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古代文化知识>古代习俗>

各地婚嫁习俗

时间: 蓝俊22 分享

  地方不同,各自的婚嫁习俗不同,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各地婚嫁习俗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北京的婚嫁习俗

  第一步:聘礼

  男女双方家长说媒、相亲、订婚后男方往女家送彩礼,表明聘定女方为妻。聘礼的一部分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下聘礼要送女方茶叶、点心盒、酒、女方衣服钱)

  第二步:陪嫁

  女方在收到男方送来的聘礼后,在出嫁前某天下午将娘家陪送的嫁妆送往男家。有的人家陪嫁有相应还礼之意,原则上以男方聘礼增一倍还礼。(不过现在一般都是男方准备新房,女方的陪嫁一般都是新房的家具电器,实用性强)

  第三步:娶亲

  吉期一到,喜轿执事上门,娘家忙着打发上轿,夫家忙着迎娶进门,排场大又隆重,礼数也多。现代婚礼虽然没有古代的那些讲究,而且也轿子换成了汽车,也有了专门的司仪和婚庆公司来办理婚礼,但是整个娶亲和婚礼的仪式还是一直被沿用了下来了!

  第四步:洞房坐帐

  新人拜过天地后,上炕抓盖头,夫妇才算正式见了面。拜堂后要“闹新房”。新婚夫妇进行同吃子孙饽饽啊、喝交杯酒、撒床、上头等一些仪式。其中贯穿着祝愿新人称心如意,家道兴旺发达的主题。(闹新房、喝交杯酒这些习俗现在也变得越来越明面了,不用到洞房里闹,婚宴的时候闹得是最热闹的了!)

  第五步:回门

  洞房花烛夜后,第二天一早,新婚夫妻要一同祭拜神、佛和宗亲三代,并拜见父母等长辈,定名分,认大小。

  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通常新娘要回娘家与父兄亲友行回见礼。这就是所谓“回门”,也叫“回酒”。一般是一大早娘家便派人赶着马车来接新妇,新妇临行前,向公婆叩头,然后与新郎坐马车到娘家会亲。到娘家后,新婚夫妇要向家堂中的神、佛及宗亲牌位行礼,然后给女方父母及长辈们行叩首礼。见完礼后,便摆开宴席,请新婚夫妇喝酒。饭后,新郎独自回家,新娘则要到晚上才能回来。(虽然现在这年代已经很少有媒人拉红线,也没有太多繁杂的讲究,但是精简了的传统还是被流传了下来。)

  上海结婚习俗

  上海旧式婚姻,男女双方的结合,率多为媒的之言,父母之命。上海开埠后,已对此俗加以摒弃和改良,大多是由男女双方,经人介绍,在约定地点,互看人选。此谓之“相亲”。也有男女双方自己结识之后,约定地点,请双方家长来识看一下,也称之为“相亲”。双方相看满意后,还要挽请德高望重者来作媒人正式说合,由于此媒人实际并不担任介绍作用,故被称作“现成媒人”,从中亦可见“婚嫁必得有三媒六证”之旧俗的影响。女家表示同意后,男家便要行“小礼”,俗称“裁红”,其中便要送上未来姑爷的生辰八字等。再隔一段相当的日子,男家又要行“盘礼”,并宴请亲友,藉此向亲邻告之婚事已定。

  上海浦东风俗:

  在浦东乡下,这一“谒岳”仪式是放在女家担嫁妆前一天的,准新郎挑了装着公鸡、青鱼、猪腿、自鹅以及干果等礼品的“上盘头”到女家去,女家招待准女婿以茶点,然后告诉他女家有多少嫁妆、需要多少普绳、单杠、落担等,因为这是要男方准备好以后,第二天来把嫁妆接去,而不是由女家送去的。

