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公主出嫁
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的称谓。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代公主出嫁称,希望能帮到你。
古代公主出嫁
适 形声字。本义是往,至。旧时指女子出嫁。如《孔子家语·本命》:“女年十五许,有适人之道。”再如《孔雀东南飞》:“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已适”指已嫁出,“重适”则指改嫁。归 形声兼会意字,本义为女子出嫁。如:“秦伯归五女。”至于女子出嫁何谓为“归”,孔颖达《疏》有云:“女人……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也。”意指女子出嫁至夫家犹如回家。此词在高中教材中出现过,明代归有光之《项脊轩志》有云:“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出阁 阁,闱阁。古时称公主出嫁。元稹《七女封公主制》:“虽稂华可尚,出阁未期,而汤沐先施,分封有据。”后为女子出嫁的通称。
公主是皇帝的女儿。公主出嫁又称“出降”、“下嫁”或“厘降”;额驸娶公主则称“尚”某公主。因为公主是“金枝玉叶”,地位比其夫(额驸) 要高。
公主婚礼主要由指婚、纳彩、出降、合卺、归宁等礼仪组成。 指婚之日,宗人府管理大臣将所选额驸带至乾清门东阶下,宣旨:“今 以某公主择配某人。”额驸跪拜接旨。指婚后,额驸家择吉日向皇家行纳采 礼(又称“一九礼”)。届时额驸送彩礼至午门外恭进。据《大清会典事例》 载,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以前,彩礼为“驮一、马八”;后改为“羊九 只”。纳采次日,皇帝于中和殿、保和殿悬彩设宴,款待额驸及其男性族人。
额驸等先至慈宁宫外向太后行礼,再至保和殿向皇帝行礼,然后入宴。席间 演奏吉祥乐曲。宴毕,额驸等还要到皇后宫外向皇后行礼。同日,太后在慈 宁宫宴请额驸族中女眷,皇后率皇贵妃、妃嫔等与宴。
出降前一日,内务府官员率銮仪校抬送公主嫁妆至额驸家,额驸要率族人于乾清门外行三跪九叩礼迎接。嫁妆送到后,由内务府管领命妇负责陈设。随同嫁妆送至额驸家的还有一名“试婚格格”(格格,满语小姐之意)。试婚格格由皇太后或皇后于宫女中选择精明貌美者充当,任务是在公主出降前先行与额驸同床试婚,以查验额驸有无隐疾和性生活情况等;试婚后即遣人将查验结果回报宫中。如无异常,公主出降便按期举行;反之,则另议。 试婚格格在公主出降后一般留作额驸的侧室,少数也有做公主女侍的。试婚之仪是清宫特有的习俗。此举仅限于皇家公主下嫁,其他王公贵族禁行。
公主出降这天,额驸家将准备好的“九九礼”抬至午门恭纳。礼品为鞍马18匹、甲胄18副、马21匹、驮6匹、宴桌90席、羊81只、乳酒和黄酒45瓶。受礼后,皇帝、皇太后分别于太和殿和慈宁宫宴请额驸家男女族人。但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起,出降日的九九礼及筵宴均被废止。
准备出降的公主身穿吉服;吉时到,先至皇太后、皇帝、皇后前依次行告别礼;如系妃嫔所出,再向生身妃嫔行礼。然后,公主在命妇引导下升舆出宫,赴额驸府邸。公主乘舆由内务府校尉抬行。其前有仪仗开道;其后,送亲福晋、夫人、命妇等乘舆随行;最后是护送的骑马军校。送亲队伍浩浩荡荡。至额驸府邸后,额驸父礼男宾于外厅,额驸母礼女宾于中堂,公主与
额驸于洞房行合卺礼。礼毕众退。
归宁是婚礼的最后一项仪式。婚后第9日,公主偕额驸入宫拜见太后、皇帝、皇后等,依次行谢恩礼。其日宫中少不得还要大张筵宴,热闹一番。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