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代亲王的基本介绍
孔代亲王法国波旁王朝时期的贵族称号。这一称号仅为孔代家族所专有。从血缘上讲,孔代家族是波旁家族的旁系。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孔代亲王的基本介绍,希望你喜欢。
孔代亲王的家族简介
起源
孔代家徽
孔代亲王是旺多姆家族——现代波旁家族先人的后裔。从来没有孔代封国或领地。这个名字仅仅是路易以父亲,旺多姆公爵波旁的查理四世(1489-1537)的领地起源——香槟的孔代命名,包括孔代城堡和巴黎以东大约50英里的十来个村庄。
它曾由阿维森那(Avesnes)领主手中转到圣波尔(St.Pol)伯爵手中。当卢森堡-圣波尔的玛丽于1487年嫁给旺多姆伯爵弗朗索瓦时,孔代成为了波旁-旺多姆家族的领地。
波旁公爵
在波旁公爵于1527年绝嗣后,弗朗索瓦的儿子查理(1489-1537)通过圣路易的幼子,克莱门特伯爵(1256-1318)的男系继承为波旁家族的族长。在旺多姆的查理的儿子中,长子安东尼成为纳瓦拉的共治国王,还是亨利四世的父亲。
幼子路易继承了密克斯,诺根特(Nogent),孔代和苏瓦松为领地。路易在1557年1月15日的法院档案中得到了空地亲王的头衔,尽管没有王族血亲的地位以外的合法权威,他们还是在接下来的三个世纪中保留着这个称号。他的儿子波旁的亨利一世继承孔代亲王头衔。
第一代亲王路易实际孔代的领地给了幼子苏瓦松伯爵查理(1566-1612)。查理的独子路易于1624年将孔代和苏瓦松给了嫁入萨伏伊和奥尔良-郎多维尔家族的女性继承人。
荣升亲王
亨利四世于1589年登基后,他的表弟孔代亲王亨利(1588-1646)在1601年之前一直是王位假定继承人。尽管亨利自己的后嗣后来取得了法国王太子的优先权,1589至1709年间,孔代亲王还是非常巧合的保有王室首席亲王(premier prince du sang royal)的称号,并享有相应的收入,优先权和仪式特权(如在宫廷中只有他们可以使用亲王殿下(Monsieur le prince)的称号)。
但是王室首席亲王的位置于1710年转到奥尔良公爵手中,所以第七代亲王路易三世(1668-1710)停止使用该称号,而更倾向于波旁公爵的世系头衔——毕竟他还可以因此被称作“公爵爵爷”(Monsieur le Duc)。后来的继承人也更喜欢公爵头衔。
风波之后
孔代家族谱系表
孔代亲王,波旁的亨利三世于1709年去世后,家族仍然定期出入宫廷。后来波旁-孔代的路易(当时已经叫波旁公爵了)迎娶了路易十四的婚生女儿,弗朗希丝-埃森奈夫人(ma?tresse-en-titre Fran?oise-Athéna?s),蒙特斯潘侯爵夫人,波旁的路易丝-弗朗希丝。
他们生下了许多孩子,孔代的头衔和土地后继有人。他们的儿子是波旁公爵,波旁-孔代的路易·亨利。他生活平静,在于1723年失去王室首席亲王称号后被称作公爵爵爷。他死后家族退出了宫廷生活,但是孔代亲王波旁的路易·约瑟夫在组建孔代军营救大革命期间被监禁的表哥路易十六中起了核心作用。他保有该头衔78年,是时间最长的一人。
他的儿子与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普二世的妹妹结婚。她被称作奥尔良的路易丝·玛丽·特蕾莎·巴希尔蒂Marie Thérèse Bathilde d'Orléans)。她是最后一位孔代郡主,是昂吉安公爵,波旁-孔代的路易·安东尼·亨利的母亲。他被拿破仑一世在文生尼宫处决。随着昂吉安公爵的死,孔代亲王头衔的最后保有者就是他父亲了。
