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发明>

乌龙茶的发明介绍

时间: 邱惠844 分享

  乌龙先为地名,后为茶树品种名。五口通商前后,我国茶叶出口欧美,武夷茶独树一帜,始有“乌龙茶”名之称,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乌龙茶的发明介绍,希望你喜欢。

  乌龙茶的发明

  世界出现了新的产茶大国(如印度、斯里兰卡等),国际市场对于茶叶的分类也遂被普遍采用,这已是定论。但乌龙茶的制茶工艺源远流长。它师承北苑龙团凤饼而追求“真香”,于明末清初汲取各地采制工艺精华,在武夷山创造发明了“做青”工艺,制作武夷岩茶。武夷岩茶即是乌龙茶的始祖,其主要论据见诸下列史籍和方志记载:

  1734年版陆廷灿《续茶经》载:“凡茶见日则味夺,惟武夷茶喜日晒。武夷造茶,其岩茶以僧家所制者最为得法。至州茶中于采回时逐片择其背上有白毛者,另炒另焙,谓之白毫,又名寿星眉;摘初发—旗未展者,谓之莲之心”。

  《续茶经》引述1717年王草堂《茶说》:“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俟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阳羡介片,只蒸不炒,火焙以成;松萝龙井,皆炒而不焙,故其色纯。独武夷炒焙兼施,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也。茶采而摊,摊而lù,香气发越即炒,过时不及皆不可。即炒即焙,复拣去老叶枝蒂,使之一色。”

  1808年《崇安县志》载阮文锡(释超全)《武夷茶歌》:“景泰年间茶久荒,……嗣后岩茶亦渐生,山中籍此稍为利,……谷雨期届处处忙,两旬昼夜眠餐废,……凡茶之候视天时,最喜天晴北风吹,若遭阴雨风南来,色香顿减淡无味,近时制法重清漳,漳芽漳片标名异,如梅斯馥兰斯馨,大抵焙得候香气,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

  1751年董天工《武夷山志》记载:“茶之产不一,崇建延泉,随地皆有,唯武夷为最。它产皆寒,此独性温,其品分岩茶洲茶,附山为岩,沿溪为洲,岩为上品,洲次之。采摘烘焙,须得其宜,然后香味两绝。第岩茶反不甚细,有小种、花香、工夫、松萝诸名,烹之有天然真味,其色不红。……至于莲心白毫,紫毫雀舌,皆以外山洲茶初出嫩芽为之,虽以细为佳,而味实浅薄。若未宋树,尤为稀有”。

  以上文献记载了当时武夷产茶因地理差别而有岩茶、洲茶之分;还因采摘标准的不同和加工工艺的差别而导致品质之悬殊。显而易见,“莲心白毫”当是绿茶制法,而“岩茶”从其鲜叶原料的“反不甚细”和成茶品质的“烹之有天然真味,其色不红”,说明它有别于绿茶的采摘标准和质量标准。进而从“果青”、“

  lù青”和炒焙过程的记载加以分析,则当时武夷岩茶的“做青”工艺业已形成。若再以《武夷茶歌》“谷雨期届处处忙,两句昼夜眠餐废”和“凡茶之候视天时,最喜天晴北风吹,苦遭阴雨风南来,色香顿减淡无味”等句所描述的岩茶生产季节和制茶的气候要求相对照,则与现代闽北、闽南乌龙茶产区所谓“天、地、人”的做青工艺和经验,显然是一脉相承的。

  上述史料还说明:所谓“工夫”和“小种”等历来就是武夷岩茶固有品名,且沿用至今。这又可从乌龙茶的传统销售区——闽南、粤东和台湾的有关品饮“工夫茶”的史料记载得到印证。如:

  袁枚(1716-1798年)《随园食单》:“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斗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香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异。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

  1832年《厦门志》载:“俗好嗓茶,器具精小,壶必曰孟公壶,杯必曰若深杯。茶叶重一两,价有贵至西、五番银者。文火煎之如暖酒然。以饷客,客必辨其色香味而细啜之,否则相为嗤笑。名曰工夫茶,或曰君谟茶之讹。此夸彼竟,遂有斗茶之举”。

  1762年乾隆《龙溪县志》:“灵山寺茶,俗贵之,近则远购武夷茶,以五月至,至则斗茶。必以大彬之罐,必以若深之杯,必以大壮之炉,凡烹茗以水为本,火候佐之,穹乡僻壤多耽此者,茶之费,岁数千”。

  1845年梁章钜《归田琐记》载:“今城中州府官廨及富豪人家,竞尚武夷茶,最著者曰花香,其由花香等而上者曰小种而已。即泉州、厦门人所讲工夫茶”。

  1986年郭柏苍《闽产录异》载:“闽诸郡皆产茶,以武夷为最。即泉漳台澎人所称工夫茶”。

  1801年俞蛟《潮嘉风月记》:“今(潮州)舟中所尚者惟武夷,极者每斤白镪二枚六,蓬船中食用之奢,可想见焉”。

  1899年张心泰《粤游小识》曰:“潮郡尤嗜茶,其茶有大焙、小焙、小种、名种,奇种、乌龙诸名色,其名曰工夫茶”。

  1918年连横《台湾通史》载:“嘉庆时(1796-1820),有柯朝者归至福建,始以武夷之茶,植于桀鱼坑,遂互相传植”。在《雅堂文集》中又说:“台人品茶与中土异,而与漳泉潮相同。盖台多三州人,故嗜好相似。敬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深,三者为品茶之要。武夷之茗,厥种数十,各以岩名。三州之人嗜之,它处之茶不可饮也。”

