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迦尸国的基本介绍
迦尸,梵名Ka^s/I ,英文Kashi。中印度古国名,乃佛世时印度十六大国之一。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古印度迦尸国的基本介绍,希望你喜欢。
古印度迦尸国的简介
印度有一个国家以盛产竹子而闻名。其中有一种叫做“迦尸”的竹子,十分珍贵,世间少有,所以,这个国家就以此做为国名,叫做‘迦尸国’。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描述说:婆罗斯国,方圆四千余里。人民温淳有礼,习俗重视学艺,多数人信奉外道,少数人敬信佛法。有寺院三十余所,僧徒三千余人,都学习小乘正量部法。外道神庙有百余所,信徒有万余人。
瓦腊纳西在当时称作迦尸,又被称作波罗奈(Baranasi),这两个名字既是国名又是城名,在佛经中大多以迦尸国、波罗奈城来称呼。公元前六、七世纪,在释迦牟尼出生之前,北印度的恒河平原上小国聚落林立,当时有十六个初具规模的国家,统称“十六大国”,包括恒河右方的摩揭陀国、鸯伽国和北方的憍萨罗国、跋祗国等,而迦尸国就在恒河的左岸,毗邻摩揭陀国,北方则与憍萨罗国相接。
古印度迦尸国的详细介绍
在大唐西域记中,称此国为婆罗斯国。婆罗斯国。周四千余里。国大都城西临殑伽河。长十八九里。广五六里。闾阎栉比居人殷盛。家积巨万室盈奇货。人性温恭俗重强学。多信外道少敬佛法。气序和谷稼盛。果木扶疏茂草靃靡。伽蓝三十余所。僧徒三千余人。并学小乘正量部法。天祠百余所。外道万余人。并多宗事大自在天。或断发。或椎髻。露形无服涂身以灰。精勤苦行求出生死。
大城中天祠二十所。层台祠宇雕石文木。茂林相荫清流交带。石天像量减百尺。威严肃然懔懔如在。
大城东北婆罗河西有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也。高百余尺前建石柱。碧鲜若镜光润凝流。其中常现如来影像。
婆罗河东北行十余里至鹿野伽蓝。区界八分连垣周堵。层轩重阁丽穷规矩。僧徒一千五百人。并学小乘正量部法。大垣中有精舍。高二百余尺。上以黄金隐起作庵没罗果。石为基阶砖作层龛。翕匝四周节级百数。皆有隐起黄金佛像。精舍之中有石佛像。量等如来身。作转法·轮势。
精舍西南有石窣堵波。无忧王建也。基虽倾陷尚余百尺。前建石柱。高七十余尺。石含玉润鉴照映彻。殷懃祈请影见众像。善恶之相时有见者。是如来成正觉已初转法·轮处也。其侧不远窣堵波。是阿若憍陈如等。见菩萨舍苦行。遂不侍卫。来至于此。而自习定。其傍窣堵波。是五百独觉同入涅盘处又三窣堵波。过去三佛坐及经行遗迹之所。
三佛经行侧有窣堵波。是梅呾丽耶(唐言慈即姓也。旧曰弥勒讹略也)菩萨受成佛记处。昔者如来在王舍城鹫峰山告诸苾刍。当来之世。此赡部洲土地平正。人寿八万岁。有婆罗门子慈氏者。身真金色光明照朗。当舍家成正觉。广为众生三会说法。其济度者皆我遗法植福众生也。其于三宝深敬一心。在家出家持戒犯戒。皆蒙化导证果解脱。三会说法之中。度我遗法之徒。然后乃化同缘善友。是时慈氏菩萨闻佛此说。从坐起白佛言。愿我作彼慈氏世尊。如来告曰。如汝所言当证此果。如上所说皆汝教化之仪也。