他于1830年去世,之后孔代的土地传到了最后一位亲王的表弟,奥姆尔公爵,奥尔良的亨利·欧也尼·菲利普·路易手中,他的次子后来从父亲手中得到了孔代亲王头衔。
头衔
孔代亲王的长子使用昂吉安公爵的称号,在1709年他们的父亲优先使用波旁公爵之前一直被称作“公爵爵爷”。孔代亲王还是1629至1818年间兴旺发达的康提亲王和1566-1641年间存在的苏瓦松伯爵的男系祖先。
虽然波旁家族的这些直系的儿子和女儿都有亲王和郡主的称号,法国从没形成在教名前加上亲王和郡主头衔的习惯。儿子取法国贵族的头衔——以封地为后缀的伯爵或公爵;而未婚女儿使用其父次要领地的名字组成正式名称,如“克莱门特夫人”(mademoiselle de Clermont)。
孔代居所
孔代宫是孔代家族在巴黎第六区的居所。它于1780年为建造剧院被拆毁了。
尚蒂伊城堡
家族在巴黎外有两处居所:在恩河(Aisne)边的孔代的孔代城堡,他们自己于1624年将其脱手。另一处是尚蒂利(Chantilly)城堡,它是大孔代(Grand Condé,路易二世,1621.9.8-1686.11.11)从宫廷流放时的居所,还于1671年举行了纪念路易十四的宴会。法国大革命时它被没收,最终成为国王路易·菲利普的财产,他将它赐给幼子,奥姆尔公爵奥尔良的亨利。
孔代亲王路易三世的妻子,波旁的路易丝-弗朗希丝是巴黎波旁宫设计者。1722年施工开始,它完工后就成为波旁-孔代家族的主要居所。
孔代亲王的历代亲王
孔代亲王第一
路易一世·德·波旁(Louis I de Bourbon,1er prince de Condé,1530年5月7日—1569年3月13日),法国军人和政治家,孔代家族的始祖。
路易一世是波旁公爵查理四世·德·波旁之子,旺多姆公爵安托万·德·波旁的弟弟,波旁王朝创建者亨利四世的叔叔。从血缘上看,他属于波旁家族的旁支,他的后代因此都被波旁王朝封为亲王。
路易一世·德·波旁在很早就以指挥战斗闻名,并且参加了1557年反对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入侵的圣康坦战役。
在法国宗教战争时期,路易一世是胡格诺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军事指挥官。1559年起他领导胡格诺派进行反对天主教徒压迫的军事行动。他是1560年安布鲁瓦阴谋的策划者之一,在这次事件中,胡格诺教徒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他们企图劫持国王弗朗索瓦二世,推翻在法国宫廷中居统治地位的吉斯家族,结果被发觉遭到无情镇压,他也被下狱等待处死,恰逢国王在比武中暴死,王后凯瑟琳·德·梅第奇地位不稳,不敢处决王室血亲,他遂被释放。在法国宗教战争全面爆发之后,路易一世·德·波旁作为胡格诺派主要的依靠力量参加了多次著名战役,包括1562年的德勒战役,他在这次战役中被俘;1567年的圣但尼战役和1569年的雅尔纳克战役。他在雅尔纳克战役中被杀,其后代形成一个庞大的孔代家族。
后代
亨利一世·德·波旁第二代孔代亲王
夏尔·德·波旁苏瓦松伯爵
弗朗索瓦·德·波旁孔蒂亲王
孔代亲王第二
亨利一世·德·波旁(Henri I de Bourbon, Prince de Condé,1552年—1588年),继其父第一孔代亲王领导胡格诺派。1570年《圣日耳曼和约》签订后隐退到贝阿恩,1572年圣巴托罗缪之夜大屠杀时和表亲纳瓦拉的亨利一起不得不伪称信奉天主教。他虽然名义上是皮卡迪总督,但一直被监视。1574年逃亡阿尔萨斯。开始为胡格诺派招募军队,在以后的内战中,他使纳瓦拉的亨利十分受窘,1580年他到国外求援无效,1585年在法国西部作战也遭失败,1587年10月在库拉特战役中受伤,不久死去。