  在浦东乡下 (特别是奉贤一带)男家去女家迎嫁妆,习俗上还有很多花头的。隔夜,女家已把所有嫁妆放在客堂内,就像办博览会一般招徕四邻参观,以显示自己的富有。这里亮妆尚未尽兴,那里从男家出发来迎妆的一群拿着贴有“囍”字扁担、罗筐的青年人(人数须成双),已赶到了女家门口,并放响了迎妆鞭炮。

  按照习俗,男家迎妆者此时一切行动都须听女方父兄的指挥,如迎妆工具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杠棒和扁担靠在场院柴堆旁,罗筐和篮子放在场院上。习俗是此时女家要表示“生气”而不发妆,男家迎妆者则敲锣放鞭炮不停地“催妆”。这样便引来更多的观看者,使男女家都感到满足。如是约1~2个时辰后,新娘哥哥征得妹妹同意后开始发妆:先马桶,再铺盖、衣裳箱子……,这时迎妆者站在门外,至多也只能踏进一只脚在门槛里接妆,以免“抢妆”之嫌。至于发妆先发马桶,因为这在上海习俗中马桶又叫“子孙桶”,旧时妇女生产都是在家进行,孩子便接生在马桶中,故马桶是预祝新婚后瓜瓞绵绵、子孙繁延的重要物事。嫁妆接到后,男家小伙们一路挑回去不能中途停歇,有的从女家出来时还须朝东或朝南方向跑,称之“兜青龙”,习俗以为如此大吉大利。

  天津婚嫁习俗

  父母操心媒婆撮合

  天津对于男婚女嫁,与其他各地没有两样。旧时,男女在十七八岁就要结婚。彼时男女都是媒妁之言,家长作主父母包办,没有自由恋爱,不是婚姻自主。当自己子女大了,做父母的时常把孩子婚嫁的事放在心上,俗语说“给儿子说媳妇”,“给闺女找婆家”,这些事大多数都是由母亲操持。男方的家长希望给独生子娶个好媳妇,女方的家长希望给闺女找个好婆家,双方的心情是一样的。

  在旧社会,男孩子到了十五六岁时,已经受到相当的教育了,财主家的孩子已经进入中学,一般家庭的孩子也都进入工商界学生意或学徒去了。

  他们的穿装打扮,已像大人一样,因为都受着封建礼教的约束,绝大多数都是规规矩矩,堂堂仪表。在旧社会,孩子要没有文化水平,或者再不规矩,在街坊邻居、远近亲友中就会造成不好舆论,他不但找不到工作,连媳妇也说不上。虽然有的家长有势力,有门路,孩子出去做事不算困难,但是他的孩子总是离不开街坊里巷,说媳妇还是要仰仗着街坊邻居。单说“说儿媳妇”这一件事,做父母的要费尽心血,求亲托友找媒婆,想说个门当户对、才貌相等的方才称心如愿。但是无论怎么说,也是不能头清眼亮地看到姑娘的本来面目。各家的父母都想为儿子娶一个孝顺公婆、知道三从四德、贤惠美貌的媳妇,但这种愿望是被动的、徒劳的。倘若娶了一个丑陋无知或是娇蛮成性的媳妇,不但不能组成美满家庭,而且婆媳不和,夫妇不睦,势必造成终身遗憾。所以当年说媳妇就如同请“神”一样。女方家长为闺女择婿也是如此。这是由于旧社会风气不开,父母包办的害处。这个问题穷富是一样的,都得“碰运气”。

