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舍卫国的详细介绍
舍卫国为中印度古王国名。在今印度北方邦北部,拉普底河南岸。佛教史上著名的祇园精舍所在地。有关这个古国大家的了解有多少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印度舍卫国的详细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印度舍卫国综述
舍卫,梵名S/ra^vasti^,巴利名Sa^vatthi^。为中印度古王国名。又作舍婆提国、室罗伐国、尸罗跋提国、舍啰婆悉帝国。意译闻物、闻者、无物不有、多有、丰德、好道。又以此城多出名人,多产胜物,故称闻物国。本为北憍萨罗国(梵Uttara-Kos/ala^)之都城名,为别于南憍萨罗国(梵Daks!in!a-Kos/ala^),故以都城代称。
关于舍卫国名称之由来有数种说法,如毗湿奴富兰那(梵Vis!n!u-pura^n!a)所载,该都城之创建人为日种王(梵S/ra^vasta)。另如南方佛教所传,有人问:‘此城有何种货物?(巴kimbhan!d!am!Atthi)’城中之人则答:‘无物不有。(巴sabbam!Atthi)’又梵语s/rava,s/ravas系耳、闻、好名闻之意,后转释为舍卫国之名。
佛陀在世时,波斯匿王统治此国。据分别功德论卷二载,佛陀于舍卫国前后居止二十五年,较住于其他诸国长久,由于此国最妙、多珍奇,人民知义理;而祇洹精舍特有神验,当众僧讲集时,有猕猴数千前来,在左右观听,寂静无声,诸飞鸟亦普皆来集;以此国多仁慈,故异类影附。大智度论卷三载,舍卫城为佛出生地,为报生地之恩,故多住此。诸经典中,常见其名,且阿含部之诸经、贤劫经、弥勒下生经、弥勒上生经、大宝积经郁伽长者会等诸会,阿弥陀经、文殊般若经、金刚般若经等皆于此处说。
佛在世时,舍卫国有九亿之家,然至西元五世纪初,法显至此地巡礼时,已颇荒废,再经二百年,玄奘经此地时,更为荒芜。如城内原有胜军王所建大法堂、钵逻阇底精舍、须达长者故宅、指鬘外道悔改证果之处等遗址;城外则有祇园精舍、佛陀为病比丘看病处、舍利弗目连竞神通处、外道杀淫女谤佛处、提婆达多陷入地狱大坑、群盗得眼林,及城外西北约十八公里处之迦叶佛本生地等遗址,种种圣迹皆成废墟。
有关此国之位置,据英国考古学家康林罕(A.Cunningham)推定,近于尼泊尔之奥都(Oudh,古称沙只,巴sa^keta),北方约九十余公里处,即拉布提河(Rapti)左岸之沙赫玛赫(SahetMahet)地方。因近年在该处发掘铭刻有s/ra^vasti^之巨大佛像、大唐西域记卷六所说周长约五公里之城壁,及记述布施祇园精舍田地之铜板等,足资证明此处即舍卫国故址之地。[杂阿含经卷二十三、中阿含卷五十五持斋经、长阿含经卷三、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九、十二游经、四分律卷五十、摩诃僧祇律卷八、阿育王传卷二、金刚般若经疏、阿弥陀经疏、胜鬘宝窟卷上本、高僧法显传、释迦方志卷上、玄应音义卷三、慧苑音义卷下、A.Cunningham:AncientGeographyofIndia;J.Ph.Vogel:ThesiteofS/ra^vasti^(J.R.A.S.1908)]
印度舍卫国故城遗址
在佛陀时代,广大的恒河平原上有大约十六个大小不同的国家,维持着政军上微妙的平衡,其中,位在恒河中游北岸的憍萨罗国(Kosala)和恒河南岸的摩揭陀国(Magadha),隔着滔滔大水相互竞争对峙着。由于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Sravasti)正好位于三条重要商道会合之处(其中一条通往王舍城),此一地理位置的优势,令舍卫城成为公元前六世纪时,繁荣的商业中心与贸易集散地,城内商贾云集、富豪辈出,而经济的发达也导致宗教兴盛,百家争鸣,不仅外道团体在此非常活跃、婆罗门教更以此地为研习‘吠陀’思想的重要聚点。然而,这个城市之所以会在历史舞台上占有一席地位,却不是因为它的强盛富有,而是由于世间的导师——佛陀,对憍萨罗国(Kosala)的国王与臣民百姓,投注了非常多的教化心力的原故,在城郊著名的祗树给孤独园中,佛陀渡过了24个雨季安居。
印度舍卫国著名地点
犍陀俱提精舍