孔代亲王第三
亨利二世·德·波旁(Henry II of Bourbon,1588年9月1日—1646年12月26日),第二孔代亲王之子,在父亲死后出生,生母被指责为谋杀亲夫,因此对他的生父的身份也产生怀疑,不过亨利四世还是承认他为堂弟及假定继承人,直到路易十三诞生为止。由母亲抚育成天主教徒。1609年与夏洛特·德·蒙莫朗西(Charlotte of Montmorency)结婚,又拥有了蒙莫朗西公爵爵位,然而这位新的亲王夫人早就吸引了国王亨利四世,孔代无奈那妻子送往国外,然后自己也离职出逃。以躲避国王的愤怒。
亨利四世遇刺后,他在1610年返回法国,并同其他贵族竞相向摄政太后玛丽·德·美第奇提出种种要求,在遭到拒绝后,以公开叛乱相要挟。当王太后坚持要路易十三娶西班牙公主时,孔代召集大贵族和新教徒反对太后和她的宠臣孔契尼,他虽然没能阻止这场婚姻,但迫使太后在1616年5月给了他一大笔钱和领地作为交换,但9月太后就接受亲信的建议把他关在牢房三年,从此他效忠于王室。
1620年攻打叛乱贵族,1621—1629年攻打胡格诺派,并在边境战役中作战直到1638年入侵西班牙遭到惨败。所获赏赐包括:对勃艮第的统治以及其内兄被没收的大部财产。在奥地利的安娜摄政期间,他支持红衣主教马萨林。
孔代亲王第四
路易二世·德·波旁(Louis II de Bourbon,4me prince de Condé,外号为“大孔代”le Grand Condé,1621年9月8日—1686年11月11日)法国军事家和政治家,孔代亲王和昂基安公爵,孔代家族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他是17世纪欧洲最杰出的统帅之一。
大孔代
路易二世·德·波旁是孔代亲王亨利二世·德·波旁之子,母为夏洛特·玛格丽特·德·蒙莫朗西,生于巴黎。童年时在布尔日的耶稣会学校受教育。他在父亲在世时的封号是昂基安公爵。1640年至1641年,年仅20岁的路易参加了法国北部的战役,在战斗中表现勇敢。
在路易的年轻时代,首相黎塞留主宰着整个法国。路易的父亲,第三代孔代亲王亨利极力讨好这位有无限权力的红衣主教;路易因此被迫放弃自己深爱的女子米耶·玛泰·迪·维日昂,而与黎塞留的侄女克莱拉·克莱芒丝结婚,后者是一个年仅13岁的孩子,不仅驼背,而且身材矮小,他们生下的孩子在以后两代中都继承了这个特征,成为家族特征。
1643年在三十年战争后期,昂基安公爵路易受命指挥法军在法国北部与西班牙军队作战。1643年5月19日,路易在罗克卢瓦战役中获胜。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因为路易面对的是长期称霸欧洲的西班牙陆军,而且他的对手都是有经验的将领,而他只是个23岁的青年指挥官。此役终结了西班牙在历史上的陆上优势,标志着法国地面霸权的到来。在一系列胜利之后,路易返回巴黎,直到1644年被派往德国支援在那里作战的法军统帅蒂雷纳。这次他被授予整个军队的指挥权。1645年夏季的战役异常激烈,蒂雷纳被神圣罗马帝国军队的统帅弗朗茨·冯·梅西伯爵击败。但是在北林根的辉煌胜利中,梅西被昂基安公爵打败,本人阵亡。昂基安也多处负伤。1646年,昂基安跟随奥尔良公爵加斯东在佛兰德作战。在加斯东返回巴黎后,昂基安单独指挥战斗,攻克了敦克尔克。
