伐
元朝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畔举行的 忽里勒台(大聚会)上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蒙古汗国的建立,对蒙古族的形成具有很大意义。从此,中国北方地区第一次出现了统一各个部落而组成的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蒙古族。凡是这个国家统辖的 漠南、 漠北地区,概称为蒙古地区,此地区各个部落的居民,统称为蒙古人。蒙古族这时从辽、金时期(916~1234)被统治的民族成为统治民族。
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从1219年到1260年,蒙古族三次西征,先后建立横跨欧亚的 窝阔台汗国、 察合台汗国、 钦察汗国、 伊儿汗国四大汗国。在西征的同时,又挥师南下。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历经70余年征战,统一了中国,建立元朝。其疆域北至今俄罗斯的 西伯利亚,南至中国的 南海,东北至今黑龙江下游、跨 外兴安岭、 乌苏里江以东,接 鄂霍次克海和 日本海,西南包括云南、今缅甸北部、中部、东部;泰国北部、 老挝、越南西北部,都纳入元朝国家的 行省建置。
由于南下或西征,蒙古族民众被征调各地,因此,蒙古族分布散遍及各地。
1368年,元朝灭亡,残余力量退居蒙古草原。
元朝灭亡后的蒙古诸部
元朝灭亡后,明朝在辽东西部、漠南南部、甘肃北部和哈密一带先后设置了蒙古卫所20多处,各卫所长官都是由蒙古封建领主担任。15世纪初,漠西蒙古瓦剌部和东部蒙古的鞑靼部先后向明朝称臣纳贡,建立了臣属关系。
蒙古分为东西两部:东部蒙古游牧于漠北和漠南,其首领为元室后裔,被视为蒙古的正统;游牧于漠西的瓦剌部(即原斡亦喇部)被称为西蒙古,与东蒙古有姻亲关系。
15世纪,蒙古南北被 达延汗重新统一,分东部蒙古为喀尔喀、兀良哈、鄂尔多斯、土默特、察哈尔、喀剌沁(永谢布)六部。明末清初。蒙古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以大漠为界,分为漠南蒙古、漠北( 喀尔喀)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三部分。漠南蒙古西部的俺答汗注意与明朝修好,发展贸易关系。俺达汗驻地库库和屯(今呼和浩特)修建城郭,商旅幅凑,成为漠南蒙古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明末,女真建立后金政权。漠南蒙古各部封建主投附 后,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明朝灭亡后,清军入关统一中国,直到1757年平定准噶尔部落。至此蒙古族完全置于清朝的统治之下。清朝为了加强对蒙古族的统治,在重新调整蒙古原来的大小封建领主的基础上,参照满族的八旗制度,在蒙古族地区建立了 盟旗制度。颁布了以盟旗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诏令,强化和发展了蒙古的封建制度。但清朝在蒙古地区推广喇嘛教,实行“蒙禁”。
近现代的蒙古民族
沙俄在18世纪就对蒙古怀有领土野心。其官方刊物曾公开声称,俄罗斯在外蒙古有特殊使命,戈壁沙漠是帝国远东和东南部的天然边界。不过,当时沙俄的侵略重点在于鲸吞整个满洲(中国东北),对 外蒙古的入侵还放在次要位置。1840年 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1860年清朝政府被 英法联军打败,沙俄强迫清廷订立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割占去大片的领土,并在蒙古地区攫取了许多特权。
1904—1905年,在辽东半岛爆发了 日俄战争。结果沙俄在同日本争夺中国东北的战争中失败,遂与日本签订了划分南北满洲势力范围的密约,把南满让给日本,换取日本承认它在外蒙古的“特殊利益”。
1919年初,外蒙古的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蒙古人民革命领袖 苏赫巴特尔和霍尔洛·乔巴山,在 库伦先后成立了两个革命小组。不久这两个革命小组合并为一个统一的革命组织,即蒙古人民革命党。
1920年夏,在中国由英、美操纵的直系军阀,打败了 执政的亲日的 安福系军阀,这就使日本失去了在蒙古进行阴谋扩张的条件。因此,日本决定利用被苏俄红军击溃后逃窜到中国东北的残余部队,在蒙古为自己攫取地盘。同年10月,温甘伦男爵带着800名将士组成的骑兵师进入蒙古境内,利用蒙古人民对 徐树铮军事独裁统治的不满情绪,得到了蒙古封建王公和一部分不明真相的牧民的支持。1921年2月3日,温甘伦的匪军击溃了中国驻军,占领了库伦。2月15日,温甘伦扶植第八世 哲布尊丹巴重新作了蒙古皇帝,成立了自治政府,政府的成员由温甘伦指派。
1921年3月1日,蒙古人民革命党在俄共的帮助下,在俄罗斯境内的 恰克图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进行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革命,解放民族,把政权移交给人民大众,进而改造社会生活”的第一个奋斗纲领。
对于蒙古的独立,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未予承认。1924年,中华民国政府与苏俄政府签订《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仍规定外蒙古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享有领土主权。但由于中国国内爆发了 北伐战争, 北洋军阀忙于打仗,解决悬案的谈判不了了之。
1924年5月,第八世哲布尊丹巴病死。一个月后蒙古取消君主立宪政体,建立人民共和国,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从1924年起,外蒙古政府宣布对外闭关,断绝了同中国的一切来往。
蒙古国的国际地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确立的。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达成了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 雅尔塔协定》,美、英为了促使苏联早日出兵迫使日本投降,一致同意苏联提出的在协定第一条写上“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美国答应为实现此项条款,说服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的独立。1945年10月,国民党政府派内政部次长雷法章到外蒙古“观察”外蒙古人民公决独立的投票。投票从1945年10月10日开始,至1945年10月20日结束,参加投票的公民494074人,赞成独立的489291人,其余为弃权票。也就是说明99%的选民赞成独立。中国国民党政府在1946年1月5日发布正式公告,宣布承认外蒙古独立。
中国共产党于1945年11月6日成立了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 会筹备委员会,并决定 成立 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根据这一决定,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带有政府的谘议性质,是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的筹备机构。
1947年4月29日召开了内蒙古临时参议会,选举乌兰夫为 内蒙古自治政府主席,哈丰阿为副主席,特木尔巴根、奎璧、阿思根、乌力吉敖其尔、乌兰、胡尔沁毕力格、王再天、哈斯巴特尔、包彦、刘春、王铎等19人为政府委员;选举博彦满都为参议会议长,吉雅泰为副议长,义德嘎苏隆、克力更为驻会参 议员。参议会和自治政府的成员选出后,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中国蒙古族在 乌兰夫领导下建立内蒙古自治区,后成为中国建立最早的一个自治区。以后又相继成立了9个蒙古族自治州、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继苏联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率先与新中国建交之后,蒙古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6日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20世纪90年代前后,受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影响,蒙古人民共和国废除 马克思列宁主义,改称 蒙古国。政治上开始实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市场经济,开始摆脱苏联70年的控制,人们在思想上掀起了恢复民族文化的浪潮。
蒙古族婚俗介绍相关文章:
1.蒙古族的礼仪习俗
2.蒙古族的礼仪风俗
3.蒙古族不同的礼仪
不拜天地拜炉火的蒙古族婚俗介绍
上一篇:诗经爱情诗中的婚俗与民俗介绍
下一篇:壮族婚俗礼仪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