慈氏菩萨受记西有窣堵波。是释迦菩萨受记之处。贤劫中人寿二万岁。迦叶波佛出现于世。转妙法轮。开化含识。授护明菩萨记曰。是菩萨于当来世众生寿命百岁之时。当得成佛号释迦牟尼。
释迦菩萨受记南不远。有过去四佛经行遗迹。长五十余步。高可七尺。以青石积成上。作如来经行之像。像形杰异威严肃然肉髻之上特出须发。灵相无隐神鉴有征。于其垣内。圣迹寔多。诸精舍窣堵波数百余所。略举二三难用详述。
伽蓝垣西有一清池。周二百余步。如来尝中盥浴。次西大池。周一百八十步。如来尝中涤器。次北有池。周百五十步。如来尝中浣衣。凡此三池并有龙止。其水既深其味又甘。澄净皎洁常无增减。有人慢心濯此池者。金毘罗兽多为之害。若深恭敬汲用无惧。浣衣池侧大方石上有如来袈裟之迹。其文明彻焕如雕镂。诸净信者每来供养。外道凶人轻蹈此石。池中龙王便兴风雨。
池侧不远有窣堵波。是如来修菩萨行时为六牙象王。猎人利其牙也。诈服袈裟弯弧伺捕。象王为敬袈裟。遂捩牙而授焉。
捩牙侧不远有窣堵波。是如来修菩萨行时。愍世无礼示为鸟身。与彼猕猴白象于此相问。谁先见是尼拘律树。各言事迹。遂编长幼。化渐远近。人知上下。
道俗归依。其侧不远大林中有窣堵波。是如来昔与提婆达多俱为鹿王断事之处。昔于此处大林之中有两群鹿。各五百余。时此国王畋游原泽。菩萨鹿王前请王曰。大王校猎中原纵燎飞矢。凡我徒属命尽兹晨。不日腐臭无所充膳。愿欲次差日输一鹿。王有割鲜之膳。我延旦夕之命。王善其言回驾而返两群之鹿更次输命。提婆群中有怀孕鹿。次当就死。白其王曰。身虽应死子未次也。鹿王怒曰。谁不宝命。雌鹿叹曰。吾王不仁死无日矣。乃告急菩萨鹿王。鹿王曰。悲哉慈母之心。恩及未形之子。吾今代汝。遂至王门。道路之人传声唱曰。彼大鹿王今来入邑。都人士庶莫不驰观。王之闻也以为不诚。门者白王王乃信然。曰鹿王何遽来耶。鹿曰。有雌鹿当死。胎子未产。心不能忍。敢以身代。王闻叹曰。我人身鹿也。尔鹿身人也。于是悉放诸鹿不复输命。即以其林为诸鹿薮。因而谓之施鹿林焉。鹿野之号自此而兴。
伽蓝西南二三里有窣堵波高三百余尺。基趾广峙莹饰奇珍。上无层龛便置覆钵。虽建表柱而无轮铎。其侧有小窣堵波。是阿若憍陈如等五人弃制迎佛处也。初萨婆曷刺他悉陀(唐言一切义成。旧曰悉达多讹略也)太子踰城之后。栖山隐谷忘身殉法。净饭王乃命家族三人舅氏二人曰。我子一切义成舍家修学。孤游山泽独处林薮。故命尔曹随知所止。内则叔父伯舅。外则既君且臣。凡厥动静宜知进止。五人衔命相望营卫。凡即勤求欲期出离。每相谓曰。夫修道者。苦证耶。乐证耶。二人曰。安乐为道。三人曰。勤苦为道。二三交争未有以明。于是太子思惟至理。为伏苦行外道。节麻米以支身。彼二人者见而言曰。太子所行非真实法。夫道也者乐以证之。今乃勤苦非吾徒也。舍而远遁思惟果证。太子六年苦行未证菩提。欲验苦行非真。受乳糜而证果。斯三人者闻而叹曰。功垂成矣。今其退矣。六年苦行一日捐功。于是相从求访二人既相见已匡坐高论。更相议曰。昔见太子一切义成。出王宫就荒谷。去珍服披鹿皮。精勤励志贞节苦心。求深妙法。期无上果。