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典故>

鸿雁传书典故

时间: 蓝俊22 分享

  鸿雁传书,又名飞鸽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接下来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鸿雁传书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鸿雁传书典故

  汉武帝天汉元年,匈奴向汉朝求和,于是,汉武帝就派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苏武接受任务以后,带着使团及丰厚的礼物出发到匈奴。不料,反复无常的匈奴单于不但不感谢,反而受坏人挑唆,把苏武等人扣押起来,要苏武投降。金钱、高官厚禄、冻饿折磨,这些都没能使苏武屈服,他坚决不投降。没办法,单于只好下令将苏武送到北海边上(现在的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去牧羊。并且对苏武说:“等公羊何时生了小羊,就送你回汉朝去!”公羊怎么能生小羊呢?用意十分明白,单于是坚决不放苏武回汉朝了。

  北海一带,荒无人烟,终年白雪覆盖。苏武只能以野鼠洞里的草子充饥。每天,苏武一边牧羊,一边抚弄着出使时汉武帝亲手交给他的旌节,心中深深地怀念着自己的祖国。夜晚睡觉时,他将旌节紧紧抱在胸前。就这样,日复一日,艰苦地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后来,汉武帝死后,汉昭帝即位,匈奴又与汉朝议和,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朝,还谎称苏武已经死了。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千方百计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朝使者,还为使者想出了一个要回苏武的妙计。

  第二天,汉朝使者去见单于,按照常惠的计策对单于说:“你们匈奴既然要诚心跟汉朝结好,就不该再欺骗我们。苏武明明没有死。有一天,我们皇上在上林苑里射猎,射下一只大雁,大雁的脚上系着一条绸子,那是苏武写给皇上的一封信。信里说他在寒冷的北海地方牧羊,你们怎么说他死了呢?大雁能带信,这是天意,你们怎么可以欺骗天呢?”单于听了,不觉大吃一惊,只好承认自己说了谎话,而后又说:“苏武的忠心都感动了飞鸟,难道我们还不如大雁吗?”说完,他立即向汉朝使者道歉,并答应赶快派人把苏武从北海地方找回来。

  苏武回到了阔别二十年的京城长安,汉昭帝接见了他们,还叫他到先帝庙里去拜见汉武帝的灵位,并把那根光秃秃的旌节交还到汉武帝灵前。

  鸿雁传书相关诗句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鸿雁传书诗歌意象

  鸿雁传书“在先秦两汉时期的萌生。自《诗经》始,”雁由人们日常生活的“伙伴”,进而成为诗歌的

  鸿雁传书 托情意象,但没有“鸿雁传书”的影子。《楚辞》有4篇写到雁,屈原的《思美人》中有一句:“因归鸟而致辞兮,羌宿高而难当”。洪兴祖注曰:“思附鸿雁,达中情也”。虽然,屈原自己并没有点明这只“传情”的“归鸟”就是鸿雁,虽然这只归鸟传达的也只是“情”,但是这已经足以启发后来者的思绪,距“鸿雁传书”不远了。

  但是,“鸿雁传书”在汉代诗歌中也只是惊鸿一瞥,唯蔡琰《胡笳十八拍》中有“雁南归征兮欲寄边声”、“雁北归兮归得汉音”。

猜你喜欢:

1.历史典故:鸿雁传书

2.鸿雁传书的典故

3.古代书信传递的故事

4.古代传递信息的小故事

5.厚德载物的典故

6.嗟来之食的历史典故

鸿雁传书典故

鸿雁传书,又名飞鸽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接下来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鸿雁传书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鸿雁传书典故 汉武帝天汉元年,匈奴向汉朝求和,于是,汉武帝就派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苏武接受任务以后,带着使团及丰厚的礼物出发到匈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鸿门宴成语典故
    鸿门宴成语典故

    鸿门宴,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鸿门宴成语典故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鸿门宴成语典故 公元前206年,项羽率大军入关进驻

  • 好高骛远的典故
    好高骛远的典故

    好高骛远,比喻的是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好高骛远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好高骛远的典故 从前,有个少年

  • 好大喜功成语典故
    好大喜功成语典故

    好大喜功是一个汉语成语,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好大喜功成语典故相关资料,希

  • 沆瀣一气的典故
    沆瀣一气的典故

    沆瀣一气,原比喻气味相投的人连结在一起,后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接下来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沆瀣一气的典故,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沆瀣一

2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