  旧社会婚姻不自主,就产生了媒婆。男女方的家长全是想通过媒婆这个渠道来完成子女的婚嫁大事。媒婆常串百家门,包括财主大户,她们被认为是“三姑六婆”之一,是旧社会里的寄生虫。各宅门的太太们都离不开她们,因为她们常出入各门各户,谁家闺女、儿子的外表面貌怎样,各家的身份财势如何,她们心里都有底,看到某两家合适,就走动双方,鼓起如簧之舌,想方设法把这门亲事撮合成。她们每说合成一桩婚姻,可以得到不少的谢礼。如果是门当户对,双方亲家和睦,夫妻和美,并且连生贵子,这个媒婆更要“讹”上你了。逢年过节、生日满月、大小喜寿事,也必来道喜拜寿,老的少的都得给她钱,这还不算,何时她走不了爬不动了才算完,还得管她叫妈妈。如果遇上不可靠的媒婆,只为赚钱,她两头瞒着,成亲以后夫妻不和,公婆看不上,儿媳妇又厉害,成天打架吵嘴,把一个家庭闹得乌烟瘴气,这时媒婆就远走高飞,永不登你的门了。所以说媒为生的媒婆,究竟是不可靠的。讲究的家庭,为了郑重对待儿女的婚嫁,常是经“大宾”出头撮合,大宾者,介绍人也。由亲戚、朋友担当“大宾”作媒,介绍成亲,这个形式比较庄重。介绍人“大宾”与男女方都有交情,肯于出来撮合,是为了两家结成秦晋之好,毫无图利观念,所以没有什么隐瞒性,或者有的男女两方的家长,也是亲友,由大宾一说即合。

  重庆结婚习俗

  分享一:重庆城区结婚风俗

  新娘是江苏南通的,新郎是重庆大渡口区的,两地的习俗有很大的不同。在新娘家,结婚前需要一个比较隆重的婚礼策划,亲戚朋友都要到场,男方要出8-10万左右的彩礼、至少4件金银首饰。女方家长、各位亲戚都要出见面礼给男孩子。订婚1-2年之后,才会正式结婚。而重庆只有4金,没有彩礼一说,一般男方会给1-2万给女方,少的几千,不给也可以的,之后也不需要订婚,直接就结婚了。另外结婚的新房是双方出钱买的,如果男方没有钱,女方多出一点也是无所谓。

  分享二:重庆农村的结婚风俗

  结婚要结两天,第一天是杂酒,第二天是正酒(农村方言)。第一天就是男女双方的亲戚朋友都来吃晚饭,吃完晚饭后就聊聊家常什么的,其实也就是相互的聚一下。第二天一早男方的亲戚朋友就抬着彩礼来女方,这也叫娶亲了。彩礼就看各家的经济条件,到中午12点后女方就被男方娶走了,女方的所有亲戚朋友也就跟着新娘随亲到男方去。新娘娶到家后男女双方的亲戚朋友就在一起吃晚饭,吃完晚饭后女方的亲戚就回家,男方的亲戚就在晚上帮闹新房。

  分享三:重庆土家族结婚风俗

  重庆结婚风俗中,土家族衣饰特征独居风格,具记载,土家族衣饰“俗尚检朴”,“无一切奢侈之风”;“男女作苦与共,俗不尚衣冠”;土民“不尚衣饰”;“男女垂髻,短衣跣足,以布勒额,喜斑烂服色。” 可见土家族衣饰具有“尚检朴”的总体特征。

  哭嫁——土家姑娘的结婚喜庆之日是用哭声迎来的。新娘在结婚前半个多月就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余,至少三、五日。土家人还把能否唱哭嫁歌,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头”、“哭戴花”、“哭辞爹离娘”、“哭辞祖宗”、“哭上轿”等等。旧时的哭嫁,源于妇女婚姻之不自由,她们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罪恶的婚姻制度。今天,婚姻自由了。土家族姑娘在结婚时也还要哭嫁,但现在的哭嫁仅是一种仪式罢了。