‘犍陀俱提’的意思是:专指世尊所居住的房舍,一般又称为‘香室’,也称为‘佛殿’。犍陀俱提精舍是园中另一座重要的遗迹,一般认为这是祗园精舍的故址,以及佛陀最早说法净居之所,但它真正出名的原因是:根据北传佛教的说法,这里是佛陀说‘阿弥陀经’的地方,因此,经常会有大乘佛教徒在这里举行各项纪念仪式。
祗树给孤独园
祗树给孤独园(JetavanaVihara)的兴建缘起,传说是这样的: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时,舍卫城里有一位家财万贯却仁慈悲悯的长者,名叫‘须达多’(Sudatta),由于他乐善好施,经常济助贫苦的穷困人民,因此大家都称他为‘给孤独长者’(Anathapindik),意思就是‘无可比拟的布施者’。有一次,他前往王舍城作买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巧遇到正居住于寒林丘冢间的世尊。‘...给孤独长者遥见佛已,即至其前,以俗人礼法,恭敬问讯:“云何世尊,安稳卧不?”尔时,世尊说偈答言:“婆罗门涅盘,是则常安乐,爱欲所不染,解脱永无余。断一切希望,调伏心炽然,心得寂止息,止息安稳眠。”尔时,世尊将给孤独长者往入房中,就座而坐,端身系念。尔时,世尊为其说法、示教、照喜已。世尊说诸法无常,宜布施福事,持戒福事,生天福事。欲味,欲患,欲出远离之福。给孤独长者闻法已,见法、得法、入法、解法,度诸疑、惑,不由他信,不由他度,入正法律,心得无畏。’听了佛陀说法的给孤独长者,当下就皈依了三宝,成为一名虔诚的在家居士,并告诉世尊他将终生虔敬供养僧团—包括衣被、饮食、房舍、床卧、随病汤药等一切所须,希望世尊能到舍卫城净住说法,让舍卫城的人民也能学习解脱的圣道。佛陀默然地接受了这位仁善长者的请求。给孤独长者回到舍卫城后,立刻开始积极地物色合适的土地,以便建造精舍恭请佛陀前来净住。此时,舍卫城南端一座美丽的花园吸引了他的注意,那是属于当时舍卫城王子‘祗陀’(Jeta)所有的‘祗陀洹花园’,于是给孤独长者直接地向王子表明想要购买花园的心意。然而王子相当喜爱这座林园,又不想明白地拒绝这位仁厚的善良长者,就故意刁难道:‘要买祗陀洹园可以,但价码是铺满整座花园的金币。’王子打的主意是:“任您再富有,也无法弄出那么多的金币来铺满我的花园吧!到时不必我开口,您就会自动打退堂鼓了!”然而,虔敬的给孤独长者并未因此退缩。他打开家中的金库,变卖所有值钱的物品并换成金币,一块一块的铺在花园之中,最后,还差一小块空地未能铺满,但金币已用尽了。此时,祗陀王子来到花园中,告诉长者:‘既然这块土地和旁边的树木都未被铺上金币,那么它们仍然是属于我的。不过,看到您如此诚心尽力,使我深深感动,这件事也算我一份,就用我的树木在这块空地上盖一座精舍,献给那智者吧!’就这样,由祗陀王子捐树、给孤独长者献地所造就的这座林园精舍,就普遍被称为‘祗树给孤独园’(JetavanaVihara)。
阿难菩提树
故事来自于锡兰的古老典籍:在佛陀仍住世传法的时代,曾经制订僧团的生活轨范,规定出家的比丘们一年之中只有三个月的雨季安居期,可以住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其它时间都必须到各地托钵行脚。也就是说,即使佛陀经常在祗园精舍结夏安居三个月,然而,其它的时候世尊仍是游化于印度各处、居无定所。于是,在下一个雨季来临前,舍卫城内的佛弟子们就必须忍受九个月的思念世尊之苦。
这一年,眼看着雨季又快要结束了,世尊又即将离开祗园精舍。依依不舍的舍卫城民们,在一次机会中拜托阿难向佛陀请求:希望能在祗园精舍内留下一件纪念物品,以便世尊与弟子们游化他乡时,人们可以睹物思人,同时也能有表示礼敬的对象。为了满足世人人性上的依赖与渴求,佛陀答应了阿难之请,于是众人便商请以神通著名的目犍连尊者,运用神足到菩提道场的菩提树上取下一株枝苗回来。
树枝取回来后,大家一致希望能由当时的国王波斯匿(Prasenajit)亲手种植,但是国王婉谢了这项殊荣,于是给孤独长者被选为最具有资格的植树人,并选在一次盛大的典礼中,将菩提树种植在祗树给孤独园内。从此以后,每当佛陀不在舍卫城内时,人民就将这棵菩提树视为佛陀的亲身,而向其礼敬与供养,而为了感谢阿难的传达之情,舍卫城民就将此树命名为阿难菩提树。
猜你喜欢:
3.敦煌壁画佛教故事
5.莫高窟壁画故事
印度舍卫国的详细介绍
上一篇:印度的古译名为什么是身毒
下一篇:印度摩揭陀国的情况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