今乃受牧女乳糜败道亏志。吾知之矣无能为也。彼二人曰。君何见之晚欤。此猖蹶人耳。夫处乎深宫安乎尊胜。不能静志远迹山林。弃转轮王位。为鄙贱人行。何可念哉言增忉怛耳。菩萨浴尼连河。坐菩提树成等正觉。号天人师寂然宴默。惟察应度曰。彼郁头蓝子者。证非想定堪受妙法。空中诸天。寻声报曰郁头蓝子命终已来经今七日。如来叹惜如何不遇。垂闻妙法遽从变化。重更观察营求世界。有阿蓝迦蓝得无所有处定可授至理诸天又曰。终已五日。如来再叹。愍其薄佑。又更谛观谁应受教。唯施鹿林中有五人者可先诱导。如来尔时起菩提树趣鹿野园。威仪寂静神光晃曜。毫含玉彩身真金色。安详前进。导彼五人。斯五人遥见如来。互相谓曰。一切义成彼来者。是岁月遽淹圣果不证。心期已退故寻吾徒。宜各默然勿起迎礼。如来渐近威神动物。五人忘制拜迎问讯。侍从如仪。如来渐诱示之妙理。两安居毕方获果证。
施鹿林东行二三里至窣堵波。傍有涸池。周八十余步。一名救命。又谓烈士闻诸先志曰。数百年前一隐士。于此池侧结庐屏迹。博习伎术究极神理。能使瓦砾为宝人畜易形。但未能驭风云陪仙驾。阅图考古更求仙术。其方曰夫神仙者长生之术也。将欲求学先定其志筑建坛场周一丈余。命一烈士信勇昭著。执长刀立坛隅。屏息绝言自昏达旦。求仙者中坛而坐手按长刀口诵神咒。收视反听迟明登仙。所执铦刀变为宝剑。凌虚履空王诸仙侣。执剑指麾所欲皆从。无衰无老不病不死。是人既得仙方行访烈士。营求旷岁未谐心愿。后于城中遇见一人。悲号逐路。隐士睹其相。心甚庆悦。即而慰问何至怨伤。曰我以贫窭佣力自济。其主见知特深信用。期满五岁当酬重赏。于是忍勤苦忘艰辛。五年将周一旦违失。既蒙笞辱又无所得。以此为心悲悼谁恤。隐士命与同游来至草庐。以术力故化具肴馔。已而令入池浴服以新衣。又以五百金钱遗之曰。尽当来求幸无外也。自时厥后数加重赂。潜行阴德感激其心。烈士屡求效命以报知己。隐士曰。我求烈士。弥历岁时。幸而会遇。奇貌应图非有他故愿。一夕不声耳。烈士曰。死尚不辞。岂徒屏息。
月亮神石像
于是设坛场受仙法。依方行事坐持日曛曛。暮之后各司其务。隐士诵神咒烈士按铦刀。殆将晓矣忽发声叫。是时空中火下烟焰云蒸。隐士疾引此人入池避难。已而问曰。诫子无声何以惊叫。烈士曰。受命后至夜分。惛然苦梦变异更起。见昔事主躬来慰谢。感荷厚恩忍不报语。彼人震怒遂见杀害。受中阴身顾尸叹惜。犹愿历世不言以报厚德。遂见托生南印度大婆罗门家。乃至受胎出胎。备经苦厄。荷恩荷德。尝不出声。洎乎受业冠婚丧亲生子。每念前恩忍而不语。宗亲戚属咸见怪异。年过六十有五。我妻谓曰。汝可言矣。若不语者当杀汝子。我时惟念已隔生世自顾衰老。唯此稚子。因止其妻令无杀害。遂发此声耳。隐士曰。我之过也。此魔娆耳。烈士感恩。悲事不成愤恚而死。免火灾难。故曰救命感恩而死。又谓烈士池。
