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坐针毡的典故
如坐针毡,汉语成语。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坐针毡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如坐针毡的典故
“如坐针毡”这个成语源出西晋国都洛阳,讲述的是一个命运凄惨的太子和他的臣下之间的故事。
司马遹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孙子,第二任皇帝司马衷的儿子,生于公元278年。《晋书》记载,他幼时非常聪慧,深得武帝宠爱。五岁那年的一天傍晚,皇宫失火,司马炎登楼了望,小司马遹急忙拖着爷爷的衣裾来到暗处。司马炎不解,问为什么,他回答:“暮色仓猝,宜备非常,不宜令照见人君也。”原来,是为了爷爷的安全。此后,司马炎多次在公开场合赞许孙子颇似先祖司马懿,并强调说:“此儿当兴我家。”
公元290年,司马炎去世,司马衷即位,是为晋惠帝。晋惠帝昏庸无能,凶悍残酷的皇后贾南风趁机干预朝政。由于被立为太子的司马遹,并非贾南风所生,所以贾南风视司马遹为眼中钉、肉中刺。她一方面让太子与生母谢玖分开,一方面暗使太子身边的宦官放松管教,任其荒废学业。司马遹即太子位时刚刚13岁,没有了大人约束和指教,自然如脱了缰的野马,肆意妄为。
当时有一个叫杜锡的人,性格非常耿直,在做了太子中舍人(掌传宣诏命)以后,多次规劝司马遹远离小人、修德近善,言辞恳切。已经放纵惯了的司马遹非但不听劝告,反而对杜锡心怀怨恨。
有一次,司马遹故意在杜锡常坐的毡垫中放了一些针。杜锡没有发觉,结果屁股被扎得鲜血直流,疼痛不堪。第二天,司马遹故意问杜锡:“你昨天出了什么事?”杜锡难以开口,只好回答说:“昨天喝醉了,不知道干了些什么。”司马遹进而诘问说:“你喜欢责备别人,为什么自己也做错了事呢?”成语“如坐针毡”便从这个故事中引申而来。
公元299年,贾南风召集亲信潘岳等,捏造文书,嫁祸给司马遹,朝廷以谋反罪名废除司马遹的太子之职,遣出皇宫,发配到许昌。公元300年,贾南风又命太医制成毒药,派宦官孙虑携药至许昌,逼迫司马遹服用。司马遹坚决不从,孙虑就趁司马遹上厕所时,跟随在后,“以药杵椎杀之”。这一年,司马遹年仅23岁。
——《晋书·杜锡传》
如坐针毡解析
[释义] 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语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吉平只是大骂;王子服等四人面面相觑;如坐针毡。”
[正音] 毡;不能读作“tǎn”。
[辨形] 毡;不能写作“毯”。
[近义] 坐立不安 手足无措 局促不安
[反义] 泰然自若 心安理得
[用法] 多用来形容心情不安定。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动宾式。
[辨析] ~和“坐立不安”都形容心神不宁;但~含有比喻色彩;比“坐立不安”更生动。
[例句] 儿子离家出走了;一张字条也没留下;两口子捶胸顿足;~。
[英译] sit on pins and needies
如坐针毡造句
1、你怎么如坐针毡,坐也坐不稳?
2、这件事非得解决不可,她心痒痒地要来试一下,简直如坐针毡。
3、因为不知道家里出了何事,害他接电话后如坐针毡。
4、当老师盘问学生们有关打破窗子的事情时,那闯了祸的男孩如坐针毡。
5、这电影使我们如坐针毡了两个小时之久。
6、在刚果东部,那里正面临着一场人道主义灾难;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杀戮事件愈演愈烈;在索马里,战争在伊斯兰武装分子和埃塞俄比亚军队之间猛烈持续;在乍得,叛军令政府如坐针毡。
7、在我们谈话的时候,他因有所期待而如坐针毡。
8、我看他表面镇静,实际上是如坐针毡,痛苦得不得了。
9、在这种应酬场合,我真是如坐针毡,一刻都待不住。
10、学生们如坐针毡的聆听考试的成绩。
11、自从儿子走失后,她终日如坐针毡,忧心忡忡。
12、他平日就畏惧老丈人,此刻面对面坐着,更是如坐针毡。
13、你可能忘记了约会对象的名字,或是有张可笑的照片被登出来。或许只因为你得整天顶着一个其丑无比的发型。也许工作让你痛苦得如坐针毡。
14、上半场的时候,湖人球员们让他是如坐针毡,但在第三节却惊人的爆发,并且最终以127-99在主场击败掘金。
猜你喜欢:
1.如坐针毡的典故
2.成语如坐针毡
5.如火燎原的典故