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古代乐器文化
音乐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中乐器作为音乐的载 体和工具也随着音乐的博大精深而异彩纷呈。汉字做为文化的基因,与乐器也有着联系。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汉字与古代乐器文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汉字与古代乐器文化
一 中国音乐乐器的时代演变
1.凸显的灵光——史前的乐器
这个时候的乐器有木鼓,埙,摇响器,骨笛,骨哨。比较简单,粗燥。
埙,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大约有7千年的历史。 在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都发现了这种乐器。埙的制作十分简单,用泥土捏成形状,在上面开孔,然后放进火里烧制。埙大部分为土质,也有骨质和石质的。埙的最大特点是有震撼力,很长时间以来,埙是在旷野上演奏的,后来才慢慢进入宫廷。“埙唱而篪和”,是儒家“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在音乐上的集中反映。而埙给人感觉舒缓平和,符合这一点。
2.古老的见证——夏商周时期
夏代有一定的提高,但从出土文物看不是很明显。
商代乐器使用最普遍的就是编钟和石磬。此外也有仿木鼓,竹制乐器。 周代盛行礼乐制度,乐器种类更加丰富,已有七十多种,并分八音。在周雅乐中,舞蹈,器乐,歌唱往往分别进行。而规格最高的金奏,则是钟,鼓,磬一起配合的。
3.稚拙的创造——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
春秋战国依旧盛行钟鼓之乐,并且盛行笙瑟组合一起的丝竹乐。《诗经》的风雅颂与乐器的关系:
頌——琴,磬,钟等。 雅——琴,瑟,笙等 风——主要有琴。
4. 超凡的睿智——秦汉时代时期的乐器
秦汉后,钟和磬的地位逐渐为竽和瑟代替。瑟达到高峰,琴得到发展,筝也与东汉末发展起来。此外流行的还有笛,笳,筑,箜篌,秦汉时代出现了琵琶 。 5.锐意改革——魏晋时期的乐器
琵琶有几种种类。西域的音乐不断传入。 6.广博的吸纳——隋唐时期的乐器 西域文化进一步交流,,弹奏类乐器的到空前的发展。 7 . 宋元时期的乐器
拉弦琴的发展并广泛适用, 8.精湛的博采——明清时期的乐器
民间乐器队伍基本已经成熟,弓弦乐器的传入和发展促进了戏曲的发展,形成了按弹奏方法进行四类划分的方法。明清时期,西洋乐器传入,明代利玛窦将一架击弦古钢琴贡入皇宫。 二 乐器分类
从现代来看,古代的乐器经过几千年的吸收和演变,按照演奏方式分为四类:拉弦乐器,以二胡,京胡,高胡为代表。吹管乐器笛子、箫、笙、唢呐等为代表。打击乐器以堂鼓、铜鼓、排鼓、钹等为代表。弹拨乐器以琴、琵琶、扬琴等为代表。
古代有“八音”的说法,八音是指八种乐器:金、石、土、木、竹、丝、匏、革。按材质区分乐器,即为:青铜、石头、陶器、木头、竹子、蚕丝、葫芦和皮革制成的乐器.
三.乐器举例
1.以金为材质的钟
首先用青铜的乐器不少,在中国乐器史上不得不提的是编钟了。
钟, 古代打击乐器,把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组成,用小木槌击奏。不同的钟音质和音高不同,敲击之下形成音乐。各时代形制大小不一,枚数也不同 盛行于青铜时代,这与当时乐律学、声学和青铜冶铸技术的高度发达分不开。由于青铜钟质料坚实和耐腐蚀,至今虽已历经两三千年,仍能给我们留下古代真实的音响。
最著名的莫过于曾侯乙编钟 , 是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乐器。共六十四件,分三层悬挂在曲尺形钟架上。上层悬挂钮钟三组,十九件;中下两层各悬挂甬钟三组,四十五件。最小者通高20.4厘米,重2.4公斤;最大者通高153.4厘米,重203.4公斤。总重量2500公斤以上。 中下层立柱为六个青铜佩剑武士。全套编钟气势雄伟、场面壮观。 此编钟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钟在古代不仅是乐器,还是地位和
权力象征的礼器。王公贵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种仪典、宴飨与日常燕乐中,广泛使用着钟乐。
秦汉时期,周朝以来的礼乐制度彻底崩溃,先秦钟磐之乐的繁荣局面也结束了,双音编钟的制作随之消失。
随着佛教、道教的兴起,东汉之后,寺庙、道观使用佛钟(又称梵钟)和道钟。 秦汉以后的历代皇帝为恢复周礼古制,也铸造雅乐所用的钟、镈。如南北朝时期,南梁武帝演奏雅乐所用钟磐。
根据清代陈昌治的《说文》刻本
【卷十四】【金部】鐘樂鐘也。秋分之音,物穜成。从金童聲。古者垂作鐘。銿,鐘或从甬。職茸切
字形演变
造字解释:
童即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被刺瞎的小男孩,鐘 ,早期金文,(被
刺瞎双目的无法跑跳的小男孩)+
