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典故>

淝水之战典故_淝水之战的故事

时间: 蓝俊22 分享

  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你对于淝水之战的典故知道的有多少呢?接下来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淝水之战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淝水之战典故

  太元八年(383年)五月,桓冲倾10万荆州兵伐秦,以牵制秦军,减轻对下游的压力,苻坚派苻睿、慕容垂、姚苌和慕容暐等人迎战,自己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以弟苻融为先锋,于八月大举南侵。谢安临危受命,以谢石为前线大都督,谢玄为先锋,并谢琰、桓伊等人,领8万兵马,分三路迎击前秦军。十一月,谢玄遣刘牢之以5千精兵奇袭,取得洛涧大捷,秦军折损10名大将,5万主力。十二月,双方决战淝水,谢玄、谢琰和桓伊率领晋军7万战胜了苻坚和苻融所统率的前秦15万大军,并阵斩苻融。淝水之战以晋军的全面胜利告终,然而,晋军的胜利并非因其军队较秦军精良,而是胜在秦军过于轻敌以及传令系统不够完善,当时两军太过靠近淝水岸边,两方无法于陆地上作战,恐将形长期的消耗战,晋军遂要求对方稍微后退以便双方交战,苻坚不顾将领反对下令后退,由于秦军人数过多,导致误传军令,后方军队一退不可收拾,军阵涣散,晋军这才借机趁乱进攻。

  淝水之战历史背景

  中国东晋在淝水(今安徽瓦埠湖一段)击败前秦进攻的战役。东晋太元八年(383),前秦苻坚在统一北方后,强征各族人民,组成90万大军,挥师南下,企图一举灭晋。面对前秦的强大攻势,东晋内部矛盾暂时缓和,一致对敌。宰相谢安沉着指挥,令谢石、谢玄等率8万北府兵开赴淮水一线抗击。十一月,谢玄遣部将刘牢之率精兵5000夜渡洛涧(今安徽洛河),大破秦军前哨,斩梁成等秦将10名,歼敌1.5万。晋以劣势兵力首战告捷,士气大振,于是水陆兼程,直逼淝水东岸。苻坚登寿阳城,见晋军严整,又望八公山(在今安徽淮南西)上草木,以为皆是晋兵,始有惧色。谢玄针对秦军上下离心、各族士兵厌战的情况,及苻坚恃众轻敌又急于决战的心理,遣使要求秦军略向后撤,以便晋军渡河决战。苻坚则想待晋军半渡时用骑兵冲杀,于是下令稍退。然而秦军一退而不可复止,加以在襄阳被俘的晋将朱序趁机大喊秦兵败了,致秦军大乱。晋军乘机抢渡淝水猛烈进攻,大败秦军。溃兵逃跑时闻风声鹤唳,都以为是追兵,因而昼夜奔跑,饥寒交迫,死者十之七八。谢玄乘胜收复洛阳、彭城等地。苻坚身中流矢,单骑而逃。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

  淝水之战战争起源

  前秦的苻坚在夺得帝位(357年),重用汉人王猛之后,国力强大,在相当短的时间之内东灭前燕,南取梁(汉中)、益二州,北并吞鲜卑拔拓氏之后代,西方兼并前凉,远征西域,一统北方。在王猛死前,一直阻止苻坚的南进政策,且劝苻坚不要攻击东晋王朝,因为他认为前秦的国力虽比东晋强,但由于前秦刚刚才统一北方,时机未成熟,加上东晋有长江天险。但一心希望尽早统一中国的苻坚却嗤之以鼻,并说:“区区长江天险算什么?我拥有百万大军,只要我一声令下,叫士兵们把皮鞭投入长江,足可断掉流水了!”,此为成语“投鞭断流”之典故。王猛死后,苻坚认为时机成熟,决定攻击东晋。

  淝水之战战争影响

  中国南北分立的局面继续维持。东晋乘胜北伐,收回黄河以南故土,但不久,因丞相谢安去世和前线主帅谢玄退隐而转为守势。前秦元气大伤,苻坚于公元385年被羌族姚苌所杀,各族纷纷独立,中国北方重新陷入分裂混乱的局面,先后成立了十国。直到439年北魏重新统一北方。而东晋则延续了数十年,直至公元420年被刘裕篡位,改国号为宋;中国的南北朝时代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589年,才被隋文帝统一。

  淝水之战战争意义

  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发生在公元383年(东晋太元八年)8月至12月。这场战争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并给后人留下有意义的历史掌故和历史遗迹。如“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授鞭断流”、“围棋赌墅”等成语,一直脍炙人口。

  秦晋两军隔淝水为阵,谢玄采用激将法,派人对苻融说:要秦军稍向后退,在淝水岸边让出一片战场,以便两军决战。当时秦军诸将都认为应坚守淝水,不让晋军过河。但苻坚却认为可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近而杀之。苻融按照苻坚的命令,号令三军后退,不料命令一下,全军立即骚动,人心惶惶,朱序又在阵后大呼:“秦军败矣!”于是,苻坚的几十万大军不战自溃。

  谢玄指挥八千晋军乘机渡河,挥刀砍杀,秦军争相逃命,苻融企图稳住阵脚,但混乱中马被绊倒,被晋军杀死。秦军大败,自相践踏而死者“蔽野塞川”,侥幸不死者,“弃甲宵遁”听到“风声鹤唳”,以为晋军追到。一路上“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苻坚也身中流矢,舍弃了乘坐,单骑逃回淮北,搜集残部,溃退洛阳,百万大军,只剩十余万残兵了。至此,苻坚南侵的美梦彻底破灭,回到长安,不久也就国灭身亡。而八公山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则成为战争史上的奇观为后人所传颂。

猜你喜欢:

1.淝水之战典故介绍

2.淝水之战中的故事大全

3.草木皆兵成语典故

4.淝水之战的主人公是谁 “淝水之战”中东晋军能以少胜多的原因

5.草木皆兵的典故

淝水之战典故_淝水之战的故事

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你对于淝水之战的典故知道的有多少呢?接下来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防微杜渐典故_防微杜渐是什么意思
    防微杜渐典故_防微杜渐是什么意思

    防微杜渐,防:提防;防止;微:微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起始、发展。在错误、坏事、不良风气等刚刚露苗头时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

  • 反躬自省的典故_反躬自省的意思
    反躬自省的典故_反躬自省的意思

    反躬自省,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那么反躬自省的典故是什么呢?接下来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反躬自省的典故,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反躬自省的典

  • 耳鬓厮磨的典故_耳鬓厮磨的意思
    耳鬓厮磨的典故_耳鬓厮磨的意思

    耳鬓厮磨,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多指男女相恋的亲密情景。大家想知道耳鬓厮磨的典故是什么吗?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耳鬓厮磨的典故,希望大

  • 独木难支的典故_独木难支是什么意思
    独木难支的典故_独木难支是什么意思

    独木难支,比喻个人力量单薄,不能维持住全局。想知道独木难支的典故是什么吗?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独木难支的典故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29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