  黑龙江结婚习俗

  一、出发前准备

  1、四彩礼:离娘肉(2根肋条),鱼2条,大葱4棵,粉条4把。

  2、新房楼前楼后的大井用红纸盖上。

  3、接亲人员佩戴嘉宾花,新郎新娘胸花、主婚人胸花暂时不戴。

  4、接送亲人员不算新郎新娘应为双数(一般8人、10人、12人)。

  5、接亲车队总数(录像车除外)应为双(一般6台、8台、10 台)。

  6、新郎由长辈、童男、童女等相关接亲人员乘车出发,一般来说,去时人员是单数,回来则是双数。

  二、到娘家

  1、敲门:新郎敲门喊妈开门、爸开门(娘家人在屋内可难郎 一 下, 不给开门,但时间不宜过长)。

  2、认亲:新娘父母站在门口迎接男方接亲人员,由新郎向岳父岳母介绍接亲亲属(从长辈开始),双方握手寒暄进屋落座,由新娘父母及娘家亲属招待男方接亲人员吃点东西(俗称;不空嘴或甜甜嘴)。

  3、求婚:新郎向新娘单腿跪地献花求婚并说几句能打动新娘的浪漫话语,新娘可为难新郎一下,但时间不宜过长。

  4、互戴胸花:新郎新娘互戴新郎新娘胸花,并合影留念。

  5、新郎改口:新娘父母落座,新郎新娘面向父母站好,新郎正式改口叫爸叫妈并三鞠躬,新郎给爸爸点根喜烟,给妈妈拨块喜糖,父母赏新郎改口钱(一般父母各一份,每份一千零一元,代表千里挑一的好女婿),父母对新郎新娘今后的生活说几句叮咛、嘱托、祝福的话,新郎向岳父岳母保证待新娘,孝敬双方父母,新郎新娘与父母合影留念。

  6、吃面条:一碗面条两个鸡蛋,新郎新娘相互夹给对方吃。

  7、换踩堂鞋:一般由新娘妹妹完成(没有妹妹也可其他同辈或晚辈亲属代替),新郎将新娘抱上车,新鞋下面铺一块红布,妹妹给新娘穿完鞋后把旧鞋收起新郎赏妹妹换鞋钱。

  8、双方亲属上喜车,娘家亲属先上车,男方亲属后上,不许空车。(四彩礼除离娘肉外,其他物品带回一半)。

  辽宁结婚习俗

  辽宁汉族结婚习俗

  一.“喜车”出发

  新郎由长辈、童男、童女等相关接亲人员乘车出发,一般来说,去时人员是单数,回来则是双数。

  二.“喜车”到达新娘家

  (1)敲头道门;

  (2)进门后,向女方父母鞠躬、改口,佩带胸花

  (3)敲二道门,此时新娘的同学和朋友可“堵门”逗趣;

  (4)进二道门后,向新娘献手捧花(也可摆出单膝跪地造型);

  (5)互相佩带胸花(一般双方都将胸花佩带至对方左侧胸前);

  (6)新郎、新娘吃“喜面”,(一碗面条、两双筷子、两个荷包蛋);

  (7)新郎、新娘与女方父母及亲属合影留念;

  (8)抱起新娘上“喜车”,在“喜车”上,新郎给新娘穿“踩堂”鞋。

  三.“喜车”返回新房

  (1)“喜车”在前,新娘的父母、亲属、宾客按顺序坐随后车,沿另一条行车路线开往新房;

  (2)新郎、新娘下“喜车”后,燃放礼宾花、踩响球等;

  (3)新郎母亲将新娘手中的鲜花或“喜盆”接过(俗称聚宝盆);

  (4)新娘向男方父、母鞠躬、改口、佩带胸花;

  (5)新郎、新娘在“喜车”前与男方父母合影;

  (6)新郎、新娘在“喜车”前与双方父母合影。

  四.参观新房

  (1)进入新房后,新郎、新娘喝红糖水;

  (2)新娘坐在“喜床”上,俗称“坐福”

  (3)新郎、新娘在“喜床“上合影

  (4)邀请双方亲属、朋友参观新房,并与新郎、新娘合影留念。

  五.“喜车”抵达酒店

  (1)新郎亲朋在酒店门前迎候,再次放礼宾花、踩响球等;

