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典故>

擒贼先擒王的的典故故事

时间: 邱惠844 分享

  擒贼先擒王是在两军对战中,如果把敌人的主帅擒获或者击毙,其余的兵马则不战自败。比喻在解决事情上抓住关键,解决主要矛盾,其他的细节便可以迎刃而解。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擒贼先擒王的的典故故事,希望你喜欢。

  擒贼先擒王的的典故

  唐朝安史之乱时,安禄山气焰嚣张,连连大捷,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派勇将尹子奇率十万劲旅进攻睢阳。御史中丞张巡驻守睢阳,见敌军来势汹汹,决定据城固守。敌兵二十余次攻城,均被击退。尹子奇见士兵已经疲惫,只得鸣金收兵。晚上,敌兵刚刚准备休息,忽听城头战鼓隆隆,喊声震天.尹子奇急令部队准备与冲出城来的唐军激战。而张巡“只打雷不下雨”,不时擂鼓,象要杀出城来,可是一直紧闭城门,没有出战。尹子奇的部队被折腾了整夜,没有得到休息,将士们疲乏已极,眼睛都睁不开,倒在地上就呼呼大睡。这时,城中一声炮响,突然之间,张巡率领守兵冲杀出来.敌兵从梦中惊醒,惊慌失措,乱作一团。张巡一鼓作气,接连斩杀五十余名敌将,五千余名士兵,敌军大乱。张巡急令部队擒拿敌军首领尹子奇,部队一直冲到敌军帅旗之下。张巡从未见过尹子奇,根本不认识,他又混在乱军之中,更加难以辨认。张巡心生一计,让士兵用秸秆削尖作箭,射向敌军。敌军中不少人中箭,他们以为这下玩了,没有命了。但是发现,自己中的是秸秆箭,心中大喜,以为张巡军中已没有箭了。他们争先恐后向尹子奇报告这个好消息。张巡见状,立刻辨认出了敌军首领尹子奇,急令神箭手、部将南霁云向尹子奇放箭。正中尹于奇左眼,这回可是真箭只见尹子奇鲜血淋漓,抱头鼠窜,仓皇逃命。敌军一片混乱,大败而逃。

  明英宗宠幸太监王振,王振是个奸邪之徒,侍宠专权,朝廷内外,没有人不害怕他。当时北方瓦剌逐渐强大起来,有觊觎中原的野心。王振拒绝了大臣们在瓦剌通往南方的要道上设防的建议,千方百计讨好瓦剌首领也先。公元1449年,也先亲自率领大军攻打大同,进犯明朝。明英宗决定御驾亲征,命王振为统帅。粮草没有准备充分,五十万大军仓促北上。一路上,又连降大雨,道路泥泞,行军缓慢。也先闻报,满心欢喜,认为这正是捉拿英宗平定中原的大好时机。等明朝大军抵达大同的时候,也先命令大队人马向后撤退。王振认为瓦剌军是害怕明朝的大部队,畏缩而迅,于是下令追击瓦剌军。也先早已料到,已派骑兵精锐分两路从两侧包围明军。明军先锋朱瑛、先晃,遭到瓦剌军伏击,全军覆没。明英宗无可奈何,只得下今班师回京。明军撤退到土木堡,已是黄昏时分。大臣们建议,部队再前行二十里,到怀来城凭险拒守,以待援军。王振以千辆辎重未到为理由,坚持在土木堡等待,也先深怕明军进驻怀来,拒城固守,所以下令急追不舍。在明军抵达土木堡的第二天,就趁势包围土木堡。土木堡是一高地,缺乏水源。瓦剌军控制当地唯一水深—一土木堡两侧的一条小河。明军人马断水两天,军心不稳。也先又施—计,派人送信王振,建议两军议和。王振误以为这正是突围的好时机,他急令部队往怀来城方向突围。这一下正中也先诱敌之计,明军离开土木堡不到四里地,瓦剌军从四面包围。明英宗在乱军中,由几名亲兵保护,几番突围不成,终于被也先生擒。王振在仓皇逃命时,被护卫樊忠一锤打死。明军没有了指挥中心,溃不成军,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擒贼先擒王的的典故来源

  擒贼擒王,语出唐代诗人杜甫《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民间有“打蛇要打七寸”的说法,也是这个意思,蛇无头不行,打了蛇头,这条蛇也就完了。此计用于军事,是指打垮敌军主力,擒拿敌军首领,使敌军彻底瓦解的谋略。擒贼擒王,就是捕杀敌军首领或者摧毁敌人的首脑机关,敌方陷于混乱,便于彻底击溃之。指挥员不能满足于小的胜利,要通观全局,扩大战果,以得全胜。如果错过时机,放走了敌军主力和敌方首领,就好比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擒贼先擒王诗句介绍

  本词出自杜甫的,《前出塞》一共九首,以其六最为著名,其原诗为: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拼音】:qín zéi xiān qín wáng

  【解释】: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也比喻做事首先要抓关键。

  【出自】:唐·杜甫《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擒贼先擒王的的典故故事相关文章:

1.擒贼先擒王有什么成语典故

2.三十六计擒贼擒王的故事

3.后患无穷的典故

4.焚膏继晷有什么成语典故

5.树倒猢狲散的典故是什么

擒贼先擒王的的典故故事

擒贼先擒王是在两军对战中,如果把敌人的主帅擒获或者击毙,其余的兵马则不战自败。比喻在解决事情上抓住关键,解决主要矛盾,其他的细节便可以迎刃而解。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擒贼先擒王的的典故故事,希望你喜欢。 擒贼先擒王的的典故 唐朝安史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哀鸿遍野的典故由来
    哀鸿遍野的典故由来

    哀鸿遍野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还比作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哀鸿遍野的典故由来,希望你

  • 漆身吞炭的典故由来
    漆身吞炭的典故由来

    漆身吞炭,典出《战国策赵策一》。战国时,豫让受知于智伯。豫让为报知遇之恩,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改变声音形貌,矢志复仇,事败而死。比喻舍身

  • 坐怀不乱的典故由来
    坐怀不乱的典故由来

    坐怀不乱形容男子在两性道德方面情操高尚,作风正派。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坐怀不乱的典故由来,希望你喜欢。 坐怀不乱的典故 关于坐怀

  • 孙叔敖举于海的典故由来
    孙叔敖举于海的典故由来

    孙叔敖举于海的典故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孙叔敖举于海的典故由来,希望你喜欢。 孙叔敖举于海的典故 原文

6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