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典故>

明察秋毫成语典故_明察秋毫成语典故故事

时间: 蓝俊22 分享

  明察秋毫,比喻极其细小的东西。形容眼力好到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事物。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一切,也指视力很好。想知道明察秋毫的典故吗?接下来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明察秋毫成语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明察秋毫成语典故

  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曾在春秋时先后称霸,统领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几百年后,战国时的齐宣王田辟强也想称霸,因此他向孟子请教。齐宣王对孟子说:“您能把有关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讲给我听听吗?”孟子答道:“对不起,我们孔夫子的门徒向来不讲霸主的事。我们只讲王道,用道德的力量来统一天下。”齐宣王问道:“那要有怎样的道德才能统一天下呢?”孟子说:“我听说,有一次新钟铸成,准备杀牛祭钟,您看见好好一头牛,无罪而被杀,心中感到不忍。凭您这种好心,就可以行王道,施仁政,统一天下。问题不在于您能不能,而在于您干不干罢了!比方有人说:‘我的力气能举重三千斤,但举不起一根羽毛;眼力能看清秋天鸟兽毫毛那样细微的东西,却看不见满车的木柴。’您相信这种话吗?”齐宣王说:“当然不相信!”孟子紧接着说:“是呀,不能相信。如今您的好心能用来对待动物,却不能用来爱护老百姓,这也同样难于叫人相信。老百姓之所以不能够安居乐业,是您根本不去关心的缘故。显然,这都是干与不干的问题,而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您问能不能行王道、统一天下,问题也是如此,是不去干,而不是不能干!”

  明察秋毫解析

  [释义] 明:明晰;察:看;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东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语出] 《艺文类聚·慎子》:“离朱之明;察秋毫之末。”

  [辨形] 察;不能写作“查”。毫;不能写作“豪”。

  [近义] 洞若观火

  [反义] 不见薪新

  [用法] 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动宾式。

  [辨析] ~与“洞若观火”有别:~强调观察事物精细;“洞若观火”强调观察事物透彻、深远。

  [例句] ~的开封府包公从不冤枉每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

  [英译] discover the minutest detail in everything

  明察秋毫造句

  1、据说,巴杜伊人凭借着天神的意旨,能够明察秋毫,及时发现所有进入这些村舍的外来人。

  2、老总遇事能明察秋毫,想在他面前耍花样,门都没有!

  3、只有在光学显微镜和神通更广大的电子显微镜相继问世以后,人们才当之无愧地能够”明察秋毫之末”。

  4、明察秋毫的监识人员总能利用微物证据,找到破案线索。

  5、可以说明察秋毫,一个人从我眼前一过,我看得出来他什么性格。

  6、这件抢案由於警方的明察秋毫,使歹徒无所遁形,很快就破案了。

  7、不料办案民警明察秋毫,一眼识破其低级伎俩。

  8、包公办案明察秋毫,宵小歹徒无所遁形。

  9、由此可以看出,企业领袖的身正不是独善其身,需要对下属的不正当之“术”明察秋毫,而且要对已经过去的不正当行为追溯到底。

  10、为了能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必须想办法充分对系统自身的网络安全状态进行明察秋毫,才能有的放矢地化解安全威胁。

  11、他的眼力真可谓是明察秋毫,连掉在地板上的一根头发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12、在警方明察秋毫的侦办下,这件悬案,终於宣告侦破。

  13、这件案子亏得法官明察秋毫,终於真相大白,洗刷了被告的冤情。

猜你喜欢:

1.明察秋毫的成语典故

2.明察秋毫的历史典故

3.明察秋毫开头的成语接龙

4.关于明的四字成语集锦

5.明察秋毫的意思和造句

明察秋毫成语典故_明察秋毫成语典故故事

明察秋毫,比喻极其细小的东西。形容眼力好到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事物。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一切,也指视力很好。想知道明察秋毫的典故吗?接下来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明察秋毫成语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明察秋毫成语典故 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曾在春秋时先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门庭若市典故_门庭若市典故故事
    门庭若市典故_门庭若市典故故事

    门庭若市,指门前像市场一样。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那么门庭若市的典故是什么呢?接下来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门庭若市典故,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 满腹经纶典故_满腹经纶典故故事
    满腹经纶典故_满腹经纶典故故事

    满腹经纶,意思是形容人有才学,有治理国家的才能。那么满腹经纶有哪些典故呢?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满腹经纶典故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满

  • 瞒天过海典故_瞒天过海典故故事
    瞒天过海典故_瞒天过海典故故事

    瞒天过海 :意思是瞒住上天,偷渡大海。比喻用谎言和伪装向别人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在背地里偷偷地行动。那么瞒天过海的典故是什么呢?下面学习啦

  • 马革裹尸典故_马革裹尸典故故事
    马革裹尸典故_马革裹尸典故故事

    马革裹尸是一个汉语词语,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多指军人战死于沙

28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