烈士池西有三兽窣堵波。是如来修菩萨行时烧身之处。劫初时于此林野有狐兔猿异类相悦。时天帝释欲验修菩萨行者。降灵应化为一老夫。谓三兽曰。二三子善安隐乎。无惊惧耶。曰涉丰草游茂林。异类同欢既安且乐。老夫曰。闻二三子情厚意密。忘其老弊故此远寻。今正饥乏何以馈食。曰幸少留此我躬驰访。于是同心虚己分路营求。狐沿水滨衔一鲜鲤。猿于林树采异华果。俱来至止同进老夫。唯免空还游跃左右。老夫谓曰。以吾观之尔曹未和。猿狐同志各能役心。唯兔空返独无相馈。以此言之诚可知也。兔闻讥议谓狐猿曰。多聚樵苏方有所作。狐猿竞驰衔草。曳木。既已蕴崇猛焰将炽。兔曰。仁者。我身卑劣所求难遂。敢以微躬充此一餮。辞毕入火寻即致死。是时老夫复帝释身。除烬收骸伤叹良久。谓狐猿曰。一何至此。吾感其心不泯其迹。寄之月轮传乎后世。故彼咸言。月中之兔自斯而有。后人于此建窣堵波。从此顺殑伽河流。东行三百余里至战主国(中印度境)。
古印度迦尸国的都城
瓦那纳西人
古迦尸国的都城贝拿勒斯(又译:婆罗奈,当年佛祖释迦牟尼悟道成佛后第一次说法收途的地方。SHARNATH,译作“鹿野苑”。
贝拿勒斯,又称为迦尸,意思是“光明之城”,所谓光明,指的是这里聚集着无数的宗教导师,教导修行的智慧。在印度人眼里,贝拿勒斯这座古城拥有三重圣性——恒河、湿婆和修行智慧的光明。她因死亡而享有盛名,在这里,死亡的意义,就是解脱。人们来到这里,不是求生,而是求死。是一个中世纪城市,现在叫瓦那纳西,而在1957年以前,则叫贝拿勒斯。是公元7世纪中国唐朝高僧玄奘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要到达的“西天”。
贝拿勒斯相传为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湿婆神于6000年前所建,因为印度在某种意义上,是个只有神话传说而没有历史记载的国家,所以贝拿勒斯就被印度人视为中国人的“盘古开天地”般的里程碑,并引以为自豪的历史圣城。
印度教徒人生有四大乐趣:住贝拿勒斯、结交圣人、饮恒河水、敬湿婆神。四大乐事有三件都在瓦那纳西能实现,所以虔诚的印度教徒,认为人的一生至少要到贝拿勒斯一次。假如有生之年不能到达,那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死也要死在贝拿勒斯。在这里,人们对待死亡,是一派从容,没有悲天怜人的怯恸。
这座奇幻的城市犹如印度人心灵的灯塔,渴切地希望能死于这座圣城中,并在天堂之河边火化,搭上解脱的升天马车,直接奔向极乐天堂。除了对死者的救赎,恒河还能净化生者的灵魂。人们认为只要一滴恒河水,就能洗净人性中最深重的罪孽,使人的灵魂洁净如新。
在二千五百年前,同样是贝拿勒斯,这里是佛陀悟道后第一个到的地方,所以在这个城市的城北,有一处清静地——鹿野苑。
在鹿野苑,除了能短暂的享受绿荫清凉之外,在这里也最能看到东亚黄种人的地方,因为来这里参观的多是日本、韩国的游人,此外还有很多云游到这里的西藏喇嘛。即便是在这里摆地摊的小贩,一听说是中国人,也滔滔不绝。这是贝拿勒斯又一迷人之处,在同一个城市下,能孕育着两种伟大的宗教,且能双行并驾,各显彰华。
古印度迦尸国的基本介绍相关文章:
古印度迦尸国的基本介绍
上一篇:古印度摩揭陀的基本介绍
下一篇: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基本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