  (2)新郎、新娘在宴厅门前迎宾;

  (3)主持人选择吉时主持典礼。

  六.拜席及四彩礼

  (1)新郎、新娘,在“拜”席时按照先娘家席,后婆家席,先亲属,再领导、再同志、再邻居,后同学、朋友之顺序进行敬烟或献花;

  (2)敬娘家烟时,由新娘持烟,新郎点火,新娘要加以介绍。给婆家花敬烟时,新人角色互换;

  河北结婚习俗

  一、提亲

  即男家委托媒人到女方家提亲,若女方同意议婚,则男家再去女家求婚,俗称“说媒”。旧时重“门当户对”和“以命相择”,流传着“门对门,户对户,豁拉口子对栅栏”的民谣。一般地说,男方托媒人去提亲时,首先把自己的身份、土地、财产及自己子女情况做个全面的考虑,与女家的情况是否搭配,就是说双方条件差不多。但也有媒人受人重礼,弄虚作假。女方父母若有意,就托人探听男方情况,如果认为门户相当,男女两家就各办庚贴。庚贴有用红纸做的,上写成婚子女的姓名、年庚、三代、籍贯、俗称“四庚贴”,以后双方交换。

  二、问名

  俗称讨八字。“八字”是根据每个人诞字的年、月、日、时,各用天干、地支的两字相配,四项共有八个字,所以称“八字”。迷信的人认为根据生辰八字可以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好坏,每个人都属于五行中的某一种“命”,如金命、木命、水命、火命、土命等,凡五行相克者都不能成婚。

  媒人先持男贴到女家,将女子的生辰八字,连同彩礼写于男贴之背面,由媒人带给男方,男方请命先生“合肖”,占卜吉凶,如男女年庚八字无“冲吉”,双方父母同意,即可订亲。当然也有其他说道,如“女大一使不得”,“妻大二生一对”,“妻大三抱金砖”等。

  三、换贴

  男女双方的婚事说定后,要举行一次换贴,换贴的日期要选吉日进行。男女先遣媒人向女方议聘。男方将议订聘金和新郎的庚贴放入小匣子内,并用红布或红绫将小匣包裹,连同彩礼(包括钱币、衣物、食品),由媒人送到女方家。女家收下聘金、彩礼和男方的庚贴后,女方出将庚贴放入原匣内,连同回送的衣着嫁妆喜果等由媒人转交男家,这一程序叫做换贴。

  四、过大礼

  这是男女两家缔结婚约后,男方将聘礼送往女家的礼仪。送过彩礼的婚约才算正式生效。旧时一般男家要给女家100—200块现洋,衣料、手镯、戒指等礼品。结婚前还要“抬食箩”(用三层长方形的木板成的架子),至少要送三架食箩,上面堆放着大米、挂面、馒头、猪肉等,由数人送抬着到女家。

  河南结婚风俗

  1、在河南地区,嫂子给将嫁的妹妹梳头,这有两种情况,一是梳成髻,即媳妇头,意味着妹妹将成为人家的媳妇。一是还按闺女的发式梳,即梳长辫子,意即妹妹是待出阁的闺女,等到婆家后,再由婆家嫂子或者婶子大娘挽成髻。给姑娘梳头时有歌。在豫北长坦县,其歌词为:“前拢七,后拢八,婆家娘家一齐发。婆家发了二顷半,娘家发了二顷八,走到半路发庄嫁。”

  2、订婚要给订礼,双方家人吃饭。

  3、准备结婚的前一个月,男方要带上足够的钱去给女方买衣服、首饰之类,衣服要买好几套,在婚礼时候穿。

  4、结婚的前几天两家人要在一起商量婚礼的细节。

  5、婚礼当天新郎要早上去新娘家接新娘,越早福气越多。

  6、新娘有弟弟或者侄子“把轿门”,男方家要准备足够的红包给把轿门的,要是把轿门的不放行,新娘是不会“下轿”的。这个“把轿门的”还拿着新娘陪嫁的柜子箱子等的钥匙,一串钥匙要给一个红包。