1646年亨利二世·德·波旁去世,路易二世·德·波旁继承了亲王称号。他的政治生涯与法国历史上著名的投石党运动(“福隆德”)紧密联系在一起。孔代的赫赫军功使他成为法国贵族的首领,这些贵族对黎塞留的继承人、年幼的国王路易十四的首相马萨林削弱贵族权力、扩大王室实权的政策十分不满。在马萨林执政时期,孔代又参加了在低地国家的一些战役。
1648年8月,在法院福隆德的关键时期,法国摄政奥地利的安娜(路易十四之母)下令逮捕高等法院的领袖皮埃尔·布鲁塞尔等3人。此举引起民众极度愤怒,8月26日,巴黎发生市民起义,王室与马萨林被迫出逃。9月,奥地利的安娜紧急召回孔代,希望获取他对王室和马萨林政府的支持。孔代十分勉强地同意了这个要求,并在犹豫再三后领导了围攻巴黎的军队。
大孔代亲王的荣归
在法院福隆德结束之后不久,路易二世·德·波旁与王室和马萨林决裂。他的高傲和野心使他非常不受奥地利的安娜欢迎;在安娜的授意之下,1650年1月18日政府逮捕了路易二世·德·波旁及他的主要追随者孔蒂亲王(路易的弟弟)和隆格维尔公爵。孔代的其他支持者,包括蒂雷纳等人成功出逃。出逃的贵族领袖们积极策划营救亲王等人,他们实际已经开始造反,从而拉开了亲王福隆德的序幕。隆格维尔公爵夫人(路易的妹妹)与法国的敌人西班牙谈判以期获得援助;路易的妻子、年幼的孔代王妃的身边集结起一支军队占领了波尔多。妇女们的积极活动取得了一定效果:1651年1月,奥地利的安娜释放了被关押在勒阿弗尔的孔代等三人。孔代获释后即与西班牙结盟向宫廷和马萨林挑战。这次他难以获得人们的支持,王室和前法院福隆德成员被迫联合反对孔代,混乱的内战开始。1652年7月2日在巴黎圣安托万区,孔代与蒂雷纳(此时已站到王室一边)这两位当时最伟大的将领展开决战。孔代被蒂雷纳所压制,几乎陷入绝境;只是因为他的同党、奥尔良公爵的女儿说服巴士底狱的大炮倒戈向蒂雷纳开火,孔代才得以重新发动攻势。1652年9月,势单力孤的孔代逃亡西班牙。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授权孔代指挥西班牙军队与法国作战,并把卢森堡
大孔代雕像
赐封给他。他取得了很多胜利,但不久就被蒂雷纳阻止。1658年6月14日在敦克尔克附近,孔代被蒂雷纳彻底击溃,后者得到了英国护国主克伦威尔的民军的有力支援。西班牙被说服与法国议和,在1659年比利牛斯和约中,孔代获得了已经亲政的路易十四的宽恕,于是他又开始为法国效力了。孔代在1667年~1668年的遗产争夺战争中表现耀眼,他与蒂雷纳的再度组合令人望而生畏。
1673年,波兰贵族一度希望选择孔代为波兰国王。但是路易十四猜忌孔代的一切业绩,最终把这个建议否决了。不久孔代又被卷入低地国家的事务,在法荷战争中指挥法国军队。1674年,路易二世·德·波旁完成了他的最后一次伟大胜利(在塞纳夫战役中击败奥兰治亲王威廉三世)。
路易二世·德·波旁常常被评价为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军事家。他的战术意识很强,但在战略方面略逊于蒂雷纳。孔代善于独立思考,既不听命于上帝的教诲,也无视王室的权威;很有文化教养,获得莫里哀和拉辛的支持。
孔代亲王第五
亨利三世·德·波旁(1643年7月29日—1709年4月11日),大孔代的长子,曾随父征战。1646年成为当甘公爵,在投石党运动期间,他随母亲颠沛流离,后又随父流亡异域。1659年返回法国。1663年与巴伐利亚的安娜结婚,此时也被提名为波兰王位的候选人。其父有意培养他从事军务,但他志不在此。1686年其父去世后,他主要扩建装修孔代家族的别墅尚蒂依城堡。他对科学艺术颇有兴趣,但行为怪异,晚年精神失常。
孔代亲王第六