(金属)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因而钟这种乐器在汉字文字的发展史上有很重要的作用。
文章中记载的钟的音乐。
细钧有乐,钟兑音也。——《国语·周语》 钟音之器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2.以土为材质的
缶都是以土为材质的代表乐器。《说文》中是这样解释的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因而来源就是古人宴会喝酒,尽兴之时便敲打起器皿而歌之。 在2004年无锡鸿山的越国贵族墓发掘中,考古人员在大墓甬道壁龛中发现了由五百多件组合乐器组成的陪葬坑,其中有三件盆状的青瓷乐器。经功能分类和专家认定,这便是秦王渑池会上被迫一击的“缶”。
缶在2008年奥运会上作为序曲一展风采。2008尊的缶,演员击缶而歌,吟诵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发出动人心魄的声音。
不过事实上缶并不是地位很高的乐器,与编钟的地位是没法相提并论。一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两个主要涵义:一是下层人民最下等的娱乐,二是葬礼场合表示悲伤的礼节。 据《墨子·三辩》中记载:“昔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瑟之乐;农夫春耕夏耘,秋殓冬藏,息于瓴缶之乐。”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时森严的等级制度,“击缶”“鼓盆”只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娱乐。 《周易·离》九三爻辞载:“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耄之嗟,凶。”意思是说,在太阳西沉时的光辉下,不叩击瓦器而歌唱,那么垂暮老人会嗟叹的,这是一个凶兆。这反映了当时一个民间习俗:对即将去世的老人,人们要鼓缶唱歌,以安抚老人,祝愿将死者顺风顺路。战国时期的庄子妻死,鼓盆而歌,则进一步将鼓盆走向丧礼。
即今天许多农村的丧葬仪式中,那个孝子出殡时的摔瓦盆。 缶在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故事是,蔺相如一战成名的渑池之会。 缶字的字形
缶 卷五 缶部
瓦器 所以盛酒口,秦人鼓之以节歌,凡缶之属皆从缶。方九切
甲骨文中: 上部的 ; 金文中杵棒变化,
丝制乐器:琴瑟 3.瑟
据文献记载,琴瑟为伏羲发明,两个琴都是有梧桐木制成的,带有空腔。
瑟有25弦,高音区清脆、中音区明亮、低音区浑厚,饱满是瑟的特征之一,瑟音域宽广,可独奏,合奏。与现代的古筝弹奏手法比较像。瑟在当时主要用作背景音乐,幕后屏风演奏。 曾侯乙墓共出土瑟十二具,多用榉木或梓木斫成,全长约
150至170、宽约40厘米。通体髹漆彩绘,色泽艳丽。
有关瑟的诗词: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土女。
瑟的字形:
瑟 琴部,庖牺氏所作弦乐也,古文,瑟。
瑟,金文
,表示一种以陶器为共鸣箱
的乐器,后变为用木作共鸣箱。篆文,
4.琴:
琴发明于伏羲时代, 为五弦之琴 ,以具宫商角征羽之音。
琴的最初功能不是欣赏,娱乐,而是和巫术有着密切的关系。记载有“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蓄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琴,以来阴气,以定群生”《吕氏春秋》。昔日大禹治水为了调动人心,于是操起琴,奏出模拟流水的声音,象征洪水已经被驯服,正乖乖的顺着河道流走。后来慢慢变为文人琴乐,琴比瑟的地位高,它是在会客的时候弹奏,并且在弹奏的时候,别人会静心听。
关于琴的故事有伯牙子期的知音之美谈。著名的琴曲有《高山》,《流水》,《阳春》《白雪》。古琴艺术在山东源远流长,早在二千多年前,它便在齐鲁各国宫廷和民间广泛流传。有不少的臣士因为琴弹得好而被赏识和重用。而孔子就是非常喜欢弹琴。孔子认为,弹琴“中省为节”要温柔,中庸。
到了魏晋时候,“众器之中,古琴最优”的意识已经确立,成为文人专门的乐器。 琴的字形:
禁也。神农所作。洞越。练朱五弦,周加二弦。象形。凡珡之属
皆从珡。
禁者,吉凶之忌也。引申爲禁止。白虎通曰。琴,禁也。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
篆文;j简化了特征,用两个代表弦枕和丝线,用表示音箱。
人们用音乐叙事, 用音乐抒情。音乐依托着语言文字,但又超越语言文字。音乐是生命体验的依托,所谓知音者,不仅仅是能听得懂音乐的起伏,走势,最重要的莫过于面对大千世界的物相,能够获得一种发自内在生命所体认的共识。文字又何尝不是这样,不仅能看出纸面上所达的,还能看穿纸张后面所承载的深刻内涵。中国音乐文化的生命力是否长久,取决于主体追寻生命的自由度和中国音乐什么的深广度。当下纷繁的世事,期待着今人的在心灵深处,物质能“带着诗意的感性光辉对人全身心发出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