  7、新娘进去新郎家之后,开始拜天地高堂、对拜等,完了之后 司仪会主持新娘“改口”就是喊“爸、妈” 新郎家长要给“改口费”。

  8、入洞房,大家回避,新娘换衣服之后,新郎的妹妹或者侄女端一脸盆水给新娘,新娘可洗手示意,然后给妹妹或者侄女红包。

  9、然后大家闹玩一番,基本都是拉着新郎打油,给新郎新娘伴娘伴郎脸上涂抹煤黑,这些人要机灵闪躲,要不弄到衣服上很让人心疼的。

  10、然后开饭,大吃一顿酒席 。

  河南婚礼酒席有三八场,分别是八个热菜、凉菜、汤。八八四,貌似减少4个汤或者凉菜。八碗四,最薄的席了,八个热菜,4个凉菜。结婚当天算起,第三天女婿要回门,就是回到新娘的娘家在摆桌请客。

  湖北结婚习俗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一则荆楚俗语。荆楚的婚俗礼仪,总体上来说是沿习先秦时代婚嫁中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六礼古习,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从《关雎》在湖北婚嫁仪式歌里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管窥荆楚婚俗礼仪的流变。《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是上古婚礼中“庙见”仪式上司仪所弦诵的一首赞词。它描述的是,在婿家祖庙里,一对新婚夫妻对列祖列宗,用荇菜作为新娘对祖宗的贡献,以取得祖灵们对她在家族在身份的认可。近来有学者考证,《关雎》的原产地就在楚地荆州。荆楚称结婚为红喜事,婚嫁时请歌班子贺喜广为流行。担当仪式司仪之职的往往是本地歌师傅。“加冠礼”唱道:“关关雎鸠在两旁,在河之洲陪新郎,窈窕淑女容颜好,君子好逑为新郎。”

  一、湖北各地特色婚俗礼仪

  将加冠礼(成人礼)与婚礼合二为一进行,是荆楚婚俗礼仪独有的特色。如松滋县一带,男家在婚礼前一日,设酒宴二席,其一择亲友家少者九人,合子为十,曰“陪十弟兄”,这是“加冠礼”的前奏,象征其子成人,是日男家命字,视以敛钱为“盒子匾”,鼓乐导送,由舅爷前来主持,登堂“贺号”。 荆楚婚俗中还有避凶求吉的习俗。如喜床上铺的稻草要顺着铺平,象征小两口今后的日子过得顺当平安,忌横着放,因“横”有蛮不讲理之嫌,将导致小两口不和睦。新媳妇进门,婆婆要用盘端枣子、花生给她吃,以求早生贵子,且望生要花着生(谓之“花胎”),即要有儿有女,能有五男二女为佳,民间谓此是“五男二女七宝座”。

  从先秦时代开始,就约定俗成一套男女结合的“文礼”,经历代统治者倡导,在今天荆沙民间,已繁衍成二、三十多道程序。江陵农村婚俗礼仪的全过程是:发八字、定庚、求肯、过门、选期、报期、歇嫁、陪礼、过礼、陪十兄弟、陪十姊妹、辞父母、哭嫁、发亲、拦车马、接升、交亲、拜堂、闹房、喝“纠脑壳茶”、回门。松滋农村一些地方的婚俗礼仪更为繁缛,其全过程为:订盟、过礼、求喜、报期、娶亲、陪十姊妹、开脸、哭嫁、辞堂、发亲、发号(挂匾)、拦车马、治煞、迎嫁妆、拜堂、传茶、喝交杯酒、入洞房、铺床、坐床、陪新郎、陪十兄弟、陪新娘、陪上亲、陪媒、谢媒、示箱、穿鞋、下厨、回门。这些婚礼仪式,经千百年传媒、至今仍在荆沙一些地方流行。