路易三世·德·波旁(Louis III of Bourbon,1668年11月10日—1710年3月4日),1709年他父亲亨利三世去世后承袭爵位。但不能采用亲王称号,因孔代家族不再享有王族亲王爵位,乃继续称为波旁公爵。在法荷战争中功勋卓著。他身材矮小,头大面黄,为人狠毒,声名狼藉。但作为军人,作战勇敢,尤以在施泰因科克之战和内尔温登战役中名震于世。世称公爵大人,1685年他与路易十四的私生女南特小姐结婚。
孔代亲王第七
路易·亨利一世·德·波旁(Louis Henri Joseph,1692年8月18日—1740年1月27日),路易三世·德·波旁之子。路易十四世死後成为波旁公爵,任大摄政王,1723年12月奥尔良公爵去世,他作为王族最年长者出任首相(1723~1726),在情妇的影响下,他任命迪维尔内为财政顾问,而迪韦尔内试图增税引起普遍不满。他采取严厉的镇压措施。这使他的政权更加失去人心。为防止路易十五一旦死去而王位落入奥尔良支系的手中,他取消了路易与西班牙公主玛丽亚娜的婚姻,理由是玛丽亚娜年幼,无法生子。1725年,他将波兰废王之女玛丽·莱辛斯卡许配给路易,此举引起西班牙的敌意,导致西班牙和奥地利两国结盟,1726年路易十五罢免了他,任命老师弗勒里主教为首相。
孔代亲王第八
路易·约瑟夫·德·波旁(Louis Joseph of Bourbon or Louis V,1736年8月9日—1818年5月13日),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流亡亲王,波旁公爵的独生子,父亲死(1740)后继承亲王爵位。1753年与戈德里弗里德结婚。
他从小接受军事教育,曾在七年战争中服役,1789年巴士底狱失陷后,他是最先流亡国外的亲王之一。1791年在沃尔姆斯定居,开始招募流亡贵族组成“孔代军”。并参加1792-1796年的反革命战役。1797年法奥签订和约,他去俄国。1799年他为俄国效劳。第二年投奔奥地利,1801年又去英格兰。1814年回国,4年后死于巴黎。
孔代亲王第九
路易六世·亨利·约瑟夫·德·波旁(Louis Henry II of Bourbon or Louis VI,1756年4月13日—1830年8月30日),孔代亲王的最末一代(1818—1830)。
1770年与奥尔良的路易-玛丽·泰雷莎(1750~1822)结婚,1772年生下儿子当甘公爵(Louis-Antoine-Henri de Bourbon-Condé, duc d'Enghien,1772—1804),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他随父携子流亡。1795年到达英格兰。为阿图瓦伯爵(以后的查理十世)的旺代远征做准备。1804年法国保皇党刺杀拿破仑失败,拿破仑命搜捕党羽,并且派兵出境,绑架路易十六可能继承人当甘公爵路易·安东·亨利·德·波旁-孔代,途中被处决,从而粉碎了拿破仑与波旁王族之间的一切和解希望。1814年返回法国,出任骑士团团长,百日期间试图在安茹组织抵抗。第二次复辟前逃到西班牙。1818年其父去世,他继承但未采用孔代称号。1830年查理十世在七月革命被推翻后,他在宏伟的圣勒庄园卧室内悬梁自尽。关于死因,有人说是对前途绝望,也有人说是他的情妇图谋他的财产进行的谋杀。他没有别的兄弟或近支堂兄弟,孔代家族在1830年他死后绝嗣,产业遗赠奥马尔公爵
孔代亲王的基本介绍相关文章:
1.三十年战争的简介
3.博罗季诺战役简介
孔代亲王的基本介绍
上一篇:奥尔良公爵的基本介绍
下一篇:约克公爵的基本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