  乌龙茶名称来源

  乌龙茶的名字来源有很多传说

  大致有四种来源可能:一为产地说;二为茶树品种而来;三为制茶之人名称而来;四以茶叶形态色泽而来。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茶园主人去看快晒好的茶叶,发现那里有一条乌龙。他吓坏了,过了几天才敢回来看。茶叶在这几天太阳之下氧化,不再是以前的绿茶,但是浓香可口。主人从此叫它乌龙茶。

  也有说最先发明乌龙茶制法之人名字叫苏龙(因人长得黑,人称乌龙),所以茶因人而得名。

  其实乌龙茶名字应该还是来源于茶叶的形态,茶叶在晒、炒、焙加工之后,色泽乌黑,条索似鱼(比作龙)。在水中泡开,叶片似卷似曲,色泽乌青,有如乌龙入水。故而得名。不论由地名而来还是由茶树品种名而称的乌龙茶,只要制法相同的,均通称为乌龙茶,包括乌龙品种及其他著名品种,如铁观音、大红袍等。

  乌龙茶历史溯源

  乌龙茶的产生,还有些传奇的色彩,据《福建之茶》、《福建茶叶民间传说》载清朝雍正年间,在福建省安溪县 西坪乡南岩村里有一个退隐,也是打猎能手,姓苏名龙,因他长得黝黑健壮,乡亲们都叫他“乌龙”。一年春天,乌龙腰挂茶篓,身背猎枪上山采茶,采到中午,一头山獐突然从身边溜过,乌龙举枪射击但负伤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中,乌龙也随后紧追不舍,终于捕获了猎物,当把山獐背到家时已是掌灯时分,乌龙和全家人忙于宰杀、品尝野味,已将制茶的事全然忘记了。翌日清晨全家人才忙着炒制昨天采回的“茶青”。没有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鲜叶,已镶上了红边了,并散发出阵阵清香,当茶叶制好时,滋味格外清香浓厚,全无往日的苦涩之味,并经心琢磨与反复试验,经过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终于制出了品质优异的茶类新品——乌龙茶。安溪也遂之成了乌龙茶的著名茶乡了。

  乌龙茶的前身——北苑茶 乌龙茶起源于福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乌龙茶的形成与发展,首先要溯源北苑茶。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贡茶,也是宋代以后最为著名的茶叶,历史上介绍北苑茶产制和煮饮的著作就有十多种。北苑是福建建瓯凤凰山周围的地区,在唐末已产茶。据《闽通志》载,唐末建安张廷晖雇工在凤凰山开辟山地种茶,初为研膏茶,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已产制龙凤茶,宋真宗(998年)以后改造小团茶,成为名扬天下的龙团凤饼。当时任过福建转运吏,监督制造贡茶的蔡襄,特别称颂北苑茶,他在1051年写的《茶录》中谈到“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续诸焙所产者味佳。”北苑茶重要成品属于龙团凤饼,其采制工艺如皇甫冉送陆羽的采茶诗里所说:“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要采得一筐的鲜叶,要经过一天的时间,叶子在筐子里摇荡积压,到晚上才能开始蒸制,这种经过积压的原料无意中就发生了部分红变,芽叶经酶促氧化的部分变成了紫色或褐色,究其实质已属于半发酵了,也就是所谓乌龙茶的范畴。因此,说北苑茶是乌龙茶的前身是有一定科学根据。

乌龙茶的发明介绍相关文章:

1.乌龙茶的资料介绍

2.台湾乌龙茶的资料简介

3.乌龙茶的茶道发展历史

4.外国茶文化的基本介绍

5.冻顶乌龙茶的介绍

乌龙茶的发明介绍

乌龙先为地名,后为茶树品种名。五口通商前后,我国茶叶出口欧美,武夷茶独树一帜,始有乌龙茶名之称,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乌龙茶的发明介绍,希望你喜欢。 乌龙茶的发明 世界出现了新的产茶大国(如印度、斯里兰卡等),国际市场对于茶叶的分类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艾灸疗法的发明介绍
    艾灸疗法的发明介绍

    艾灸疗法的起源 早在远古时代。艾灸历史源远流长,有资料显示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无论艾灸疗法起源于何时,至

  • 水密隔舱的发明介绍
    水密隔舱的发明介绍

    水密隔舱是一项重要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这一种船舶结构是汉族劳动人民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它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

  • 燧人氏的十大发明介绍
    燧人氏的十大发明介绍

    燧人氏在民间传说中是三皇之一,他最伟大的功绩是发明了钻木取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他最擅长的事情是发明,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

  • 结绳记事发明介绍
    结绳记事发明介绍

    结绳记事是文字发明前,人们所使用的一种记事方法,在《易.系辞下》中有记载,结绳即在一条绳子上打结,其意图是用来计数或者记录事件发生点,以便

3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