  湖南结婚习俗

  湖南婚嫁习俗之汉族:

  湖南婚嫁旧俗有说媒、相亲、换庚、过庚、过门、拜堂、闹房、回门等成套仪式。

  一、说媒。这大家都知道,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婚。即使是自由恋爱,也的在婚前挂靠个媒人做挡箭牌。

  二、筛茶。男的第一次到女的家里,女的如果觉得男的不错,给端一杯茶,男的给一红包。对上眼了,有戏。

  三、过庚。男女双方交换生庚八字,请先生算命能否相配。

  四、订婚,结成婚姻。

  五、过门:男方一大早抬花轿来女方门(现在是汽车)彩礼必有三牲。到女方家,迎娶新娘先要“辞堂”,陪新娘到堂屋里拜别娘家的祖宗牌位,谢谢娘家的养育之恩。出堂屋门时,必有新娘兄弟在门前阻挡,不愿意姐姐远去。新郎只有红包开路。

  六、上轿(车)。必有女方的哥哥或堂哥背她上轿,双脚不沾地,害怕把娘家的运气沾走。娘家村里的众人送新娘出村门,新郎封红包买糖感谢。

  七、到婆家,停轿。首先念煞。由德高望重之人围着花轿念念有词,将一公鸡当场宰掉,以阻挡娘家带来的晦气。然后有德高望重之中年妇女(必须子女都有)搀扶新娘出轿,跨火盆,新郎射箭。当天宴请宾客时,陪姐姐来的弟弟,哪怕是毛孩子,必坐上席,这是对娘家的尊重。

  八、入洞房闹洞房,唱拜堂歌。

  九、回门。第二天若无别的的变故(过去要求新娘是处女),送亲的弟弟陪姐夫、姐姐回娘家,至此婚姻大事完毕。

  在湘西、湘南一带,还流行哭嫁之风。出嫁前一两天,甚至半个月,就开始唱“哭嫁歌”。在湘南嘉禾县,更发展成一整套“伴嫁歌舞”,有安席歌、哭嫁歌、怨娘歌、骂媒歌、分离歌、送别歌、射歌(历歌)、耍歌、媒婆苦歌、童养媳歌等,采取坐唱、轮唱、合唱、长歌等形式,还有载歌载舞的《伴嫁舞》(包括把盏、香火、走马、划船、卖酒、推磨、娘喊女等舞),舞时所遇之物皆可作舞具。

各地婚嫁习俗

地方不同,各自的婚嫁习俗不同,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各地婚嫁习俗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北京的婚嫁习俗 : 第一步:聘礼 男女双方家长说媒、相亲、订婚后男方往女家送彩礼,表明聘定女方为妻。聘礼的一部分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下聘礼要送女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甘肃婚嫁习俗

下一篇:各国婚嫁习俗2021

精选文章

  • 甘肃婚嫁习俗
    甘肃婚嫁习俗

    大家都知道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我国各地婚嫁习俗都不一样,那么甘肃结婚习俗是怎样的呢?在甘肃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甘肃传统婚礼中一系列的繁文

  • 福建婚嫁习俗
    福建婚嫁习俗

    福建青年男女婚嫁听从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一切由父母包办,按传统礼俗进行。经过议婚、订婚、纳彩、请期、登龙而后迎亲结婚。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

  • 恩施土家婚嫁习俗
    恩施土家婚嫁习俗

    土家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个民族,至今传承着一些传统婚嫁的习俗,今天我们要来了解的就是土家族传统结婚习俗的相关一些内容,想知道吗?下面由

  • 对婚嫁习俗的理解
    对婚嫁习俗的理解

    结婚是人生大事,那么你对婚嫁的习俗有多少理解呢?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对婚嫁习俗的理解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婚嫁 婚嫁程序 :旧俗三茶

16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